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作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朝代,因為沒有發現夏朝人留下的文字資料,所以有人認為,是不存在的。但小編認為,夏朝是應該存在的,目前發現的二里頭考古,就證實了夏朝的存在。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
夏朝(約前2070~前1600)是中國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朝代,共傳14朝,17王,共471年。著名的大禹治水就發生在夏朝。
那么夏朝的歷代皇帝都有誰呢?
夏禹→啟→太康→仲康→相→少康→杼→槐→芒→泄→不降→扃→廑→孔甲→皋→發→桀(不得不說,古時候的人取名字真的很簡潔!!)
發生在夏朝的十大事件有哪些呢?
1、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鯀禹治水)是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傳說。他是黃帝的后代,三皇五帝時期,黃河泛濫,鯀、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堯、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負責治水。面對滔滔洪水,大禹從鯀治水的失敗中汲取教訓,改變了"堵"的辦法,對洪水進行疏導,體現出他具有帶領人民戰勝困難的聰明才智;大禹為了治理洪水,長年在外與民眾一起奮戰,置個人利益于不顧,"三過家門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盡心血與體力,終于完成了治水的大業,為夏朝歷史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大禹治水
2、討伐三苗
大約在4000年前,中華大地上發生了一場規模較大的戰爭,也就是華夏和三苗的戰爭。這場戰爭從堯舜時代,一直打到了大禹時代,最終是以華夏部族的勝利而告終。這場戰爭,是繼逐鹿之戰、阪泉之戰以來,中華大地發生的最大規模的戰爭。禹征三苗后,三苗部落逐漸衰亡。三苗衰微之后,“三苗”、“有苗”、“苗民”等稱呼消失不見,三苗作為一個族群已經瓦解,但其遺裔仍在江漢地區生活繁衍。
3、涂山之會
三苗戰敗后,加強了夏禹的王權,為了鞏固王權,禹又沿潁水南下,在淮水中游的涂山(安徽蚌埠西郊懷遠縣境),大會夏、夷諸部眾多邦國和部落的首領,這就是“涂山之會”。原來的眾多部落首領,到此時大都轉化成世襲貴族,分別成為各個邦國的君長。這次大會,是夏王朝正式建立的重要標志。
涂山之會
4、皋陶(gāo yáo)作刑
皋陶作刑指的就是在虞舜時期,將黃帝以來(即父系社會建立以來)的原始刑法做了一次較為系統的修訂,并在原來“象刑”的基礎上,制訂了劓、刵、椓、黥、大辟等幾種刑罰,為以后的奴隸制五刑奠定了基礎。
皋陶在協助大禹治水的過程中,經過認真考察,認識到沒有一種強制的辦法,很難克服種種障礙統一進行治水和取得成功,因此建議制定一系列規則來約束部落首領和人們的行為。古人皆將中國古代刑法的起源歸功于皋陶,說皋陶是中國刑法的創始人。“皋陶作刑”的傳說,反映了古人對中國刑法起源的認識,這可說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刑事立法活動。
皋陶
5、鈞臺之享
鈞臺之享是夏朝初年發生的一個重大歷史事件。“鈞臺”是指為上帝群神修建的臺壇。“鈞臺之享”是夏啟剿滅有扈氏后,為廢除傳統的部落禪讓制,鞏固王權,確立王位世襲,而在都城陽翟(今河南省禹州)召集各地方國首領,舉行的一場盛大的獻祭神靈的活動,同時這也是一次重要的方國盟會。這次盟會確立了夏啟“共主”地位,開始了我國歷史上的“家天下”局面。也標志著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的建立。
鈞臺之享
6、太康失國
啟的晚年,生活日益腐化。他喜歡飲酒、打獵、歌舞,而疏于朝政。啟死后,他的兒子太康繼位,也沉湎于聲色酒食之中,政事不理,促使內部矛盾日趨尖銳,外部四夷背叛。東夷族有窮氏首領后羿看到夏王朝內部矛盾重重,借太康外出狩獵數月不歸之時,乘機掌握了夏的政權。太康死后,其弟仲康繼位,仲康勢弱,當了傀儡。仲康死后,其子相繼位。后羿把相趕走,自己當了國王,這就是史書上稱作“太康失國”和“后羿代夏”的故事。
太康失國概述圖
7、少康中興
是中國歷史上首個出現以“中興”二字命名的時代。少康是中國夏朝的第六代君主,其父姒相被敵對的寒浞派人殺死。這個遺腹子憑借個人魅力,得到有仍氏、有虞氏的幫助,廣施德政,最后得到夏后氏遺民的擁護。經過周密的策劃,少康通過用間、行刺等手段,以弱勝強,最終戰勝寒浞父子,重建了夏后氏的統治,并建都綸邑,由此中興夏朝。他在位期間,勤政愛民,專心農業水利,史稱為少康中興。
8、季杼江東之戰
杼是中國夏朝第七任君主,名字另作予、寧、佇、宇、相曼、輿或作季杼。少康之子,槐的父親。在位17年。予在位期間發明一種用獸皮做的甲,是中國戰甲的創始。有了戰甲之后,士兵戰斗力大增,夏朝便積極對外擴張,徹底征服了東夷各國,夏朝國勢也進入鼎盛期。
9、孔甲亂政
孔甲是夏王朝少康之后的第八代國君。他的父親不降當政五十九年,是夏朝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君主。按照夏朝世襲制,孔甲本該是第六代國君,孔甲性情乖僻,只因他生性好玩,喜好鬼神,整日東游西逛、不務正業,將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打獵和占卜上,對王位之事漠不關心。父親不降,怕他治理不好國家,就沒有傳位給他,而內禪給北扃,扃死后傳位于子廑,廑死,才又由孔甲繼位。
孔甲在位期間,肆意淫亂,沉湎于歌舞美酒之中(傳說他是一種叫做“東音”的樂調的創始人),又篤信鬼神。 使得各部落首領紛紛叛離,夏朝國勢更衰落,逐漸走向崩潰。
10、鳴條之戰
夏朝自孔甲繼位為夏王以后,不理朝政,迷信鬼神,專事打獵玩樂,使得人民怨恨,諸侯反叛。由于國力衰弱,也無法控制各諸侯國勢力的發展。在約公元前16世紀,夏桀的荒淫暴政,最終激起了臣民的強烈反抗,四方諸侯也紛紛背叛,夏桀陷入內外交困的孤立境地。夏王桀的統治出現了危機。
在商滅夏的戰爭中,商湯率領商部落士兵與夏軍在鳴條(山西夏縣之西)進行了一場決戰,商湯率戰車70乘、敢死士兵6000人攻夏王都。夏桀只好倉促率王師與商軍戰于鳴條,結果夏朝軍隊大敗。這場戰爭成為夏王朝滅亡的轉折點。戰爭的結果導致夏王朝滅亡,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奴隸制的王朝至此宣告結束。商湯建立了中國的第二個王朝商朝。
通過夏朝的十大著名事件,雖然說目前為止,尚沒有具體文字證明,這些事件是否真實存在,但小編認為,隨著科技的發展,古老的文明遲早會一點一點被發掘出來,就像當初,有人否認商朝的存在,最后隨著甲骨文的發現,證實了商朝的存在。更何況,甲骨文不是一來就有的,也是通過很長的一段文字演變的時期,只是這段時期并沒有留下文字證據而已。更何況,二里頭文化存在的時間可能在公元前21世紀到公元前17世紀,剛好處于傳說中夏朝存在的時間內。
如果說,因為沒有確切的文字記載就否認夏朝的存在,那我們的文化又從何而來呢?中國上下五千年又怎么會存在呢?我們又怎么會自稱為華夏兒女呢?現在我國有些少數民族也沒有自己的文字,難道就能否認他們的存在嗎?因此,小編相信,隨著后世考古的不斷發掘,夏朝,這個神秘王朝的面紗,終將會有被掀開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