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尿紅細胞檢查的經典方法。取清潔晨尿10mL,1500r/min離心5分鐘,棄上清混勻后取沉渣1滴置于載玻片上,加蓋玻片后相差顯微鏡觀察100個紅細胞形態。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腎小球性血尿時尿中多樣畸形紅細胞占紅細胞總數的80%以上,且畸形紅細胞數大于8×106/L;非腎小球性血尿時尿紅細胞絕大多數形態、大小正常;正常人尿中雖有畸形紅細胞,但其數目不超過5×106/L。為進一步提高相差顯微鏡檢查對腎小球性血尿診斷的準確性,減少檢測者主觀性所造成的誤差,Tomita等將尿紅細胞分為5種腎小球性紅細胞(G1~G5)、5種非腎小球性紅細胞(N1~N5)和未能分類的紅細胞。G類細胞的共同特點是紅細胞內血紅蛋白逸出、形成芽孢或細胞膜皺縮、細胞變小。G1細胞為帶一個以上芽孢的炸面包圈樣紅細胞,G2細胞為帶一個以上芽孢的球形紅細胞,G3細胞為表面凸凹不平的炸面包圈樣紅細胞,G4細胞為酵母樣紅細胞,G5細胞為明顯縮小的紅細胞。N類細胞的共同特點是細胞正常或偏大,血紅蛋白豐富,無芽孢形成。N1細胞為正常大小的雙凹圓盤狀紅細胞,N2細胞為正常大小的球形紅細胞,N3細胞為扁平腫脹的紅細胞,N4細胞為深凹陷的雙凹圓盤狀紅細胞,N5細胞為多棘突的扁平或球形紅細胞。不能歸入上述10類細胞的紅細胞為未能分類的紅細胞。腎小球性血尿G類細胞出現率明顯高于非腎小球性血尿,尤其是G1細胞;而非腎小球性血尿以N1細胞最多見。以總的G類細胞大于15%為標準,對腎小球性血尿診斷的敏感性為90 4%、特異性為97 5%;以G1類細胞大于1%為標準,對腎小球性血尿診斷的敏感性為89 0%、特異性為95 0%[1]。我們用同樣的研究方法結果是:以總的G類細胞大于20%為標準,對腎小球性血尿的診斷敏感性和特異性均可達95.9%;以G1類細胞大于1%為標準,對腎小球性血尿的診斷敏感性為75 7%、特異性為96 5%;如G1類細胞大于5%,特異性可達100%;以總的N類細胞大于60%為標準,對非腎小球性血尿診斷的敏感性為98 3%、特異性為90 6%。并且,G1細胞和總的G類細胞不受膀胱尿滲透壓的影響,G1細胞形態相對固定,便于檢查者識別和掌握,是診斷腎小球性血尿的良好指標[2]。作為類似的研究,Kohler等認為尿中棘形紅細胞具有特殊意義。在腎單位環境中,尿中棘形紅細胞僅于發生溶血時才出現,而
健康人或非腎小球性疾病中幾乎不出現。并且棘形紅細胞形態特殊,易于觀測。以棘形紅細胞大于5%作為標準,腎小球腎炎診斷的特異性可達98%,但敏感性僅為52%[3]。因此尿中無棘形紅細胞并不能排除腎小球疾病。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