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姨娘是個很悲催的角色。討厭她的人嫌她不懂自愛惹是生非,同情她的人覺得她弱勢可憐遭遇不公。是耶,非耶?大家還是自己去理解吧。
她是賈政的小妾,相貌應該不錯,這從探春身上大約可以看出來,至于賈環形容猥瑣,估計并不是指相貌,而是氣質。按理說,趙姨娘生了一個出色的女兒探春,又生了一個興旺人丁的兒子賈環,功勞不淺,但她卻依然是個奴才。“是個奴才”的話是從口無遮攔的芳官兒嘴里說出來的:“梅香拜把子——都是奴才罷了。”
她是賈府中奴才出身的“半奴才”,日常伺候賈政、王夫人,兄弟趙國基是每天跟賈環去家塾上學的侍仆。賈母、賈政、王夫人、王熙鳳可以肆意啐她、罵她,她只是在名義上被下人稱作“姨奶奶”而已。甚至很多人叫她“姨奶奶”的時候,語氣里是充滿鄙夷的。
賈環和鶯兒賭氣,她教訓自己的兒子不該上高盤兒,被王熙鳳聽見,狠狠罵了她一通,說她沒資格教管兒子;賈環因嫉妒寶玉而拿蠟燭燙了寶玉的臉,王夫人罵她“養出這樣黑心種子來”;她的兄弟死了,探春當家,一如普通奴仆賞賜,她憤憤不平,去找探春理論,探春認為她傷了自己的尊嚴,委屈地大發脾氣。
鬧得最厲害的是,她跟小丫頭芳官打架。芳官用茉莉粉冒充薔薇硝給賈環,趙姨娘知道后,決定去鬧一場,吵一出子。芳官雖是個小丫頭,性格卻很潑辣,不甘示弱,跟趙姨娘對吵。而且芳官還有小伙伴幫忙,打起架來,趙姨娘一點上風也沒占著。這件事的結果,并不是趙姨娘被幾個小丫頭打敗,而是被探春又教訓了一通,說她“不自尊重”。
趙姨娘果然“不自尊重”嗎?
她心里一直都是很不平衡的。她沒有認清自己的地位,自以為生了個兒子,養了個女兒就是有功勞的人,就應該出人頭地。如她和人盤算的那樣,如果沒有王熙鳳的掌權,沒有寶玉的嫡出身份,賈政這一房的富貴,都應該歸她和兒子賈環。但現實的境況對她來說,沒有一點希望,她處處被打壓,被鄙視,所以總有不甘心、雪恥、往上爬的念頭潛伏在她心里。
于是在受到奸邪之人的慫恿時,趙姨娘決定鋌而走險,用邪門歪道害鳳姐和寶玉,結果卻慘遭失敗。事實上,如果王熙鳳和寶玉死了,她的日子怕是更難過,王夫人等人會容她活著么?
有時候趙姨娘真的是太愚蠢,自以為是的聰明不但對她一點好處沒有,反倒使她惡名遠揚,成為人人提防的小人。
將她和那個安分守己、收獲好人卡的周姨娘對比其實并沒有太大意義。都是弱勢群體,都是可憐人。趙姨娘的悲劇還在于,親生女兒都看不起她。
但無論如何,謀害人命總是不對的。而且,將氣撒在比自己身份還要低微的小丫頭身上,也不太光明磊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