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治療..編整轉載
艾灸治濕疹與神經性皮炎:
1.大椎,曲池,血海及患處。2.膈俞,委中,三陰交,劇列刺癢加風池,陰陵泉。3. 灸法:溫和灸:每穴灸15-20分鐘,每日1次,7次一療程2.神經性皮炎:
主穴:曲池、血海、患部
配穴:癢甚:陰陵泉、三陰交
血虛:隔俞、足三里
灸法:溫和灸:每穴灸15-20分鐘,每日1次,7次一療程
4.鮮石榴皮蘸朋礬粉搓患處。5.石榴皮炒炭研麻油調涂qi。
對神經性皮炎采用艾灸,可起到意想不到療效。臨床上多采用薰灸或隔姜灸,薰灸是將艾條點燃后懸于皮炎病損部位,以有溫熱感、皮膚紅暈而無灼痛又能耐受為度。每日灸兩次,每次15分鐘,10天為一療程。隔姜灸是將鮮生姜切成2~3毫米的薄片,用針刺成數個小孔,放于皮炎上面,然后將黃豆大的艾柱置于姜片上點燃,一般灸15柱艾即可,注意火候,以免灼燙傷局部皮膚。
中醫認為,艾葉苦辛溫,入脾肝腎經,具有溫經通絡、散寒除濕的功效。首載《別錄》:艾葉“灸百病”。《本草從新》中說:“艾葉苦辛,能回垂絕之陽,通十二經,走三陰,理氣血,逐寒濕,暖子宮,止諸血……以之灸火,能透諸經而除百病。”《藥性本草》稱艾“治癬甚良”。研究表明,艾葉含有揮發油,對皮膚可產生輕度的剌激,引起發熱潮紅,有利于皮損部位的真皮和皮下組織的神經、血管、淋巴管和肌肉功能漸趨正常,激發和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
臨床實踐證明,對神經性皮炎進行艾灸3日后,可使局部皮膚瘙癢明顯減輕或消失,一般十多天后皮損逐漸消退,膚色也慢慢地恢復正常。你確定是神經性皮炎嗎?這個多發于腘窩,各個窩內,癢是那種癢到骨髓的癢。好像有人是脖子里有的,臉上的還不知道,我建議你可以試試。
手的溼疹艾灸好了!
困擾我四年的溼疹疾患,點刺放血針,在患處戳刺出血,使用拔罐器把毒血拔出來,手持艾條朝患處薰灸(有創面不可用艾灸罐,懶點的人可以用溫灸盒綁著懸灸)薰個20~30分鐘,若要加速患處痊癒,建議要一周內密集點艾灸,這樣子既可以消炎止痛,又可以撫平那肉芽,加速新生肉的生成。把毒血放出來後,就不再癢了哦!列缺,孔最,手太陰之郄穴,橈側,腕橫紋上7寸.曲池,血海,
主要是:大椎、曲池、尺澤、大陵、血海,每一穴位不少于15分鐘,兩邊都灸。我基本上是在上午完成艾灸的。
3.灸的同時還每天喝山藥苡仁粥(去濕),立夏開始每天喝紅糖姜茶(去寒),沒放紅棗,因為紅棗多吃要增濕的。
點刺放血艾灸治療牛皮癬,也叫做銀屑病,
取穴是患處艾灸,同時有幾個穴位也需要艾灸,就是曲池、合谷、血海、隔俞、百蟲窩即脾經血海穴上1寸,、三陰交,在艾灸患處的同時,這幾個穴位艾灸也是很重要的。
點刺放血后,如果感覺這里的皮膚非常干燥,就不利于皮膚的再生,這是可以抹一點濕疹膏。在這里艾灸,促使這里的炎癥吸收,從這里補給元氣,使其新陳代謝。
艾灸治療盆腔炎、盆腔積液、附件炎、宮頸炎(附穴位圖)(轉載)樓主:桂花香啦 時間:2013-10-15 14:42:11 點擊:20468 回復:25
治療盆腔炎、盆腔積液、附件炎取穴:中脘、關元、子宮、歸來、八髎穴、足三里、三陰交、
宮頸艾灸穴位:關元,子宮,歸來,三陰交和八髎穴。
關元:當臍中下3寸。布有第十二肋間神經的前皮支的內側支,腹壁淺動、靜脈分支和腹壁下動、靜脈分支。
子宮穴:在下腹部,當臍中下4寸,中極旁開3寸。
【主治病癥】子宮下垂,月經不調,痛經,功能性子宮出血,子宮內膜炎,不孕癥。主治婦女不孕,月經不調,痛經,陰挺,及闌尾炎,盆腔炎,鼻丸炎等等。
歸來:屬足陽明胃經。在下腹部,當臍中下4寸,(中極)旁開2寸處,當天樞下4寸,氣沖上1寸。距前正中線2寸。或艾條灸5-15分鐘。
〖主治疾病〗中風虛脫,四肢厥冷,尸厥,風癇,形憊體乏,繞臍腹痛,水腫鼓脹,脫肛,泄利,便秘,小便不禁,五淋,婦女不孕。
歸來和子宮屬于臨近穴位,所以再灸子宮穴的時候就免不了灸到歸來,這樣就可以用三眼艾灸盒同時扣住兩個穴位,在此艾灸10-20分鐘。
三陰交:位置:在內踝尖直上三寸,脛骨后緣。
主治: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腹脹腸鳴,腹瀉,月經不調,崩漏,帶下,閉經,子宮脫垂,難產,產后血暈,惡露不行,遺精,陽痿,文明用語中痛,水腫,小便不利,遺尿,膝腳痹痛,腳氣,失眠,濕疹,蕁麻疹,神經性皮炎,高血壓病等。
這個部位可以用單眼艾灸盒兩個同時艾灸,比較節省時間。每穴艾灸10分鐘。
八髎穴:位置:骶椎。又稱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左右共八個穴位,分別在第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合稱“八穴”。
【主治病癥】主治腰骶部疾病、下腰痛、坐骨神經痛、下肢痿痹、小便不利、月經不調、小腹脹痛、盆腔炎等病癥。可以用三眼艾灸盒同時移動艾灸,每次艾灸20分鐘。
艾灸豐胸
中醫認為:脾胃虛弱,運化失健,或脾胃陽虛,膚失濡養造成。
治療:健脾益胃、健胸豐乳。
豐胸取穴:
1、關元
定位:臍下3寸。腹中線上。
主治:有強壯和保健的作用,可增強腹部肌纖維的彈性,更可調節女性內分泌平衡,治療月經不調、遺尿,小便頻數,尿閉,月經不調,帶下不孕等。
2、肝腧:
定位:第九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經驗取穴:在隔腧穴直下的兩個棘突距離既是。
主治:皮膚色素沉積及血液循環障礙,對肋痛,黃疸、目赤,背痛、目眩等。
3、鷹窗:
定位:前胸第三肋間,正中線旁開4寸。
主治:咳嗽、氣喘、胸肋脹痛、乳痛等。
艾灸美容令你紅潤光潔
艾灸美容是采用先在頭部的主要穴位(太陽穴、睛明穴、百會穴、四白穴等)施灸,然后再在身體上的穴位(關元穴、足三里、三陰交等)施灸的辦法,從身體和面部靠近穴位一同對證調理女性的身體體質,可以說是給女性朋友整個身體“做美容”。當然,美麗的成果也自然會明顯的體現在臉上。
一般臉上的每個穴位施灸3~4分鐘,身體上的每個穴位施灸5~6分鐘,一個治療下來大概1小時左右,如果能用艾灸堅持這樣做幾個療程,女性們可以很明顯地感覺到皮膚紅潤光潔,身體很舒服,精神也更加飽滿。
滿臉痘坑,治了3年都沒消除,
點燃艾灸使之與患處距離一段距離,感覺熱就可以,燙一些也沒什么,每個地方的灸感不同,艾灸大約2個小時左右,面部會出現密密麻麻的水泡,里面會有膿點,一定要堅持,最后結疤,再繼續艾灸,時間可以減少,但要注意最初艾灸嗓子會干燥,難受,正常反應,只需艾灸后多喝溫水,艾灸部位不能見風,
我用艾條燒成灰敷臉上去痘印挺好的,現在還是會冒幾顆痘,但是最擔心的是痘坑!我就用的蜂蜜,然后就像敷面膜一樣,你覺得差不多就去洗了就行,后續我會涂trilogy野玫瑰果油,然后第二天痘印就看得見的變淡。多用幾次
出了水泡一定要挑破嗎?害怕感染就沒跳破,但一直不見消。可以挑破,繼續艾灸,時間短些就行,以利于蒸發水份,傷口結痂,至少我流能冒水2天,沒見感染的
婦科逍遙無憂湯
組方:柴胡g 白芍9g 當歸6g 白術9g 茯苓6g 敗醬草15g 馬鞭草15g 蒲公英15g 白花蛇舌草15g 苦參9g 黃柏6g 川楝子9g 延胡索9g
功效:疏肝解郁、清熱解毒、消癰止痛、燥濕止癢。
主治:盆腔炎、附件炎、宮頸炎、白帶異味
用艾灸去你的肩痛
本病主要表現為患肢肩關節疼痛。可牽扯至頸部、上臂。疼痛夜間尤甚,肩關節活動受限制,上臂不能上舉、后伸等。
主穴:痛點 天宗 肩內陵 肩髃 肩髃 臂臑 外關
配穴:
早期疼痛:條口 陽陵泉
晚期活動障礙:曲池 手三里 抬肩
常見疾病艾灸療法大全
YAHU_VIP上傳于2010-12-19
常見疾病尤其對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頸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艾灸療法的適應范圍十分廣泛,在中國古代是主要治療疾病的手段。用中醫的話說,它有溫陽補氣、溫經通絡、消瘀散結、補中益氣的作用。
艾灸療法大全 值得收藏 科名 病名 主穴 配穴 用法 內 科
1. 高血壓 涌泉、百會、曲池、
足三里、懸鐘 頭痛頭暈:風池、大椎;健忘失眠:神門、腎俞;肢麻:外 關。 溫和灸:每穴灸15-20分鐘,每日1-2次,15次1療程。
2. 腦動脈硬化 足三里、懸鐘 頭痛頭暈:風池、大椎;肢麻:外關。 溫和灸:每穴灸15-20分鐘,每日1次,15次1療程。
3. 中風后遺癥 (1) 百會、天窗、肩與、曲池、足三里; (2) 百會、承靈、曲鬢、懸鐘、陽陵泉 軟癱:氣海、肝俞、脾俞硬癱:中脘、巨闕、肝俞口角歪斜:地倉、頰車肢麻: 隱白、神庭 溫和灸:每灸15-20分鐘,每日1次,15次1療程。兩組主穴交替使用.
4. 頭痛 通天、懸鐘、太沖、痛點. 合谷、太陰、陽陵泉、涌泉. 溫和灸:每穴灸15-30分鐘每日1次,15次一療程.
5. 冠心病 內關、心俞、膻中、厥陰俞、曲 澤. 天突、中脘、神堂、鳩尾. 溫和灸:每穴灸15-30分,每日1-2次,10次1療程。
6.低血壓 百會、足三里. 心慌: 心俞、內關.頭暈易疲勞: 關元、氣誨;直立性低血壓: 中 脘、脾俞、肝俞 溫和灸:每穴灸20-30分每日1次,10-15次1療程。
7. 感冒 大椎、肺病、風門、足三里 鼻塞: 迎香發熱: 曲池頭痛: 太陽、印堂咳嗽: 天突 溫和灸:每穴灸15-30分鐘每日1次,3-6次一療程
8. 支氣管炎 大椎、肺俞、膻中、天突 急性: 風門、身柱慢性: 膏肓、脾俞、腎俞、足三里痰多: 豐 隆、喘息: 定喘 發熱: 曲池 溫和灸:每穴灸10-20分,每日1-2次,10次1療程.
9. 肺結核 肺俞、膻中、膏肓 潮熱盜汗: 陰郄、太溪喀血: 孔最遺精: 腎俞 溫和灸:每穴灸15-30分,每日1次,7-10次1療程
10. 胃痛 中脘、足三里、脾俞、胃俞 上腹飽脹: 上脘、梁門惡心嘔 吐: 內關大便稀溏: 神闕、天樞 消疫乏力: 關元 發熱: 曲池大便潛血: 隱白、肝俞胃酸過多: 陽陵泉、公孫、太沖、肝俞 溫和灸:每穴灸15-30分,每日1次,7-10次1療程 11.胃下垂 (1) 中脘、胃上、神闕 (2) 脾俞、胃俞、氣海、足三里 胃潰瘍: 左側華佗夾背壓痛點(胸6-12棘突旁)十二指腸潰瘍: 右側華佗夾背壓痛點(胸6-12棘突旁) 溫和灸或回旋灸:每次15-30分鐘,每日1次,15次1療程
12. 潰瘍(1) 關元、食欲差: 中脘、胃俞腹痛: 天 溫和灸:每穴灸10-20分,每日2次,15次1療程
13.結腸炎 神闕、足三里 (2) 脾俞、腎俞、命門,中樞 、大腸俞 日2次,15次1療程
14. 痢疾 神闕、天樞、上巨虛、氣海或關元 發熱: 曲池、合谷膿血便: 命門、三陰交便次多、水樣便: 陰陵泉慢性: 關元、中脘、足三里、脾俞 溫和灸:每穴灸10-20分,每日2次5次1療程,慢性者,每日1次,15次1療程
15.肝炎 足三里、太沖、陽陵泉、肝俞 慢性肝炎: 脾俞、三陰交乙肝: 脾俞、大椎、至陽、期門、中 脘、氣海、大椎黃疸: 膽俞 便溏: 關元、陰陵泉 溫和灸:每穴灸10分,隔1日1次,7次1療程
16.陽痿 中極、次寥、三陰交、命門、腎俞 失眠心悸: 心俞、脾俞、神門驚悸失眠: 氣海、早泄: 次寥、大敦不射精: 曲泉、大敦、太 沖、曲骨 溫和灸:每穴灸20-30分每日1次,10次1療程qi。
17. 泌尿系感染 中極、三陰交、腎俞、膀胱俞 尿道炎: 太沖、照海、次寥膀胱炎: 三陰交、神闕 腎盂腎炎: 三焦俞、次寥、足三里反復發作: 氣海 發熱: 外關、合谷 溫和灸:每穴15-20分,急性期每日2-3次; 慢性期每日1次,7次1療程. 18.白血病 大椎、膏育、四花、神闕、關元 食欲差: 中脘、足三里脾大: 阿是穴貧血: 心俞、懸鐘、血海 出血: 天樞、三陰交、八寥、腰陽關
隔姜灸:每穴20分鐘, 每日1次,10次1療程
19. 糖尿病 關元、氣海、胰俞(既胃管下俞)、三焦俞、陽池、足三里、三陰交 多飲: 肺俞多食消疫: 中脘、足三里、胃俞多尿: 命門、腎俞、中極 溫和灸:每穴15-20分鐘,每日1-2次,10次1療程.
20.失眠癥 百會、神門、安眠、三陰交 頭暈腦脹: 風池、印堂心煩多夢: 心俞、腎俞急燥焦慮: 太 沖、陽陵泉頑固失眠: 涌泉、華佗夾背體質虛弱: 關元 易驚醒: 足竅陽 溫和灸:每穴15-20分,每日1次,睡前施灸,5-7次1療程.
21.風濕性關節炎 大椎、足三里、陰陵泉、阿是穴 血沉快: 隔俞、陽陵泉急性期: 至陽、靈臺、督脈上壓痛點 肩 關節痛: 肩禺、肩寥肘關節痛: 曲池、手三里、少海腕關節痛:陽池、合谷、外關髖關節痛: 環跳、風市 溫和灸:每穴灸15-20分,每日1次,10次1療程.
22. 內 科 類風濕性關節炎 大杼、曲池、血海、大椎至腰俞段 可參照風濕性關節炎 溫和灸:每穴灸15-20分,每日1次,10次1療程.
23.外 科 凍瘡 局部阿是穴為主、氣海、膈俞、血海 腰膝酸軟: 腎俞、腰陽關、大腸俞少食乏力: 脾俞、胃俞、足三里 大蒜搗爛,敷患處,隔蒜灸,每穴反復5次.
24.前列腺炎 中極、關元、會陰、氣海 急性: 三陰交、陽陵泉、復溜慢性: 腎俞、足三里、太溪、大敦遺精: 精宮、命門 溫和灸:每穴灸20-30分,每日1欠,10次1療程
25.痔瘡 長強、承山、二白、陶道、患處 合谷、太陰、陽陵泉、涌泉 溫和灸:每穴15-30分鐘,每日1次,10次1療程.
26. 風疹 曲池、血海 奇癢: 風池、膈俞 溫和灸:每穴灸10-20分鐘,每日1次,6次1療程.
27. 濕疹 (1) 大椎、曲池、血海、患部 (2) 膈俞、委中、三陰交(兩組換用) 劇烈刺癢: 風池、陰陵泉 溫和灸:每穴灸15-20分,每日1次,7次1療程.
27. 神經性皮炎 曲池、血海、患部 癢甚: 陰陵泉、三陰交血虛: 隔俞、足三里 溫和灸:每穴灸15-20分,每日1次,7次1療程.
28.痤瘡 合谷、曲池、內庭、陽白、四白 生瘡、便秘: 陰陵泉、天樞支向月經不調生瘡:血海、三陰交 雀啄灸,每穴灸15-20分,每日1次,10次1療程.
29. 婦科 月經不調 關元、血海、三陰交 月經先期: 歸來、中極月經后期: 氣海、足三里月經先后不定期: 行間 溫和灸:每穴15-20分鐘,每日1次,5次1療程.
30. 痛經 地機、關元、三陰交 疼痛按拒按: 合谷、中極乳房脹痛: 歸來、太沖腹痛喜按: 腎俞、氣海 溫和灸:每穴15-20分鐘,每日1次,5次1療程.
31. 閉經 關元、歸來、三陰交 腰膝酸軟: 脾俞、腎俞、足三里情志抑郁、易怒: 太沖、肝俞 溫和灸:每穴15-20分鐘,每日1次,5次1療程.
32. 崩漏 隱白、大敦、關元、三陰交 血紫有塊:血海、太沖身倦無力: 百會、氣海血虛:膈俞、脾俞腰膝腿軟: 腎俞、太溪 溫和灸:每穴灸15-20分,每日1次,7次1療程.
33. 帶下病 隱白、氣海、帶脈、次 白帶清稀: 脾俞、命門、足三里帶下黃稠: 陰陵泉、行間 溫和灸:每穴灸15-30分,每日1次,7次1療程.
34. 產后少乳 乳根、膻中、少澤 乳房腫痛: 期門、太沖體質虛弱: 氣海、足三里 溫和灸:每穴灸15-30分,每日1次,5次1療程.
35.婦科 不孕癥 關元、腎俞、足三里、三陰交 月經量少、色淡: 氣海、膈俞經前乳房脹痛: 內關、太沖形體肥胖: 豐隆、陰陵泉 溫和灸:每穴灸15-20分,每日1次,7次1療程.
36. 胎位不正 至陰、隱白、三陰交 每穴溫和灸15-20分,每日1次,10次1療程,灸至胎位轉正為止.
37. 絕經 腎俞、心俞、三 五心煩熱: 太溪、然谷浮腫便 前后 陰交、脾俞 溏肢冷: 關元、命門 溫和灸:每穴灸15-20分,每日1次,10次1療程
(常見疾病的艾灸穴位)
感冒
鳳池,大椎,風府,合谷
慢性支氣管炎
肺腧,膻中,脾腧,膏肓腧,太淵
咳嗽
膻中,肺腧,膏肓,天突,風門,列缺
肺結核
肺腧,太淵,三陰交,膏肓腧,足三里,太溪
急性胃腸炎
天樞,中脘,氣海,上巨虛
腹痛
氣海,中脘,內庭,脾腧
消化性潰瘍
中脘,梁門,足三里,胃樞
便秘
足三里,天樞,大橫,大腸腧,支溝
失眠
三陰交,內關,足三里,百會
貧血
足三里,關元
高血壓
足三里,絕谷,曲池,血海
心絞痛
心腧,至陽,厥陰腧,膻中,少海,內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