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花木蘭,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了,在我們上中學的時候就曾學過著名的《木蘭辭》。在大多數(shù)人的印象里,花木蘭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巾幗英雄,忠孝節(jié)義,代父從軍,上陣殺敵,后來還被唐代的皇帝追封為“孝烈將軍”。要知道,在歷史上,能上陣殺敵的女子屈指可數(shù),因此花木蘭的英勇事跡確實不得不讓人折服。
當然了,花木蘭只是一個杜撰出來的人物而已,在歷史上并沒有關于她的姓氏、籍貫等記載,我們所知道的花木蘭,則主要來自于《木蘭辭》。當然了,不管是真是假,花木蘭的形象早已經深深刻在了我們每個人的心里。
但讓人疑惑的是,花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其本身就是一女子,可為何從軍12年,都沒有暴露自己是女兒身呢?
在解決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一下花木蘭從軍的大致過程!
我們知道,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時常南下襲擾北魏,為了抵御柔然的侵擾(當然也是為了征服),皇帝便下令征兵,規(guī)定每家必須出一名男丁上前線。花木蘭一家只有父親和弟弟兩名男丁,弟弟年幼,根本不能上戰(zhàn)場,而父親年事已高又體弱多病,更不適合。因此花木蘭便決定女扮男裝,代父從軍。
在買好戰(zhàn)馬和馬鞍之后便正式開始了她長達十二年的軍旅生活!
最后,花木蘭終于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十二年后從前線凱旋歸來,皇帝因她功勞大而赦免了她的欺君之罪,并念及為國家的穩(wěn)定而付出的努力,因此便決定賞賜她一官半職,繼續(xù)為朝廷效力。但是花木蘭拒絕了,她還是想回到自己家中陪伴自己的家人。
等到花木蘭回到家中,換上女孩兒的衣服后,戰(zhàn)友們才恍然大悟,原來和自己并肩作戰(zhàn)十余載的“兄弟”,竟然是個女兒身!
而這便是花木蘭從軍過程的簡單概述了。但是這也不禁讓人覺得奇怪,這花木蘭從軍十二年,怎么身邊的戰(zhàn)友就沒人知道她是女兒身呢?難道她身邊的這些戰(zhàn)友都很笨嗎?
關于這個問題,有歷史學家認為,花木蘭屬于少數(shù)民族女子,其身材比較魁梧,虎背熊腰,跟一般的男性差不多,所以在軍營十余載才沒有被人看出來是女兒身。
此外,花木蘭所屬的是騎兵(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在當時,騎兵和步兵不同,他們不用一幫人擠在一個營帳里。對于騎兵來說,他們騎馬征戰(zhàn),靠馬入睡,這樣一來就大大減少了和戰(zhàn)友接觸的時間。
聽完專家們這么一說,花木蘭原本“當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的嬌艷女子人設瞬間崩塌。在我們眼前的竟然是一個“虎背熊腰”的女漢子!不得不說專家的解釋太扎心了!
不過你還別說,專家的解釋也是具有一定道理的。為何這么說呢?
我們知道,在北魏建立之初,周邊強敵對這一新政權總是虎視眈眈,北面有高車與柔然,南面則有鮮卑,想要在這樣的險境中求得生存,北魏政權就必須要清理掉周邊的強敵。于是,北魏統(tǒng)治者便開始了長達幾十年的統(tǒng)一北方的戰(zhàn)爭。
公元423年,魏明元帝拓跋嗣去世,年僅十六歲的太子拓跋燾繼位,是為“魏太武帝”。此時北方除了大夏、北涼、西秦、北燕和柔然外,其余國家皆被北魏消滅。拓跋燾為了擴大和穩(wěn)固北魏政權,于是便開始興兵四處征討,而花木蘭替父從軍便是在北魏太武帝北征柔然的時候,大概在公元245年!
按照專家的分析來看的話,花木蘭作為以鮮卑女子,其長相特點應該是有男性化傾向的,其身材也很魁梧,武力不弱,說明在家的時候就是一個男兒氣十足的“女漢子”。因此在長達十余年的軍旅生活中,只要平時注意一下,基本上也不會被發(fā)現(xiàn)。畢竟她如果真是一位如花似玉的美麗女子的話,那么其戰(zhàn)友是不可能看不出來的!
你們怎么看呢?
參考文獻:《木蘭辭》、《魏晉南北朝史》;
以上圖片均選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