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念東 Wang Niandong
1994-1998 四川美術學院附中,重慶,中國
1998-2002 四川美術學院油畫系,重慶,中國
2002年--- 早前于四川美術學院油畫系任教,現為職業藝術家,期間先后工作生活于重慶北京成都
WANG NIANDONG RESUME
Wang Niandong Experience:
1994-1998 Attached middle school of Sichuan Fine Art Institute, Chongqing,China
1998-2002 Oil painting department of Sichuan Fine Art Institute, Chongqing,China
2002--- Professional artist, so far,work and live in Beijing,Chongqing and Chengdu, China
2009年7月22日---日全食的城市 160×113cm 布面油畫 2009
—摘自《藝術當代》2007年第一期
在追求與逃離之間
——王念東油畫作品析
王 林
走進王念東畫室,幾乎置身于少女形象的包圍之中。不論是成品還是草圖,抑或是作為資料的圖片,琳瑯滿目的全都是漂亮女郎。這是一位對青春女人極有興趣的畫家,當然,畫家性別為男,準確地講,是一位以男性眼光描繪女性身體的油畫家。——象這樣介紹作者,在女性主義方興未艾的中國畫界,很容易引起誤會。因為在許多人看來,“男性眼光”是一種歷史錯誤,總是和對女性的偏見、歧視等不正確的東西聯系在一起。其實未必。男性眼光并非都是中心性的,完全可能出自個人對慣性意識的逃離。理解藝術作品的方法不是群體化和整體性的蓋棺論定,而是通過藝術家創造的具體對象,去分析它何以成為獨特而恰當的存在方式,這就是藝術作品作為現象學對象的價值。
Hello City 180X120cm 布面油畫 2014
首先引起我注意的,是王念東唯一一幅以男性為主角的畫面,那是放大至邊框而不完整的頭像,臉的下半部,一付郁悶、苦惱、無可奈何的表情。背后是一位正在打電話的青年女性,窈窕的身材、緊皺的眉宇,慍怒而自信。畫題為“別CALL我”,仿佛就是這個有著自畫像特征的男人發出的一聲叫喊。他為什么要回避她?是回避她還是回避自己對她的欲求?還是回避他和她已經構成的生活本身?這幅畫有過于明顯的心理象征性,但可以作為一個入口,讓我們在畫家隱身不見的其他畫面中,去尋找作品的意識傾向與精神痕跡。
杯酒余味 180x120cm 布面油畫 2016
Ⅰ 唯美與矯飾
乍一看,王念東的作品是非常唯美的,不獨是因為他總是畫美女,不僅有炫麗的臉蛋、有佼好的身段,而且色彩亮麗,刻畫精細,有十分女性化和十足女人味的動作和姿勢,用評論的套話講叫做“活靈活現”、“惟妙惟肖”。本來,唯美追求源自對形式的看重,強調繪畫自律,立足于本體論和形式主義。但這種精英化的審美追求,因其對“美即和諧”的特殊偏好,自然和傳統美學趣味相通,逐漸為大眾文化、商業文化所利用,成為廣告圖像和市場消費的主要對象。唯美主義和消費文化于當代合而為一,是值得關注的。在周遭的視覺環境中,唯美的女性形象隨處可見。我們生活其中的世界早已是一個“男人看女人,女人看自己”的世界。女性身體作為商業品牌和消費符號,不只是男性眼光的需求,而是男人和女人共同認可的男性中心的需求。女性主義藝術對此表示憤慨的確有理,但也很容易迷失于男女對抗的現代主義二元論。而作為一個男性藝術家,如果站在假設的女性主義立場上,顯然十分勉強、尷尬且令人懷疑。
北京失眠夜 布面油畫 138×61cm 2007
王念東的想法正好相反,他不僅不去對抗大眾消費對于唯美的嗜好,反而把唯美傾向的女性形象推向極端,使之變得矯飾。在他的筆下,那些充滿青春魅力的女孩兒,象是些正在擺拍的模特兒,其發型時尚新穎,其面孔修飾倩麗,其表情穩定成熟,還有繃緊的身體與做秀的動作等等。即使表現憂傷或快樂,也是關于哀樂的一種姿勢、一種體態,如《憂傷的大提琴和漂流瓶》、《心情很high》等作品。盡管女性身體表現有舞蹈般的優美和樂曲般的微妙,卻沒有任何具體的生活內容。畫家有意忽略對象的個人特點,以凸顯對象的非主體性,使這種扮相式的肖像如定型產品,成為公共消費對象。在這里,如果我們認為商品性的文化消費只有視覺娛悅而沒有心理深度,那就大錯特錯,太小看商業意識了。因為商品及其廣告中的女明星最善于施展的,就是對觀賞者潛意識心理的引導,驅動利比都,激發荷爾蒙,讓人在同質競爭中不加思索地作出選擇,而大眾選擇和廣告效益總是一致的。王念東深知性暗示在消費文化中的作用,他筆下的女性會在矜持之中流露出應有的情色誘惑,或者是撩起的裙裾、或者是解脫的褲腰,或者是拉開的胸襟,等等。不管是乳房、臀股的放膽裸露,還是三點式或透薄衣衫的半遮半掩,觀者的目光總會被敏感部位所吸引。這種矯飾化的情色與情色的矯飾化,在王念東對于衣服、道具及種種器物的精細刻畫中得到烘托,畫家很坦然地面對裝飾性,不時讓帶有裝飾圖案的紋飾、彩蝶和比目魚等等成為畫面的組成部分。
車位 布面油畫 90×70cm 2003
經過若干極致化的處理,王念東在唯美表達中取得有意為之的矯飾效果,并在有意為之的矯飾效果中達到物極必反的異樣性。這是對于異化的彰顯,在虛假性的消費文化中揭示出消費文化的虛假性。這種從極端化到異質性的變異,表現在女性形象中,則是真實與虛幻、誘惑與回避的心理矛盾。正是由于深度的潛意識欲望和公共的性消費對象所構成的反差,取消了生活的真實性,也取消了欲望的真實性,使圖像化的文化消費變得與人的真實存在毫無關系,從而成為虛擬的符號化生存方式。從這個意義上講,恰恰是王念東的男性眼光能夠穿透生活表象,在心理內省中,觸及到個人隱私亦即時代的秘密。
春江花月夜一一龍缸溫泉. 300×200cm 布面油畫 2011
Ⅱ 寫實與超現實
王念東的作品從素描到色稿到成品有一套嚴謹的繪制程序,其制作是比較古典且相當學院化的。應該說,他是一位寫實技藝很不錯的畫家。
作為寫實繪畫,在當代藝術中受到的挑戰引人注意。因為波普藝術出現之后,復制、涂鴉等非技藝或低技藝創作手段進入繪畫,意味著當代繪畫不再僅僅以技藝高低作為判斷繪畫價值的天然理由。藝術的觀念化成為繪畫具有當代性的根據,不僅是對波普藝術的要求,也是對寫實繪畫的要求。寫實繪畫的觀念化,一方面意味著畫家對當代社會、文化、精神問題作出反應,另一方面也意味著在恰如其分的技藝手段中表現感覺的智慧性。從這個意義上講,寫實是一種個人創作手段,而不僅僅是集體系統中的風格差異。
大西洋上的一水花 布面油畫 250×150cm 2004
王念東對人物的塑造自有其獨特性。在細致的素描中就注意表現肌膚的紋理,如仿真的雕塑,既有準確的人體結構,又有精細的物象質地。然后直接作色,細膩地還原女性身體特有的光澤、質感、體溫與氣息。為凸現肌體的誘人處,畫家有意隱藏筆觸,而“不見筆觸”的畫法對觀眾而言則是顯而易見的。正因為如此,畫面形象乃是在個人畫法中生成出來,不僅僅是對于現實對象的“寫實”。王念東繪制人像的與眾不同之處,是把對象精致化、精巧化,所以他筆下的人物看起來象蠟像一樣,逼肖真實但并不真實。人物動態凝固的瞬間,也不象一般寫實繪畫那樣旨在給人以運動的聯想。動態因擺設而凝固,這正是畫家想要取得的人物模特化的效果。我們也許不應完全排除畫家對于筆下女性的真實感受,繪畫中的任何觀念性都有含混不清、曖昧難明的因素,這恰恰證明了感覺智慧的綜合性與復雜度。承受又而無奈、疑慮而又深情,畫面上許多女孩兒都流露著潛思默想的落寞。我們沒必要生硬地切斷觀看對于生活經驗的聯想,有時正是這種聯想使畫面感受變得豐富。但聯想必須返回畫面,因為沉思的神情只是構成畫面整體氛圍的一個因素,即使是觀畫者最容易被吸引的因素。
從更重要的方面講,王念東力求為自己的繪畫構造一種超現實情景,以強化其指涉問題時所凸現的真人形象的非真實性。
倒立 50x50cm 布面油畫 2015
從一開始,他就把那些可愛的女孩們置入水中,借助水影天光,飄浮游動,他可以輕松取得對象的異樣感,但這只是在比較淺顯的層面上。其實,不管畫不畫出人物、道具的漂浮,也不管人體上是否畫上波光,這種置入本身就有某種夢幻性質。而在中國人的文化心理中,水性和女性有關,《紅樓夢》中賈寶玉就認為:“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柔水之情有助于女性身體的表現,弱水之虛也有助于營造白日夢的境界。因為這種觀念性的假定,畫家取得了一種任意組織畫面形象的自由。他可以畫出水底的線性分割與方位指示,在加強構成性的同時給人以城市生活的聯想,甚至直接畫出建筑、街道以及辨識城市的標志。他也可以畫出各種道具,蘋果、棋盤、鐘表、沙發、床榻、跑車和船帆等等,精心刻畫的物品在畫面上有異乎尋常的清晰,如同精制玩具,因其以假為真的效果而取得異樣感和暗示性,比如魚的形象和生殖本能、鐘的出現和時間凝固的聯系。
都市吶喊 布面油畫 61×46cm 2006
借助于水下造景,王念東改變了寫實繪畫固有的空間關系,創造出畫面對象異質性的存在方式,因為寫實繪畫通常總是在合乎透視法則、或改變透視法則但合乎思維邏輯的的空間關系中塑造形象。對王念東而言,人物與背景或環境的關系既可以是相關的,也可以是非相關的,由此為畫面帶來一定程度的超現實性,但又并非是荒誕不經如達利繪畫的夢境。這種適度的超驗感和王念東力圖在真實中顯示非真實、在非真實中揭示真實的觀念性是非常一致的。可見,當代繪畫的觀念性必須體現為繪畫的存在方式,而且也并不表現為對寫實繪畫的否定。準確的講,乃是在個人創造對既有集體系統的有意偏離中重返形象。當代繪畫的形象回歸是對現代主義過于精英化的矯正。
都市欲望 布面油畫 180×110cm 2006
現在我們再回到文章開頭提出的問題,如果把“她”視作苦苦追求而又無法擺脫的對象,這個對象既可以代表生活,也可以比喻繪畫。在追求寫實繪畫時,慣性的煩惱不亞于熱戀的困擾,“他”想逃離而又難以離去。這也同時是畫家對待當代文化與當代生活的態度,他只能生在其中而異在其內。正是在這樣的追求和逃離之間,王念東需要尋找個人的生存方式,這就是畫面形象的創造性發生。他已經有了自己的方向,但發生卻并不能終止。所以,如果問我有什么建議的話,我只想說,為了藝術的繼續發生,不能只有逃離。只有熱愛生活的人才能反省生活。如果必要的話,就說一聲“再CALL我”罷。
2006年12月6日
四川美院桃花山下
獨醒的夜 120×90cm 布面油畫 2010
干凈的陣地
——王念東現象的烏托邦意義
文/汪帥
終于可以談談念東了。
討論念東的作品,好像比較容易,
無須任何贊美鋪墊,你就能看見他的好,
你畫得越好就越能看見他的好。
討論念東的藝術,反而比較困難,
因為他一直畫得好,變與不變的得失,
是本幾千年的糊涂賬。
討論念東的價值,是個不大不小的挑戰,
比較是價值的幽靈。
在百舸爭流的藝術浪潮中,
他是為數不多的上岸者。
加繆的“局外人”,黑塞的“荒原狼”
都是這樣的精神上岸者。
多少愛可以重來 布面油畫 100×80cm 2007
多數去哪兒啦?
稱作王念東現象,并無拔高之意,而是在山頭林立波譎云詭甚囂塵上的當代畫壇,觀念裂變,形式迭變,視覺蛻變,價值癌變的大變局大喧嘩中,漸變的王念東以“極少數”的身份而被“大多數”矚目了,“大多數”的激變,往往被時間處理為背景的風云。人類的注意力潛規則,歷史潛規則,記憶潛規則篩選剩下的從來是“極少數”。
“大多數”成為變化的風景,“極少數”成為看風景的人。
沖動去哪兒啦?
浮世繪餐桌 布面油畫 170×115cm 2004
念東是加強版的學院派,求學川美8年,執教川美10年,入行25年出道15年,典型的資深青年畫家。他求學的8年,1994至2002,恰是川美史上的師資大牛市,這種底氣,圈內人自然心知肚明。學院派在世界美術史上一度成為保守的代名詞,在中國則是另一番景象,尤其是油畫,正是通過學院傳入傳播傳染而本土化的,各種新的思潮新的主義新的流派新的大V無不發軔于學院。所以學院派藝術家反而更有不可遏止的創新沖動,有底氣的沖動。這種沖動直接促成當年還是大三學生的王念東便在畫壇嶄露頭角,二十出頭便在海外舉辦個展,登上《PLAY BOY》,直到今天,我們還時常能在他的工作室見到從歐美專程來訪的重量級粉絲。
黑翅天使在烏蘭巴托的夜 布面油畫 140×105cm2007
念東的沖動表現在他想更有底氣,所以他過硬的寫實功夫早已成為同輩的傳說,后輩的標桿。
呼吸 50x40cm 布面油畫 2015
念東的沖動表現在他想表現,表現自我,表現自我生命的獨特體驗,所以他的“水下系列”一問世就成了他個人藝術史的“保留節目”。
蝴蝶 布面油畫 150×110cm 2006
念東的沖動表現在他想抵抗沖動,當曾經一起靠功夫吃飯的伙伴們,紛紛離開寫實,大秀“變形記”,貼著觀念的屁股上位,暢享觀念的市場增值時,他在想,既有底氣,安能泄氣?既走正道,何入旁門?
假寐 60X50cm 布面油畫 2014
觀念去哪兒啦?
觀念的屁股,我的詞語發明很滯后,十多年前,隨便拎一個靠譜不靠譜的藝術家出來,都可以從他的觀念口袋里,摸出幾十支杜尚,七八匹沃霍爾來,如同一把主義的瓜子,嗑出滿地的前衛唾沫給你。
浸泡 50x50cm 布面油畫 2015
四大天王們大概到了觀念的胸脯,追隨者從哪個角度仰望,他們的胸脯分明都很挺。
浸泡 布面油畫 220×200cm 2002
今天隱約到了觀念的肩胛,逼近,觀念的瓶頸,某些人已經深陷觀念的困局中。
靜謐之間 60×50cm 布面油畫 2011
觀念如同當代藝術的魂,叫魂之聲不絕如縷,還魂之舉鱗次櫛比,但這魂很散,因觀念很亂。
當代藝術的“觀念史”,正能量視角看到的是忽如一夜“觀念”來,千樹萬樹“奇葩”開。負能量的檔案,摞滿了拔苗助長狐假虎威刻舟求劍醉翁之意的現實版,無異于“外來和尚好念經”的神曲,無異于“拿根雞毛當令箭”的大型路演,插播“我的爸爸是觀念”的廣告,充滿“我有觀念我怕誰”的流氓虛無。
流淌的記憶·夜色溫柔 100×80cm 布面油畫 2010
討論的焦點,從來不是要不要觀念的問題,而是怎么轉換觀念,怎么把觀念烹熟,觀念是不是藝術的第一生產力的問題。
這些問題,念東比我看得更明白。一言以蔽之,過猶不足。
龍舌蘭的余味 80×80 cm 布面油畫 2010
后現代觀念的核心不是觀點,而是思維方式。念東審問之后,明辨之后,踩下“解構”油門,推動他的畫面從現實走向超現實。念東的超現實又拋棄了布雷東、達利們的凌厲和詭異,對業已存在的超現實主義流派進行再解構,經驗是刀子,體驗是鑷子,最終在自己的畫面上完成親切的縫合。
迷失在都市的夜 160×113cm 布面油畫 2010
念東解構的親切感還體現在他在波普中的凌波微步,直接揶揄的政治波普,變相吶喊的文化波普,都不合胃口。他召喚青春之癢、都市之冥、消費之渣、欲望之幻集合,自建了一套碎片系統,所有現實因記憶的切割而被賦予象征意義,我稱他作“小波普”。他堅持波普無限親近生活的姿態,又將波普的消解功能抑制在美感之內,他拒絕短暫,拒絕低廉,堅持和世俗之間保持著三步——足夠轉身的距離,又溫柔地正視傷痛。當中國波普先鋒們在美麗之外經營符號經營批判經營艷俗經營無厘頭時,念東的美麗與哀愁共鳴。
迷失在街道 80X80cm 布面油畫 2015
他拒絕成為一臺觀念的機器,他相信在藝術的世界里,對的不如真的。所以他從不與人爭論觀念,而把爭論的時間都留給畫面,表達他的真的。
所以,我們讀念東的畫,美麗之外,哀愁之中,常能感應到一份小小的慰藉。
符號哪兒去了?
明早出發,喧囂走遠 布面油畫 160×113cm 2007
傳播啥比啥是啥更重要。曾經的高人觀點已成為如今的大眾菜單。
傳播學扶持符號學成為顯學,符號,成為藝術家的捷徑。
凝固的回憶 布面油畫 80×60cm 2010
為了被識別被記住被包裝,被市場推銷,很多藝術家絞盡心思發明符號炮制符號,再動用各種力量給符號注入創新的刻度、價值的理由、意義的淵藪,然后坐等符號開花,坐享符號專利。這種推銷套路被藝術家們玩得倍熟,無任何秘密可言,卻一直不過時,因為不少人成功了,還有人在成功的路上,絡繹不絕。
凝望的天空
符號在藝術中是一直存在的,甚至藝術史也可以解讀為藝術符號史。符號功利化,符號被消費,為符號而符號無疑會消解藝術本身。當我們瞳孔放大盯著符號背后的巨大利益可能時,領受到的更多是符號的限制——為符號而創作。
很多藝術家被符號圈養了。
暖流 50x50cm 布面油畫 2015
念東的邏輯,符號在現象之后,現象在藝術之后,藝術在心靈之后。這樣的符號,才有安身之所。符號,應該是畫布上的心靈縮寫。
女王的皇冠 60X50cm 布面油畫 2013
盡管念東從不將符號意識前置于創作動機之前,我們從他創作完成后累積成的現象中依然可以做出有意義的符號分析。
漂游 50x40cm 布面油畫 2015
形象,以年輕女性為主,這是他“小波普”的生長點,無隔地實現對青春、城市、欲望、消費、記憶的花瓣的混搭。這也折射了他置身畫外的“他者”情懷,甚至我們可以猜測是一個敏感者害怕受傷或受傷后的自我保護。值得一提的是,念東筆下的美女,都是達到或超過世俗標準的美女,如此美麗,意在放大哀愁對觀眾心理的破壞性,美麗與哀愁,雙雙刻骨。
蘋果的滋味 Apple's taste 100x80cm oil on canvas 2013
色彩,飽和而骨感的藍色,我稱作“小藍調”,各種色彩都為他鼓瑟吹笙,但藍色無疑是“我心依舊”的主旋律,追溯這種色調的生成邏輯,“水下系列”是客觀藍調,“城市系列”是主觀藍調,細思忖,浮在面上的城市,又何嘗不是水下——記憶之水。
錢飛機$50 75X60cm 復合板油畫 2015
象征物,水下,建筑,迷霧,路標,燈火,公告牌,比基尼,蝴蝶……與其說是波普安置的理性內線,不如說是他的感性闌珊,闌珊,永不消逝的哀愁。
干凈去哪兒啦?
輕潛 50x50cm 布面油畫 2015
貴圈很復雜,此語猶為藝術圈量身定做。
在我熟悉的藝術家中,念東是最干凈的一個。從豐富的書架到干凈的床單,從豐富的餐桌到干凈的灶臺,從豐富的T恤到干凈的形象,從豐富的興趣到干凈的工作,從豐富的夢想到干凈的眼神,從豐富的情感到干凈的心思,從豐富的思辨到干凈的語言,從豐富的訓練到干凈的創作……連他的履歷清單,都干凈得瞎眼。念東的世界里,內涵和外延構建了一套積極響應的凈化系統,進去一定是豐富的,出來一定是干凈的;實在一定是豐富的,存在必須是干凈的。這種凈化系統的終端,就是他的畫面,他的調色盤。
西爾維亞的森林 布面油畫 180×120cm 2017
王念東,干凈的存在,干凈地存在,前者是概念,后者是信念。
在這個豐富不封頂的世界,我們缺乏的不是豐富,而是干凈。
有時,我有個奇怪的愿望:多幾個王念東,讓繪畫更干凈些,讓畫界更干凈些。
色稿2 紙板油畫 2009
陣地去哪兒啦?
大家可能注意到了,“找回繪畫的尊嚴”近年頻頻被提起,我記憶中排名靠前的,弗洛伊德說過,何多苓說過。
色稿4 紙板油畫 40 × 28cm 2009
王念東沒說,但他一直在這樣做。
讓藝術下架,幾乎被當代煮成既成事實。很多理論家甚至面無懼色地用下架的趨勢來推演出徹底下架的結果。
圣殿前的跨越 200×90cm 復合板油畫 2015
架上繪畫,是念東的陣地。
干凈的念東,天賦一種唯美的氣質。他的畫面,常誘使我們陷入雙重誤讀,誤讀唯美,誤讀王念東。
時間靜靜流走 布面油畫 135×100cm 2005
不知從何時起,唯美竟淪落為空洞、低級、浮淺的近義詞。在藝術的血統里,唯美恰恰是最崇高的理想主義。之所以今天唯美的身價被大幅拉低,是因為我們的目光中夾帶了很多私貨,當這種夾帶成為一種習慣,唯美的供果就蒙羞了,被現實消費了,被時間偷換了。一千雙眼睛有一千種唯美,承認多樣性,同時提示異化的大量存在,不能用泛唯美現象給唯美主義抹黑。美,是藝術的烏托邦;唯美,是美的最高烏托邦。一直是。
停留 50x50cm 布面油畫 2015
自從我們習慣將這種烏托邦和現實捆綁在一起,將美和善惡并置,美就一直在走下坡路。美的主體性黃昏正是人類藝術的整體性衰落。越綜合的思考,可能會繁榮藝術的附加,卻消解了藝術的獨立、藝術的邊界,而這正是后現代藝術家理論家們想干樂于干正在干的事。各種利益附加道德附加哲學附加科技附加,如同當代藝術原罪的說明書。花樣百出的嫁接,不僅開新枝散異葉,還逐漸拿掉了藝術的根部特征,唯美,正是藝術的根部特征。
梧桐樹下的猜想 120×90cm 布面油畫 2011
作為在中西美術史中潛泳多年的王念東,作為親歷當代藝術躁動、井噴、喘息的王念東,他怎會不明白各種附加的價值和貓膩,但他更明白一個藝術家的陣地在哪,一個畫家的陣地在哪!沒有陣地,你贏得了整個世界,那又與藝術何干?與繪畫何干?
小丑的錢飛機和愛情 布面油畫 120×30cm 2007
藝術,已經被過度闡釋在別處;繪畫,已經被長期流放在異鄉。
我只是想做一個好的手藝人,這話若是垂青史的大藝術家說出來,極重;若是在路上的青年藝術家說出來,極難。這種重,逼著我們回望,重估一切價值;這種難,推著我們靠近王念東,一起守護那塊干凈的陣地。
2015年11月15日凌晨4時,汪帥于退翹關第三書房
小丑的佇望 138×61cm 布面油畫 2013
懸浮 50x40cm 布面油畫 2015
夜色迷離 180×128cm 布面油畫 2013
夜未央,燈火闌珊處 180×128cm 布面油畫 2010
遠去 布面油畫 60×60cm 2010
在時間后的街燈與失去的愛 布面油畫 160×113cm 2009
遮蔽在彼岸 120×90cm 布面油畫 2013
紙飛機 100X80cm 布面油畫 2015
重疊的記憶·夏夜凝視 布面油畫 100×80 cm 2010
昨晚你在哪里入睡 布面油畫 160x113cm 2008
王念東藝術活動剪影
2000年在韓國首爾獲亞太地區繪畫大獎
2003 重慶工作室
2003 重慶工作室
2004 重慶工作室
2004 重慶工作室
2004 重慶工作室
2005 重慶工作室
2005 重慶工作室
2006年 拉斯維加斯展覽合影
2007 重慶工作室
2007 洛杉磯個展
2007 洛杉磯個展合影
2007 洛杉磯個展合影
2007 北京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