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清說
《奇葩說》第六季中,畢業于哈佛法學院的詹青云,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放下,從來不是成長的代價,放下就是成長本身。
雖然這句話出自對愛情觀的討論,被網友稱為愛情箴言。
但是,細細品味這句話,不只是針對戀愛中的兩個人,也可以應用于生活中的其他人或其他事。
何為“放下”?“放下”就是把人或事,去擱置一邊或直接放棄。
所以,放下,不僅是一種成長,還是一種境界。
所有的放下,都來自于內心。
生活是個大舞臺,生旦凈末丑,什么角都有。
在遇到的所有人和所有事中,不去想入非非,不去好高騖遠,不去惹是生非,不去妒賢嫉能。
心就坦然。
勢必會減少了生活中的羈絆之事。羈絆少了,也就沒有更多需要放下的人或放下的事。
佛家說:一切皆由心生。心不生妒即樂觀,心不生妒即為善。
以善待人,以善待己。專注喜歡事,結交有緣人,此乃人生中的幸事。
就像古人說的:人以群分,物以類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道不同,不相為謀。“你走你的陽關道,我走我的獨木橋。”如此關系,互不相干是最好的隨心和放下。
千萬不能讓任何糟心之事,占用我們寶貴的時間,浪費我們大好的時光。
愛己者,會及時放下該放下的,及時丟棄該丟棄的。這才是對自己最好的善待,不愧為妥妥的智者。
荀子說: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
什么意思呢?
就是說,坦蕩的人,不會被利益左右,貪心的人總是被利益驅使。
還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君子善用外物,小人被外物奴役。
這就是“君子”和“小人”之間,最明顯、最本質的區別。
選擇怎樣做人,做哪種人,完全在人的內心。
把簡單的事情搞復雜,把透明的事情搞污濁。把良好的關系整分裂,把純真的友情肆踐踏。
如此所作所為,均是那顆不善良和不厚道的心所導致。
樂觀的人,他們都有著純正之心、厚道之心。看到別人所有的好,他們會送上真心的祝福。
心善和厚道之人,他們的目標很明確,他們的思想很敏捷,他們的觀點很端正。他們,絕對做不出損人不利已之事。
無論什么時候,他們都保持著“心”的本色。
凡事,當言行舉止在邁出心門之前,都要用心三思不是?
許多時候,應該不斷總結自己、檢點自己。每天充實一點點,每天進步一點點。這樣,才能不斷提升自己。別讓因妒生恨的目光,只盯在是是非非上。
累不累?
人的一生都會遇到許多人,經歷許多事。
有些人會越處越融洽,關系越處越好。有些人就是生命中的過客,沒有任何交集,逐漸擦肩而過,形同陌路。
還有些人,在生命中的遇見,屬于不是冤家不聚頭。也好,你吃你的飯,我走我的路,你我各自相忘于江湖,再好不過。
讓心坦然,讓心寧靜。就要學會實時放下本該放下的。
有時的放下,不是因為膽小怯懦,而是內心風輕云淡。
人這一生,最不能缺失的是健康和快樂。而健康和快樂,由心而生。
假如,絞盡腦汁、傷神費腦、煞費苦心的,被那些無聊之事所左右,那就純屬活不明白啦。
倘若沒有反省,終將無藥可救。
奉勸那些妒賢嫉能的不厚道之人,不要再傷神費腦、煞費苦心的去做那些損人不利己之事。
到頭來,除了搞得自己像個跳梁小丑,被人貽笑大方。剩下的,就是坑害自己的身心健康,實屬得不償失。
真是毫無意義。
人要走正道,正則通,通則達。這是做人的規則和底線。
偏離了這條底線,即便是“嘔心瀝血、鞠躬盡瘁”,也會落個死而有憾。
因為,不論地球發生什么,每天的太陽都會照常升起,人們的笑聲依舊酣暢不斷。
世界依舊,人間依舊。
根本無人去理會,你所謂損人不利己的“一番苦心”,會落得怎樣的結局,留下怎樣的笑柄。
唉!真是可憐之人啊!
如今,不是流行這么一句話嗎?
不要高估你和任何人之間的關系。不要把身邊所有人,都當成你的“鐵粉”。到頭來,人心不正,終將是孤家寡人。
凡事,過去的終將過去。所有的經歷都會成為一場回憶。
只不過,唯有待人善良和厚道,做事坦蕩和磊落之人,未來的回憶,才有風和日麗。
你的心是什么樣,言行舉止就是什么樣。人的一切行為表現,皆為人心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