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成交量在騙人東西中的地位,從來就是輔助性的,它不能作為直接決策的依據,很多人認為我們有意冷落成交量指標,這種想法是錯誤的。騙人東西追求的是投機的效率,如果成交量的指標可以提高我們的投機效率,我們為什么不把它放在我們的工具箱里呢?相反如果它不能給我們帶來效率我們又何必應用它呢?
  請看,這是成交量的表現,價格在跌到1311點時的表現,在它的前一日,成交和價格創出了新的低點,次日價格繼續創新低的時候,成交卻有所回升,在這個時候我們是否可以根據它來判斷大盤出現了轉折呢?如果這個特征代表了大盤的一個主要轉折特征,那么請看圖二卻給了一個完全相反的表述,這里價格創了新低成交并沒有回升。相反當價格繼續向上的時候成交卻進一步萎縮,直到價格穿越了傳統形態W底的頸線,成交才出現快速放大。  
  成交量具有先天的滯后性,不要相信量在價先的聒噪。必須明確一點,成交量是價格的“衍生物”,市場資金是對價格的追捧――競買或者競賣形成了價格的波動,而不是對成交量的追捧,因此,成交量首要的功效在于甄別市場的容量,和市場的流動性。除此以外,它對一些拐點的有效性的驗證存在一些功效,但是這種功效到底有多大,我們還不能從根本上加以確定。  
  盡管如此,我們依然欣喜地看到了一些事實,這些事實帶給了我們一些線索,但是樂觀前面要加上謹慎二字。  
  在一個拐點出現的時候,那么這個拐點的基準日,傾向于成交量萎縮。我們通過對10年來一些重要的大盤的轉折點的研究,發現這種情況屢屢出現,其概率在80%以上。 
   這種情況說明當拐點降臨的時候,市場人氣是極端低迷的,市場中大多數的人心懷絞痛,他們在這個時刻對市場形成了一致性的看法,這種悲觀情緒在肆意的蔓延,在不斷地打擊著每一個參與者,而這些參與者在市場中的表現就是被動性“拒絕交易”,這就是成交低迷的原因。但是一旦市場出現了轉機,人們的眼球就會立刻被吸引過來。沒有準備的人會吃驚,會關注,會等等看。經驗豐富的人,會立刻介入,而職業交易人則會全倉而動。這樣價格便會持續上升,直到觀望的人介入全倉者退出,而留在圖表上的則是放大的成交量和遠離拐點的價格。 

三、股市中長說量在價先”什么都會騙人,唯有成交量不會騙人。但筆者以為低迷的成交量才不會騙人尤其是“地量見地價”是較為真實的。但為什么在股市中運用確有偏差呢?主要是其忽略了成交量的質變標準,筆者的經驗是,只有成交量放出,確認前期是地量,方才確認地價的成立。成交量的改變將是趨勢反轉的前兆。基本上我們應重視的觀察角度是量縮之后的量增,只有量增才反應出股票供求關系改變,只有成交量增大才可能使該股有上升的底部動量。而此時股價也處在盤局的末端,其股價走勢具有以下特征:

  (1)波動幅度逐漸縮小。

  (2)量縮到極點。

  (3)量縮之后量增,突然有一天量大增,且盤出中陽線,突破股票盤局,股價站在10日均線之上。

  (4)成交持續放大,且收陽線,加上離開底價三天為原則。

  (5)突破之后,均線開始轉為多頭排列。而盤整期均線疊合在一起。

  但在實際使用中投資者又遇到了放量之后的縮量、股價持續調整的情況。由于日線圖表上容易產生騙線,筆者常運用周線成交量及月線成交量。許多投資者害怕錯過底部介入時機實際上這種擔心是不必要的,底部的形成是相當復雜的。所以,在周月線圖表上確認股票的地價地量時介入,仍有較為豐厚的利潤。筆者運用此種理論統計漲幅居前的股票,,3%的股票仍有50%以上的空間,

         例如:(000680)山推股份,月成交:8295手,第二月22861手(2.76倍),二月股價為5.46,6個月后股價收于18.25元(600890)長春長鈴,月成交:5259手,第二月25781手(4.91倍),一月股價為5.67,10個月后股價收于19.37.,(000787)創智科技,月成交:4349手,第二月15144手(3.48倍),實證數據統計說明,月線成交出現地量,其后第二個月放量在2倍以上,5倍以下(量能為溫和,放量越大,行情越短),確認低價,并且小月陽線介入。筆者將此思路設計成分析家指標,成功率雖不高,但可觀察到成交量的細微變化,希望投資者朋友們利用此指標抄底逃頂,笑傲股市

四、股諺云:天量天價,地量地價,說的是從成交量的大小可看出股價所處的位置高低。一般來說,成交放出巨量時,股價往往處在相對高位;成交極度萎縮時,說明股價已跌至相對低位,這對短線操作者尋找買點特別有效,假如某股在一段時間內成交量逐步萎縮,當量無法進一步萎縮時,往往意味著股價將止跌。至于萎縮到什么程度,這沒有確定的標準。一般來說,熱門股成交量處在1個月來的最低水平時,階段性低點隨時有可能出現,如韶鋼松山(000717)5月份之后成交量逐日萎縮,至6月10日當天成交僅3500萬,為一個多月以來的最低水平,第二天當拉出一根長陽線。農產品(000061)正常時1天成交數千萬元,到6月10日僅成交量241萬元,階段性低點出現。招商銀行(600036)自4月中旬開始下跌,成交量同步萎縮,至4月25日縮至3.2億,當天股價見底;5月21日、6月10兩天成交都低于2億元,事后證明這兩天也是短線低點。新鋼釩(000629)6月4日放出1個多月來的最大量1.4億,當天創出近期高點8.03元,而6月10日僅成交1072萬元,當天的7.3元幾乎也是近期的一個階段性低點。短短幾天,成交量出現巨幅變化,股價波段幅度也超過10%。 

  可見,短線操作可根據量的變化來尋找買賣點,使用時還需注意幾點:1、該方法對捕捉熱門股的買點較為合適,特別是前期的熱門股出現階段性調整之后,往往有再起一波的機會,此時即可觀察成交量的萎縮情況,一旦量能創出近期的新低,說明階段性低點可能已經來臨,而對冷門股、處在下跌趨勢的個股,則不適宜用此法,這些個股有可能出現成交一再萎縮而股價依然未止跌的情況,參考價值不大。2、縮量之后出現的低點不一定是重要底部,有時僅僅是階段性的低點。因而只適宜尋找短線低點。對重要底部的尋覓,還需結合其他方法來進行綜合研判。

五、在大盤分析中,成交量確實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技術指標中也有不少指標與成交量有關,如能量線(OBV)、容率比率(VR)、威廉變異離散量(WVAD)、聚散指標(A/D)、主力進出指標(MFI)等等,不勝枚舉。但我覺得這些指標在分析大盤時作用有限,遠不如單位量指標來得實在。 

        該指標計算比較容易。先計算當天(或本周)價位變動的幅度,然后用成交量去除以該幅度就是單位成交量。它的統計意義就是每變動一個百分點的價位所花費的成交量。 

        我們知道,當價位滯漲時往往預示著下跌的來臨。那么什么是滯漲?這是一個比較含糊的概念。可以把它簡單地理解為價格上漲緩慢,但這樣解釋過于片面,實際上在很多情況下價格盡管上漲幅度很小但并不一定會下跌。 

        這種研判的片面性就在于研判者忽略了成交量這一重要因素。實際上漲幅縮小以后的走勢幾乎完全取決于成交量,如果成交量不大甚至很小,價位仍將上漲,但反之成交量很大的話則下跌趨勢形成。但問題還在于它的相對性,如上漲一個百分點,20萬股的成交量相對100萬股的成交量來說就是很小。現在問題就轉化為必須同時研判漲幅和成交量兩個因素,而單位量則正好是兼顧兩者的技術指標。 

         由于個股涉及一些虛假的成交,因此類似指標還是以大盤研判為主。 

         先看今年實例。4月18日,上海市場周單位量為37.14億股,就是說上證指數每變動一個百分點成交了37.14億股。 

         也許你對這個數字沒有感覺,但如果把它做在軟件里,再與以前的行情比較一下就可以發現,這個指標值已經遠遠超過了去年"6·24"行情1700多點時27.86億股的單位量指標值。因此大盤見頂下跌是可以理解的,因為"滯漲"。 

         那么,這個指標平常的情況如何呢?從今年1600多點下跌以來,基本上在15億股以下,直到見底1307點以后重新開始快速上升,到12月12日,當周單位量已經上升到23.86億股,接近去年"6·24"行情的峰量。"6·24"行情的位置是1700多點,現在還只有1470點,按照一般的規律,現在的點位拋盤應該遠小于1700多點,所以單位量絕不應該這么大。特別應該引起注意的是一些大盤股如浦發銀行、邯鄲鋼鐵、民生銀行、招商銀行等走勢異常,盡管價位還遠離"6·24"行情以來的高點,但單位量卻在不斷創出新高,要知道這些股票都不是莊股。 

七、

 

 

 “以慢打快”是指既然日成交量放大到最大,則此情形的中線走勢應看好。慢是莊家的慢,莊家在上攻受阻后并不急于次日立即展開新一輪拉升和在較高價位收集更多的籌碼,而是等待股價回落逐漸企穩后,再徐圖進取、展開升勢。   

  在日成交量最大、最后的時間內介入者可能要忍受一段時間股價回落的煎熬。買入后立即獲取投資收益的可能性較小。但此類型由于最終的結果是股價假以時日必將向上,因此只要有耐心,仍是可以獲得較好的收益的。   

  舉例一,桂柳工(000528)在2000年2月28日的走勢。   

  該股在中價區5元附近企穩后于2月23日、24日、25日連續上升,成交量放大明顯,2月28日,該股放量收陽線,日成交量為1743萬股,創出半年來的最大成交量。其股價是走平步青云型呢,還是以慢打快還是反彈走勢呢?判斷方法為其后幾日的走勢!   

  5月29日該股縮量收陰,觸及陽線實體一半,這在大多數平步青云型的走勢中較為罕見,3月10日再次下挫,吃掉28日的陽線,成交萎縮過快,亦與平步青云型不符!因而有進一步向“以慢打快”型演化的可能性,因此,操作策略即為只看不動,在3月17日該股方止跌企穩。但由于在3月1日?6月1日的股價運行中,始終未能站穩日成交量最大即2月28日的最高價,因此原則上,對其走勢即應一直觀望,直到5月26日沖過2月28日最高價回調后仍站穩6.04元之時方介入。   

  此例體現了“以慢打快”的鮮明特點,即2月28日確為大資金介入,這從6月末之時可證實。但我們發現,如果你在2月28日?6月末之前介入該股的話,短線獲利極為有限,因為你買入股票之時正處于莊家“以慢打快”的蓄勢上攻階段,洗盤非拉升,忍受莊家的折磨甚至在拉升前出局就情有可原了。   

  舉例二,豫白鴿(000544)在2000年2月17日的走勢。   

  該股在2月15日、2月16日連續漲停,在2月17日放出一年來的最大成交量1219萬股,由于前兩日漲停,因而賣盤全部集中于2月17日,其后兩個交易日該股似有形成平步青云型走勢,不過且慢,22日、23日該股股價迅速回落到最大成交量的2月17日股價之下,說明該股至多是以“慢打快型”,搞不好有形成“曇花一現”的可能走勢。因此2月22日,當日收市應果斷減持。豫白鴿在2月17日?3月7日期間,在日最大成交量區域整理14個交易日后,方轉為上升行情。3月19日、20日該股連續站穩2月17日的最高價之上,說明“以慢打快”即將結束,此時形成短線最佳買入點!   

  舉例三,滬東重機(600150)在2000年3月14日的走勢。   

  在經過了從2000年元月初的5.50元上升到6.5元附近的過程后,3月14日該股放量上攻創出一年來最大成交量991萬股,說明該股中線走勢充滿希望!但在隨后的兩個交易日該股迅速下調到當日陽線實體的一半以下的位置,說明短線走強尚需時日,事實是該股在歷經3月14日?7月18日長達四個月的在7.50元的反復后,才展開快速上升。莊家的耐心和“忍術”令人嘆為觀止,3月31日前后該股曾有向上跡象,但因量能不充分以及K線形態并未顯強勢,可不考慮買入。同理,4月25日在剛站穩7.46元時卻收陰,買入理由不足,直到7月17、18、19、20和21日連續站穩7.46元時才到了真正買入的良機,方可短線迅速獲利。   

  舉例四,中國國貿(600007)在2001年1月8日的走勢。   

  該股當日收出大陽線,日成交量為1227萬股,為2000年5月份以來的最大成交量,其當時價位為中價區偏上的位置。由于在放出該量之前,其日成交量并未有效放大,因而屬突然放量性質,令人對能否形成理想的“青云直上”型走勢產生懷疑,另外在當日其最高價11.98元之上是在12?12.90元之間的累積成交量達6700萬股的密集成交區,其強大的阻力不可低估。在此情形下,只有次日中國國貿繼續形成以巨大的成交量為依托的上攻,才能形成平步青云的快速上攻。根據“量大必振”的原理,在當日收市時可短線獲利部分了結,而在隨后幾日該股明顯縮量,且未能站到1月8日最高價之上,則基本可確定該股可能要走“以慢打快”的走勢,應短線繼續觀望或適度減倉。 

  從1月8日至3月底,該股始終在12?12.50元間徘徊,并未大幅脫離11.98元之上的區域,可見在前密集成交區附近所形成的阻力之大!而1月8日孤獨的最大成交量甚至未排除是在形成“曇花一現反彈型”的走勢。但因大盤在2001年3月后的一個月中走勢較強,其股價得以沒有再向下大幅調整。
 
八、從分時走勢來判斷股指運行比較難,因為它包括的信息量比較少,觀察的時間也非常短暫,很難有什么太多的規律。但是,分時走勢也并非全然不可把握,某些針對于K線的量價分析技巧也可以用于針對盤中的分時走勢進行分析,今天就介紹其中的一種:根據分時走勢的量價配合判斷股指的短線強弱。 

  從總體而言,股指在一段時間有可能是放量的或者是縮量的,成交量水平或高或低。但具體到盤中,無論日K線圖上是放量還是縮量,分時走勢中成交量總有相對的變化,也就是說成交量在每一天的盤中都會有局部的波峰或谷底。同樣的道理,不論股指是運行下跌趨勢或者上漲趨勢,日K線圖是收陰還是收陽,分時走勢在盤中總有小的階段性高點或低點。這是一個常識,指數不可能走直線,成交量也不可能是平均分布的。根據股指走勢以及所對應的成交量同步變化,我們可以將分時走勢中的量價特征抽象出比較典型的兩種: 

  第一種,量價同步配合。所謂量價同步配合理解起來比較簡單,也就是在分時走勢圖下方的成交量變化的每一個波峰對應的都是分時走勢小波段的每一個高點,局部放量對應的是股指盤中沖高的波段,而局部縮量對應的是盤中回調的階段,這與通常技術思路中的價漲量增的思想是吻合的,表示大盤的短線走勢處于一種穩定的狀態中。 

  第二種,量價反向配合。所謂量價反向配合與量價同步配合恰恰相反,也就是在分時走勢圖下方的成交量變化的每一個波峰對應的都是股指分時走勢小波段的每一個低點。局部放量集中于股指盤中下挫的波段,而盤中反彈的波段,市場是局部縮量的,這表示大盤盤中向上震蕩時力度減弱,股指短線走勢處于一種弱勢調整狀態中,有可能繼續下行。 

  股指的盤中走勢所表現出來的特征,有時候可能既非正向配合也非反向配合,這里就沒有辦法明確分析了,我們所能觀察的就是典型走勢。正向配合是短線的“強”,反向配合是短線的“弱”,這種強弱指的是盤中,有一點“超級短線”的味道,因此,直接用來指導操作有可能周期太短。但,也有它的應用價值。 

  分時走勢的量價配合在看盤中的主要應用不僅僅是觀察特征,而且要觀察變化,在大盤進入震蕩期之后,如果分時走勢一直保持反向配合,就不是短線介入機會,短線介入的機會是盤中分時走勢由反向配合變化為正向配合的那個時間點上,同理,短線出局的機會是分時走勢由正向配合變化為反向配合的那個時間點上。
 
九、短線天量法則的原理。專業操盤的經驗表明,做短線的投機者則一定要密切注視股市中的資金尤其是大資金的運動狀況。因為股市中股票的漲跌在短時期內是由注入股市的資金量所決定。平時由于交易清淡,股價波動呈現漫步隨機的特征,無法確定短線運動方向并且波動幅度太小,不具備操作價值。只有在短期內有大資金運作的股票才具有短線操作價值。成交放大多空雙方交戰激烈則股價呈現出良好的彈性。我們發現這種彈性規律性極強,利用這種規律,我們總結出短線天量買賣法則。這個法則的成功率在80%以上(3-5天買進、賣出差價5%以上可認為短線操作成功)。  

  短線天量買賣法則  

  60分鐘屬短期波動,一日的1/4,而MACD屬中期趨勢,60分鐘MACD作為短周期的中線指標,是極佳的超級短線秘笈。  

  1、選出近期成交突然連續放大,日換手率10%以上,大幅上漲(最好出現漲停)的個股觀察。其主要特征是一根巨大的成交量紅柱伴隨一根長陽線使股價迅速脫離盤整區。這個成交量是兩個月以來的最大成交量,稱為天量,其換手率在10%?25%之間。  

  成交放大可能是受到利好消息的刺激,如較好的業績和分配方案,重大合作項目的確定等。但是我們并不建議放量立即跟進。因為導致股票突然放量上攻的原因可以是多種多樣的,一般投資者喜歡立即跟進,但是極易掉進莊家拉高出貨的陷阱。例如2000年上半年四川長虹(600839)突然放量漲停,許多人急忙追進,然而4個月后長虹跌幅達50%。  

  2、發現目標后不急于介入,調出60分鐘MACD跟蹤觀察。  

  再強勢的股票也會回檔,為了避免在最高位套牢,我們寧可等到回檔再買入。  

  3、該股放出天量后短線沖高之后必有縮量回調,我們就是盯住其二浪調整的結束點作為短線買入點。  

  這個點位能夠保證一買就漲,充分發揮短線效率。
 
十、從壓力位與支撐位這一技術理論分析,當前價格對股價上升或下跌起決定性作用,也就是說,某一特定價格區域對股價的走勢具有持續影響力,那么股票如果漲或跌到這一特定區域,就會出現既定的走勢,但是事實上并非如此,傳統的壓力與支撐理論經常受到實際表現的挑戰。 
  
  首先,面對同一價格,成交量時增時減,出現的是一種無規則變化。這是不正常的,比如股價處于壓力位區域時,將面對持續性的壓力,而不可能是今天有人集中大量拋售,明天又沒有人賣出股票,這種不連續的變化在市場中出現是不合常理的。例如,三星石化(600764),按技術角度分析 ,12.80元~13.30元這一區域應該是股價上升的壓力位,3月19日連續三個交易日該股成交量放大,在形態上應該是放量拉升以此消化這一位置的上檔拋壓力,這三日的換手率是11.7%,平均價位是13元,而仍是這個價位上的交易,之后三日,成交量突然銳減,換手率僅為2.5%,從這兩個數據對比發現,這個位置上的實際壓力并不是確定的,或者從后三日高位無量盤整的走勢看,這個位置上實際上并沒有那么強勁的壓力,但為什么會出現這種在同一價位上前三天卻顯示壓力重重呢?對這種截然不同的成交量變化現象,可以肯定這不是正常的供求關系變化的結果,如果是這樣,就不是純技術能夠解答的了,所以單純以價格作為分析股價走勢的依據是不充分的,而僅看成交量大小更是不能確認股價實際的壓力與支撐位的。 
  其次,技術面上顯示的壓力位并不是事實上的壓力,支撐位也起不到支撐作用。上面分析的是壓力支撐理論中的一個細節表現,從整體角度而言,壓力位有時并不會構成壓力,支撐位也是同理,例如通寶能源(600780),該股近階段的走勢根本沒有受到大盤走勢任何的不利影響,一路上漲,成交量始終呈一致性溫和變化,從這段流暢的上升通道里看不出任何壓力或者支撐的問題。顯而易見,股價自身的上漲與投資者在盤面看到的技術性的壓力位與支撐位是沒有關系的,但并不說明股價上漲就沒有壓力,下跌沒有支撐,只是理論上看到的壓力與支撐位和實際上的阻力有較大出入,在較多情況下,壓力與支撐的位置是不可預測的。 
  
  同一價格下,有時量極度增加,有時又大幅萎縮,表面上看是沒有規律的,而實際上體現著短期的超供求關系的力量在引導股價運動方向,而這種力量在相當多的情況下將是決定股價漲跌主要力量。
 
十一、在技術分析里,量的分析也是相當重要的。“趨勢”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價”,趨勢的向上顯示著價格的不斷攀升,價量配合也是技術分析里常用詞,但如何對“量”以及價量關系作界定,仍是非常困難。   
  
  在分析“量”時,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是考慮股價的相對高低位,即股價是處于高價區還是處于低價區,在不同的價位區間,量有不同的意義:在高位放巨量,一般來說資金出逃的可能性更大,在低位區放巨量,資金入場的可能性更大。我們可以看到,在證券市場的大底,總是有成交量的配合,2002年如此,2003年也是如此。2003年1月9日、10日,滬市連續兩天放量超過100億元,這為市場的上升打開了空間。2002年6月底7月初,市場的巨量使得頂部被確立。當然,有的時候頂部不一定有巨量,但如果有巨量的話,這種頂部被掀開的難度會大增。   
  
  在個股的分析上,量把握的難度更大,這是因為不排除其中對敲的成份,這使得放量的真實性需剔除一定水份。另外,量的變化在個股里較大盤分析時更復雜,并不是簡單的放大量一定好,或不放量就不好。在此,投資者需把握幾點:一、量的不真實性在高度控盤的股票上最易發生。因此對于量比達到幾十倍以上,但圖形如織線的個股來說,這種放量的意義相對較小。大家可以參考秦嶺水泥的K線圖。二、放量個股需與其股價趨勢相結合。如果在下跌過程中放量或放量滯漲,量與價的配合不理想,資金背后的動機便值得懷疑。   
  
  在下降通道內放量的個股需引起投資者的警覺,不可隨意跟風。由于目前市場還未脫離大的調整格局,在市場情況不配合時出現這種情形的次數會較市道好的時候多,故在此特別提出來。個股放量時,如股價趨勢向下、且下降通道不能被連續的大量突破,則這種放量多半是場內資金的一種反抽行為,下降走勢還將保持。大家可以看一下棲霞建設在2002年11月初的放量情況:當時大盤正地組織一次反彈,棲霞建設也順勢以漲停放量上攻,但在隨后的走勢里,價格上不去,成交量也急劇萎縮,反抽就此結束。由此得出另一結論:強勢情況下放量的可信度更高,弱勢里放量未必可即刻跟進。   
  
  量的變化可謂無窮盡,股價的上漲從圖上看有時明顯得到量的支持,有時看似毫不相干,有時顯得非常混沌:在2003年初的行情里,上海科技的走高與量的關系密切,而在ST吉化的走勢里,量的支配作用仿佛被淡忘。但只要我們向前追溯,還是能找到最原始的關聯。在量的分析里,有幾條基本上是可以確定的:長時間無量之后放量的可信度更大,可視作資金重新介入的信號;價格的走勢很多時候比量更重要,價格的不斷走高方能顯示資金推高股價的決心。這與上次的論述是一致的,即趨勢是最為重要的。
 
十二、 成交量可以說是股價的動量。一只股票在狂漲之前經常是長期下跌或盤整之后,這樣在成交量大幅萎縮,再出現連續的放大或溫和遞增,而股價上揚。一只底部成交量放大的股票就象在火箭在升空前必須要有充足的燃料一樣,必須具有充分的底部動力才能將股價推升到極高的地步。因此,一只狂漲的股票必須在底部出現大的成交量,在上漲的初期成交量必須持續遞增、量價配合,主升段之后往往出現價漲量縮的所謂無量狂升的強勁走勢。
  
  從實際的圖例可知,一只會大漲的股票必須具備充足的底部動力才得以將股價推高。這里所說的充足的巨量是相對過去的微量而言,也就是說,當一只股票成交量極度萎縮后,再出現連續的大量才能將股價推高。成交量是衡量買氣和賣氣的工具,它能對股價的走向有所確認,因此,精明的投資人對于底部出現巨大成交量的股票必須跟蹤,因為當一只股票的供求關系發生極大變化時,將決定股價的走向,投資者絕對不可以忽略這種變化發生時股價與量的關系,一旦價量配合,介入之后股價將必然如自己預期的那樣急速上揚。
  
  成交量的形態改變將是趨勢反轉的前兆。個股上漲初期,其成交量與股價的關系是價少量增,而成交量在不斷持續放大,股價也隨著成交量的放大而揚升;一旦進入強勢的主升段時,則可能出現無量狂升的情況;最后末升段的時候,出現量增價跌,量縮價升的背離走勢。一旦股價跌破十日均線,則顯示強勢已經改變,將進入中期整理的階段。
  
  因此,當你握有一只強勢股的時候,最好是緊緊盯住股價日K線圖。在日K線一直保持在十日均線之上,可以一路持有;一旦股價以長印線或盤勢跌破十日均線,應立即出貨,考慮換股操作。
  
  盤整完成的股票要特別注意,理由是其機會大于風險。盤整的末期成交量為萎縮,代表拋盤力量的消竭。.基本上,量縮是一種反轉信號,量縮才有止跌的可能,下跌走勢中,成交量必須逐漸縮小才有反彈的機會。但是,量縮之后還可能再縮,到底何時才是底部呢?只有等到量縮之后又是到量增的那一天才能確認底部。如果此時股價已經站在十日均線之上,就更能確認其漲勢已經開始了。
  
  所以,基本上我們應重視的角度是量縮之后的量增,只有量增才能反映出供求關系的改變,只有成交量增大才能使該股具有上升的底部動量.
  
  在盤局的尾段,股價走勢具有以下特征: 1:波動幅度逐漸縮小. 2:量縮到極點. 3:量縮之后是量增,突然有一天量大增,且盤出中陽線,突破股票盤局,股價站在10日均線之上. 4:成交量持續放大,且收中陽線,加上離開底價三天為原則. 5:突破之后,均線開始轉為多頭排列,而盤整期間均線是疊合在一起。
 
十三、“搭下中小陽增后陰”成交量組合,它與廣泛流行的K線組合的相互配合使用,效果很好。 
  
  定義及使用注意事項 
  
  1、 五日成交量均線在上,十日成交量均線在下,五日成交量均線自上向下搭,與十日成交量均線趨近交*,五日成交均量與十日成交均量趨于一致,大致持平。 
  
  2、五日成交量均線與十日成交量均線趨近交*當日,K線為陽線,與此相對應當日成交量為陽量。 
  
  3、五日成交量均線與十日成交量均線趨近交*前一日,K線為陽線,與此相對應當日成交量為陽量,大多數情況下此日量比趨近交*日量小。 
  
  4、五日成交量均線與十日成交量均線趨近交*次日,K線為陰線,與此相對應當日成交量為陰量。 
  
  5、出現在橫盤整理末期、大幅拉升前夕。 
  
  6、K線上相對應的往往是莊家震倉、洗盤過程。 
  
  7、 五日成交均量與十日成交均量趨于一致時,允許有百分之十以內的正負 誤差,二者越接近越好。 
  
  8、符合葛南維移動平均線四個買入法則之一。 
  
  9、成交量組合出現同時或出現后一、二個交易日內,如有K線組合出現相配 合,則該只股票股價上漲概率更大。 
  
  10、按此方法買入股票且股價上漲一段后,如果葛南維移動平均線八大法則 中四個賣出法則之一出現,應出脫持股。 
  
  舉例說明 
  
  賽迪傳媒(000504)97年8月14日至8月20日4個交易日的成交量,組成一個“搭下中小陽增后陰”的基本圖形。從8月21日起,股價強勁上漲,至8月29日止,7個交易日內股價從6.34元一路漲至8.85元,漲幅近40%。 
  
  成交量組合背景 
  
  莊家在低位吸足籌碼以后,下一步就要大規模拉升股價,快速脫離其吸貨成本區。為了便于在高位出貨,莊家在中低價位要強制洗盤震倉,將意志不堅定者驅趕出局。在莊家洗盤震倉期間,接手的投資者通常都是堅定看好后市的,不會在莊家拉升途中拋貨砸盤,這樣莊家在高位就可以順利出貨。“搭下中小陽增后陰”成交量組合就是莊家在洗盤震倉時的成交量表現形態。K線表現形態通常是3-4根中小陽線加1-2根陰線。K線平均線形態通常是多頭排列或即將形成多頭排列。趨勢為上升態勢初期或橫盤整理末期。“搭下中小陽增后陰”成交量組合出現后,只要K線平均線支持,趨勢支持,則投資者即時跟進買入,同時設好止損,回報應相當豐厚。 
十四、當我們從技術角度分析行情的性質、研判行情的趨勢時,量價配合無疑是最重要的原則。縮量這一技術現象對處于不同趨勢的個股而言,往往具有明顯的反技術特征,絕對不能忽視。 無量空漲??喜大于憂 
  通常,無量上漲被當成危險信號,因為這顯示多頭能量不足,但其實不然。由于中國股市尚不成熟,集團性的主力資金集中火力攻擊流通盤相對較小的個股,是相當普遍的現象。于是形形色色的牛股就應運而生,這類個股在啟動時往往成交量比較大,多空搏殺激烈,行情趨勢難料,但一旦完成這個放量震蕩過程之后,行情就會逐漸進入一種無量空漲狀態。由于較大比例的流通股本均被鎖定,少量分散在外的散戶籌碼,在持續單邊上行時更是跟隨主力一起鎖倉,結果空漲行情往往沒完沒了。許多大牛股漲幅的很大一部分往往都在無量空漲這一階段。最典型的是南通機床,4月初在持續震蕩放巨量上臺階之后,成交量開始萎縮,股價也小幅盤升,仿佛大勢不妙,后來卻一路狂升;再如超級大牛股康達爾也曾在漫長的牛市中,多次出現無量空漲的狀態。當然這種無量空漲之前,必然有一個放量震蕩逐漸形成明朗上升趨勢的過程。因此,空漲并不是壞事,只要無量,其主力資金的結構就明顯沒有改變,一般而言行情會持續向好,直到成交量改變,使行情性質發生改變為止。目前市場的一些強勢股也有相似的例子,比如寶碩股份,在前期放量上臺階之后,開始縮量盤升,再加上前期并無大的炒作,主力也無出貨的必要性和市場基礎,公司潛力也較大,因而行情很可能步入無量空漲階段。 縮量下跌??大勢不妙 
  一般而言,放量下跌是一個危險信號,縮量下跌卻顯示空方能量不足,危險不大,但筆者認為,縮量下跌往往更加不妙。對個股而言,高位持續震蕩放巨量,突然再放巨量暴跌,必然有強勁的反彈,之后即逐漸縮量下跌,如果你以為該股有主力莊家在托盤,成交量萎縮,主力莊家難以出局或許還要托盤,行情還可看好,那就錯了。一方面沒有理由保證主力資金就絕對不會被套牢,另一方面在成交量萎縮之前的高位震蕩放量過程中,主力資金到底玩了什么花招還很難斷定,因而許多強勢莊股在縮量陰跌之后,后期往往跌勢漫漫,更重要的是它往往看起來下跌幅度不大,給人一種下有支撐的錯覺,投資者心理上也很能夠承受這種小幅下跌,不料這是鈍刀子割肉,初看起來沒什么危險,過一段時間回頭一望,已經滑下崇山峻嶺。國嘉實業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在高科技的光環之下,今年5-7月股價漲升3倍,然后開始調整,縮量陰跌的局面至今未被扭轉。因此,對大震蕩之后的縮量陰跌的股票要保持高度的警覺。這些股票往往會跌到叫持有者絕望、叫欲買者失望、最終被人遺忘的程度。 成交量改變??行情重新判斷 
  無量空漲或者縮量陰跌往往都代表一種趨勢,只要成交量萎縮的特征不改變,行情的性質往往也會延伸,但是成交量突然之間發生了巨變,則以前所有判斷行情的基礎條件,比如基本面、技術面、主力資金、市場熱點結構等等都得重新審視,絕對不能因惰性而沿用前期的判斷定勢。比如無量空漲之后,再放巨量飚升或者突然震蕩放巨量下跌;比如縮量陰跌之后,突然低位放巨量震蕩,行情必須以此為起點重新判斷,很可能行情的性質正在發生改變,很可能行情已經漲過頭或者跌過頭。一般而言,行情在漫長的縮量陰跌之后,第一次放量往往還很難扭轉頹勢,并且這種成交量往往也僅是在成交量圖上顯示出一根長長的紅柱,只是相對前期成交量放大若干倍,絕對成交量巨變并未出現,行情還有反復,但如果反復震蕩,不斷放量,行情在低位持續較長時間,則要將成交量累積起來看。不管上行突破,還是下行突破,這樣的行情需要引起注意。成交量趨勢不變,行情趨勢延伸;成交量改變,行情需要重新判斷。這不僅是研究縮量個股趨勢的重要依據,也是研究放量個股趨勢的重要前題。近期有不少個股在漫長的陰跌之后,已出現震蕩放巨量的情況,如配售概念股、一些小盤重組股低位成交量變化劇烈,這預示著行情很可能將會改變性質,當然這離無量空漲還有一段距離。
 
十五、成交量是看盤的一項重要本領,好的感覺源于平時的學習與積累,非幾句話就能說得清。但是,還是有一些規律性的東西,以下是一些介紹。
  許多股民投資者對于成交量變化的規律認識不清,K線分析只有與成交量的分析相結合,才能真正讀懂市場的語言,洞悉股價變化的奧妙。這里將成交量變化八個階段總結為“八階律”。
  1、量增價平,轉陽信號:股價經過持續下跌的低位區,出現成交量增加股價企穩現象,此時一般成交量的陽柱線明顯多于陰柱,凸凹量差比較明顯,說明底部在積聚上漲動力,有主力在進貨為中線轉陽信號,可以適量買進持股待漲。有時在上升趨勢中途也會出現“量增價平”,則說明股價上行暫時受挫,只要上升趨勢未破,一般整理后仍會有行情。
  2、量增價升,買入信號:成交量持續增加,股價趨勢也轉為上升,這是短中線最佳的買入信號。“量增價升”是最常見的多頭主動進攻模式,應積極進場買入,與莊共舞。
  3、量平價升,持續買入:成交量保持等量水平,股價持續上升,可在期間適時參與。
  4、量減價升,繼續持有:成交量減少,股價仍在繼續上升,適宜繼續持股,即使如果鎖籌現象較好,也只能是小資金短線參與,因為股價已經有了相當的漲幅,接近上漲末期了。有時在上漲初期也會出現“量減價升”,則可能是曇花一現,但經過補量后仍有上行空間。
  5、量減價平,警戒信號:成交量顯著減少,股價經過長期大幅上漲之后,進行橫向整理不在上升,此為警戒出貨的信號。此階段如果突發巨量天量拉出大陽大陰線,無論有無利好利空消息,均應果斷派發。
  6、量減價跌,賣出信號:成交量繼續減少,股價趨勢開始轉為下降,為賣出信號。此為無量陰跌,底部遙遙無期,所謂多頭不死跌勢不止,一直跌到多頭徹底喪失信心斬倉認賠,爆出大的成交量(見階段8),跌勢才會停止,所以在操作上,只要趨勢逆轉,應及時止損出局。
  7、量平價跌,繼續賣出:成交量停止減少,股價急速滑落,此階段應繼續堅持及早賣出的方針,不要買入當心“飛刀斷手”。
  8、量增價跌,棄賣觀望:股價經過長期大幅下跌之后,出現成交量增加,即使股價仍在下落,也要慎重對待極度恐慌的“殺跌”,所以此階段的操作原則是放棄賣出空倉觀望。低價區的增量說明有資金接盤,說明后期有望形成底部或反彈的產生,適宜關注。有時若在趨勢逆轉跌勢的初期出現“量增價跌”,那么更應果斷地清倉出局。 
 
十六、 根據成交量的變化尋找黑馬,是投資者首先注意到的。如果主力吸籌較為堅決,則漲時大幅放量、跌時急劇縮量將成為建倉階段成交量變化的主旋律。盡管很多情況下,主力吸籌的動作會比較隱蔽,成交量變化的規律性并不明顯,但也不是無蹤可覓。一個重要的手段就是觀察成交量均線。如果成交量在均線附近頻繁震動,股價上漲時成交量超出均線較多,而股價下跌時成交量低于均線較多,則該股就應成為密切關注的對象。因為,這表明籌碼正在連續不斷地集中到主力手中。   
  需要注意的是,投資者從成交量的變化尋找“黑馬”時,必須結合股價的變化進行分析。因為絕大部分股票中都有一些大戶,他們的短線進出,同樣會導致成交量出現波動,關鍵是要把這種隨機買賣所造成的波動與主力有意吸納造成的波動區分開來。我們知道,隨機性波動不存在刻意打壓股價的問題,成交量放出時股價容易出現跳躍式上升,而主力吸籌必然要壓低買價,因此股價和成交量的上升有一定的連續性。依據這一原理,可以在成交量變化和股價漲跌之間建立某種聯系,通過技術手段過濾掉那些股價跳躍式的成交量放大,了解真實的籌碼集中情況。   
  成交量堆積是另一個重要的觀察對象,它對于判斷主力的建倉成本有著重要作用。除了剛上市的新股外,大部分股票都有一個密集成交區域,股價要突破該區域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而它也就成為主力重要的建倉區域,往往可以在此處以相對較低的成本收集到大量籌碼。所以,那些剛剛突破歷史上重要套牢區,并且在以下區域內累積成交量創出歷史新高的個股,就非常值得關注,因為它表明新介入主力的實力遠勝于以往,其建倉成本亦較高,如果后市沒有較大空間的話,大資金是不會輕易為場內資金解套的。   
  但如果累積成交量并不大,即所謂“輕松過頂”,則需要提高警惕,因為這往往是原有主力所為,由于籌碼已有大量積累,使得拉抬較為輕松。盡管這并不一定意味著股價不能創出新高,但無疑主力的成本比表面看到的要低一些,因此,操作時需要更加重視風險控制,股市整體走勢趨弱時尤其需要謹慎。   
  需要指出的是,在主力開始建倉后,某一區域的成交量越密集,則主力的建倉成本就越*近這一區域,因為無論是真實買入還是主力對敲,均需耗費成本,密集成交區也就是主力最重要的成本區,累積成交量和換手率越高,則主力的籌碼積累就越充分,而且往往實力也較強,此類股票一旦時機成熟,往往有可能一鳴驚人,成為一匹“超級大黑馬”。 
 
十七、 成交量溫和放大的直觀特征就是量柱頂點的連線呈現平滑的反拋物線形上升,線路無劇烈的拐點。定量的水平應該在3%至5%換手左右方為可*、溫和放大的原因是隨著吸籌的延續,外部籌碼日益稀少,從而使股票價格逐步上升,但因為是主力有意識的吸納?所以在其刻意調控之下,股價和成交量都被限制在一個溫和變化的水平,以防止引起市場的關注。對“溫和放量”的理解要注意三點: 
  一是不同位置的溫和放量有著完全不同的技術意義,其中在相對低位和長期地量后出現的溫和放量才是最有技術意義的。 
  二是溫和放量有可能是長線主力的試探性建倉行為,所以雖然也許會在之后會出現一波上漲行情,但一般還是會走出回調洗盤的走勢;也有可能是長線主力的試盤動作,會根據大盤運行的戰略方向確定下一步是反手做空打壓股價以在更低位置吸籌,或者在強烈的大盤做多背景下就此展開一輪拉高吸貨的攻勢。因此最好把溫和放量作為尋找“黑馬”的一個參考指標,尋低位介入。 
  三是溫和放量的時間一般不會太長,否則持續吸籌不容易控制股價也會引起市場注意。在不同時期參與市場的散戶群體和散戶心理也會有很大變化,所以一個實力主力介入個股的前期為了獲取籌碼,會采用多種操作手法,但溫和放量無疑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種手法。這樣,在一個長線莊股的走勢中出現反復的溫和放量也就不足為奇了。 

十八、
        股市中有句老話:“技術指標千變萬化,成交量才是實打實的買賣。”可以說,成交量的大小,直接表明了市場上多空雙方對市場某一時刻的技術形態最終的認同程度。下面,筆者就兩種比較典型的情況作一些分析。 
  1、溫和放量。這是指一只個股的成交量在前期持續低迷之后,突然出現一個類似“山形”一樣的連續溫和放量形態,這種放量形態,還稱作是“量堆”。個股出現底部的“量堆”現象,一般就可以證明有實力資金在介入。但這并不意味著投資者就可以馬上介入,一般股價在底部出現溫和放量之后,股價會隨量上升,量縮時股價會適量調整。此類調整沒有固定的時間模式,少則十幾天多則幾個月,所以此時投資者一定要分批逢低買入,并在支持買進的理由沒有被證明是錯誤的時候,有足夠的耐心用來等待。需要注意的是,當股價溫和放量上揚之后,其調整幅度不宜低于放量前期的低點,因為調整如果低過了主力建倉的成本區,至少說明市場的拋壓還很大,后市調整的可能性較大。 
  2、突放巨量。對此種走勢的研判,應該分作幾種不同的情況來對待。一般來說,上漲過程中放巨量通常表明多方的力量使用殆盡,后市繼續上漲將很困難。而下跌過程中的巨量一般多為空方力量的最后一次集中釋放,后市繼續深跌的可能性很小,短線的反彈可能就在眼前了。另一種情況是逆市放量,在市場一片喊空聲之時放量上攻,造成了十分醒目的效果。這類個股往往只有一兩天的行情,隨后反而加速下跌,使許多在放量上攻那天跟進的投資者被套牢。 
  還有一點大家要注意,主力資金在吸籌的時候,成交量并不一定要有多大,只要有足夠的耐心,在底部多盤整一段時間就行。而主力要出貨的時候,由于手中籌碼太多,總得想方設法,設置各種各樣的陷阱。因此應該全面考察該股長時間的運行軌跡,了解它所處的價位、量能水平和它的基本面之間的關系,摸清主力的活動規律及個股的后市潛力,通過綜合分析來確定我們介入或出貨的時機。 
  雖然技術分析的指標多達上百種,但歸根到底,最基本的無非就是價格與成交量,其他指標無非就是這兩個指標的變異或延伸。大家知道量價關系的基本原理是“量是因,價是果;量在先,價在后”,也就是說成交量是股價變動的內在動力,由此人們導出了多種量價關系的規則,用于指民具體的投資。但在實際中,人們會發現根據量價關系來進行具體買賣股票時,常常會出現失誤,尤其是在根據成交量判斷主力出貨與洗盤方面,失誤率更高,不是錯把洗盤當出貨,過早賣出,從而痛失獲利良機,就是誤將出貨當洗盤,該出不出,結果是痛失出貨良機。那么,在實際投資中如何根據成交量的變化,正確判斷出主力的進出方向,或者說,如何根據成交量的變化,準確判斷出主力是在出貨還是洗盤呢? 
  一般說來,當主力尚未準備拉抬股價時,股價的表現往往很沉悶,成交量的變化也很小,此時研究成交量沒有實際意義,也不好斷定主力的意圖。但是,一旦主力放量拉升股價時,主力的行蹤就會暴露,我們把這樣的股票稱為強莊股,此時研究成交量的變化就具有非常重要的實際意義,此時,如果能夠準確地捕捉到主力的洗盤跡象,并果斷介入,往往能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取非常理想的收益。實踐證明,根據成交量變化的以下特征,可以對強莊股的主力是不是在洗盤作出一個較為準確的判斷: 
  首先,由于主力的積極介入,原本沉悶的股票在成交量的明顯放大推動下變得活躍起來,出現了價升量增的態勢。然后,主力為了給以后的大幅拉升掃平障礙,不得不將短線獲利盤強行洗去,這一洗盤行為在K線圖上表現為陰陽相間的橫盤震蕩,同時,由于主力的目的是要一般投資者出局,因此,股價的K線形態往往成明顯的“頭部形態”。 
  其次,在主力洗盤階段,K線組合往往是大陰不斷,并且收陰的次數多,且每次收陰時都伴有巨大的成交量,好象主力正在大肆出貨,其實不然,仔細觀察一下就會發現,當出現以上巨量大陰時,股價很少跌破10日移動平均線,短期移動平均線對股價構成強大支撐,主力低位回補的跡象一目了然,這就是技術人士所說的“巨量長陰價不跌,主力洗盤必有漲”。 
  再次,在主力洗盤時,作為研判成交量變化的主要指標OBV、均量線也會出現一些明顯的特征,主要表現為:當出現以上大陰巨量時,股價的5日、10日均量線始終保持向上運行,說明主力一直在增倉,股票交投活躍,后市看好。另外,成交量的量化指標OBV在股價高位震蕩期間,始終保持向上,即使瞬間回落,也會迅速拉起,并能夠創出近期的新高,這說明單從量能的角度看,股價已具備大幅上漲的條件。

十九、實戰中通常是很難區別主力在洗盤還是出貨,拋早了走了一條大魚,拋晚了又后悔莫及,恰恰是因為有此區別,才有了種種看盤技巧。當然能夠及時發現主力在洗盤是最好的,不過退一步"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也不錯,因為在刻意制造的空頭陷阱構筑之后往往也容易成為個股介入的好時機,這就是千金難買價散兵坑。   
  當過兵的人都知道散兵坑是非常安全的,因為炮彈不太可能再次炸在同一個彈坑內,前次炸出的彈坑往往成為老兵們的最佳躲藏之地。在量價研判中有成交量的散兵坑,這是指在筑底成功時成交量往往形成一個大坑,在弱如游絲的低迷后呈現出有序的放大。千金難買價散兵坑是指股價處于小幅震蕩上行的慢牛趨勢初期或中期,成交量有所放大、換手率也小幅增加,突然股價出現快速下挫,但這種下挫不會維持很久,在一至兩天或一周左右的時間,股價便又重拾升勢,再一次回到跳水前原有的上升趨勢中,在圖形上形成股價散兵坑形狀,就如被炸彈炸出一般,而散兵坑出現之際將是十分難得的、千金也難買的買入時機。   
  這個在上升趨勢途中出現的大坑,實質上就是主力在拉升之前兇悍的洗盤,此招一出,把坐在轎子里的大部分浮多都震下來。這是個非常有效而實用的空頭陷阱,實戰中也確實很難把它識別出來,因此這里不研究如何識別是否為空頭陷阱,而是充分利用之成為個股的介入機會。其中有兩個買點,一是在價散兵坑之內,但這是先知先覺與不知不覺,因為在股價剛剛有所企穩轉強之際,任何風吹草動往往都會使人失去理智;二是在價散兵坑出現并已重返上升趨勢中之際,這雖也失去了最低價買入的時機,但這卻是最有效的,因為股價重返上升趨勢使空頭陷阱已被確認,"不買地價,不賣天價",甘蔗的中間段是最甜的,看到趨勢的重新確立才該出手時就出手,這是順勢操作的真諦。   
  實戰中的注意事項:1、股價要處于慢牛趨勢初期或中期時,最好已有10%以上的漲幅,說明了上漲趨勢已初步確立;2、股價突然間無量下挫,止跌位置相對于股價的絕對漲幅不能超過50%,最好在0.382黃金分割回吐位之內,如比例過高,向上的爆發力往往會減弱;3、在短時間內又有能力恢復到原有的上升趨勢中,最好在1周內完成,否則時間過長,價散兵坑的爆發力往往會減弱;4、在股價回升時候,成交量應該有所放大,快速的回升往往預示著爆發力強大;5、重返上升趨勢之際,就是介入的絕佳時機。 

 

二十、在技術分析領域里,移動平均線以它簡潔明了的特點深受投資者的青睞。人們利用不同時期的移動平均線來指導操作,特別利用不同時期的移動平均線的排列來判斷是多頭市場還是空頭市場(在西方國家一般認為股價線在200日移動平均線以上為牛市。反之,股價線在200日移動平均線以下時為熊市),以便調整投資者的市場思維,實施不同的投資策略。而在選擇買賣點時則運用“葛南維八法”。移動平均線的優缺點 
  一、優點:運用移動平均線理論,在買賣交易時,可以界定風險程度,將虧損的可能性降至最低;在行情趨勢發動時,買賣交易的利潤相當可觀;移動平均線的組合可以判斷行情的真正趨勢。 
  二、缺陷:當行情牛皮盤整時,買賣信號過于頻繁,投資者無所適從;移動平均線的最佳日數與組合,確定起來十分困難;僅*移動平均線的買賣信號,無法給予投資者充足的信心,必須依*其他技術指標的輔助。成交量、股價、均線共同作用 
  為了投資者在運用移動平均線時能夠揚長避短,從而發現成交量、股價、均線三者的共同作用,總結出:股價突破、支撐和壓力的有效性與均線的角度和成交量有關。根據這一理論,投資者可以較為有效地實施正確的買賣策略。突破:股價突破移動平均線時,成交量必須放大,特別是向上突破移動平均線時。如果移動平均線的運行角度與股價的運行角度互反時,突破后的股價會有回抽的要求,當日成交量過大(當日成交量比前一日成交量放大3倍以上時),若當日收盤為中線特別是光頭K線出現時,這種反抽會發生在次日或者第三日。例如,2001年10月23日滬深兩市在暫停國有股減持消息的作用下,放量突破相反運行的5日均線,并當天收出光頭中陽線,從而在次日才出現回抽,如果在突破移動平均線時成交量減少或者持平(特別是股價無量突破相反運行的移動平均線時),這種突破往往是假的。 
  支撐:移動平均線能否對股價構成有效支撐,不僅要看移動平均線的運行角度,同時也要注意成交量的多寡。例如,移動平均線是向上運行而股價回落,這種移動平均線的支撐力度就大于走平或者回落的移動平均線,如果股價回落至移動平均線,發生支撐反彈時,必須有成交量的配合,否則投資者可視這種支撐為無效支撐。例如:深成指在10月26日出現止跌走紅,但是成交量則比前一日減少,說明這種支撐的可信度不高,投資者可不按傳統的移動平均線的買賣技巧來進行。 
  壓力:股指或者股價在下跌過程中出現的反彈,往往會遇上移動平均線的壓力。這一壓力的大小不僅與移動平均線的期數有關,同時還與移動平均線的角度及成交量有密切關系。在反彈行情中移動平均線的運行角度與股價或者股價運行角度越大,相反的壓力就越大,特別是無量上攻移動平均線,失敗的可能性就越大。 
  以上移動平均線對不同時期都有指導意義,只不過不同時期的均線的支壓力不同而已。

 

二十一、技術分析可以說就是對價格、成交量、時間三大要素進行的分析,而成交量分析則具有非常大的參考價值。雖然說成交量比較容易做假,但仍是最客觀、最直接的市場要素之一。
  1、縮量。縮量是指市場成交極為清淡,大部分人對市場后期走勢十分認同。這里面又分兩種情況:一是看淡后市,造成只有人賣,沒有人買;二是看好后市,只有人買,沒有人賣。縮量一般發生在趨勢的中期,碰到下跌縮量應堅決出局,等量縮到一定程度,開始放量上攻時再買入。碰到上漲縮量則可堅決買進,等股價上沖乏力,有巨量放出的時候再賣出。
  2、放量。放量一般發生在市場趨勢發生轉折的轉折點處,市場各方力量對后市分歧逐漸加大,一些人紛紛把家底甩出,另一部分人卻在大手筆吸納。相對于縮量來說,放量有很大的虛假成分,控盤主力利用手中的籌碼大手筆對敲放出天量是非常簡單的事,但我們也沒有必要因噎廢食,只要分析透了主力的用意,也就可以將計就計“咬他一大口”。
  3、堆量。主力意欲拉升時,常把成交量做得非常漂亮,幾日或幾周以來,成交量緩慢放大,股價慢慢推高,成交量在近期的K線圖上形成一個狀似土堆的形態,堆得越漂亮,就越可能產生大行情。相反,在高位的堆量表明主力已不想玩了,在大舉出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堅決退出,不要幻想再有巨利獲取了。
  4、量不規則性放大縮小。這種情況一般是沒有突發利好或大盤基本穩定的前提下的妖莊所為,風平浪靜時突然放出歷史巨量,隨后又復歸平靜,一般是實力不強的莊家在吸引市場關注,以便出貨。
  無論怎樣,成交量只是影響市場的幾大要素之一。市場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決不可把它分開來看,綜合分析、綜合判斷,結果才會最準確。

 

二十二、1、一、成交量可以說是股價的動量。一只股票在狂漲之前經常是長期下跌或盤整之后,這樣在成交量大幅萎縮,再出現連續的放大或溫和遞增,而股價上揚。一只底部成交量放大的股票就象在火箭在升空前必須要有充足的燃料一樣,必須具有充分的底部動力才能將股價推升到極高的地步。因此,一只狂漲的股票必須在底部出現大的成交量,在上漲的初期成交量必須持續遞增、量價配合,主升段之后往往出現價漲量縮的所謂無量狂升的強勁走勢。
  
  從實際的圖例可知,一只會大漲的股票必須具備充足的底部動力才得以將股價推高。這里所說的充足的巨量是相對過去的微量而言,也就是說,當一只股票成交量極度萎縮后,再出現連續的大量才能將股價推高。成交量是衡量買氣和賣氣的工具,它能對股價的走向有所確認,因此,精明的投資人對于底部出現巨大成交量的股票必須跟蹤,因為當一只股票的供求關系發生極大變化時,將決定股價的走向,投資者絕對不可以忽略這種變化發生時股價與量的關系,一旦價量配合,介入之后股價將必然如自己預期的那樣急速上揚。
  
  成交量的形態改變將是趨勢反轉的前兆。個股上漲初期,其成交量與股價的關系是價少量增,而成交量在不斷持續放大,股價也隨著成交量的放大而揚升;一旦進入強勢的主升段時,則可能出現無量狂升的情況;最后末升段的時候,出現量增價跌,量縮價升的背離走勢。一旦股價跌破十日均線,則顯示強勢已經改變,將進入中期整理的階段。
  
  因此,當你握有一只強勢股的時候,最好是緊緊盯住股價日K線圖。在日K線一直保持在十日均線之上,可以一路持有;一旦股價以長印線或盤勢跌破十日均線,應立即出貨,考慮換股操作。
  
  盤整完成的股票要特別注意,理由是其機會大于風險。盤整的末期成交量為萎縮,代表拋盤力量的消竭。.基本上,量縮是一種反轉信號,量縮才有止跌的可能,下跌走勢中,成交量必須逐漸縮小才有反彈的機會。但是,量縮之后還可能再縮,到底何時才是底部呢?只有等到量縮之后又是到量增的那一天才能確認底部。如果此時股價已經站在十日均線之上,就更能確認其漲勢已經開始了。
  
  所以,基本上我們應重視的角度是量縮之后的量增,只有量增才能反映出供求關系的改變,只有成交量增大才能使該股具有上升的底部動量。
  
  在盤局的尾段,股價走勢具有以下特征: 1:波動幅度逐漸縮小. 2:量縮到極點. 3:量縮之后是量增,突然有一天量大增,且盤出中陽線,突破股票盤局,股價站在10日均線之上. 4:成交量持續放大,且收中陽線,加上離開底價三天為原則. 5:突破之后,均線開始轉為多頭排列,而盤整期間均線是疊合在一起.。

二、 成交量在騙人東西中的地位,從來就是輔助性的,它不能作為直接決策的依據,很多人認為我們有意冷落成交量指標,這種想法是錯誤的。騙人東西追求的是投機的效率,如果成交量的指標可以提高我們的投機效率,我們為什么不把它放在我們的工具箱里呢?相反如果它不能給我們帶來效率我們又何必應用它呢?
  請看,這是成交量的表現,價格在跌到1311點時的表現,在它的前一日,成交和價格創出了新的低點,次日價格繼續創新低的時候,成交卻有所回升,在這個時候我們是否可以根據它來判斷大盤出現了轉折呢?如果這個特征代表了大盤的一個主要轉折特征,那么請看圖二卻給了一個完全相反的表述,這里價格創了新低成交并沒有回升。相反當價格繼續向上的時候成交卻進一步萎縮,直到價格穿越了傳統形態W底的頸線,成交才出現快速放大。  
  成交量具有先天的滯后性,不要相信量在價先的聒噪。必須明確一點,成交量是價格的“衍生物”,市場資金是對價格的追捧――競買或者競賣形成了價格的波動,而不是對成交量的追捧,因此,成交量首要的功效在于甄別市場的容量,和市場的流動性。除此以外,它對一些拐點的有效性的驗證存在一些功效,但是這種功效到底有多大,我們還不能從根本上加以確定。  
  盡管如此,我們依然欣喜地看到了一些事實,這些事實帶給了我們一些線索,但是樂觀前面要加上謹慎二字。  
  在一個拐點出現的時候,那么這個拐點的基準日,傾向于成交量萎縮。我們通過對10年來一些重要的大盤的轉折點的研究,發現這種情況屢屢出現,其概率在80%以上。 
   這種情況說明當拐點降臨的時候,市場人氣是極端低迷的,市場中大多數的人心懷絞痛,他們在這個時刻對市場形成了一致性的看法,這種悲觀情緒在肆意的蔓延,在不斷地打擊著每一個參與者,而這些參與者在市場中的表現就是被動性“拒絕交易”,這就是成交低迷的原因。但是一旦市場出現了轉機,人們的眼球就會立刻被吸引過來。沒有準備的人會吃驚,會關注,會等等看。經驗豐富的人,會立刻介入,而職業交易人則會全倉而動。這樣價格便會持續上升,直到觀望的人介入全倉者退出,而留在圖表上的則是放大的成交量和遠離拐點的價格。 

三、股市中長說量在價先”什么都會騙人,唯有成交量不會騙人。但筆者以為低迷的成交量才不會騙人尤其是“地量見地價”是較為真實的。但為什么在股市中運用確有偏差呢?主要是其忽略了成交量的質變標準,筆者的經驗是,只有成交量放出,確認前期是地量,方才確認地價的成立。成交量的改變將是趨勢反轉的前兆。基本上我們應重視的觀察角度是量縮之后的量增,只有量增才反應出股票供求關系改變,只有成交量增大才可能使該股有上升的底部動量。而此時股價也處在盤局的末端,其股價走勢具有以下特征:

  (1)波動幅度逐漸縮小。

  (2)量縮到極點。

  (3)量縮之后量增,突然有一天量大增,且盤出中陽線,突破股票盤局,股價站在10日均線之上。

  (4)成交持續放大,且收陽線,加上離開底價三天為原則。

  (5)突破之后,均線開始轉為多頭排列。而盤整期均線疊合在一起。

  但在實際使用中投資者又遇到了放量之后的縮量、股價持續調整的情況。由于日線圖表上容易產生騙線,筆者常運用周線成交量及月線成交量。許多投資者害怕錯過底部介入時機實際上這種擔心是不必要的,底部的形成是相當復雜的。所以,在周月線圖表上確認股票的地價地量時介入,仍有較為豐厚的利潤。筆者運用此種理論統計漲幅居前的股票,,3%的股票仍有50%以上的空間,

         例如:(000680)山推股份,月成交:8295手,第二月22861手(2.76倍),二月股價為5.46,6個月后股價收于18.25元(600890)長春長鈴,月成交:5259手,第二月25781手(4.91倍),一月股價為5.67,10個月后股價收于19.37.,(000787)創智科技,月成交:4349手,第二月15144手(3.48倍),實證數據統計說明,月線成交出現地量,其后第二個月放量在2倍以上,5倍以下(量能為溫和,放量越大,行情越短),確認低價,并且小月陽線介入。筆者將此思路設計成分析家指標,成功率雖不高,但可觀察到成交量的細微變化,希望投資者朋友們利用此指標抄底逃頂,笑傲股市

四、股諺云:天量天價,地量地價,說的是從成交量的大小可看出股價所處的位置高低。一般來說,成交放出巨量時,股價往往處在相對高位;成交極度萎縮時,說明股價已跌至相對低位,這對短線操作者尋找買點特別有效,假如某股在一段時間內成交量逐步萎縮,當量無法進一步萎縮時,往往意味著股價將止跌。至于萎縮到什么程度,這沒有確定的標準。一般來說,熱門股成交量處在1個月來的最低水平時,階段性低點隨時有可能出現,如韶鋼松山(000717)5月份之后成交量逐日萎縮,至6月10日當天成交僅3500萬,為一個多月以來的最低水平,第二天當拉出一根長陽線。農產品(000061)正常時1天成交數千萬元,到6月10日僅成交量241萬元,階段性低點出現。招商銀行(600036)自4月中旬開始下跌,成交量同步萎縮,至4月25日縮至3.2億,當天股價見底;5月21日、6月10兩天成交都低于2億元,事后證明這兩天也是短線低點。新鋼釩(000629)6月4日放出1個多月來的最大量1.4億,當天創出近期高點8.03元,而6月10日僅成交1072萬元,當天的7.3元幾乎也是近期的一個階段性低點。短短幾天,成交量出現巨幅變化,股價波段幅度也超過10%。 

  可見,短線操作可根據量的變化來尋找買賣點,使用時還需注意幾點:1、該方法對捕捉熱門股的買點較為合適,特別是前期的熱門股出現階段性調整之后,往往有再起一波的機會,此時即可觀察成交量的萎縮情況,一旦量能創出近期的新低,說明階段性低點可能已經來臨,而對冷門股、處在下跌趨勢的個股,則不適宜用此法,這些個股有可能出現成交一再萎縮而股價依然未止跌的情況,參考價值不大。2、縮量之后出現的低點不一定是重要底部,有時僅僅是階段性的低點。因而只適宜尋找短線低點。對重要底部的尋覓,還需結合其他方法來進行綜合研判。

五、在大盤分析中,成交量確實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技術指標中也有不少指標與成交量有關,如能量線(OBV)、容率比率(VR)、威廉變異離散量(WVAD)、聚散指標(A/D)、主力進出指標(MFI)等等,不勝枚舉。但我覺得這些指標在分析大盤時作用有限,遠不如單位量指標來得實在。 

        該指標計算比較容易。先計算當天(或本周)價位變動的幅度,然后用成交量去除以該幅度就是單位成交量。它的統計意義就是每變動一個百分點的價位所花費的成交量。 

        我們知道,當價位滯漲時往往預示著下跌的來臨。那么什么是滯漲?這是一個比較含糊的概念。可以把它簡單地理解為價格上漲緩慢,但這樣解釋過于片面,實際上在很多情況下價格盡管上漲幅度很小但并不一定會下跌。 

        這種研判的片面性就在于研判者忽略了成交量這一重要因素。實際上漲幅縮小以后的走勢幾乎完全取決于成交量,如果成交量不大甚至很小,價位仍將上漲,但反之成交量很大的話則下跌趨勢形成。但問題還在于它的相對性,如上漲一個百分點,20萬股的成交量相對100萬股的成交量來說就是很小。現在問題就轉化為必須同時研判漲幅和成交量兩個因素,而單位量則正好是兼顧兩者的技術指標。 

         由于個股涉及一些虛假的成交,因此類似指標還是以大盤研判為主。 

         先看今年實例。4月18日,上海市場周單位量為37.14億股,就是說上證指數每變動一個百分點成交了37.14億股。 

         也許你對這個數字沒有感覺,但如果把它做在軟件里,再與以前的行情比較一下就可以發現,這個指標值已經遠遠超過了去年"6·24"行情1700多點時27.86億股的單位量指標值。因此大盤見頂下跌是可以理解的,因為"滯漲"。 

         那么,這個指標平常的情況如何呢?從今年1600多點下跌以來,基本上在15億股以下,直到見底1307點以后重新開始快速上升,到12月12日,當周單位量已經上升到23.86億股,接近去年"6·24"行情的峰量。"6·24"行情的位置是1700多點,現在還只有1470點,按照一般的規律,現在的點位拋盤應該遠小于1700多點,所以單位量絕不應該這么大。特別應該引起注意的是一些大盤股如浦發銀行、邯鄲鋼鐵、民生銀行、招商銀行等走勢異常,盡管價位還遠離"6·24"行情以來的高點,但單位量卻在不斷創出新高,要知道這些股票都不是莊股。 

七、

 

 

 “以慢打快”是指既然日成交量放大到最大,則此情形的中線走勢應看好。慢是莊家的慢,莊家在上攻受阻后并不急于次日立即展開新一輪拉升和在較高價位收集更多的籌碼,而是等待股價回落逐漸企穩后,再徐圖進取、展開升勢。   

  在日成交量最大、最后的時間內介入者可能要忍受一段時間股價回落的煎熬。買入后立即獲取投資收益的可能性較小。但此類型由于最終的結果是股價假以時日必將向上,因此只要有耐心,仍是可以獲得較好的收益的。   

  舉例一,桂柳工(000528)在2000年2月28日的走勢。   

  該股在中價區5元附近企穩后于2月23日、24日、25日連續上升,成交量放大明顯,2月28日,該股放量收陽線,日成交量為1743萬股,創出半年來的最大成交量。其股價是走平步青云型呢,還是以慢打快還是反彈走勢呢?判斷方法為其后幾日的走勢!   

  5月29日該股縮量收陰,觸及陽線實體一半,這在大多數平步青云型的走勢中較為罕見,3月10日再次下挫,吃掉28日的陽線,成交萎縮過快,亦與平步青云型不符!因而有進一步向“以慢打快”型演化的可能性,因此,操作策略即為只看不動,在3月17日該股方止跌企穩。但由于在3月1日?6月1日的股價運行中,始終未能站穩日成交量最大即2月28日的最高價,因此原則上,對其走勢即應一直觀望,直到5月26日沖過2月28日最高價回調后仍站穩6.04元之時方介入。   

  此例體現了“以慢打快”的鮮明特點,即2月28日確為大資金介入,這從6月末之時可證實。但我們發現,如果你在2月28日?6月末之前介入該股的話,短線獲利極為有限,因為你買入股票之時正處于莊家“以慢打快”的蓄勢上攻階段,洗盤非拉升,忍受莊家的折磨甚至在拉升前出局就情有可原了。   

  舉例二,豫白鴿(000544)在2000年2月17日的走勢。   

  該股在2月15日、2月16日連續漲停,在2月17日放出一年來的最大成交量1219萬股,由于前兩日漲停,因而賣盤全部集中于2月17日,其后兩個交易日該股似有形成平步青云型走勢,不過且慢,22日、23日該股股價迅速回落到最大成交量的2月17日股價之下,說明該股至多是以“慢打快型”,搞不好有形成“曇花一現”的可能走勢。因此2月22日,當日收市應果斷減持。豫白鴿在2月17日?3月7日期間,在日最大成交量區域整理14個交易日后,方轉為上升行情。3月19日、20日該股連續站穩2月17日的最高價之上,說明“以慢打快”即將結束,此時形成短線最佳買入點!   

  舉例三,滬東重機(600150)在2000年3月14日的走勢。   

  在經過了從2000年元月初的5.50元上升到6.5元附近的過程后,3月14日該股放量上攻創出一年來最大成交量991萬股,說明該股中線走勢充滿希望!但在隨后的兩個交易日該股迅速下調到當日陽線實體的一半以下的位置,說明短線走強尚需時日,事實是該股在歷經3月14日?7月18日長達四個月的在7.50元的反復后,才展開快速上升。莊家的耐心和“忍術”令人嘆為觀止,3月31日前后該股曾有向上跡象,但因量能不充分以及K線形態并未顯強勢,可不考慮買入。同理,4月25日在剛站穩7.46元時卻收陰,買入理由不足,直到7月17、18、19、20和21日連續站穩7.46元時才到了真正買入的良機,方可短線迅速獲利。   

  舉例四,中國國貿(600007)在2001年1月8日的走勢。   

  該股當日收出大陽線,日成交量為1227萬股,為2000年5月份以來的最大成交量,其當時價位為中價區偏上的位置。由于在放出該量之前,其日成交量并未有效放大,因而屬突然放量性質,令人對能否形成理想的“青云直上”型走勢產生懷疑,另外在當日其最高價11.98元之上是在12?12.90元之間的累積成交量達6700萬股的密集成交區,其強大的阻力不可低估。在此情形下,只有次日中國國貿繼續形成以巨大的成交量為依托的上攻,才能形成平步青云的快速上攻。根據“量大必振”的原理,在當日收市時可短線獲利部分了結,而在隨后幾日該股明顯縮量,且未能站到1月8日最高價之上,則基本可確定該股可能要走“以慢打快”的走勢,應短線繼續觀望或適度減倉。 

  從1月8日至3月底,該股始終在12?12.50元間徘徊,并未大幅脫離11.98元之上的區域,可見在前密集成交區附近所形成的阻力之大!而1月8日孤獨的最大成交量甚至未排除是在形成“曇花一現反彈型”的走勢。但因大盤在2001年3月后的一個月中走勢較強,其股價得以沒有再向下大幅調整。
 
八、從分時走勢來判斷股指運行比較難,因為它包括的信息量比較少,觀察的時間也非常短暫,很難有什么太多的規律。但是,分時走勢也并非全然不可把握,某些針對于K線的量價分析技巧也可以用于針對盤中的分時走勢進行分析,今天就介紹其中的一種:根據分時走勢的量價配合判斷股指的短線強弱。 

  從總體而言,股指在一段時間有可能是放量的或者是縮量的,成交量水平或高或低。但具體到盤中,無論日K線圖上是放量還是縮量,分時走勢中成交量總有相對的變化,也就是說成交量在每一天的盤中都會有局部的波峰或谷底。同樣的道理,不論股指是運行下跌趨勢或者上漲趨勢,日K線圖是收陰還是收陽,分時走勢在盤中總有小的階段性高點或低點。這是一個常識,指數不可能走直線,成交量也不可能是平均分布的。根據股指走勢以及所對應的成交量同步變化,我們可以將分時走勢中的量價特征抽象出比較典型的兩種: 

  第一種,量價同步配合。所謂量價同步配合理解起來比較簡單,也就是在分時走勢圖下方的成交量變化的每一個波峰對應的都是分時走勢小波段的每一個高點,局部放量對應的是股指盤中沖高的波段,而局部縮量對應的是盤中回調的階段,這與通常技術思路中的價漲量增的思想是吻合的,表示大盤的短線走勢處于一種穩定的狀態中。 

  第二種,量價反向配合。所謂量價反向配合與量價同步配合恰恰相反,也就是在分時走勢圖下方的成交量變化的每一個波峰對應的都是股指分時走勢小波段的每一個低點。局部放量集中于股指盤中下挫的波段,而盤中反彈的波段,市場是局部縮量的,這表示大盤盤中向上震蕩時力度減弱,股指短線走勢處于一種弱勢調整狀態中,有可能繼續下行。 

  股指的盤中走勢所表現出來的特征,有時候可能既非正向配合也非反向配合,這里就沒有辦法明確分析了,我們所能觀察的就是典型走勢。正向配合是短線的“強”,反向配合是短線的“弱”,這種強弱指的是盤中,有一點“超級短線”的味道,因此,直接用來指導操作有可能周期太短。但,也有它的應用價值。 

  分時走勢的量價配合在看盤中的主要應用不僅僅是觀察特征,而且要觀察變化,在大盤進入震蕩期之后,如果分時走勢一直保持反向配合,就不是短線介入機會,短線介入的機會是盤中分時走勢由反向配合變化為正向配合的那個時間點上,同理,短線出局的機會是分時走勢由正向配合變化為反向配合的那個時間點上。
 
九、短線天量法則的原理。專業操盤的經驗表明,做短線的投機者則一定要密切注視股市中的資金尤其是大資金的運動狀況。因為股市中股票的漲跌在短時期內是由注入股市的資金量所決定。平時由于交易清淡,股價波動呈現漫步隨機的特征,無法確定短線運動方向并且波動幅度太小,不具備操作價值。只有在短期內有大資金運作的股票才具有短線操作價值。成交放大多空雙方交戰激烈則股價呈現出良好的彈性。我們發現這種彈性規律性極強,利用這種規律,我們總結出短線天量買賣法則。這個法則的成功率在80%以上(3-5天買進、賣出差價5%以上可認為短線操作成功)。  

  短線天量買賣法則  

  60分鐘屬短期波動,一日的1/4,而MACD屬中期趨勢,60分鐘MACD作為短周期的中線指標,是極佳的超級短線秘笈。  

  1、選出近期成交突然連續放大,日換手率10%以上,大幅上漲(最好出現漲停)的個股觀察。其主要特征是一根巨大的成交量紅柱伴隨一根長陽線使股價迅速脫離盤整區。這個成交量是兩個月以來的最大成交量,稱為天量,其換手率在10%?25%之間。  

  成交放大可能是受到利好消息的刺激,如較好的業績和分配方案,重大合作項目的確定等。但是我們并不建議放量立即跟進。因為導致股票突然放量上攻的原因可以是多種多樣的,一般投資者喜歡立即跟進,但是極易掉進莊家拉高出貨的陷阱。例如2000年上半年四川長虹(600839)突然放量漲停,許多人急忙追進,然而4個月后長虹跌幅達50%。  

  2、發現目標后不急于介入,調出60分鐘MACD跟蹤觀察。  

  再強勢的股票也會回檔,為了避免在最高位套牢,我們寧可等到回檔再買入。  

  3、該股放出天量后短線沖高之后必有縮量回調,我們就是盯住其二浪調整的結束點作為短線買入點。  

  這個點位能夠保證一買就漲,充分發揮短線效率。
 
十、從壓力位與支撐位這一技術理論分析,當前價格對股價上升或下跌起決定性作用,也就是說,某一特定價格區域對股價的走勢具有持續影響力,那么股票如果漲或跌到這一特定區域,就會出現既定的走勢,但是事實上并非如此,傳統的壓力與支撐理論經常受到實際表現的挑戰。 
  
  首先,面對同一價格,成交量時增時減,出現的是一種無規則變化。這是不正常的,比如股價處于壓力位區域時,將面對持續性的壓力,而不可能是今天有人集中大量拋售,明天又沒有人賣出股票,這種不連續的變化在市場中出現是不合常理的。例如,三星石化(600764),按技術角度分析 ,12.80元~13.30元這一區域應該是股價上升的壓力位,3月19日連續三個交易日該股成交量放大,在形態上應該是放量拉升以此消化這一位置的上檔拋壓力,這三日的換手率是11.7%,平均價位是13元,而仍是這個價位上的交易,之后三日,成交量突然銳減,換手率僅為2.5%,從這兩個數據對比發現,這個位置上的實際壓力并不是確定的,或者從后三日高位無量盤整的走勢看,這個位置上實際上并沒有那么強勁的壓力,但為什么會出現這種在同一價位上前三天卻顯示壓力重重呢?對這種截然不同的成交量變化現象,可以肯定這不是正常的供求關系變化的結果,如果是這樣,就不是純技術能夠解答的了,所以單純以價格作為分析股價走勢的依據是不充分的,而僅看成交量大小更是不能確認股價實際的壓力與支撐位的。 
  其次,技術面上顯示的壓力位并不是事實上的壓力,支撐位也起不到支撐作用。上面分析的是壓力支撐理論中的一個細節表現,從整體角度而言,壓力位有時并不會構成壓力,支撐位也是同理,例如通寶能源(600780),該股近階段的走勢根本沒有受到大盤走勢任何的不利影響,一路上漲,成交量始終呈一致性溫和變化,從這段流暢的上升通道里看不出任何壓力或者支撐的問題。顯而易見,股價自身的上漲與投資者在盤面看到的技術性的壓力位與支撐位是沒有關系的,但并不說明股價上漲就沒有壓力,下跌沒有支撐,只是理論上看到的壓力與支撐位和實際上的阻力有較大出入,在較多情況下,壓力與支撐的位置是不可預測的。 
  
  同一價格下,有時量極度增加,有時又大幅萎縮,表面上看是沒有規律的,而實際上體現著短期的超供求關系的力量在引導股價運動方向,而這種力量在相當多的情況下將是決定股價漲跌主要力量。
 
十一、在技術分析里,量的分析也是相當重要的。“趨勢”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價”,趨勢的向上顯示著價格的不斷攀升,價量配合也是技術分析里常用詞,但如何對“量”以及價量關系作界定,仍是非常困難。   
  
  在分析“量”時,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是考慮股價的相對高低位,即股價是處于高價區還是處于低價區,在不同的價位區間,量有不同的意義:在高位放巨量,一般來說資金出逃的可能性更大,在低位區放巨量,資金入場的可能性更大。我們可以看到,在證券市場的大底,總是有成交量的配合,2002年如此,2003年也是如此。2003年1月9日、10日,滬市連續兩天放量超過100億元,這為市場的上升打開了空間。2002年6月底7月初,市場的巨量使得頂部被確立。當然,有的時候頂部不一定有巨量,但如果有巨量的話,這種頂部被掀開的難度會大增。   
  
  在個股的分析上,量把握的難度更大,這是因為不排除其中對敲的成份,這使得放量的真實性需剔除一定水份。另外,量的變化在個股里較大盤分析時更復雜,并不是簡單的放大量一定好,或不放量就不好。在此,投資者需把握幾點:一、量的不真實性在高度控盤的股票上最易發生。因此對于量比達到幾十倍以上,但圖形如織線的個股來說,這種放量的意義相對較小。大家可以參考秦嶺水泥的K線圖。二、放量個股需與其股價趨勢相結合。如果在下跌過程中放量或放量滯漲,量與價的配合不理想,資金背后的動機便值得懷疑。   
  
  在下降通道內放量的個股需引起投資者的警覺,不可隨意跟風。由于目前市場還未脫離大的調整格局,在市場情況不配合時出現這種情形的次數會較市道好的時候多,故在此特別提出來。個股放量時,如股價趨勢向下、且下降通道不能被連續的大量突破,則這種放量多半是場內資金的一種反抽行為,下降走勢還將保持。大家可以看一下棲霞建設在2002年11月初的放量情況:當時大盤正地組織一次反彈,棲霞建設也順勢以漲停放量上攻,但在隨后的走勢里,價格上不去,成交量也急劇萎縮,反抽就此結束。由此得出另一結論:強勢情況下放量的可信度更高,弱勢里放量未必可即刻跟進。   
  
  量的變化可謂無窮盡,股價的上漲從圖上看有時明顯得到量的支持,有時看似毫不相干,有時顯得非常混沌:在2003年初的行情里,上海科技的走高與量的關系密切,而在ST吉化的走勢里,量的支配作用仿佛被淡忘。但只要我們向前追溯,還是能找到最原始的關聯。在量的分析里,有幾條基本上是可以確定的:長時間無量之后放量的可信度更大,可視作資金重新介入的信號;價格的走勢很多時候比量更重要,價格的不斷走高方能顯示資金推高股價的決心。這與上次的論述是一致的,即趨勢是最為重要的。
 
十二、 成交量可以說是股價的動量。一只股票在狂漲之前經常是長期下跌或盤整之后,這樣在成交量大幅萎縮,再出現連續的放大或溫和遞增,而股價上揚。一只底部成交量放大的股票就象在火箭在升空前必須要有充足的燃料一樣,必須具有充分的底部動力才能將股價推升到極高的地步。因此,一只狂漲的股票必須在底部出現大的成交量,在上漲的初期成交量必須持續遞增、量價配合,主升段之后往往出現價漲量縮的所謂無量狂升的強勁走勢。
  
  從實際的圖例可知,一只會大漲的股票必須具備充足的底部動力才得以將股價推高。這里所說的充足的巨量是相對過去的微量而言,也就是說,當一只股票成交量極度萎縮后,再出現連續的大量才能將股價推高。成交量是衡量買氣和賣氣的工具,它能對股價的走向有所確認,因此,精明的投資人對于底部出現巨大成交量的股票必須跟蹤,因為當一只股票的供求關系發生極大變化時,將決定股價的走向,投資者絕對不可以忽略這種變化發生時股價與量的關系,一旦價量配合,介入之后股價將必然如自己預期的那樣急速上揚。
  
  成交量的形態改變將是趨勢反轉的前兆。個股上漲初期,其成交量與股價的關系是價少量增,而成交量在不斷持續放大,股價也隨著成交量的放大而揚升;一旦進入強勢的主升段時,則可能出現無量狂升的情況;最后末升段的時候,出現量增價跌,量縮價升的背離走勢。一旦股價跌破十日均線,則顯示強勢已經改變,將進入中期整理的階段。
  
  因此,當你握有一只強勢股的時候,最好是緊緊盯住股價日K線圖。在日K線一直保持在十日均線之上,可以一路持有;一旦股價以長印線或盤勢跌破十日均線,應立即出貨,考慮換股操作。
  
  盤整完成的股票要特別注意,理由是其機會大于風險。盤整的末期成交量為萎縮,代表拋盤力量的消竭。.基本上,量縮是一種反轉信號,量縮才有止跌的可能,下跌走勢中,成交量必須逐漸縮小才有反彈的機會。但是,量縮之后還可能再縮,到底何時才是底部呢?只有等到量縮之后又是到量增的那一天才能確認底部。如果此時股價已經站在十日均線之上,就更能確認其漲勢已經開始了。
  
  所以,基本上我們應重視的角度是量縮之后的量增,只有量增才能反映出供求關系的改變,只有成交量增大才能使該股具有上升的底部動量.
  
  在盤局的尾段,股價走勢具有以下特征: 1:波動幅度逐漸縮小. 2:量縮到極點. 3:量縮之后是量增,突然有一天量大增,且盤出中陽線,突破股票盤局,股價站在10日均線之上. 4:成交量持續放大,且收中陽線,加上離開底價三天為原則. 5:突破之后,均線開始轉為多頭排列,而盤整期間均線是疊合在一起。
 
十三、“搭下中小陽增后陰”成交量組合,它與廣泛流行的K線組合的相互配合使用,效果很好。 
  
  定義及使用注意事項 
  
  1、 五日成交量均線在上,十日成交量均線在下,五日成交量均線自上向下搭,與十日成交量均線趨近交*,五日成交均量與十日成交均量趨于一致,大致持平。 
  
  2、五日成交量均線與十日成交量均線趨近交*當日,K線為陽線,與此相對應當日成交量為陽量。 
  
  3、五日成交量均線與十日成交量均線趨近交*前一日,K線為陽線,與此相對應當日成交量為陽量,大多數情況下此日量比趨近交*日量小。 
  
  4、五日成交量均線與十日成交量均線趨近交*次日,K線為陰線,與此相對應當日成交量為陰量。 
  
  5、出現在橫盤整理末期、大幅拉升前夕。 
  
  6、K線上相對應的往往是莊家震倉、洗盤過程。 
  
  7、 五日成交均量與十日成交均量趨于一致時,允許有百分之十以內的正負 誤差,二者越接近越好。 
  
  8、符合葛南維移動平均線四個買入法則之一。 
  
  9、成交量組合出現同時或出現后一、二個交易日內,如有K線組合出現相配 合,則該只股票股價上漲概率更大。 
  
  10、按此方法買入股票且股價上漲一段后,如果葛南維移動平均線八大法則 中四個賣出法則之一出現,應出脫持股。 
  
  舉例說明 
  
  賽迪傳媒(000504)97年8月14日至8月20日4個交易日的成交量,組成一個“搭下中小陽增后陰”的基本圖形。從8月21日起,股價強勁上漲,至8月29日止,7個交易日內股價從6.34元一路漲至8.85元,漲幅近40%。 
  
  成交量組合背景 
  
  莊家在低位吸足籌碼以后,下一步就要大規模拉升股價,快速脫離其吸貨成本區。為了便于在高位出貨,莊家在中低價位要強制洗盤震倉,將意志不堅定者驅趕出局。在莊家洗盤震倉期間,接手的投資者通常都是堅定看好后市的,不會在莊家拉升途中拋貨砸盤,這樣莊家在高位就可以順利出貨。“搭下中小陽增后陰”成交量組合就是莊家在洗盤震倉時的成交量表現形態。K線表現形態通常是3-4根中小陽線加1-2根陰線。K線平均線形態通常是多頭排列或即將形成多頭排列。趨勢為上升態勢初期或橫盤整理末期。“搭下中小陽增后陰”成交量組合出現后,只要K線平均線支持,趨勢支持,則投資者即時跟進買入,同時設好止損,回報應相當豐厚。 
十四、當我們從技術角度分析行情的性質、研判行情的趨勢時,量價配合無疑是最重要的原則。縮量這一技術現象對處于不同趨勢的個股而言,往往具有明顯的反技術特征,絕對不能忽視。 無量空漲??喜大于憂 
  通常,無量上漲被當成危險信號,因為這顯示多頭能量不足,但其實不然。由于中國股市尚不成熟,集團性的主力資金集中火力攻擊流通盤相對較小的個股,是相當普遍的現象。于是形形色色的牛股就應運而生,這類個股在啟動時往往成交量比較大,多空搏殺激烈,行情趨勢難料,但一旦完成這個放量震蕩過程之后,行情就會逐漸進入一種無量空漲狀態。由于較大比例的流通股本均被鎖定,少量分散在外的散戶籌碼,在持續單邊上行時更是跟隨主力一起鎖倉,結果空漲行情往往沒完沒了。許多大牛股漲幅的很大一部分往往都在無量空漲這一階段。最典型的是南通機床,4月初在持續震蕩放巨量上臺階之后,成交量開始萎縮,股價也小幅盤升,仿佛大勢不妙,后來卻一路狂升;再如超級大牛股康達爾也曾在漫長的牛市中,多次出現無量空漲的狀態。當然這種無量空漲之前,必然有一個放量震蕩逐漸形成明朗上升趨勢的過程。因此,空漲并不是壞事,只要無量,其主力資金的結構就明顯沒有改變,一般而言行情會持續向好,直到成交量改變,使行情性質發生改變為止。目前市場的一些強勢股也有相似的例子,比如寶碩股份,在前期放量上臺階之后,開始縮量盤升,再加上前期并無大的炒作,主力也無出貨的必要性和市場基礎,公司潛力也較大,因而行情很可能步入無量空漲階段。 縮量下跌??大勢不妙 
  一般而言,放量下跌是一個危險信號,縮量下跌卻顯示空方能量不足,危險不大,但筆者認為,縮量下跌往往更加不妙。對個股而言,高位持續震蕩放巨量,突然再放巨量暴跌,必然有強勁的反彈,之后即逐漸縮量下跌,如果你以為該股有主力莊家在托盤,成交量萎縮,主力莊家難以出局或許還要托盤,行情還可看好,那就錯了。一方面沒有理由保證主力資金就絕對不會被套牢,另一方面在成交量萎縮之前的高位震蕩放量過程中,主力資金到底玩了什么花招還很難斷定,因而許多強勢莊股在縮量陰跌之后,后期往往跌勢漫漫,更重要的是它往往看起來下跌幅度不大,給人一種下有支撐的錯覺,投資者心理上也很能夠承受這種小幅下跌,不料這是鈍刀子割肉,初看起來沒什么危險,過一段時間回頭一望,已經滑下崇山峻嶺。國嘉實業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在高科技的光環之下,今年5-7月股價漲升3倍,然后開始調整,縮量陰跌的局面至今未被扭轉。因此,對大震蕩之后的縮量陰跌的股票要保持高度的警覺。這些股票往往會跌到叫持有者絕望、叫欲買者失望、最終被人遺忘的程度。 成交量改變??行情重新判斷 
  無量空漲或者縮量陰跌往往都代表一種趨勢,只要成交量萎縮的特征不改變,行情的性質往往也會延伸,但是成交量突然之間發生了巨變,則以前所有判斷行情的基礎條件,比如基本面、技術面、主力資金、市場熱點結構等等都得重新審視,絕對不能因惰性而沿用前期的判斷定勢。比如無量空漲之后,再放巨量飚升或者突然震蕩放巨量下跌;比如縮量陰跌之后,突然低位放巨量震蕩,行情必須以此為起點重新判斷,很可能行情的性質正在發生改變,很可能行情已經漲過頭或者跌過頭。一般而言,行情在漫長的縮量陰跌之后,第一次放量往往還很難扭轉頹勢,并且這種成交量往往也僅是在成交量圖上顯示出一根長長的紅柱,只是相對前期成交量放大若干倍,絕對成交量巨變并未出現,行情還有反復,但如果反復震蕩,不斷放量,行情在低位持續較長時間,則要將成交量累積起來看。不管上行突破,還是下行突破,這樣的行情需要引起注意。成交量趨勢不變,行情趨勢延伸;成交量改變,行情需要重新判斷。這不僅是研究縮量個股趨勢的重要依據,也是研究放量個股趨勢的重要前題。近期有不少個股在漫長的陰跌之后,已出現震蕩放巨量的情況,如配售概念股、一些小盤重組股低位成交量變化劇烈,這預示著行情很可能將會改變性質,當然這離無量空漲還有一段距離。
 
十五、成交量是看盤的一項重要本領,好的感覺源于平時的學習與積累,非幾句話就能說得清。但是,還是有一些規律性的東西,以下是一些介紹。
  許多股民投資者對于成交量變化的規律認識不清,K線分析只有與成交量的分析相結合,才能真正讀懂市場的語言,洞悉股價變化的奧妙。這里將成交量變化八個階段總結為“八階律”。
  1、量增價平,轉陽信號:股價經過持續下跌的低位區,出現成交量增加股價企穩現象,此時一般成交量的陽柱線明顯多于陰柱,凸凹量差比較明顯,說明底部在積聚上漲動力,有主力在進貨為中線轉陽信號,可以適量買進持股待漲。有時在上升趨勢中途也會出現“量增價平”,則說明股價上行暫時受挫,只要上升趨勢未破,一般整理后仍會有行情。
  2、量增價升,買入信號:成交量持續增加,股價趨勢也轉為上升,這是短中線最佳的買入信號。“量增價升”是最常見的多頭主動進攻模式,應積極進場買入,與莊共舞。
  3、量平價升,持續買入:成交量保持等量水平,股價持續上升,可在期間適時參與。
  4、量減價升,繼續持有:成交量減少,股價仍在繼續上升,適宜繼續持股,即使如果鎖籌現象較好,也只能是小資金短線參與,因為股價已經有了相當的漲幅,接近上漲末期了。有時在上漲初期也會出現“量減價升”,則可能是曇花一現,但經過補量后仍有上行空間。
  5、量減價平,警戒信號:成交量顯著減少,股價經過長期大幅上漲之后,進行橫向整理不在上升,此為警戒出貨的信號。此階段如果突發巨量天量拉出大陽大陰線,無論有無利好利空消息,均應果斷派發。
  6、量減價跌,賣出信號:成交量繼續減少,股價趨勢開始轉為下降,為賣出信號。此為無量陰跌,底部遙遙無期,所謂多頭不死跌勢不止,一直跌到多頭徹底喪失信心斬倉認賠,爆出大的成交量(見階段8),跌勢才會停止,所以在操作上,只要趨勢逆轉,應及時止損出局。
  7、量平價跌,繼續賣出:成交量停止減少,股價急速滑落,此階段應繼續堅持及早賣出的方針,不要買入當心“飛刀斷手”。
  8、量增價跌,棄賣觀望:股價經過長期大幅下跌之后,出現成交量增加,即使股價仍在下落,也要慎重對待極度恐慌的“殺跌”,所以此階段的操作原則是放棄賣出空倉觀望。低價區的增量說明有資金接盤,說明后期有望形成底部或反彈的產生,適宜關注。有時若在趨勢逆轉跌勢的初期出現“量增價跌”,那么更應果斷地清倉出局。 
 
十六、 根據成交量的變化尋找黑馬,是投資者首先注意到的。如果主力吸籌較為堅決,則漲時大幅放量、跌時急劇縮量將成為建倉階段成交量變化的主旋律。盡管很多情況下,主力吸籌的動作會比較隱蔽,成交量變化的規律性并不明顯,但也不是無蹤可覓。一個重要的手段就是觀察成交量均線。如果成交量在均線附近頻繁震動,股價上漲時成交量超出均線較多,而股價下跌時成交量低于均線較多,則該股就應成為密切關注的對象。因為,這表明籌碼正在連續不斷地集中到主力手中。   
  需要注意的是,投資者從成交量的變化尋找“黑馬”時,必須結合股價的變化進行分析。因為絕大部分股票中都有一些大戶,他們的短線進出,同樣會導致成交量出現波動,關鍵是要把這種隨機買賣所造成的波動與主力有意吸納造成的波動區分開來。我們知道,隨機性波動不存在刻意打壓股價的問題,成交量放出時股價容易出現跳躍式上升,而主力吸籌必然要壓低買價,因此股價和成交量的上升有一定的連續性。依據這一原理,可以在成交量變化和股價漲跌之間建立某種聯系,通過技術手段過濾掉那些股價跳躍式的成交量放大,了解真實的籌碼集中情況。   
  成交量堆積是另一個重要的觀察對象,它對于判斷主力的建倉成本有著重要作用。除了剛上市的新股外,大部分股票都有一個密集成交區域,股價要突破該區域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而它也就成為主力重要的建倉區域,往往可以在此處以相對較低的成本收集到大量籌碼。所以,那些剛剛突破歷史上重要套牢區,并且在以下區域內累積成交量創出歷史新高的個股,就非常值得關注,因為它表明新介入主力的實力遠勝于以往,其建倉成本亦較高,如果后市沒有較大空間的話,大資金是不會輕易為場內資金解套的。   
  但如果累積成交量并不大,即所謂“輕松過頂”,則需要提高警惕,因為這往往是原有主力所為,由于籌碼已有大量積累,使得拉抬較為輕松。盡管這并不一定意味著股價不能創出新高,但無疑主力的成本比表面看到的要低一些,因此,操作時需要更加重視風險控制,股市整體走勢趨弱時尤其需要謹慎。   
  需要指出的是,在主力開始建倉后,某一區域的成交量越密集,則主力的建倉成本就越*近這一區域,因為無論是真實買入還是主力對敲,均需耗費成本,密集成交區也就是主力最重要的成本區,累積成交量和換手率越高,則主力的籌碼積累就越充分,而且往往實力也較強,此類股票一旦時機成熟,往往有可能一鳴驚人,成為一匹“超級大黑馬”。 
 
十七、 成交量溫和放大的直觀特征就是量柱頂點的連線呈現平滑的反拋物線形上升,線路無劇烈的拐點。定量的水平應該在3%至5%換手左右方為可*、溫和放大的原因是隨著吸籌的延續,外部籌碼日益稀少,從而使股票價格逐步上升,但因為是主力有意識的吸納?所以在其刻意調控之下,股價和成交量都被限制在一個溫和變化的水平,以防止引起市場的關注。對“溫和放量”的理解要注意三點: 
  一是不同位置的溫和放量有著完全不同的技術意義,其中在相對低位和長期地量后出現的溫和放量才是最有技術意義的。 
  二是溫和放量有可能是長線主力的試探性建倉行為,所以雖然也許會在之后會出現一波上漲行情,但一般還是會走出回調洗盤的走勢;也有可能是長線主力的試盤動作,會根據大盤運行的戰略方向確定下一步是反手做空打壓股價以在更低位置吸籌,或者在強烈的大盤做多背景下就此展開一輪拉高吸貨的攻勢。因此最好把溫和放量作為尋找“黑馬”的一個參考指標,尋低位介入。 
  三是溫和放量的時間一般不會太長,否則持續吸籌不容易控制股價也會引起市場注意。在不同時期參與市場的散戶群體和散戶心理也會有很大變化,所以一個實力主力介入個股的前期為了獲取籌碼,會采用多種操作手法,但溫和放量無疑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種手法。這樣,在一個長線莊股的走勢中出現反復的溫和放量也就不足為奇了。 

十八、
        股市中有句老話:“技術指標千變萬化,成交量才是實打實的買賣。”可以說,成交量的大小,直接表明了市場上多空雙方對市場某一時刻的技術形態最終的認同程度。下面,筆者就兩種比較典型的情況作一些分析。 
  1、溫和放量。這是指一只個股的成交量在前期持續低迷之后,突然出現一個類似“山形”一樣的連續溫和放量形態,這種放量形態,還稱作是“量堆”。個股出現底部的“量堆”現象,一般就可以證明有實力資金在介入。但這并不意味著投資者就可以馬上介入,一般股價在底部出現溫和放量之后,股價會隨量上升,量縮時股價會適量調整。此類調整沒有固定的時間模式,少則十幾天多則幾個月,所以此時投資者一定要分批逢低買入,并在支持買進的理由沒有被證明是錯誤的時候,有足夠的耐心用來等待。需要注意的是,當股價溫和放量上揚之后,其調整幅度不宜低于放量前期的低點,因為調整如果低過了主力建倉的成本區,至少說明市場的拋壓還很大,后市調整的可能性較大。 
  2、突放巨量。對此種走勢的研判,應該分作幾種不同的情況來對待。一般來說,上漲過程中放巨量通常表明多方的力量使用殆盡,后市繼續上漲將很困難。而下跌過程中的巨量一般多為空方力量的最后一次集中釋放,后市繼續深跌的可能性很小,短線的反彈可能就在眼前了。另一種情況是逆市放量,在市場一片喊空聲之時放量上攻,造成了十分醒目的效果。這類個股往往只有一兩天的行情,隨后反而加速下跌,使許多在放量上攻那天跟進的投資者被套牢。 
  還有一點大家要注意,主力資金在吸籌的時候,成交量并不一定要有多大,只要有足夠的耐心,在底部多盤整一段時間就行。而主力要出貨的時候,由于手中籌碼太多,總得想方設法,設置各種各樣的陷阱。因此應該全面考察該股長時間的運行軌跡,了解它所處的價位、量能水平和它的基本面之間的關系,摸清主力的活動規律及個股的后市潛力,通過綜合分析來確定我們介入或出貨的時機。 
  雖然技術分析的指標多達上百種,但歸根到底,最基本的無非就是價格與成交量,其他指標無非就是這兩個指標的變異或延伸。大家知道量價關系的基本原理是“量是因,價是果;量在先,價在后”,也就是說成交量是股價變動的內在動力,由此人們導出了多種量價關系的規則,用于指民具體的投資。但在實際中,人們會發現根據量價關系來進行具體買賣股票時,常常會出現失誤,尤其是在根據成交量判斷主力出貨與洗盤方面,失誤率更高,不是錯把洗盤當出貨,過早賣出,從而痛失獲利良機,就是誤將出貨當洗盤,該出不出,結果是痛失出貨良機。那么,在實際投資中如何根據成交量的變化,正確判斷出主力的進出方向,或者說,如何根據成交量的變化,準確判斷出主力是在出貨還是洗盤呢? 
  一般說來,當主力尚未準備拉抬股價時,股價的表現往往很沉悶,成交量的變化也很小,此時研究成交量沒有實際意義,也不好斷定主力的意圖。但是,一旦主力放量拉升股價時,主力的行蹤就會暴露,我們把這樣的股票稱為強莊股,此時研究成交量的變化就具有非常重要的實際意義,此時,如果能夠準確地捕捉到主力的洗盤跡象,并果斷介入,往往能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取非常理想的收益。實踐證明,根據成交量變化的以下特征,可以對強莊股的主力是不是在洗盤作出一個較為準確的判斷: 
  首先,由于主力的積極介入,原本沉悶的股票在成交量的明顯放大推動下變得活躍起來,出現了價升量增的態勢。然后,主力為了給以后的大幅拉升掃平障礙,不得不將短線獲利盤強行洗去,這一洗盤行為在K線圖上表現為陰陽相間的橫盤震蕩,同時,由于主力的目的是要一般投資者出局,因此,股價的K線形態往往成明顯的“頭部形態”。 
  其次,在主力洗盤階段,K線組合往往是大陰不斷,并且收陰的次數多,且每次收陰時都伴有巨大的成交量,好象主力正在大肆出貨,其實不然,仔細觀察一下就會發現,當出現以上巨量大陰時,股價很少跌破10日移動平均線,短期移動平均線對股價構成強大支撐,主力低位回補的跡象一目了然,這就是技術人士所說的“巨量長陰價不跌,主力洗盤必有漲”。 
  再次,在主力洗盤時,作為研判成交量變化的主要指標OBV、均量線也會出現一些明顯的特征,主要表現為:當出現以上大陰巨量時,股價的5日、10日均量線始終保持向上運行,說明主力一直在增倉,股票交投活躍,后市看好。另外,成交量的量化指標OBV在股價高位震蕩期間,始終保持向上,即使瞬間回落,也會迅速拉起,并能夠創出近期的新高,這說明單從量能的角度看,股價已具備大幅上漲的條件。

十九、實戰中通常是很難區別主力在洗盤還是出貨,拋早了走了一條大魚,拋晚了又后悔莫及,恰恰是因為有此區別,才有了種種看盤技巧。當然能夠及時發現主力在洗盤是最好的,不過退一步"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也不錯,因為在刻意制造的空頭陷阱構筑之后往往也容易成為個股介入的好時機,這就是千金難買價散兵坑。   
  當過兵的人都知道散兵坑是非常安全的,因為炮彈不太可能再次炸在同一個彈坑內,前次炸出的彈坑往往成為老兵們的最佳躲藏之地。在量價研判中有成交量的散兵坑,這是指在筑底成功時成交量往往形成一個大坑,在弱如游絲的低迷后呈現出有序的放大。千金難買價散兵坑是指股價處于小幅震蕩上行的慢牛趨勢初期或中期,成交量有所放大、換手率也小幅增加,突然股價出現快速下挫,但這種下挫不會維持很久,在一至兩天或一周左右的時間,股價便又重拾升勢,再一次回到跳水前原有的上升趨勢中,在圖形上形成股價散兵坑形狀,就如被炸彈炸出一般,而散兵坑出現之際將是十分難得的、千金也難買的買入時機。   
  這個在上升趨勢途中出現的大坑,實質上就是主力在拉升之前兇悍的洗盤,此招一出,把坐在轎子里的大部分浮多都震下來。這是個非常有效而實用的空頭陷阱,實戰中也確實很難把它識別出來,因此這里不研究如何識別是否為空頭陷阱,而是充分利用之成為個股的介入機會。其中有兩個買點,一是在價散兵坑之內,但這是先知先覺與不知不覺,因為在股價剛剛有所企穩轉強之際,任何風吹草動往往都會使人失去理智;二是在價散兵坑出現并已重返上升趨勢中之際,這雖也失去了最低價買入的時機,但這卻是最有效的,因為股價重返上升趨勢使空頭陷阱已被確認,"不買地價,不賣天價",甘蔗的中間段是最甜的,看到趨勢的重新確立才該出手時就出手,這是順勢操作的真諦。   
  實戰中的注意事項:1、股價要處于慢牛趨勢初期或中期時,最好已有10%以上的漲幅,說明了上漲趨勢已初步確立;2、股價突然間無量下挫,止跌位置相對于股價的絕對漲幅不能超過50%,最好在0.382黃金分割回吐位之內,如比例過高,向上的爆發力往往會減弱;3、在短時間內又有能力恢復到原有的上升趨勢中,最好在1周內完成,否則時間過長,價散兵坑的爆發力往往會減弱;4、在股價回升時候,成交量應該有所放大,快速的回升往往預示著爆發力強大;5、重返上升趨勢之際,就是介入的絕佳時機。 

 

二十、在技術分析領域里,移動平均線以它簡潔明了的特點深受投資者的青睞。人們利用不同時期的移動平均線來指導操作,特別利用不同時期的移動平均線的排列來判斷是多頭市場還是空頭市場(在西方國家一般認為股價線在200日移動平均線以上為牛市。反之,股價線在200日移動平均線以下時為熊市),以便調整投資者的市場思維,實施不同的投資策略。而在選擇買賣點時則運用“葛南維八法”。移動平均線的優缺點 
  一、優點:運用移動平均線理論,在買賣交易時,可以界定風險程度,將虧損的可能性降至最低;在行情趨勢發動時,買賣交易的利潤相當可觀;移動平均線的組合可以判斷行情的真正趨勢。 
  二、缺陷:當行情牛皮盤整時,買賣信號過于頻繁,投資者無所適從;移動平均線的最佳日數與組合,確定起來十分困難;僅*移動平均線的買賣信號,無法給予投資者充足的信心,必須依*其他技術指標的輔助。成交量、股價、均線共同作用 
  為了投資者在運用移動平均線時能夠揚長避短,從而發現成交量、股價、均線三者的共同作用,總結出:股價突破、支撐和壓力的有效性與均線的角度和成交量有關。根據這一理論,投資者可以較為有效地實施正確的買賣策略。突破:股價突破移動平均線時,成交量必須放大,特別是向上突破移動平均線時。如果移動平均線的運行角度與股價的運行角度互反時,突破后的股價會有回抽的要求,當日成交量過大(當日成交量比前一日成交量放大3倍以上時),若當日收盤為中線特別是光頭K線出現時,這種反抽會發生在次日或者第三日。例如,2001年10月23日滬深兩市在暫停國有股減持消息的作用下,放量突破相反運行的5日均線,并當天收出光頭中陽線,從而在次日才出現回抽,如果在突破移動平均線時成交量減少或者持平(特別是股價無量突破相反運行的移動平均線時),這種突破往往是假的。 
  支撐:移動平均線能否對股價構成有效支撐,不僅要看移動平均線的運行角度,同時也要注意成交量的多寡。例如,移動平均線是向上運行而股價回落,這種移動平均線的支撐力度就大于走平或者回落的移動平均線,如果股價回落至移動平均線,發生支撐反彈時,必須有成交量的配合,否則投資者可視這種支撐為無效支撐。例如:深成指在10月26日出現止跌走紅,但是成交量則比前一日減少,說明這種支撐的可信度不高,投資者可不按傳統的移動平均線的買賣技巧來進行。 
  壓力:股指或者股價在下跌過程中出現的反彈,往往會遇上移動平均線的壓力。這一壓力的大小不僅與移動平均線的期數有關,同時還與移動平均線的角度及成交量有密切關系。在反彈行情中移動平均線的運行角度與股價或者股價運行角度越大,相反的壓力就越大,特別是無量上攻移動平均線,失敗的可能性就越大。 
  以上移動平均線對不同時期都有指導意義,只不過不同時期的均線的支壓力不同而已。

 

二十一、技術分析可以說就是對價格、成交量、時間三大要素進行的分析,而成交量分析則具有非常大的參考價值。雖然說成交量比較容易做假,但仍是最客觀、最直接的市場要素之一。
  1、縮量。縮量是指市場成交極為清淡,大部分人對市場后期走勢十分認同。這里面又分兩種情況:一是看淡后市,造成只有人賣,沒有人買;二是看好后市,只有人買,沒有人賣。縮量一般發生在趨勢的中期,碰到下跌縮量應堅決出局,等量縮到一定程度,開始放量上攻時再買入。碰到上漲縮量則可堅決買進,等股價上沖乏力,有巨量放出的時候再賣出。
  2、放量。放量一般發生在市場趨勢發生轉折的轉折點處,市場各方力量對后市分歧逐漸加大,一些人紛紛把家底甩出,另一部分人卻在大手筆吸納。相對于縮量來說,放量有很大的虛假成分,控盤主力利用手中的籌碼大手筆對敲放出天量是非常簡單的事,但我們也沒有必要因噎廢食,只要分析透了主力的用意,也就可以將計就計“咬他一大口”。
  3、堆量。主力意欲拉升時,常把成交量做得非常漂亮,幾日或幾周以來,成交量緩慢放大,股價慢慢推高,成交量在近期的K線圖上形成一個狀似土堆的形態,堆得越漂亮,就越可能產生大行情。相反,在高位的堆量表明主力已不想玩了,在大舉出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堅決退出,不要幻想再有巨利獲取了。
  4、量不規則性放大縮小。這種情況一般是沒有突發利好或大盤基本穩定的前提下的妖莊所為,風平浪靜時突然放出歷史巨量,隨后又復歸平靜,一般是實力不強的莊家在吸引市場關注,以便出貨。
  無論怎樣,成交量只是影響市場的幾大要素之一。市場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決不可把它分開來看,綜合分析、綜合判斷,結果才會最準確。

 

二十二、1、成交量的變化關鍵在于趨勢。趨勢是金,所謂的“天量天價,地量地價”,只是相對某一段時期而言的,具體的內容則需要看其當時的盤面狀態、以及所處的位置,才能夠真正確定未來可能的發展趨勢。在股價走勢中,量的變化有許多情況,最難判斷的是一個界限,多少算放量,多少算縮量,實際上并沒有一個可以遵循的規律,也沒有“放之四海皆真理”的絕對數據。很多時候只是一個“勢”,即放量的趨勢和縮量的趨勢,這種趨勢的把握來自于對前期走勢的整體判斷以及當時的市場變化狀態,還有很難說明白的市場心理變化。在用成交手數作為成交量研判的主要依據時,也可輔助使用成交金額與換手率進行研判,從而更好地把握量的“勢”。這里重點談談溫和放量與突放巨量的運用。 
  
  溫和放量,指成交量在持續低迷之后,突然出現一個類似“山形”一樣的連續溫和放量形態,也稱作“量堆”。個股出現底部的“量堆”現象,一般就可以證明有實力資金在介入,但這并不意味著投資者就可以馬上介入,一般個股在底部出現溫和放量之后,股價會隨之上升,縮量時股價會適量調整。此類調整沒有固定的時間模式,少則十幾天多則幾個月,所以此時投資者一定要分批逢低買入,并在支持買進的理由沒有被證明是錯誤的時候,有足夠的耐心用來等待。四砂(600783)在2003年5月13日見底6.05元之后,構筑了以15度角為上攻斜率的小上升通道,每一次連續幾根小陽上攻時都留下“量堆”,之后的縮量回調皆為逢低吸納的好機會。 
  
  突放巨量,一般來說在上漲過程中突放巨量通常表明多方的力量使用殆盡,后市繼續上漲將十分困難,即“先見天量,后見天價”;而下跌過程中的巨量一般多為空方力量的最后一次集中釋放,股價繼續深跌的可能性很小,短線反彈的可能就在眼前了,即“市場在恐懼中見底”。 
  
  2、上升途中縮量上攻天天漲,下跌途中縮量陰跌天天跌。 
  市場上有這樣一種認識,認為股價的上漲必須要有量能的配合,如果是價漲量增,則表示上漲動能充足,預示股價將繼續上漲;反之,如果縮量上漲,則視為無量空漲,量價配合不理想,預示股價不會有較大的上升空間或難以持續上行。實際情況其實不然,具體情況要具體分析,典型的現象是上漲初期需要價量配合,上漲一段后則不同了,主力控盤個股的股價往往越是上漲成交量反而萎縮了,直到再次放量上漲或高位放量滯脹時反而預示著要出貨了。上漲過程不放量表明沒有人賣股票,而盤面又能保持和諧的走勢,說明持有者一致看好后市走勢,股價的上漲根本沒有拋盤,因為大部分籌碼已被主力鎖定了,在沒有拋壓的情況下,股價的上漲并不需要成交量的支持。東風汽車(600006)在2000年1月下旬見底4.5元后開始上漲,周K線圖上可清楚看到,剛開始上攻時成交量很大,之后價越漲量越縮,到了15.2元高價時已形成了流暢的上漲圖形,這種近乎完美、天馬行空的走勢吸引了市場的關注,在高位縮量整理后,2003年4月中旬該股開始在高位放量震蕩,這種高位滯脹的異常現象,說明主力可能已在派發籌碼,之后股價果真出現破位下行。 
  
  股價在下跌過程中不放量是正常現象,一是沒有接盤因此拋不出去,二是惜售情節較高沒有人肯割肉。因此縮量下跌的股票,要看速率,快速縮量才好,否則可能會綿綿陰跌無止期。實戰中往往出現無量陰跌天天跌的現象,只有在出現恐慌性拋盤之后,再次放量才會有所企穩。其實放量下跌說明拋盤大的同時接盤也大,反而是好事,尤其是在下跌的末期,顯示出有人開始搶反彈。今年大盤自1649點陰跌以來,就出現這種無量陰跌天天跌的現象,顯示出多頭根本沒有進場搶反彈的意愿。由于弱勢反彈主要*市場的惜售心理所支撐的,止跌反彈的初期往往會出現在恐懼中單針見底,因此需要放量,但之后的上攻反而會呈現縮量反彈天天漲的現象,這時不必理會某些市場人士喋喋不休的放量論調,因為弱勢反彈中一旦再度放量,就說明籌碼已松動了,預示著新一輪下跌的開始。

 

二十三、 研判主力的成本,才有可能了解他的動機,才能在撲朔迷離的走勢中適者生存。這樣,不少市場的高手把焦點聚集在均量線中,越來越對它的波動敏感。由于主行為是波段式操作,故中、小投資者因不察或不清,屢屢處于被動的局面而不主動的出擊往往需借助該“突破輔助訊號”。這樣,有必要增加其透明度。  
  (一)均量線是一種反映一定時期內市場成交情況,即交投趨勢的技術性指標 
  將一定時期內的成交量相加后平均,成交量的柱形圖中形成的較為平滑的曲線,即均量線。一般以10作為采樣天數。股價越往上走(下行),可以加高(縮短),采樣天數有利于嗅出變量的“異味”。其要訣如下: 
  1.在上漲行情初期,均量線隨股價不斷創新高,顯示市場人氣的聚集過程;行情進入尾聲時,盡管股價再創新高,滾量線如已疲軟,表明市場追高跟進意愿發生變化;股指不斷跌出新低,而均量線也已雯平,還有上升跡象,表明股價已經到底,伺機買入。   
  2.5日均量線在10日均量線下方持續告跌,且無拐頭走勢,提出警戒訊號:跌勢仍將繼續。5日均量線在日均量線上方上升,顯示仍將反復上漲。 
  1993年第一季度的“二紡機”即是典型93.1.18該股的5日均量線和10日均量線開始同步向上發散,股價雖有反復,但由于5日均量線和10日均量線都創出新高,表明該股人氣已聚,正進入主升段,但到了30元區域,5日均量線明顯疲軟,“93.2.22”股價仍勉強創出32.48元的新高,但此時的5日均量線已在10日均量線以下運行,表明市場追高意愿不足,股價處于相對高位區域(這個價位也是目前為止的天價)。 
  (二)一些強勢股之所以能一漲再漲,和其主力收集籌碼的成本有重要關系,而這些均逃不過均量線的掃描,因為它能反映出成本的高低和持倉量的大小。如其成本較高且持倉量大增,則不易出局,認識到這一點,在其成本價的1.1倍亦能適量“乘船”,如均量線和股價明顯不匹配就要時刻防備主力的低成本而隨時可能出現的兌付現象。 
  實證分析:1996年末及1997年初,為什么有些股反彈強勁,而大多數股“默默無聞”,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前者在1996年年終啟動時的均量體現出主力的理論成本及持倉比例。例如深市“蘇三山”,96.10.4均量線隨股價創出新高,同時由于10日均量線的加速上揚,表明主力在4元持倉量較大。96.12.25股價跌至4.20元后止跌,并隨后出現了三個漲停板。 
  均量線反映的是市場交投的主要趨向,是市場的本質屬性,當不少人夸夸其談時,事實教育我們:只有打主動仗,才能立于不敗之地,這就是推崇內在氣質——均量線的真正內涵。 

二十四、 雖然技術分析的指標多達上百種,但歸根到底,最基本的無非就是價格與成交量,其他指標無非就是這兩個指標的變異或延伸。大家知道量價關系的基本原理是“量是因,價是果;量在先,價在后”,也就是說成交量是股價變動的內在動力,由此人們導出了多種量價關系的規則,用于指導具體的投資。但在實際中,人們會發現根據量價關系來進行具體買賣股票時,常常會出現失誤,尤其是在根據成交量判斷主力出貨與洗盤方面,失誤率更高,不是錯把洗盤當出貨,過早賣出,從而痛失獲利良機,就是誤將出貨當洗盤,該出不出,結果是痛失出貨良機。那么,在實際投資中如何根據成交量的變化,正確判斷出主力的進出方向,或者說,如何根據成交量的變化,準確判斷出主力是在出貨還是洗盤呢? 
  一般說來,當主力尚未準備拉抬股價時,股價的表現往往很沉悶,成交量的變化也很小,此時研究成交量沒有實際意義,也不好斷定主力的意圖。但是,一旦主力放量拉升股價時,主力的行蹤就會暴露,我們把這樣的股票稱為強莊股,此時研究成交量的變化就具有非常重要的實際意義,此時,如果能夠準確地捕捉到主力的洗盤跡象,并果斷介入,往往能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取非常理想的收益。實踐證明,根據成交量變化的以下特征,可以對強莊股的主力是不是在洗盤作出一個較為準確的判斷: 
  首先,由于主力的積極介入,原本沉悶的股票在成交量的明顯放大推動下變得活躍起來,出現了價升量增的態勢。然后,主力為了給以后的大幅拉升掃平障礙,不得不將短線獲利盤強行洗去,這一洗盤行為在K線圖上表現為陰陽相間的橫盤震蕩,同時,由于主力的目的是要一般投資者出局,因此,股價的K線形態往往成明顯的“頭部形態”。 
  其次,在主力洗盤階段,K線組合往往是大陰不斷,并且收陰的次數多,且每次收陰時都伴有巨大的成交量,好象主力正在大肆出貨,其實不然,仔細觀察一下就會發現,當出現以上巨量大陰時,股價很少跌破10日移動平均線,短期移動平均線對股價構成強大支撐,主力低位回補的跡象一目了然,這就是技術人士所說的“巨量長陰價不跌,主力洗盤必有漲”。 
  再次,在主力洗盤時,作為研判成交量變化的主要指標OBV、均量線也會出現一些明顯的特征,主要表現為:當出現以上大陰巨量時,股價的5日、10日均量線始終保持向上運行,說明主力一直在增倉,股票交投活躍,后市看好。另外,成交量的量化指標OBV在股價高位震蕩期間,始終保持向上,即使瞬間回落,也會迅速拉起,并能夠創出近期的新高,這說明單從量能的角度看,股價已具備大幅上漲的條件。 
  如果一只股票在經過一波上漲之后,它的成交量變化出現以上特征,那就說明該股主力洗盤的可能極大,后市看好。

二十五、成交量是技術分析的重要指標,雖然莊家在打壓吸籌和拉高出貨時可能會產生虛假的成交量,但投資者可根據股價的位置判斷莊家意圖。   
  當成交量逐漸放大時,投資者可依以下幾種情形對股票的行情加以判斷:   
  1、成交量增加,表示買方需求增加,換手積極,股價看漲。   
  2、成交量增加,表現游資涌進證券市場,交易自然活躍,行情將隨之高升。成交量增加,表示股票的流通性順暢,證券市場繁榮,股價必然高漲。成交量增加,投機氣氛濃厚,行情基礎不穩固,股價隨時有下滑的可能。   
  3、成交量過分膨脹,股價自然跟隨急漲,市場主力及大戶出貨相當容易,中小投資者無法判斷主力的真實意圖,繼續拉高或壽終正寢的可能性都很大。當成交量減少時,浮動籌碼必然增加,賣壓隨即表面化,股價也隨之滑落,投資人興趣大減,資金很快從證券市場抽走,來不及撤退的被動套牢,要等證券市場重新活躍才有重生機會。成交量增加從正面看是表示證券市場繁榮,股價上升的好現象,但相對的高利潤必有高風險相伴隨,投資者在獲取收益時,千萬別忘了風險的存在。   
  在技術分析時,成交量的警示作用也是明顯的,最明顯的情形是,股價高漲,成交量激增,成交總額與股票指數不斷創出新高;但假若只是成交量增加,而股價與股價指數沒有明顯的漲升,這表示股價已達高峰,回檔的可能性極大,也是投資者應該有所警惕的時候了。連日上漲的股票,突然高開低走而且以低價收盤時,投資者就應特別注意了。這種情況表明股價已有回檔的征兆,正是烏云密布的時候,最好還是暫時避開為妙;交易量日漸萎縮,股價也逐漸推動往日的雄風,表示該股已逐漸趨近高價,投資者可以考慮獲利了結。   
  總之,特殊的證券市場信號,其背后一定隱藏著另一新的開始,與其冒著風雨前進,不如先休息一下。

 

二十六、一、關于量 
  量之要,其一在勢也。高位之量大,育下落之能;低位之量大,藏上漲之力; 
  二、成交量的五種形態    
  因為市場就是各方力量相互作用的結果。雖然說成交量比較容易做假,控盤主力常常利用廣大散戶對技術分析的一知半解而在各種指標上做文章,但是成交量仍是最客觀的要素之一。 ?? 
  1.市場分歧促成成交。所謂成交,當然是有買有賣才會達成,光有買或光有賣絕對達不成成交。成交必然是一部分人看空后市,另外一部分人看多后市,造成巨大的分歧,又各取所需,才會成交。 ?? 
  2.縮量。縮量是指市場成交極為清淡,大部分人對市場后期走勢十分認同,意見十分一致。這里面又分兩種情況:一是市場人士都十分看淡后市,造成只有人賣,卻沒有人買,所以急劇縮量;二是,市場人士都對后市十分看好,只有人買,卻沒有人賣,所以又急劇縮量。 縮量一般發生在趨勢的中期,大家都對后市走勢十分認同,下跌縮量,碰到這種情況,就應堅決出局,等量縮到一定程度,開始放量上攻時再買入。同樣,上漲縮量,碰到這種情況,就應堅決買進,坐等獲利,等股價上沖乏力,有巨量放出的時候再賣出。 ?? 
  3.放量。放量一般發生在市場趨勢發生轉折的轉折點處,市場各方力量對后市分歧逐漸加大,在一部分人堅決看空后市時,另一部分人卻對后市堅決看好,一些人紛紛把家底甩出,另一部分人卻在大手筆吸納。 放量相對于縮量來說,有很大的虛假成份,控盤主力利用手中的籌碼大手筆對敲放出天量,是非常簡單的事。只要分析透了主力的用意,也就可以將計就計。 ?? 
  4.堆量。當主力意欲拉升時,常把成交量做得非常漂亮,幾日或幾周以來,成交量緩慢放大,股價慢慢推高,成交量在近期的K線圖上,形成了一個狀似土堆的形態,堆得越漂亮,就越可能產生大行情。相反,在高位的堆量表明主力已不想玩了,在大舉出貨。 ?? 
  5.量不規則性放大縮小。這種情況一般是沒有突發利好或大盤基本穩定的前提下,妖莊所為,風平浪靜時突然放出歷史巨量,隨后又沒了后音,一般是實力不強的莊家在吸引市場關注,以便出貨。 
  三、市場成交量與價格的關系 
  1. 確認當前價格運行趨勢:市場上行或下探,其趨勢可以用較大的成交量或日益增加的成交量進行確認。逆趨勢而行可以用成交量日益縮減或清淡成交量進行確認。 
  2. 趨勢呈現弱勢的警告:如果市場成交量一直保持銳減,則警告目前趨勢正開始弱化。尤其是市場在清淡成交量情況下創新高或新低,以上判斷的準確性更高。在清淡成交量情況下創新高或新低應該值得懷疑。 
  3. 區間突破的確認方法:市場失去運行趨勢時即處于區間波動,創新高或新低即實現對區間的突破將伴隨成交量的急劇增加。價格得到突破但缺乏成交量的配合預示市場尚未真正改變當前運行區間,所以應多加謹慎 
  4、成交量催化股價漲跌 一只股票成交量的大小,反映的是該股票對市場的吸引程度。當更多的人或更多的資金對股票未來看好時,他們就會投入資金;當更多的人或資金不看好股票未來時,他們就會賣出手中的股票,從而引起價格下跌。但是無論如何,這是一個相對的過程,也就是說,不會所有的人對股票“一致地”看好或看壞。 這是一個比較單純的看法,更深層的意義在于:股票處于不同的價格區域,看好的人和看淡的人數量會產生變化。比如市場上現在有100個人參與交易,某股價格在10元時可能有80個人看好,認為以后會出現更高的價格,而當這80個人都買進后,果真引起價格上升;股價到了30元時,起先買入的人中可能有30個人認為價格不會繼續上升,因此會賣出股票,而最初看跌的20個人可能改變了觀點,認為價格還會上升,這時,價格產生了瞬間不平衡,賣出的有30人,買入的只有20人,則價格下跌。看好、看淡的人數會重新組合并決定下一步走勢。?   
  大多數人都有一個錯誤的看法:股票成交量越大,價格就越漲。要知道,對于任何一個買入者,必然有一個相對應的賣出者,無論在任何價格,都是如此。在一個價格區域,如果成交量出乎意料地放大,只能說明在這個區域人們有非常大的分歧,比如50個人看漲,50個人看跌;如果成交量非常清淡,則說明有分歧的人很少或者人們對該股票毫不關心,比如5個人看漲,5個人看跌,90個人無動于衷或在觀望。? 
  可以從成交量變化分析某股票對市場的吸引程度。成交量越大,說明越有吸引力,以后的價格波動幅度可能會越大。  

關鍵在于趨勢。趨勢是金,所謂的“天量天價,地量地價”,只是相對某一段時期而言的,具體的內容則需要看其當時的盤面狀態、以及所處的位置,才能夠真正確定未來可能的發展趨勢。在股價走勢中,量的變化有許多情況,最難判斷的是一個界限,多少算放量,多少算縮量,實際上并沒有一個可以遵循的規律,也沒有“放之四海皆真理”的絕對數據。很多時候只是一個“勢”,即放量的趨勢和縮量的趨勢,這種趨勢的把握來自于對前期走勢的整體判斷以及當時的市場變化狀態,還有很難說明白的市場心理變化。在用成交手數作為成交量研判的主要依據時,也可輔助使用成交金額與換手率進行研判,從而更好地把握量的“勢”。這里重點談談溫和放量與突放巨量的運用。 
  
  溫和放量,指成交量在持續低迷之后,突然出現一個類似“山形”一樣的連續溫和放量形態,也稱作“量堆”。個股出現底部的“量堆”現象,一般就可以證明有實力資金在介入,但這并不意味著投資者就可以馬上介入,一般個股在底部出現溫和放量之后,股價會隨之上升,縮量時股價會適量調整。此類調整沒有固定的時間模式,少則十幾天多則幾個月,所以此時投資者一定要分批逢低買入,并在支持買進的理由沒有被證明是錯誤的時候,有足夠的耐心用來等待。四砂(600783)在2003年5月13日見底6.05元之后,構筑了以15度角為上攻斜率的小上升通道,每一次連續幾根小陽上攻時都留下“量堆”,之后的縮量回調皆為逢低吸納的好機會。 
  
  突放巨量,一般來說在上漲過程中突放巨量通常表明多方的力量使用殆盡,后市繼續上漲將十分困難,即“先見天量,后見天價”;而下跌過程中的巨量一般多為空方力量的最后一次集中釋放,股價繼續深跌的可能性很小,短線反彈的可能就在眼前了,即“市場在恐懼中見底”。 
  
  2、上升途中縮量上攻天天漲,下跌途中縮量陰跌天天跌。 
  市場上有這樣一種認識,認為股價的上漲必須要有量能的配合,如果是價漲量增,則表示上漲動能充足,預示股價將繼續上漲;反之,如果縮量上漲,則視為無量空漲,量價配合不理想,預示股價不會有較大的上升空間或難以持續上行。實際情況其實不然,具體情況要具體分析,典型的現象是上漲初期需要價量配合,上漲一段后則不同了,主力控盤個股的股價往往越是上漲成交量反而萎縮了,直到再次放量上漲或高位放量滯脹時反而預示著要出貨了。上漲過程不放量表明沒有人賣股票,而盤面又能保持和諧的走勢,說明持有者一致看好后市走勢,股價的上漲根本沒有拋盤,因為大部分籌碼已被主力鎖定了,在沒有拋壓的情況下,股價的上漲并不需要成交量的支持。東風汽車(600006)在2000年1月下旬見底4.5元后開始上漲,周K線圖上可清楚看到,剛開始上攻時成交量很大,之后價越漲量越縮,到了15.2元高價時已形成了流暢的上漲圖形,這種近乎完美、天馬行空的走勢吸引了市場的關注,在高位縮量整理后,2003年4月中旬該股開始在高位放量震蕩,這種高位滯脹的異常現象,說明主力可能已在派發籌碼,之后股價果真出現破位下行。 
  
  股價在下跌過程中不放量是正常現象,一是沒有接盤因此拋不出去,二是惜售情節較高沒有人肯割肉。因此縮量下跌的股票,要看速率,快速縮量才好,否則可能會綿綿陰跌無止期。實戰中往往出現無量陰跌天天跌的現象,只有在出現恐慌性拋盤之后,再次放量才會有所企穩。其實放量下跌說明拋盤大的同時接盤也大,反而是好事,尤其是在下跌的末期,顯示出有人開始搶反彈。今年大盤自1649點陰跌以來,就出現這種無量陰跌天天跌的現象,顯示出多頭根本沒有進場搶反彈的意愿。由于弱勢反彈主要*市場的惜售心理所支撐的,止跌反彈的初期往往會出現在恐懼中單針見底,因此需要放量,但之后的上攻反而會呈現縮量反彈天天漲的現象,這時不必理會某些市場人士喋喋不休的放量論調,因為弱勢反彈中一旦再度放量,就說明籌碼已松動了,預示著新一輪下跌的開始。

 

二十三、 研判主力的成本,才有可能了解他的動機,才能在撲朔迷離的走勢中適者生存。這樣,不少市場的高手把焦點聚集在均量線中,越來越對它的波動敏感。由于主行為是波段式操作,故中、小投資者因不察或不清,屢屢處于被動的局面而不主動的出擊往往需借助該“突破輔助訊號”。這樣,有必要增加其透明度。  
  (一)均量線是一種反映一定時期內市場成交情況,即交投趨勢的技術性指標 
  將一定時期內的成交量相加后平均,成交量的柱形圖中形成的較為平滑的曲線,即均量線。一般以10作為采樣天數。股價越往上走(下行),可以加高(縮短),采樣天數有利于嗅出變量的“異味”。其要訣如下: 
  1.在上漲行情初期,均量線隨股價不斷創新高,顯示市場人氣的聚集過程;行情進入尾聲時,盡管股價再創新高,滾量線如已疲軟,表明市場追高跟進意愿發生變化;股指不斷跌出新低,而均量線也已雯平,還有上升跡象,表明股價已經到底,伺機買入。   
  2.5日均量線在10日均量線下方持續告跌,且無拐頭走勢,提出警戒訊號:跌勢仍將繼續。5日均量線在日均量線上方上升,顯示仍將反復上漲。 
  1993年第一季度的“二紡機”即是典型93.1.18該股的5日均量線和10日均量線開始同步向上發散,股價雖有反復,但由于5日均量線和10日均量線都創出新高,表明該股人氣已聚,正進入主升段,但到了30元區域,5日均量線明顯疲軟,“93.2.22”股價仍勉強創出32.48元的新高,但此時的5日均量線已在10日均量線以下運行,表明市場追高意愿不足,股價處于相對高位區域(這個價位也是目前為止的天價)。 
  (二)一些強勢股之所以能一漲再漲,和其主力收集籌碼的成本有重要關系,而這些均逃不過均量線的掃描,因為它能反映出成本的高低和持倉量的大小。如其成本較高且持倉量大增,則不易出局,認識到這一點,在其成本價的1.1倍亦能適量“乘船”,如均量線和股價明顯不匹配就要時刻防備主力的低成本而隨時可能出現的兌付現象。 
  實證分析:1996年末及1997年初,為什么有些股反彈強勁,而大多數股“默默無聞”,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前者在1996年年終啟動時的均量體現出主力的理論成本及持倉比例。例如深市“蘇三山”,96.10.4均量線隨股價創出新高,同時由于10日均量線的加速上揚,表明主力在4元持倉量較大。96.12.25股價跌至4.20元后止跌,并隨后出現了三個漲停板。 
  均量線反映的是市場交投的主要趨向,是市場的本質屬性,當不少人夸夸其談時,事實教育我們:只有打主動仗,才能立于不敗之地,這就是推崇內在氣質——均量線的真正內涵。 

二十四、 雖然技術分析的指標多達上百種,但歸根到底,最基本的無非就是價格與成交量,其他指標無非就是這兩個指標的變異或延伸。大家知道量價關系的基本原理是“量是因,價是果;量在先,價在后”,也就是說成交量是股價變動的內在動力,由此人們導出了多種量價關系的規則,用于指導具體的投資。但在實際中,人們會發現根據量價關系來進行具體買賣股票時,常常會出現失誤,尤其是在根據成交量判斷主力出貨與洗盤方面,失誤率更高,不是錯把洗盤當出貨,過早賣出,從而痛失獲利良機,就是誤將出貨當洗盤,該出不出,結果是痛失出貨良機。那么,在實際投資中如何根據成交量的變化,正確判斷出主力的進出方向,或者說,如何根據成交量的變化,準確判斷出主力是在出貨還是洗盤呢? 
  一般說來,當主力尚未準備拉抬股價時,股價的表現往往很沉悶,成交量的變化也很小,此時研究成交量沒有實際意義,也不好斷定主力的意圖。但是,一旦主力放量拉升股價時,主力的行蹤就會暴露,我們把這樣的股票稱為強莊股,此時研究成交量的變化就具有非常重要的實際意義,此時,如果能夠準確地捕捉到主力的洗盤跡象,并果斷介入,往往能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取非常理想的收益。實踐證明,根據成交量變化的以下特征,可以對強莊股的主力是不是在洗盤作出一個較為準確的判斷: 
  首先,由于主力的積極介入,原本沉悶的股票在成交量的明顯放大推動下變得活躍起來,出現了價升量增的態勢。然后,主力為了給以后的大幅拉升掃平障礙,不得不將短線獲利盤強行洗去,這一洗盤行為在K線圖上表現為陰陽相間的橫盤震蕩,同時,由于主力的目的是要一般投資者出局,因此,股價的K線形態往往成明顯的“頭部形態”。 
  其次,在主力洗盤階段,K線組合往往是大陰不斷,并且收陰的次數多,且每次收陰時都伴有巨大的成交量,好象主力正在大肆出貨,其實不然,仔細觀察一下就會發現,當出現以上巨量大陰時,股價很少跌破10日移動平均線,短期移動平均線對股價構成強大支撐,主力低位回補的跡象一目了然,這就是技術人士所說的“巨量長陰價不跌,主力洗盤必有漲”。 
  再次,在主力洗盤時,作為研判成交量變化的主要指標OBV、均量線也會出現一些明顯的特征,主要表現為:當出現以上大陰巨量時,股價的5日、10日均量線始終保持向上運行,說明主力一直在增倉,股票交投活躍,后市看好。另外,成交量的量化指標OBV在股價高位震蕩期間,始終保持向上,即使瞬間回落,也會迅速拉起,并能夠創出近期的新高,這說明單從量能的角度看,股價已具備大幅上漲的條件。 
  如果一只股票在經過一波上漲之后,它的成交量變化出現以上特征,那就說明該股主力洗盤的可能極大,后市看好。

二十五、成交量是技術分析的重要指標,雖然莊家在打壓吸籌和拉高出貨時可能會產生虛假的成交量,但投資者可根據股價的位置判斷莊家意圖。   
  當成交量逐漸放大時,投資者可依以下幾種情形對股票的行情加以判斷:   
  1、成交量增加,表示買方需求增加,換手積極,股價看漲。   
  2、成交量增加,表現游資涌進證券市場,交易自然活躍,行情將隨之高升。成交量增加,表示股票的流通性順暢,證券市場繁榮,股價必然高漲。成交量增加,投機氣氛濃厚,行情基礎不穩固,股價隨時有下滑的可能。   
  3、成交量過分膨脹,股價自然跟隨急漲,市場主力及大戶出貨相當容易,中小投資者無法判斷主力的真實意圖,繼續拉高或壽終正寢的可能性都很大。當成交量減少時,浮動籌碼必然增加,賣壓隨即表面化,股價也隨之滑落,投資人興趣大減,資金很快從證券市場抽走,來不及撤退的被動套牢,要等證券市場重新活躍才有重生機會。成交量增加從正面看是表示證券市場繁榮,股價上升的好現象,但相對的高利潤必有高風險相伴隨,投資者在獲取收益時,千萬別忘了風險的存在。   
  在技術分析時,成交量的警示作用也是明顯的,最明顯的情形是,股價高漲,成交量激增,成交總額與股票指數不斷創出新高;但假若只是成交量增加,而股價與股價指數沒有明顯的漲升,這表示股價已達高峰,回檔的可能性極大,也是投資者應該有所警惕的時候了。連日上漲的股票,突然高開低走而且以低價收盤時,投資者就應特別注意了。這種情況表明股價已有回檔的征兆,正是烏云密布的時候,最好還是暫時避開為妙;交易量日漸萎縮,股價也逐漸推動往日的雄風,表示該股已逐漸趨近高價,投資者可以考慮獲利了結。   
  總之,特殊的證券市場信號,其背后一定隱藏著另一新的開始,與其冒著風雨前進,不如先休息一下。

 

二十六、一、關于量 
  量之要,其一在勢也。高位之量大,育下落之能;低位之量大,藏上漲之力; 
  二、成交量的五種形態    
  因為市場就是各方力量相互作用的結果。雖然說成交量比較容易做假,控盤主力常常利用廣大散戶對技術分析的一知半解而在各種指標上做文章,但是成交量仍是最客觀的要素之一。 ?? 
  1.市場分歧促成成交。所謂成交,當然是有買有賣才會達成,光有買或光有賣絕對達不成成交。成交必然是一部分人看空后市,另外一部分人看多后市,造成巨大的分歧,又各取所需,才會成交。 ?? 
  2.縮量。縮量是指市場成交極為清淡,大部分人對市場后期走勢十分認同,意見十分一致。這里面又分兩種情況:一是市場人士都十分看淡后市,造成只有人賣,卻沒有人買,所以急劇縮量;二是,市場人士都對后市十分看好,只有人買,卻沒有人賣,所以又急劇縮量。 縮量一般發生在趨勢的中期,大家都對后市走勢十分認同,下跌縮量,碰到這種情況,就應堅決出局,等量縮到一定程度,開始放量上攻時再買入。同樣,上漲縮量,碰到這種情況,就應堅決買進,坐等獲利,等股價上沖乏力,有巨量放出的時候再賣出。 ?? 
  3.放量。放量一般發生在市場趨勢發生轉折的轉折點處,市場各方力量對后市分歧逐漸加大,在一部分人堅決看空后市時,另一部分人卻對后市堅決看好,一些人紛紛把家底甩出,另一部分人卻在大手筆吸納。 放量相對于縮量來說,有很大的虛假成份,控盤主力利用手中的籌碼大手筆對敲放出天量,是非常簡單的事。只要分析透了主力的用意,也就可以將計就計。 ?? 
  4.堆量。當主力意欲拉升時,常把成交量做得非常漂亮,幾日或幾周以來,成交量緩慢放大,股價慢慢推高,成交量在近期的K線圖上,形成了一個狀似土堆的形態,堆得越漂亮,就越可能產生大行情。相反,在高位的堆量表明主力已不想玩了,在大舉出貨。 ?? 
  5.量不規則性放大縮小。這種情況一般是沒有突發利好或大盤基本穩定的前提下,妖莊所為,風平浪靜時突然放出歷史巨量,隨后又沒了后音,一般是實力不強的莊家在吸引市場關注,以便出貨。 
  三、市場成交量與價格的關系 
  1. 確認當前價格運行趨勢:市場上行或下探,其趨勢可以用較大的成交量或日益增加的成交量進行確認。逆趨勢而行可以用成交量日益縮減或清淡成交量進行確認。 
  2. 趨勢呈現弱勢的警告:如果市場成交量一直保持銳減,則警告目前趨勢正開始弱化。尤其是市場在清淡成交量情況下創新高或新低,以上判斷的準確性更高。在清淡成交量情況下創新高或新低應該值得懷疑。 
  3. 區間突破的確認方法:市場失去運行趨勢時即處于區間波動,創新高或新低即實現對區間的突破將伴隨成交量的急劇增加。價格得到突破但缺乏成交量的配合預示市場尚未真正改變當前運行區間,所以應多加謹慎 
  4、成交量催化股價漲跌 一只股票成交量的大小,反映的是該股票對市場的吸引程度。當更多的人或更多的資金對股票未來看好時,他們就會投入資金;當更多的人或資金不看好股票未來時,他們就會賣出手中的股票,從而引起價格下跌。但是無論如何,這是一個相對的過程,也就是說,不會所有的人對股票“一致地”看好或看壞。 這是一個比較單純的看法,更深層的意義在于:股票處于不同的價格區域,看好的人和看淡的人數量會產生變化。比如市場上現在有100個人參與交易,某股價格在10元時可能有80個人看好,認為以后會出現更高的價格,而當這80個人都買進后,果真引起價格上升;股價到了30元時,起先買入的人中可能有30個人認為價格不會繼續上升,因此會賣出股票,而最初看跌的20個人可能改變了觀點,認為價格還會上升,這時,價格產生了瞬間不平衡,賣出的有30人,買入的只有20人,則價格下跌。看好、看淡的人數會重新組合并決定下一步走勢。?   
  大多數人都有一個錯誤的看法:股票成交量越大,價格就越漲。要知道,對于任何一個買入者,必然有一個相對應的賣出者,無論在任何價格,都是如此。在一個價格區域,如果成交量出乎意料地放大,只能說明在這個區域人們有非常大的分歧,比如50個人看漲,50個人看跌;如果成交量非常清淡,則說明有分歧的人很少或者人們對該股票毫不關心,比如5個人看漲,5個人看跌,90個人無動于衷或在觀望。? 
  可以從成交量變化分析某股票對市場的吸引程度。成交量越大,說明越有吸引力,以后的價格波動幅度可能會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