桂花修剪手法
一、短截
又稱短剪,指對一年生枝條的剪截處理。枝條短截后,養分相對集中,可刺激剪口下側芽的萌發,增加枝條數量,促進營養生長或開花結果。短截程度對產生的修剪效果有顯著影響。
1、輕短截 剪去枝條全長的1/5~1/4,主要用于觀花觀果類樹木的強壯枝修剪。枝條經短截后,多數半飽滿芽受到刺激而萌發,形成大量中短枝,易分化更多的花芽。
2、中短截 自枝條長度1/3~1/2的飽滿芽處短截,使養分較為集中,促使剪口下發生較壯的營養枝,主要用于骨干枝和延長枝的培養及某些弱枝的復壯。
3、重短截 在枝條中下部、全長2/3~3/4處短截,刺激作用大,可逼基部隱芽萌發,適用于弱樹、老樹和老弱枝的復壯更新。
4、極重短截 僅在春梢基部留2~3個芽,其余全部剪去,修剪后會萌生1~3個中、短枝,主要應用于競爭枝的處理。
二、回縮、截干
1、回縮 又稱縮剪,指對多年生枝條(枝組)進行短截的修剪方式。在樹木生長勢減弱、部分枝條開始下垂、樹冠中下部出現光禿現象時采用此法,多用于衰老枝的復壯和結果枝的更新,促使剪口下方的枝條旺盛生長或刺激休眠芽萌發徒長枝,達到更新復壯的目的。
2、截干 對主干或粗大的主枝、骨干枝等進行的回縮措施稱為截干,可有效調節樹體水份吸收和蒸騰平衡間的矛盾,提高移栽成活率,在大樹移栽時多見。此外,尚可利用逼發隱芽的效用,進行壯樹的樹冠結構改造和老樹的更新復壯。
三、疏
又稱疏刪或疏剪,即把枝條從分枝基部剪除的修剪方法。疏剪能減少樹冠內部的分枝數量,使枝條分布趨向合理與均勻,改善樹冠內膛的通風與透光,增強樹體的同化功能,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并促進樹冠內膛枝條的營養生長或開花結果。疏剪的主要對象是弱枝、病蟲害枝、枯枝及影響樹木造型的交叉枝、干擾枝、萌蘗枝等各類枝條。特別是樹冠內部萌生的直立性徒長枝,芽小、節間長、粗壯、含水分多、組織不充實,宜及早疏剪以免影響樹形;但如果有生長空間,可改造成枝組,用于樹冠結構的更新、轉換和老樹復壯。
疏剪對全樹的總生長量有削弱作用,但能促進樹體局部的生長。疏剪對局部的刺激作用與短截有所不同,它對同側剪口以下的枝條有增強作用,而對同側剪口以上的枝條則起削弱作用。應注意的是,疏枝在母枝上形成傷口,從而影響養分的輸送,疏剪的枝條越多、傷口間距越接近,其削弱作用越明顯。對全樹生長的削弱程度與疏剪強度及被疏剪枝條的強弱有關,疏強留弱或疏剪枝條過多,會對樹木的生長產生較大的削弱作用;疏剪多年生的枝條,對樹木生長的削弱作用較大,一般宜分期進行。
疏剪強度是指被疏剪枝條占全樹枝條的比例,剪去全樹10%的枝條者為輕疏,強度達10~20%時稱中疏,重疏則為疏剪20%以上的枝條。實際應用時的疏剪強度依樹種、長勢和樹齡等具體情況而定,一般情況下,萌芽率強、成枝力弱的或萌芽力、成枝力都弱的樹種應少疏枝,如馬尾松,油松、雪松等;而萌芽率、成枝力強的樹種,可多疏枝;幼樹宜輕疏,以促進樹冠迅速擴大;進入生長與開花盛期的成年樹應適當中疏,以調節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的平衡,防止開花、結果的大小年現象發生;衰老期的樹木發枝力弱,為保持有足夠的枝條組成樹冠,應盡量少疏;花灌木類,輕疏能促進花芽的形成,有利于提早開花。
四、傷
損傷枝條的韌皮部或木質部,以達到削弱枝條生長勢、緩和樹勢的方法稱為傷。傷枝多在生長季內進行,對局部影響較大,而對整株樹木的生長影響較小,是整形修剪的輔助措施之一,主要方法有:
1、環狀剝皮(環剝) 用刀在枝干或枝條基部的適當部位,環狀剝去一定寬度的樹皮,以在一段時期內阻止枝梢的光合養分向下輸送,有利于枝條環剝上方營養物質的積累和花芽分化,適用于營養生長旺盛、但開花結果量小的枝條。剝皮寬度要根據枝條的粗細和樹種的愈傷能力而定,一般以1個月內環剝傷口能愈合為限,約為枝直徑的1/10左右(2~10mm),過寬傷口不易愈合,過窄愈合過早而不能達到目的。環剝深度以達到木質部為宜,過深傷及木質部會造成環剝枝梢折斷或死亡,過淺則韌皮部殘留,環剝效果不明顯。實施環剝的枝條上方需留有足夠的枝葉量,以供正常光合作用之需。
環剝是在生長季應用的臨時性修剪措施,多在花芽分化期、落花落果期和果實膨大期進行,在冬剪時要將環剝以上的部分逐漸剪除。環剝也可用于主干、主枝,但須根據樹體的生長狀況慎重決定,一般用于樹勢強旺、花果稀少的青壯樹。傷流過旺、易流膠的樹種不宜應用環剝。
2、刻傷 用刀在枝芽的上(或下)方橫切(或縱切)而深及木質部的方法,常結合其他修剪方法施用。主要方法有:
1)目傷 在枝芽的上方行刻傷,傷口形狀似眼睛,傷及木質部以阻止水分和礦質養分繼續向上輸送,以在理想的部位萌芽抽生壯枝枝;反之,在枝芽的下方行刻傷時,可使該芽抽生枝生長勢減弱,但因有機營養物質的積累,有利于花芽的形成。
2)縱傷 指在枝干上用刀縱切而深達木質部的刻傷,目的是為了減小樹皮的機械束縛力,促進枝條的加粗生長。縱傷宜在春季樹木開始生長前進行,實施時應選樹皮硬化部分,細枝可行一條縱傷,粗枝可縱傷數條。
3)橫傷 指對樹干或粗大主枝橫切數刀的刻傷方法,其作用是阻滯有機養分的向下回流,促使枝干充實,有利于花芽分化達到促進開花、結實的目的。作用機理同環剝,只是強度較低而已。
3、折裂 為曲折枝條使之形成各種藝術造型,常在早春萌芽初始期進行。先用刀斜向切入,深達枝條直徑的1/2~2/3處,然后小心地將枝彎折,并利用木質部折裂處的斜面支撐定位,為防止傷口水分損失過多,往往對傷口進行包扎。
4、扭梢和折梢(枝) 多用于生長期內生長過旺的半木質化枝條,特別是著生在枝背上的徒長枝,扭轉彎曲而未傷折者稱扭梢,折傷而未斷離者則為折梢。扭梢和折梢均是部分損傷輸導組織以阻礙水分、養分向生長點輸送,削弱枝條長勢以利于短花枝的形成。
(五)變
是變更枝條生長的方向和角度,以調節頂端優勢為目的整形措施,并可改變樹冠結構,有屈枝、彎枝、拉枝、抬枝等形式,通常結合生長季修剪進行,對枝梢施行屈曲、縛扎或扶立、支撐等技術措施。直立誘引可增強生長勢;水平誘引具中等強度的抑制作用,使組織充實易形成花芽;向下屈曲誘引則有較強的抑制作用,但枝條背上部易萌發強健新梢,須及時去除,以免適得其反。
六、其他
1、摘心 摘除新梢頂端生長部位的措施,摘心后削弱了枝條的頂端優勢、改變了營養物質的輸送方向,有利于花芽分化和開花結果。摘除頂芽可促使側芽萌發,從而增加了分枝,有利于樹冠早日形成。秋季適時摘心,可使枝、芽器官發育充實,有利于提高抗寒力。
2、抹芽 抹除枝條上多余的芽體,可改善留存芽的養分狀況,增強其生長勢。如每年夏季對行道樹主干上萌發的隱芽進行抹除,一方面可使行道樹主干通直;另一方面可以減少不必要的營養消耗,保證樹體健康的生長發育。
3、摘葉(打葉) 主要作用是改善樹冠內的通風透光條件,提高觀果樹木的觀賞性,防止枝葉過密,減少病蟲害,同時起到催花的作用。如丁香、連翹、榆葉梅等花灌木,在8月中旬摘去一半葉片,9月初再將剩下的葉片全部摘除,在加強肥水管理的條件下,則可促其在國慶節期間二次開花。而紅楓的夏季摘葉措施,可誘發紅葉再生,增強景觀效果。
4、去蘗(又稱除萌) 榆葉梅、月季等易生根蘗的園林樹木,生長季期間要隨時除去萌蘗,以免擾亂樹形,并可減少樹體養分的無效消耗。嫁接繁殖樹,則須及時去除上的萌蘗,防止干擾樹性,影響接穗樹冠的正常生長。
5、摘蕾 實質上為早期進行的疏花、疏果措施,可有效調節花果量,提高存留花果的質量。如雜種香水月季,通常在花前摘除側蕾,而使主蕾得到充足養分,開出漂亮而肥碩的花朵;聚花月季,往往要摘除側蕾或過密的小蕾,使花期集中,花朵大而整齊,觀賞效果增強。
6、摘果 摘除幼果可減少營養消耗、調節激素水平,枝條生長充實,有利花芽分化。對紫薇等花期延續較長的樹種栽培,摘除幼果,花期可由25天延長至100天左右;丁香開花后,如不是為了采收種子也需摘除幼果,以利來年依舊繁花。
7、斷根 在移栽大樹或山林實生樹時,為提高成活率,往往在移栽前1~2年進行斷根,以回縮根系、刺激發生新的須根,有利于移植。進入衰老期的樹木,結合施肥在一定范圍內切斷樹木根系的斷根措施,有促發新根、更新復壯的效用。
8.放 營養枝不剪稱為放,也稱長放或甩放,適宜于長勢中等的枝條。長放的枝條留芽多,抽生的枝條也相對增多,可緩和樹勢,促進花芽分化。叢生灌木也常應用此措施,如連翹,在樹冠的上方往往甩放3~4根長枝,形成瀟灑飄逸的樹形,長枝隨風搖曳,觀賞效果極佳。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