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旗下巖茶課堂原創
丨首發于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某次到外面喝茶,看到有人在炫耀自己的領導定制茶。
領導定制茶,顧名思義,是專門做給領導喝的。
那位熟人因沾親帶故的緣故,上次在蹭茶時分到了一泡半泡,很是得意……
話說這泡定制茶,有何神奇之處,值得這么神神秘秘?
據傳,這是一泡XX山場的肉桂單株。
沒搞錯吧,肉桂也能做單株!肉桂不是灌木嗎,整棵樹又能采多少青葉?
此話一出,對方立刻解釋。
這可不嘛,這款肉桂單株將采下來的青葉單獨加工,做出來的成品茶不到5泡……
言外之意,這茶稀罕、金貴得很。
但鋪墊了這么多,真正泡來喝,除了前兩泡略帶些奶油香外,那泡單株肉桂的茶味并不是很驚艷。
雖說小鍋小灶小廚房做出來的飯菜,遠比大鍋飯來得精致可口。
但單獨分批次、獨立加工出來的單株茶,茶味卻未必一流。背后還得看山場環境與制茶工藝。
很多時候,它們只能算是有特色,論茶味并沒有比同檔次的巖茶,高出一大截。
耗費不少人力物力,專門花心思做出來的私人茶、定制茶、限量單株茶,噱頭雖多,但還真的談不上性價比。
無獨有偶,之前也遇到有茶友提問。
烏龍茶里,老叢和單叢有什么關系?是不是巖茶才有老叢?
將前面提到的單株加在一起,在老叢、單叢、單株之間,它們可以組成一局連連看。
要想弄清它們的錯綜復雜關系,頗為考究眼力!
《2》
什么是老叢?
老叢,指樹齡較老的茶樹。
通常只有喬木、小喬木一類的茶樹,才有老叢、高叢等劃分。而灌木類茶樹,因茶樹預期壽命有限,沒有老叢的分類。
最典型的非肉桂莫屬。灌木樹種出身的肉桂,從來就沒有不倫不類的老叢肉桂一說。
巖茶里的老叢,最經典、最常見、最高知名度的非老叢水仙莫屬。
武夷巖茶里,水仙按照樹齡長短,可劃分出三類:普通水仙(大宗水仙),樹齡不足30年;高叢水仙,樹齡介于30-60年;老叢水仙,樹齡在60年以上。
放眼整個巖茶圈,達到老叢級別的茶樹,不可多得,較為珍貴。
但巖茶里,并非只有水仙這個品種,才有高叢、老叢等分類。
包括梅占等諸多小喬木類茶樹品種在內,它們同樣有老叢等稱謂。
不過在茶圈里提到老叢,歷來有“叢”與“樅”之爭。但從規范漢語用字看,正確用法是叢。
不論老叢、名叢、高叢、單叢、茶叢,統統都是“叢”。
至于樅字,漢語字典上只能查到兩層意思,一是指某種樹名,一是指某處地名,與茶樹沒有任何關聯。
但迅哥兒寫過,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在商業宣傳角度里,“老樅”一說早已遍地都是,名字取出來是讓人叫的,標成“叢”也好,“樅”也罷,關鍵是要貨真價實。
畢竟市面上有不少號稱老叢的水仙,真實樹齡連高叢都夠不著!買茶時稍不留神,就容易讓人踩到坑里去。
為此在選老叢時,不得不提防真與假。
從廣義上,小喬木、喬木型的茶樹,越老越吃香。
樹齡越高,主干越粗壯,并且做出來的茶葉成品,風味更出眾。
因為隨著樹齡不斷積累,老叢茶樹們的根系會扎根更深,根據參考資料上的說法,老茶樹體內的含碳化合物總體含量增高,對提升茶葉品質有著直接影響。
巖茶里,老叢水仙和普通水仙相比,茶葉內部含有的可溶性糖、膠質物、芳香物質等含量更豐富。
體現在茶湯風味上,則是湯感更為醇厚稠滑,沸水沖泡,快速出湯,泡出來的茶湯隨便啜一口,都能體會到又醇又滑的質感。在湯感甘醇之余,還能浮現出明顯的木質叢香。
在水仙本身的蘭花香(蘭底)品種香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余韻悠長的叢香,風味展現更是迷人。
《3》
老叢和單叢,有什么關系?
較真來看,如果真的要論出子丑寅卯,那老叢和單叢之間,算是八竿子也打不著的關系。
別看老叢和單叢在后綴里都帶有“叢”字,但老叢指樹齡高低,單叢指品種分類,它們之間就像平行線那樣,并沒有概念重疊。
單叢,顧名思義,單一的一叢茶。
單叢與單株本是近義。但在茶圈里,單叢即可特指,也可泛指。
提到“單叢茶”,不少茶客聯想到廣東烏龍茶里的各式單叢。
這也不奇怪,因為從泛指的含義上,單叢茶是特定茶類的花色名叢。在廣東潮州當地的茶葉產區里,以烏龍茶加工工藝制作出來的茶葉,全部統稱單叢,這是單叢茶的廣義概念。
但從制茶角度看,狹義上的單叢,得采用單株采制的方法,進行加工。
采茶時不能混采,只采特定一株茶樹的茶青鮮葉,將青葉采下后,全程獨立加工制作。
就像小王子的花園里,獨屬于他自己的那一株玫瑰花,不混淆、不混制,單叢單株茶在全程制作過程中,都享受“獨立單間”的待遇。
但這種單叢單株的做法,制茶成本高,效率又低。
哪怕在鳳凰單叢茶里,也僅有那些歷史名叢、老叢茶樹等,才會享受單叢單株采制的待遇。
從制茶角度進行分類,以單一特定某株茶樹的原料進行獨立加工的高奢做法。在廣東烏龍茶里,更多被特指稱為“單叢”。在武夷巖茶里,更多時候會用“單株”進行區分。
單叢與單株,就像認定特定某一頭奶牛產的奶、認定某一個母雞產的蛋那樣,能確保品種風味的絕對純粹。但無法量產,談不上性價比,僅是特殊概念炒作罷了。
對高大的喬木類、小喬木茶樹品種而言,單株采制,或許有可行之處。
之前在武夷山朋友那,聽過一個做茶的數據。
某株完完全全的單株茶樹,旁邊沒有其他茶樹干擾,擠壓它的生存空間,放任這棵茶樹生產,產量會大大增加。
按那位茶農朋友的話,他就見過一棵老叢最多能制6斤精茶。
當然了,現在市面上能以單株為噱頭的巖茶,多數也是以老叢水仙為主。因為哪怕被質疑產量造假,也能自圓其說。
但那些相對低矮的灌木茶樹品種,在春茶季時,哪怕是將整株茶樹能采下的青葉全部薅下來,也只能做出幾泡茶。
這么少的量,根本沒有商業性可言!
《4》
混跡巖茶圈,經常能看到不少像連連看那樣的名詞概念。
老叢、高叢、名叢、單叢、單株、奇種、品種……
一個接一個,令人看得眼花繚亂。
其實,分門別類算下來,它們大有不同。
高叢與老叢,指樹齡的高低。
單叢與單株,指特定一株茶/一叢茶樹。
而名叢,則是較有名氣的茶樹品種。
奇種,在其它茶產區也稱為菜茶,是地方性群體種茶,是經過有性繁殖,利用茶籽發育而來的茶樹品種統稱。
品種,指基礎的茶樹品種分類。
巖茶里,一個品種一個味,水仙、肉桂、北斗、奇丹、鐵羅漢、黃觀音、金牡丹……
琳瑯滿目的眾多品種里,風味特性各不相同!
在巖茶入門時,認清這些分類概念,在茶桌上聊茶時才不至于陷入云里霧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