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茶與地域文化(散文)

茶與地域文化

1

大陸茶莊在臺東二路與和興路的拐角,那里散發(fā)著清澈的滲入肺腑的氣味兒,小時候每當走過那里的時候,都要用力吸幾口氣,像要把那種清香味兒儲存在肺中。那時北方的普通人家平時不喝茶,即便家里來了客人,也很少是需要以茶相待的,因此平時家里是不儲存茶葉的。鄰居中有好喝茶的,譬如在運輸隊工作的老丁,每天早晨必要喝茶的,他不習慣用茶壺,而是用滾燙的開水在搪瓷大茶缸泡茶,然后沿著茶缸沿兒,連吹加吸溜喝得感覺渾身通透了再出門,像抽大煙一樣,不然渾身不自在,也是他所從事行當?shù)牧餍辛晳T。

交通運輸隊,其實就是以前的“腳力”,拉板車運輸貨物的。這座城市的地理位置除了戰(zhàn)略意義外,其海灣的深水港碼頭與連接內(nèi)陸的鐵路線兒,構成了重要的水陸交通樞紐,大批紗廠、織布印染工廠、以及其他各種工商業(yè)的上下游的加工產(chǎn)業(yè),都依賴港口與鐵路的交通便利條件發(fā)展起來。而在火車輪船之余的工廠與商貿(mào)貨棧之間的運輸,汽車與人力車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

小學一個同學的父親從這個行業(yè)退休的,依然改不了早晨喝釅茶的習慣,且又增添了罵街的習慣。從家里到外面的事物,只要看不順眼他都要開罵。拉人力車運送貨物,也算在街面上行走的人,可謂見多識廣,若干事情的分析依照當時價值標準判斷多是靠譜的。老丁就是這樣的人,平時與鄰居聊天張口就是罵咧咧地針砭時弊,常常令在場的人感到害怕而告誡他。他的大茶缸里面生滿了黑乎乎的“茶山”,其實就是茶垢,據(jù)說“茶山”是洗不得的,如果哪天不放新茶,泡出來的水依然會有茶味兒。他給鄰居的茶碗里倒上一杯釅茶,鄰居卻猶豫著喝還是不喝,不喝若被老丁理解為對其不尊重,那罵聲就會落到自己頭上,若喝那茶實在難以下咽。老丁那時已經(jīng)到了起重車隊,坐在十幾個輪子的大拖盤卡車上,專門給一些企業(yè)運輸鍋爐之類的大件。

隔壁小虎的父親也是喜歡喝茶,在一只圓形的杌子面上放一只圓肚茶壺,里面泡的是茉莉花茶,他招呼與之一樣有閑的人喝茶的時候,常常急不可耐地說:沏上了哦,沏上了哦!

那只茶壺鼓鼓的肚子上畫了向前邁步的兒童和弓背扶枴的長須老人,是那種鮮活的水墨人物畫,我常常轉著圈看那幅畫,對茶壺里冒出的茉莉花茶香味兒很熟悉。小虎的父親常常用不屑的口吻說:嘗嘗這是什么?這是正宗的茉莉花!他喝的那是什么?那是高碎……是指老丁喝的茶。

小虎的父親是房產(chǎn)局維修隊工作泥瓦匠,據(jù)稱也是離不了茶,且喝得很有譜。幾個人每到一個維修點兒,把材料與工具備齊了后,必要擺下茶壺茶碗兒先喝一氣兒才正式干活。他受了工傷常年在家休息,也把喝茶的習慣帶了回來。

大陸茶莊里的柜臺很高,是那種深褐色厚重木頭的,里面的店員穿白色的工作服,用竹制的器具把稱好的茶葉倒在方形的包裝紙上,然后熟練地包起來。包茶葉的手干凈白皙,女店員的臉也是干凈白皙的。傍年根了茶莊特別忙,一箱箱打開的茶葉散發(fā)著植物葉的清香,我在眾多的氣味中努力辨別茉莉花味兒。父親讓我來買茶,要先問問有沒有茶碎,如果沒有就買二兩茉莉花茶。我問了,答沒有;又問有沒有高碎,店員笑了,沒待她說話后面坐在高茶幾旁品茶的人開腔了,說都想買茶碎,哪里有那么多?連他們店員想買都買不到。從那時我知道了茶碎與高碎是一回事,都是包裝袋里的下腳料;但是也有差別,茶碎是碎的不是很厲害,是某種茶的碎末,而高碎是所有茶的碎末,是被掃起來的類似粉塵一樣的碎。這是在茶幾旁品茶的臉面寬寬的男人告訴我的。

父親是因為平時喝過隔壁鄰居的茶,在經(jīng)濟困難的春節(jié)來臨時,還想顧及一點臉面。

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在北方人的生活中,茶排在最后,是人們獲得溫飽之后的事。上世紀六十年代嶗山地區(qū)就開始南茶北移工程,可是那時大家迫切需要解決的還不是茶。記得當時太平山南麓也種植了大片茶葉,郊區(qū)的農(nóng)民做事不偷懶,使用了大量的有機肥,令茶葉生長得莖壯葉茂,遠遠看去泛著蒼勁有力的墨綠色,直到茶花開了,結了種子,人們也不知道怎么喝茶,更不知道這種灌木狀的植物還有其他什么用處。有人摘了茶葉回來泡水喝,那種壯碩的葉子在滾沸的水中,也令湯汁呈現(xiàn)出澄黃色,可是喝到嘴里卻是苦澀難耐。有人說茶葉要炒制了才行,于是有人還真的將采來的葉子放到鍋里用鐵鏟子翻炒……

2

1998年到南昌,有幸結識了陳文華先生,他是中國農(nóng)業(yè)考古學科第一人。將書房里的書籍往旁邊堆一下,騰出地方坐下聊茶文化。在那里我才知道嶗山茶的來龍去脈。

出生于1935年的陳文華畢業(yè)于廈門大學歷史系,豐富的人文知識與考古經(jīng)歷,令他對茶文化有著自己獨特的理解。豐富的茶文化既依賴于物質(zhì),更有精神的深遠博大,直至境界的高度。茶以文化面貌出現(xiàn)大約是從兩晉北朝開始的,最早喜好飲茶的多是文人雅士。從唐代開始有了“茶道”,在中國茶文化史上,唐代陸羽所創(chuàng)造的茶學、茶藝、茶道思想,以及他所著的《茶經(jīng)》是一個劃時代的標志。宋承唐代飲茶之風,日益普及?!渡褶r(nóng)本草經(jīng)》亦有記載關于茶這方面的知識。

起源于神農(nóng)時代的茶葉,在形成文化現(xiàn)象之后,茶的品質(zhì)與個性,離不開地域的特性。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地方山水所產(chǎn)生的物種,必然含有地方因素,茶更顯示出了這個特點。在陳文華先生告訴我福建巖茶特性的時候,同時講述了武夷山的地理特性和人文精神。被作為貢品大紅袍的傳說,從網(wǎng)上隨可搜尋得到,而附著在大紅袍茶上的文化要素,卻是令人像品茶一樣去品味的?;蛘哒f,武夷巖茶大紅袍本身就是文化使者,向人們透示出那個地區(qū)的文化特征。即便最淺層的,茶至少是一個地區(qū)文化的索引。

去武夷山的時候正逢下雨,原就是云霧重重的武夷山更是水霧茫茫。沿著生滿苔蘚的小路走去,不期然竟走到了朱熹紀念館。郁郁蒼蒼的背景下,在九曲溪旁的武夷精舍,是朱熹先后40多年傳道講學、著述立說的地方。安靜而靈秀的武夷山,是他集理學之大成的天然環(huán)境。

當年前來訪學者來到武夷精舍切磋交流,“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尋山問水,感悟理性。自然的啟迪與思想的碰撞,靈性與積淀使朱熹的理論學說充滿了活力,“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保ㄖ祆洹队^書有感》)大自然如此,人的心靈和思想又何嘗不如此呢?繼朱熹的武夷精舍,諸多理學精英也移師武夷山,據(jù)考察,除了朱熹,游酢、熊禾、蔡元定等鴻儒大雅的書院遺址竟有35處之多,使這里成了名噪一時的“道南理窟”。

小雨紛紛,四野蔥蘢。站在武夷精舍前,我與朱熹隔著900多年的云霧,卻依然能夠感受到那種靈動與博大,秀美給了心靈以寬闊的空間,乃至每一點雨滴與小草的濡染。

武夷山的歷史人文不僅豐富,且深遠。其他如古閩族文化、古漢城遺址、道教洞天、武夷宮等不勝枚舉。就像在小雨中漫步品味武夷精舍那些遠逝的日子一樣,“天街小雨潤如酥”,在這里體味大紅袍生長的環(huán)境,那種地域所蘊含的人文情懷所透示出的品味,也厚重深遠了起來。

去大紅袍所在的“九龍窠”,是接近黃昏的時候。那條山谷平緩而幽靜,或者說不嘈雜喧鬧,到了那里心中自然進入了平緩狀態(tài)。這是一條受東西向斷裂構造控制發(fā)育的深長峽谷,兩側長條狀單面山峰高聳、石骨嶙峋的九座危峰,分南北對峙駢列、獨特的節(jié)理發(fā)育,使峰脊高低起伏。大紅袍生長在九龍窠谷底靠北面的懸崖峭壁上。這里疊著一大一小兩方盆景式的古茶園,六株古樸蒼郁的茶樹,枝繁葉茂,已有340余年的歷史。

平坦的谷底茶園,就像一種修養(yǎng)品質(zhì)一樣,即使再崎嶇嶙峋經(jīng)歷,在這里也是平靜如水、波瀾不驚。

3

竹靠椅、矮方桌、三件頭蓋茶具、老虎灶、紫銅壺,還有跑堂的茶博士……上世紀80年代中期去成都,隨處可見那種灰暗的,里面坐滿了黑壓壓喝茶人的茶館,據(jù)稱那是“坐茶館”,現(xiàn)在多稱之為“泡茶館”。之所以稱為“泡”是指成都人把每天的大部分時間都消磨在茶館里了。

四川是茶葉的源頭之一。《華陽國志·巴志》中記述:“周武王伐紂,實得巴蜀之師,著乎尚書……丹、漆、茶、蜜……皆納貢之。”周武王伐紂是公元前1066年,也就是在3000多年前,巴蜀一帶就已經(jīng)以茶作貢品了。四川在秦漢年間對茶葉的栽種已非常廣泛成熟,據(jù)《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記載:“益州(四川的古稱)川谷山陵道旁皆為茶樹,一只,兩尺,甚有兩人合抱者?!蹦悄陱某啥既飞剑局斜阋姷铰放阅欠N粗大的茶樹所組成的茶樹林。在川中西壩的集市上,也看到當?shù)厝税巡枞~盛在簸籮里,在陽光暴曬的攤位上賣。

茶文化在四川出現(xiàn)的也很早,公元前59年,寓居成都的王褒就在《僮約》中有“烹茶盡具,酺以蓋藏”的茶具記載。至于與茶有關的詩詞以及種種附著文化現(xiàn)象,隨著文人雅士們的生活感悟,有很多可查的文字記載。

成都本地人喝茶多半是“二花、三花”,指的是二級花茶、三級花茶,圖的是耐泡。老成都人戲稱喝茶為“漱泉”、“飲濤”。茶館里的桌椅經(jīng)幾千年的演化,透著一種親切。據(jù)說那種茶桌的高度與竹椅的搭配,很適合“人體工程學”。當然,這也只是適合成都,或者說適合四川人的人體高度與結構,在那種竹制的扶手椅上,即使坐一天也不會疲倦。這種桌椅已經(jīng)成為四川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成都的茶館屬于百姓的茶館,在相當?shù)臍v史時期,這里沒有雅間,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真可謂“杯里乾坤大,茶中日月長”的小茶館大社會。擺龍門陣、看報、打麻將,各種世態(tài)風情都會反映在這里。在錦江茶園,每個星期有一天是成都文人聚會的日子,大家不約而同地來茶園喝茶,交流各種文壇信息。人本身就具有社會性,在茶館這樣的地方,更適合人們的相互交流。也曾有過特殊時期,茶館幾乎在成都人的生活中消亡。每個月憑票供應幾兩三級花茶,難以支撐人們的日常生活需求。沒了茶,成都這座城市便沒了生氣。

而現(xiàn)在的年輕人則不同,他們在茶館里刷微信、看書、寫文章、聊閨蜜、發(fā)呆,男孩兒則多了一項:看美女?!板\里多佳人,當壚自沽酒”,晚唐詩人陸龜蒙曾這樣提到成都的美女。

女人進茶館,還得從上個世紀初說起。清末民初“大開文明風氣”的時候,成都的悅來茶園首先打破女人不能進茶館、不能進戲園子的戒律,試著開設了女賓雅座,將四川軍政府都督尹昌衡的老夫人請到茶園中看戲,老夫人樂得眉開眼笑,大發(fā)賞錢;第二天又將她的姐妹、女兒、媳婦等一群女眷也請來,讓她們大飽了眼福。從此,上行下效,一些師長、旅長的太太、奶奶、小姐們也蜂擁而至,后來竟然發(fā)展到了不分性別。既然女眷們可以到茶園看戲,那么茶館也可以招攬戲曲藝人來演唱,于是女茶客便出現(xiàn)了,她們到茶館喝茶、聽竹琴、清音、評書、金錢板……不僅打開了女人的視野,更使茶館的內(nèi)容豐富起來。于是,不光達官貴人的太太、小姐,尋常人家的婆婆媽媽姑姑嫂嫂也堂而皇之地坐進去,瞇著眼睛一面聽戲文,一面飲茶、剝瓜子,有的還抽水煙,派頭比男人還足。

女人的氣質(zhì)顯示了一座城市的氣韻。成都女人的氣質(zhì)來自四川盆地的溫潤氣候和源自周邊雪山的水;由于農(nóng)耕時代所形成的都江堰,“有了它,旱澇無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國,每當我們民族有了重大災難,天府之國總是沉著地提供庇護和濡養(yǎng)?!保ㄓ嗲镉辍抖冀摺罚┯捎陂L時期的遠離饑荒,令這里的女人從容心寬,形成雍容大度的氣質(zhì);再就是千年的地方文化與風俗的積淀。

大凡文人到了成都,拜訪了杜甫草堂、諸葛亮武侯祠,不可不拜訪與薛濤有關的望江樓。望江樓這個地方原為玉女津,津即渡口。在唐宋時期這個渡口比較繁華。當時錦江兩岸四季花盛,女眷姑娘們常常從浣花溪上船,在一路悅目美景的流連不已中抵達玉女津,使這個渡口常常美女如云,帶有許多靈氣。另古時相送親朋遠行,往往要送出一程,也多是同船相送到玉女津。送行者下船,遠行者踏船拐過一個彎,只把無盡的思念留在玉女津了。

望江樓公園里有很多茶園茶館,不僅是懷古思遠的地方,更有崇麗閣、濯錦樓與吟詩樓臨立江畔,其中最著名的相傳薛濤在此取水制箋的薛濤井。

校書郎薛濤與元稹的愛情已是千古絕唱,其間,薛濤制作桃紅色小箋用來寫詩,后人仿制稱“薛濤箋”。薛濤與劉采春、魚玄機、李治并稱為唐朝四大女詩人;與卓文君、花蕊夫人、黃娥并稱蜀中四大才女,有90余首詩作傳世。

據(jù)考證“薛濤井”與薛濤并無直接關系。她生前并不住在今天的望江樓這兒,而在浣花溪,只是死后葬于成都東門外的錦江畔,望江公園內(nèi)有她的土冢。明代時,蜀獻王朱椿為了紀念薛濤,在今天的望江公園打井建作坊,仿制薛濤箋。而井旁碑石上書“薛濤井”三字,為清康熙時成都知府翼應熊的手跡。故此人們以今天的望江公園為薛濤故里了。

4

今日人們凡與茶有關的必稱茶文化,又津津于茶道。不可否定那是一種姿態(tài)、一種形式——茶道、茶具、高雅茶館的環(huán)境等等。但是更應該理解的是:茶,是一種媒介。我們無論怎樣強調(diào)茶葉的功能,畢竟是一種物質(zhì);而附著在茶這種物質(zhì)上面的精神生活,卻是茶文化的演化。

茶文化是高雅的。透過武夷巖茶大紅袍,九曲溪畔不僅是茶的生長地,更是朱子理學的搖籃。作為如此深厚的文化遺存,對于世界文化的貢獻,絕非武夷巖茶可比擬的。我們在品味大紅袍的時候,不可不知道生長茶葉的地方都有什么文化。

茶文化也是民俗的??梢哉f成都的茶館是中國茶文化的典范。今日之茶道,匯聚了香茶與美女,一招一式都似乎是文化。譬如:洗茶、沖泡、封壺、分杯、分壺、奉茶、聞香、品茗等等。無論什么,都有一個內(nèi)容與形式的關系。器具是為盛載內(nèi)容服務的,或者說是由內(nèi)容決定形式,也就是說器具是內(nèi)容的表現(xiàn)形式。有的人遺憾茶道源于中國,卻在日本得到了發(fā)展。然而茶道從日本傳回中國后,就有了形式大于內(nèi)容之嫌了。

相傳唐代宗寶應年間,西川節(jié)度使兼成都尹崔寧的小女兒在飲茶時,很怕杯子燙手,叫婢女把茶杯放在盤子里,由于盤大杯小,輕易滑動,又叫人用蠟把茶杯底部固定在盤子上,這樣茶杯就不輕易滑動了。崔寧知道后,命工匠用漆環(huán)代替蠟來固定杯底,并派人送給丞相。丞相看了之后感到稀奇,命名為茶托子。后來又經(jīng)過了工匠的精益求精,茶托子成了現(xiàn)在的外形,像船托住茶碗,因此簡稱茶船。

明代后,在茶盞上加蓋,既增加了保溫性,使之更好地浸泡出茶葉中的茶汁,又增加了茶盞的保潔性,可防止塵埃侵入。品飲時,一手托盞,一手持蓋,并可用茶蓋來拂動漂在茶湯上的茶葉,更增添一份喝茶的情趣。這種上有蓋下有托,中有碗的茶具,被稱作“三才碗”,其中,蓋為天、托為地、碗為人。茶被認為是天涵之、地載之、人育之的靈物,將茶撥入蓋碗,喻意“三才合一”共同化育出茶的精華。

魯迅在《喝茶》一文中說:“喝好茶,是要用蓋碗的。于是用蓋碗。果然,泡了之后,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p>

進得茶館往竹椅上一靠,伙計便大聲打著招呼,托一大堆茶碗來到桌前,抬手間,茶船已滑到每個茶客面前,蓋碗咔咔端坐到茶托上,隨后一手提壺,一手翻蓋,一條白線點入茶碗,迅即蓋好,眼明手快紋絲不亂。這種帶有表演性質(zhì)的茶藝,可否稱之為茶道?

有人說“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如果作為一種宗教儀式,譬如禪茶、道茶,那是無可非議的,畢竟那種儀式本身還有“禪悟”、“道可道,非常道”的含義在里面。如果離開了這種宗教的含義,只有儀式了,既沒有成都茶館的那種百姓生態(tài)的雅俗共賞氛圍,又不能品賞茶本身所含有的地域文化,那就大有“葉公好龍”之嫌了。

5

2002年從江西省社科院退休的陳文華先生,在去婺源上曉起村旅游時,得知那里是一個自古就產(chǎn)茶的地方。他循著古村驛道,小橋流水,青山古樹,看到了傳統(tǒng)的茶作坊,坊內(nèi)有一臺元朝九轉連磨水力捻茶機,他便開始了保護全國唯一最為完好的“活化石”、開發(fā)茶文化的工作。在修繕茶作坊的基礎上還保護修復了茶亭、運茶古道、茶藝畫廊、茶畫館、茶客棧、靈泉古井、溪邊花園等,又把村里廢棄的倉庫改造成茶文化研究所和農(nóng)民文化宮。

南茶北移的嶗山茶沒有多少年的歷史,更沒有多少茶文化可講述,即便像薛濤那樣與茶文化沒有直接關系,但是由于美女構成了成都茶館文化的組成部分,也是頗有文學品味的茶文化。

僅有兩萬多畝的嶗山茶是青島的物質(zhì)品牌,可否成為文化品牌,既要有匠心——實話說這些年有若干人在做這個工作——也要順其自然。嶗山茶的品質(zhì)要保護好,更要講好嶗山故事。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助推國民喝茶,學而茶館打造“生活六味茶”
講好茶故事,傳承茶文化,看杭州余杭區(qū)國家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產(chǎn)業(yè)園如何擦亮“徑山茶”品牌?
茶的起源與 茶韻 悠悠
星巴克賣茶,打了誰的耳光?
巴蜀茶文化
茶的傳說(五)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来凤县| 瑞安市| 石城县| 临洮县| 台中市| 元阳县| 舞钢市| 黄浦区| 平顺县| 石渠县| 榆树市| 梁河县| 江西省| 清水县| 惠安县| 当雄县| 乌拉特后旗| 平泉县| 连州市| 石家庄市| 永川市| 股票| 开封市| 雷山县| 平陆县| 郓城县| 马尔康县| 宕昌县| 吐鲁番市| 当雄县| 会东县| 大英县| 临夏市| 波密县| 昌江| 古交市| 顺平县| 同江市| 铜鼓县| 林甸县| 烟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