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降鈣素原(PCT)濃度>0.5ng/ml提示細菌感染,有助于與病毒感染、結核感染鑒別,且降鈣素原水平與細菌感染的嚴重程度呈正相關。
馬登峰等 65 人劃線
臨床上按熱度高低將發熱分為低熱(37.3~38℃)、中等度熱(38.1~39℃)、高熱(39.1~41℃)及超高熱(41℃以上)。
恣等 57 人劃線
口腔溫度(舌下測溫)范圍約為36.3~37.2℃,直腸內溫度一般比口腔約高0.3~0.5℃,腋窩溫度比口腔約低0.2~0.4℃。
燕雀等 43 人劃線
這項檢查的特異性如何?②這項檢查的敏感性如何?③檢查和標本采集的時機是否合適?能否按規定的要求進行?④標本的輸送、檢驗過程有無誤差?⑤患者體質的強弱、病情的起伏、診療的處理等對檢查結果有無影響?⑥對于可能造成患者負擔的檢查,例如支氣管造影檢查和一些負荷試驗,還應權衡其利弊并考慮患者能否接受。
破繭成蝶等 32 人劃線
在傷寒時,嗜酸性粒細胞消失是一個有力的診斷支持點,有助于與其他急性傳染病鑒別。
周杰等 32 人劃線
在2周以內的發熱稱為急性發熱。急性發熱
南白等 31 人劃線
疾病的診斷過程一般有三個環節:①調查研究,收集完整和確實的診斷資料;②綜合和分析資料,建立初步診斷;③有需要時做其他有關的檢查,動態臨床觀察,最后驗證和修正診斷。
阿May等 31 人劃線
周圍血出現異形淋巴細胞(>10%以上),是提示本病的重要線索
歸零等 31 人劃線
頭痛、腰痛、眼眶痛(“三痛”)、畏光、視力模糊,顏面、上胸部及眼眶區明顯充血(“三紅”),似酒醉貌。
江凱等 30 人劃線
一個患右下肺大葉性肺炎的患者,以右上腹疼痛、黃疸、發冷、發熱為主要癥狀,但咳嗽輕微,因而就診時只訴右上腹疼痛、發冷、發熱、而未提咳嗽;如果醫生思想上主觀片面,就可能把注意力錯誤地放到“急性膽囊炎”上去,而忽視了大葉性肺炎。
馬登峰等 29 人劃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