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棉花展望”訂閱中國棉花信息網新聞!每天棉花信息大餐不斷。歡迎轉載,煩請務必注明出處。
中國棉花信息網專訊 從7月1日起,長江流域普遍降水形成澇災。據了解,過去5天該區域降水量創近5年之最,安徽受災程度較重的地區糧棉作物絕收面積擴大,其中,正處在花蕾期的棉花受災損失較大。據對江蘇鹽城的幾個棉花信息采集點的詢問調查,由于連續中到大雨,近周內棉花生育停止,所有花蕾無法正常成鈴,棉花幼蕾脫落率高達80%,對伏前桃生育極為不利。業內人士和植棉技術人員對該區域棉花生產作出如下走勢評估:
一、 早期花蕾脫落將至產量損失20%左右。眼下小暑將至,在小暑到大暑期間形成的棉鈴均為伏前桃, 因為在9月中下旬這些棉鈴即可吐絮,自然品質未遭受霜凍影響,均為上等籽棉,因此從當前棉區多雨天氣看,若在短期內不能呈現晴好天氣,那么今年長江流域棉花將面臨面積、產量、質量大幅減降之重創,為本已不濟的棉花產銷再添低冗。
二、 據氣象報告,7月5日以后,長江流域及黃淮地區的雨勢雨量有望回落,但如果天氣出現雨晴急轉,那么出水的棉花植株很可能經受不了烈日的曬烤而出現萎焉。從時令季節看,小暑至大暑期間必將擁有氣溫相對較高的天氣出現。雖然棉花是喜溫作物,但烈日考驗下的田間水份過高的棉花,同樣等同于一種自然災害,所形成的危害就是烈日高溫加快棉花萎焉或蕾花脫落。
三、 諸多因素將致內陸棉花生產繼續走低。從生產的角度看,今年以長江流域棉區為主的內陸棉花遭遇災年已成定勢,而在花鈴期是否會出現重大病蟲害現在還難以料定;從政策來看,棉花產業格局向新疆傾斜,九大產棉區雖有定額補貼但刺激作用并不明顯,從市場的角度看,新一年度棉花價格是回升尚無定論,內陸棉花生產整體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