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此文致所有在攝影路上慢慢前行的同路人。
讀書的時候,因為沉迷游戲成績墊底,初中之后便去了美校,以期日后能混上個大學。但那時候因為缺少練習,形體總是畫不準,于是總幻想著如果畫畫能像拍照一樣,只要按一下就完成了該多好。
美校的三年級也有攝影課,但每每上得我昏昏欲睡。直到某一次我看到了一張搖拍汽車的照片——畫面中的只有汽車是清晰的,滾動的車輪、模糊成拉絲的背景,揭示了其運動的狀態。
那是我第一次對一張照片產生興趣。
后來我覺得學校實在不適合我,也從不擔心該如何考大學。第四年索性實習,跑去做了銷售。
一直到2010年,那年上海迎來了世博會,而我把平時攢的錢買了一臺佳能550D +1855套機。
2010年 中國館
此后便每天泡在無忌、蜂鳥上。
學習什么是曝光、什么是構圖。
如何用手動模式拍夜景、如何光繪。
2010年 人民廣場
一年后,我越發覺得自己喜歡拍照,而原先的工作也早已喪失了激情。我結束了為期4年的『社會大學』,并效仿國外那樣,給自己過一個間隔年。
那時我夢想著去西藏和尼泊爾,揣著為數不多的錢,只身從云南一路窮游經西藏,最后到尼泊爾。一走就是2個月。
和所有新手一樣,那時我也對人文、民俗以及風景情有獨鐘。
并還自以為拍得不錯,由此又越發地喜愛攝影。
2011年 瀘沽湖
2011年 羊卓容錯
2011年 尼泊爾 ABC
雖然這些照片現在看來未免稚嫩而業余,但在當時,『攝影』極大地排遣了一個人旅行中的寂寞。并且留下了一些寶貴的影像——
這是我一路上邊徒步邊搭車時,由不同小伙伴所拍下的照片。
2011年 西藏芒康
2011年 中尼公路 珠峰保護區
這次旅行不單單使我意識到自己有喜歡攝影,更促使了我希望日后成為一名攝影師。
而這個念頭徹底改變了我今后的人生軌跡。
話雖如此,但其中的艱難坎坷也是我當初始料未及的。
在旅行結束后的2個月,自以為是的我卻依舊停滯不前。
不知該如何入行。
終于,我又不得不重新找一份工作,回到原來的軌跡。
但從來沒有任何時候,我的內心是如此抗拒。
直到有一天看到了喬布斯的斯坦福演講——
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如此明確自己的志向,知道自己想要干什么。
第二天我便去辭了職,后來終于在微博上找到一家攝影工作室幫忙,兼職助理、攝影師。
在這一階段,我們都會面臨『是否要把愛好變成職業?』以及如何操作的問題。
我的建議是首先你需要明確你是否真的希望未來幾年甚至十幾年都從事這一行業。是因為你真的熱愛,還是覺得這行來錢快?姑娘多?
關于喜歡與興趣的問題,我們常常會高估自己的積極性而盲目樂觀。
至于來錢快,誠然我們工作室現在收入還不錯,但任何一件事,只要你愿意花10年時間去學習,都能取得不錯的成績。
如果你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但又糾結于此,那么可以先從基本功練起。街頭永遠是你最好的學校。然后可以嘗試著約人練習人像拍攝,進而在業余時間嘗試著發展寫真業務。也可以在有了基礎之后,去找一些婚慶公司,通常周末都會有一些需求,既可以累積實戰經驗,也可以補貼一下器材費用。
非常不建議大家像我這么沖動。之所以我今天能在這和大家侃侃而談除了運氣,也和家庭有關。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像我這樣,在最初的幾年沒有正經活計還能不被家人嘮叨。
如果你一心希望進入這一行業,那么擺在你面前又有兩個選擇。
是否要去工作室或者影樓做助理,亦或是自己成為攝影師慢慢摸索?
我的建議是可以嘗試著在當地找一些工作室去做助理(非影樓)。無論全職、兼職都可以。在這一期間,你能學到多少完全因人而異。但好壞你能看到別人是如何操作的。
2011年 武康大樓
在工作室幫忙的一年多里,雖然把相機換成了5D2 +2470 ,但攝影技術仍舊止步不前。
直到遇見了喬麥克納利。
花了幾天時間,似是而非地看完后他的《熱靴日記》后,我照著書里的知識點,約了老同學來拍了一組人像。
終于我開始認識到什么是光線了。
原來我以前學到的東西都是錯的。
2013.3
有了這一次的經驗,我又開始約著認識的化妝師一起進行了一次熒光妝面的創作。
漸漸地,我似乎找到了方法。
2013.4
那時候我們有夢,關于文學,關于愛情,關于穿越世界的旅行。
如今我們深夜飲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夢破碎的聲音。
在所有攝影師文集中,我最喜歡、同時也是最感同身受的是森山大道的文字。
細膩、敏感、焦慮。
和他一樣,我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徘徊與迷茫。
2013-2017年期間,因為只拍自己想拍的,是我在經濟上最窮最掙扎的日子;但也是我在創作上最激情澎湃的歲月。
曾經也一度考慮放棄攝影,但后來發現自己除了拍照什么都不會。只能一條道走到黑。
2013.4 迷笛上的我
13年4月,某天我在網上看到美國的火人節以及林肯公園現場的pogo讓我心生向往。恰逢當時迷笛將近,于是便去現場體驗了一下。并由此認識了好友鄭陽。
2013.8 香山路
在往后的2年里,因為他的推薦我也成了迷笛的官方攝影師。直到某次因為年少輕狂得罪了人后被開除。當然那是后話了。
與別人不同,關于臺上的樂隊和明星我絲毫提不起拍照的興趣。因為我覺得臺下的人,才是真正的搖滾。他們是這個時代的見證者。
于是我跳進人群,把鏡頭對準他們。
2013.10
2013.10
2013.10
2013.10
2013.10
2013.10
2013.10
2013.10
2013.10
或許正是因為我這樣的自由散漫,只管自己照片,而不顧主辦方需求的愛好者心態。第二年開始每個攝影師被分配固定拍攝任務。
我不得不把大部分時間都浪費在舞臺上拍樂隊、明星,這讓我感覺很無聊。
2014.4
2014.4
于是我又重新把鏡頭聚焦到臺下的普通人。
卡帕有句名言,
『你拍的不夠好,是因為你離得不夠近?!?/p>
所以我混跡于人群中,希望自己能夠離得更近一些。
那時我終于隱約體會到了其中的含義。
2014.10
2014.10
2014.10
2014.10
攝影本質上就是服務業。有自己的堅持固然是好事,但一定要摒棄自己的書生意氣,懂得妥協。這不丟人。不然的話還不如做一個愛好者更為快樂。
同時賺錢很重要。
不要像我——那時因為常年拍人體私房,也會接觸到不同需求。每當遇到不讓我保留底片的客戶,我就會統統拒絕。
也不要預設立場,覺得自己不喜歡的就不拍,或是草草了事。只有當能做到不管自己主觀好惡而盡心拍攝時,才能稱之為『職業』。
2013.9 香山路
鄭陽做了一個叫作『巴瓏藝術』的攝影工作室。
平時經常組織外模一起即興創作。
那時候我還不太懂『人像』與『時尚』之間具體有什么區別。
這個問題一直困擾了我很多年。也讓我走了很多彎路。
其實簡言之,是兩者表達以及商業屬性上的區別。
『人像攝影』類似于通常意義上的寫真。可以是美姿,也可以情緒??傊撕每戳耍杏X對了就成。但這類照片在傳統意義上『賣』不了東西。
而『時尚攝影』則是通過『敘述』來販賣某樣商品或是兜售某個概念。它可以展現一個包、一件衣服亦或是一個妝面。
所以除了主體人物,還需要時刻注意商品屬性、細節與露出。
這樣的區別會影響你在焦段、景深、光線、構圖、后期等多方面的權衡。
2013.9 『上』賽道
和絕大部分人不同,我的第一支定焦是24L。因為覺得可以在大光圈時,也相對有較大的景深。這樣更有利于我拍攝報道類的照片。不得不說,這是非常錯誤的選擇。
一來是因為這類照片不賺錢;二來24mm也遠比50mm難控制。
這類鏡頭更像是華山派的氣宗。
不是不練,而是成效甚晚,需要長年累月地練習,才能駕馭。
如上述的迷笛部分,人群中的照片都是由一支24L拍攝完成的。
所以正確的升級序列應當是在自己的業務穩定之后,再進行練習。
而對于手頭拮據的新手來說,第一支定焦務必需要考慮到未來3-5年主拍項目的最適合鏡頭。這樣能節約很多時間,少走很多彎路。
2014.11
如果說24定焦是用來磨練構圖的話,那么70-200則無疑是最適合用來賺錢的。
只要空間允許,720總是最方便構圖,同時也是讓畫面最精致的鏡頭。
但因為習慣與認知的關系,購入這支鏡頭的頭三年里,一直躺在包里。
這張圖是當時為數不多使用這枚鏡頭拍的。
而近兩年,這枚鏡頭的使用頻率逐漸上升。
現在甚至成了我的掛機頭。
其實我對鏡頭的需求真的很低。
我已經6年沒買過鏡頭了。
在淡出報道類攝影后,24L我也很少使用了。常年只用50L和720L。
感覺也夠用,暫時并不著急添置新鏡頭。
拍攝花絮
13年的時候,在蜂鳥上看到了一起關于杰羅普 西埃夫的 專題,讓我萌生了拍人體私房的念頭。而后幾年里拍攝了許多這類照片。
對于拍攝題材也從人文、報道類轉向了人像。
16年的時候,我在五角場租了一套房子用來做布景,希望更好地發展私房寫真的業務。但后來的事實證明,盲目樂觀不考慮大環境,注定了其在商業上的失敗。
那段時期原本經營的私房人體公眾號也被封了。
我開始反思這一題材所帶來高流量背后的風險。
轉而開始走向技術教學路線,于是便有了這個公眾號。
『一個人的努力固然重要,但是也得考慮到歷史進程?!?/p>
那個時候雖然手頭很緊,但還是咬牙買了兩個保富圖以及一些附件。
終于有一個地方可以讓我平時練習燈光了。
回過頭來看,這是那段時間中為數不多的正確決定。
在這一年時間里,我對于光線的認識,甚至比之前6年拍攝的總和都要多。
創業失敗之余,也算是完成了技術的階段性積累。
濾色片練習
2017.10
在五角場影棚失敗的幾個月后我和攀攀在一起了。
兩個人都喜歡拍照,剛談戀愛的時候,感情也不是很穩定,為了騙她晚上過來睡覺,我總是變著法子在自己臥室里拍照。
在很長一段日子里,我們都在4、5平的空間里輾轉騰挪,維持創作。
2017.10
臥室拍不出想法了,就去天臺拍。
無論任何階段,有固定模特和場地來練習,都會讓你的攝影在一年內飛速進步。
2017.10
2018.5 langco
在攀攀辭去工作后,我們一起去了越南&柬埔寨旅拍。
在此之前,我一直沒有教攀攀擺姿技巧,生怕框住了她的靈氣。
但是隨著旅行中密集地拍攝,我發現無論一個人多聰明,如果想在某個專業領域走得更遠,勢必需要接受系統的學習。
『玉不琢,不成器?!?/p>
之后我們不得不在中途進行擺姿的培訓。
欣慰的是,她一遍就懂了。
這是培訓前的擺姿體態。
2018.5 langco
這是培訓后的擺姿體態。
可以看到一個好的擺姿能夠讓照片更具有說服力。
這里的建議,當你確立了長期合作的模特后,兩人務必磨合、溝通關于擺姿的問題。
2018.6 西哈努克
2018.6 西哈努克
2018.8 拉薩
雖然我不拍婚紗,但當朋友問我有沒有興趣一起從成都自駕到拉薩,沿途旅拍婚紗時,我們還是答應了。
因為那里是我攝影的起點。
但沒想到的是,頭一天因為舟車勞頓,晚上就高反了。這一連就是10天。
并且為了拍攝的便利,我和攀攀始終沒有吸氧。
在這樣的情況下,事先一定要有保底方案。可以是一個地點、一個時間段、一組燈光鏡頭。
但對沒有拍攝經驗的普通人來說,明確的擺姿指示永遠是最重要的。
因為當你頭暈目眩、呼吸困難的時候,你是不可能在高原上拿著長焦一遍遍跑來跑去指導新人動作的。
這個時候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前期排好照片順序,現場拍攝時只需要讓攀攀在一旁給他們看下照片。然后大致模仿下,連拍一組就下一個動作。
如此,才熬了過去。
2018.9 工作室影棚
在西藏的時候,我和攀攀同時萌生出了做影棚的念頭?;厣虾:蟊汩_始著手準備。吸取了上一次失敗的教訓,這次我們知道自己究竟要什么。
有了新的場地和器材,技術也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進步。
曾經,每年翻看上一年的照片都會覺得自己進步很大;而現在,只是翻看半年前的照片,都會明顯看出自己的變化。
2018.10 白背景挑戰
2019.3
隨著在karltayloreducation.com 上跟隨karl 進行靜物的學習,我對于光線的理解也一點點突破了原有的認知。
我發現無論拍攝什么題材,如果要對光線再進一步學習的話,都要來到商業靜物的領域。
2019.4 玫珂菲粉底組合
2019.5 卡詩
隨著練習的深入,你對于光線細微變化會越來越敏感。
你會驚喜地發現即使只用卡片機
2019.8 曼谷
甚至是手機都能用來駕馭光線。
華為P40 發布會 X Profoto C1 樣張
2020.3 武康路
對于一組照片來說,模特和技術固然很重要。
但同樣不能忽視服道化以及場地的作用。
雖然對于新手來說,前期資金并不充裕,我們都會優先考慮器材方面的花費。
但你在規劃構建自己的作品集profile時——我說的并不是某一組照片——而是數組可以作為你的代表作的照片時,你不得不在這些方面投入一定預算。
比如下面的照片,只要在服化上精心準備,即使是在外灘只用自然光——任何一個人都能輕松獲得的拍攝條件,照樣能拍出令人滿意的效果。
2019.11 外灘
2019.12 外灘
2020.4 外灘
這不一定需要非常昂貴的開支,但必須得有。
最終你會發現,你的照片更上了一個臺階。這一切是值得的。
2020.4 廷泰茶空間
2020.4 海濱森林公園
2020.4 一尺陽光
2020.4 哥倫比亞公園
2020.4 哥倫比亞公園
2020.4 建業里
2020.4 希華館
這篇文章陸續寫了1個多月,
也算是對自己攝影第一個十年的梳理。
希望大家看完之后,
能夠避免我曾經所犯的錯誤。
我們再下一個十年再見。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