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期我們梳理了云南普洱茶產(chǎn)區(qū)大部分茶山的經(jīng)緯度、海拔數(shù)據(jù),將經(jīng)緯度點標注在地圖上,就能看出云南茶山的總體分布情況。
再結合緯度-海拔的散點分布圖來看,可以看到普洱茶山更多集中分布在1200-2000m的范圍內,而圖中北緯22度附近集中的就是位于版納的勐海茶區(qū)和大易武茶區(qū),集中在23.5度附近的就是臨滄茶區(qū)和普洱茶區(qū)。
今天我們繼續(xù)談影響普洱茶品質的主要因素之一:樹齡。
官方的定義是100年以上的茶樹所采摘制成的普洱茶可稱為古樹茶,我們暫以此來界定古樹,而60年左右-100年間的稱之為大樹,60年以下的稱之為小樹,而密植、修剪、噴藥施肥的低齡茶園稱為臺地茶。
悅若春百年古茶樹
大樹茶
臺地茶
但卻認普洱茶具體樹齡確不是一個容易的工作,可用方法有:
1、“生物錐”法相對準確,通過微創(chuàng)打孔方式取到樹心標本來測定樹齡,類似于數(shù)年輪,不過這個對古樹有破壞,常常需要多次取樣,而且在測定百年以上的古樹時,準確率較低,不易推廣。
2、CT掃描,這個方法操作難度大,成本高,尤其對于高齡古樹可靠性也不理想,所以基本用不上。
3、同位素測定,據(jù)說鳳慶香竹箐的大茶樹3200年的樹齡就是這么測出來的。鳳慶的茶樹王無疑是古老的,值得我們敬仰和關注,但是這個測定方法卻有一點混淆。因為同位素測定是通過14C的衰變測量死亡的古生物距今的年代,也用在考古發(fā)掘的年代判定上,如何能測定還在進行正常碳代謝的活體年齡,也有待考證。
4、普洱茶行業(yè)主要還是用“歷史推演法”來估算樹齡,對于年代較近的茶樹,可以通過文獻、訪談等方法來綜合判定,再結合如樹的粗細,修剪狀況,長勢,土質,周圍氣候環(huán)境做一個大概的判斷。這種判斷雖然不可能很準確,但是還是可以作為參考的。
綜上所述,要具體梳理每一個茶山具體的茶樹樹齡是一個耗時長且繁雜的系統(tǒng)工程,因此我們首先梳理了平臺合作伙伴上架茶品的大致樹齡,更多的是用綜合推演的方式,如老勐麻的茶園在臨滄云縣縣志上可查到當?shù)鼐唧w茶樹大規(guī)模栽培歷史脈絡,景邁山古茶園的種茶史也是有據(jù)可依,其他地方同理,因此相對可信。我們先看下各茶品的原料的大致樹齡:
下面我們分別來看看緯度、海拔、樹齡對普洱茶品質的影響。首先需要交代的是,今天初步選取的“品質”指標用統(tǒng)一換算成357g茶餅重量的價格來衡量,因為普洱茶經(jīng)歷本世紀初的大起大落后,如今市場上的“真”普洱茶(不含混山頭拼配、假冒山頭的)的品質對應的價格體系已經(jīng)趨于穩(wěn)定,我們篩選的產(chǎn)品價格已經(jīng)能在很大程度上代表其品質。
茶山緯度更多的集中在北緯22度和24度附近,從整體線性關系上看,緯度低的茶山,品質稍好。
由于普洱茶分布分布海拔范圍相對集中在1300-1900m之間,因此在此在該范圍內海拔對品質影響不算大。
相較于前兩個因素,可以看出樹齡對品質的影響就明顯大的多,呈現(xiàn)出樹齡越大、品質越好、價格也相應越高的趨勢。究其原因,茶樹樹齡在30年后基本都進入成年期,所制茶葉果膠質豐富。到了百年以上的茶樹,根系就已經(jīng)很發(fā)達。我們都知道,植物是靠根吸收養(yǎng)份和水份,根深、縱的植物從地下吸收養(yǎng)份和水份當然是得天獨厚,生命力強。吸收養(yǎng)分豐富充足,反映在葉面上是肥厚有光澤。說古樹茶,并不單代表其樹齡長,而是其樹齡長代表其根深蒂固,生命力強勁,吸收的養(yǎng)份充足。反映到茶葉上,是其內含物質豐富,如更多的兒茶素、各種糖類物質、多酚類物質、氨基酸、生物堿等等,從而呈現(xiàn)更豐富的香氣、口感和后期陳化空間。
當然,影響茶葉品質的因素還有很多,我們將在后期嘗試整理更多的茶山樹齡數(shù)據(jù),以及其他影響品質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