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居住的地球
地球是浩瀚宇宙中的一個小星球。宇宙中可能還有像地球這樣適合高級生物生存的星球。千差萬別的宇宙環境,也可能會有人類不同的外星智慧生命。(展示星空圖)看了這些美麗的星空圖你有何感想?我們已經學習了地球上的生物,也了解了一些組成我們生物世界的微觀世界。當我們抬頭的時候,看到的是一片茫茫的宇宙,那時候,你的腦海中會想些什么呢?你對宇宙和地球有什么疑問嗎?
1、宇宙有多大,中心在哪里?2、有沒有外星人,星星離地球遠嗎?3、……關于宇宙的問題有哪些?
從今天開始我們來學習第三章《地球與宇宙》,在對天體進行觀察時,我們發現宇宙具有明顯的結構層次,由小到大依次是:地球—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宇宙。下面我們從最近的地球開始。引出課題:我們居住的地球。
情景一:在前面第二章中我們學到從發現“細胞”到“細胞學說”的提出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幾代人或同代人的共同發現和探索,那么對我們所居住的地球的認識,也是個漫長的探索過程,或許從我們人類誕生開始,就有著這樣或那樣的探索,也許這些探索毫無科學根據,但是這些探索留給我們一些美麗的傳說。
就我們中國而言,先人給我們留下了兩個學說:蓋天說和渾天說,那么下面看一下資料里是怎么說的。蓋天說,在我國,早在二千多年前的周朝,就存在這一種“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的蓋天說。渾天說,《張衡渾儀注》中說:“渾天如雞子。天體圓如彈丸,地如雞子中黃,孤居于天內,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猶殼之裹黃。
古代印度人認為護持神毗瑟拿,化身為大海龜,海龜的硬殼背上站著三只大象,大象馱著半圓形的大地,大象動一動便會引起地震。海龜又站在作為水的象征的眼鏡蛇的身上。半圓形的大地中央是須彌山,太陽和月亮繞山運行,當太陽繞到山后的時候,就是漆黑的夜晚。
古巴比倫人認為大地是個龜背般隆起的空心山,大陸四面環繞著海水,有一個渾圓的巨大天罩蓋在上面。天空中分布著許多的星辰,大海的盡頭有通管運行太陽,太陽每天從管的東邊出來升上天空,下午從管的西邊沒入管中,晚上則繞過北側到東邊,準備第二天的運作。
古代埃及人:大地是身披植物的斜臥男神西布的身軀、天穹則是曲身拱腰、姿態優美的女神呂蒂。呂蒂雙手伸開、叉開雙腿支撐自己,成為天宇的四根柱子。西布的身體成為大地,被綠色的植物覆蓋。……
后來的許多現象,使人們逐漸對有些認識產生了懷疑。
情景二: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的畢達哥拉斯學派最早提出西方“地球說”猜測。他們常常結伴登上高山觀察日出日沒,在曙光和暮色之中發現出港的遠方航船的船桅和船身不是同時出現或隱沒的。而且古希臘人崇尚美學,許多學者認為既然地球是宇宙的中心,那它的形狀一定是宇宙中最完美的立體圖形—圓球體。畢達哥拉斯的發現:帆船遠去,船身先消失,桅桿再消失;帆船返回先出現桅桿,再出現船身。思考:遠去的帆船是先看不到船身而后才看不到桅桿,你的猜想是可能跟什么有關?你能設計一個實驗來支持你的猜想嗎?
探究實驗:觀察鉛筆在籃球和木板上的運動,把籃球和木板置于同一水平線上,把鉛筆的頭豎直朝下,分別由A向B和由C向D移動,觀察鉛筆的長度和鉛筆頭位置的變化。
討論:1、在籃球表面和木板表面上移動的鉛筆,其長度和鉛筆頭位置的變化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這樣?在木板上移動,其長度隨鉛筆位置的移動不會發生變化;在籃球上移動的鉛筆,其長度隨鉛筆位置的移動會發生變化.2、鉛筆在籃球表面從最高點由近及遠移動,看到的鉛筆筆尖先消失,這與海岸上遠去的帆船船身先消失的情況相似,這說明地球的形狀是圓的。除了帆船的遠去和返回,你還有其它的證據證明地球是個球體嗎?
情景三:有句詩寫得好:“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也就是說,站得高,看得遠,
情景四:“月蝕現象”,發生月偏食時,地球擋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給地球照鏡子,使我們看見了地球的球體形狀。在畢達哥拉斯學派最早提出 “地球說”兩百年后,大學者亞里士多德從邏輯上論證了大地“地球說”,他注意到月食時大地投射到月亮上的影子是圓的,由此推測大地是球體。
情景五:太陽的東升西落,早上一輪新日從東方升起,傍晚在西方沉落,第二天,又再次從東方升起,周而復始,形成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情形,這也間接說明的地球不是無邊際的。上面這些只是通過其他物體來間接論證地球是圓的,是否有直接的行動來證實。
情景六: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率領的船隊從西班牙出發,越過大西洋,然后西行至菲律賓。1522年9月從地球的另一方回到西班牙。第一次完成環繞地球的航行,證明地球是圓的。我們來了解一下麥哲倫的航海路線圖:西班牙—大西洋—南美洲南端—太平洋—西班牙。
以上現象都能夠證明地球的形狀是球體,但能夠準確證實的還是地球衛星照片。你們知道世界上第一個上天的飛船和宇航員是誰嗎?我國首位進入太空的宇航員是誰?
情節七:第一個飛上太空的使者是前蘇聯宇航員加加林。
神舟五號宇宙飛船中國宇航員楊利偉親眼看到地球的形狀。宇航員在太空中親眼看到地球是個球體是最直接的證據。觀看圖片:宇航員拍攝到的地球。地球上不同的顏色各是什么呢?藍色—海洋;黃色—陸地;白色—白云
既然地球是個球體,那么這個球體是什么樣子的呢?是個正圓嗎?
情景八:地球小檔案:赤道半徑:6378千米;兩極半徑6357千米;赤道周長:約40000千米;地球由地殼、地幔、地核三部分構成。
經過精確測量表明:從地心到北極的半徑為6375千米,赤道半徑為6378千米,赤道半徑比北極半徑的長度多21千米。這些差別同巨大的地球相比是微不足道的,所以地球并不是一個十分規則的球體。如果把地球縮小到地球儀那樣大小,這個差別就看不出來了。
從上面的數據可以看出,地球是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形成的原因:地球的自轉),并且不像籃球一樣空心,是由地殼、地幔、地核三部分構成的實心球。
情景九:人們對地球的認識歷程:天圓地方—球體—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從今天的學習不難看出,人類認識客觀世界的過程總是遵循: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規律,循環往復,以至無窮。由此,人類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水平不斷提高,人類社會才得以不斷發展和進步。任何一個真理的發現都不是輕易而舉的,都需要付出艱辛和努力,甚至以犧牲生命為代價。同學們要從小樹立為追求真理鍥而不舍的精神。
地球是大自然妙手偶得的杰作,是我們美麗的家園,我們正幸運地生活在茫茫宇宙中這塊微小的綠洲上。但近百年來,我們的地球卻不停地受著傷害。
情景十:地球只有一個,人類已經意識到地球上的資源并不是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雖然已經開始探索外太空,但畢竟這個探索的時間是相當長的。外星人來到地球,在進入大氣層前,會看到什么呢?地球上的十大環境禍患——1、土壤遭到破壞。2、空氣污染空氣污染問題,也是酸雨問題。3、淡水受到威脅。4、氣候變化和能源浪費。5、森林面積減少。6、生物品種減少。7、化學污染。8、混亂的城市化人口的爆炸和農村土地的惡化。9、海洋的過度開發和沿海地帶的污染。10、極地臭氧層空洞。
作為地球的公民,你最想為地球做些什么?很好,很高興大家都有一顆善良的心。希望今天的學習能給大家將來的研究起拋磚引玉的作用,能學會更多的本領來保護我們的地球,因為我們只有一個地球。
呼吁:愛護地球,保護環境,從身邊做起——因為,地球只有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