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哪吒來,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而且一般人可能馬上就會腦補出一個活潑可愛、肉乎乎、圓滾滾的小肉孩兒形象。但是哪吒真的長這個樣子嗎?
我們現(xiàn)在所熟悉的哪吒的故事,主要是來自古典神魔小說《封神演義》。在這部100回本的小說中,有三回是專門講哪吒的故事的,講他如何出世、拜師、闖禍、自戕、重生,又是如何跟父親李靖矛盾激化,又是如何被收服的,非常詳細。在之后的篇章里,哪吒輔佐姜子牙興周滅商,在西岐大軍中是一員絕對主力。而且他的本事在眾多同輩的修行之人中,絕對是一個變態(tài)的存在,法力高強到令人發(fā)指,就像開了作弊器一般,恐怕只有楊戩堪可比肩。
哪吒其他的故事,還可以在《西游記》、《南游記》等其他書里看到。當然以上舉的都是小說,再往前找,就要從《三教搜神大全》、唐宋文人筆記、佛經(jīng)之類的地方找到哪吒的身影了。唐以前,就找不到他了。所以說哪吒這個形象,本來完全是個舶來品,是在后人不斷的傳說和文人的豐富、加工的基礎(chǔ)之上,才形成了我們現(xiàn)在耳熟能詳?shù)臉幼印?/p>
但即使是在集大成的《封神演義》之中,哪吒都遠遠不是一個“可愛的小孩兒”就可以概括的。
且看書中如何描述哪吒出世:
李靖聽說,急忙來至香房,手執(zhí)寶劍,只見房里一團紅氣,滿屋異香。有一肉球,滴溜溜圓轉(zhuǎn)如輪。李靖大驚,往肉球上一劍砍去,劃然有聲。分開肉球,跳出一個小孩兒來,滿地紅光,面如傅粉,右手套一金鐲,肚腹上圍著一塊紅綾,金光射目。(《封神演義·第十二回》)
要說這個時候哪吒是個“可愛的小孩兒”,完全沒問題。
再看哪吒鬧海、剖腹剜心之后,他師傅如何給他重塑身軀:
(太乙)真人將花勒下瓣兒,鋪成三才,又將荷葉梗兒折成三百骨節(jié),三個荷葉,按上、中、下,按天、地、人。真人將一粒金丹放于居中,法用先天,氣運九轉(zhuǎn),分離龍、坎虎,綽住哪吒魂魄,望荷、蓮里一推,喝聲:"哪吒不成人形,更待何時!"只聽得響一聲,跳起一個人來,面如傅粉,唇似涂朱,眼運精光,身長一丈六尺,此乃哪吒蓮花化身,見師父拜倒在地。(《封神演義·第十四回》)
身長一丈六尺,這可不是個小孩兒了吧?
哪吒連飲三杯,吃了三枚火棗,真人送哪吒出洞府;看哪吒上了風火輪,真人方進洞去。哪吒提火尖槍,方欲借土遁前行,只見左邊一聲響,長出一只臂膊來,哪吒大驚曰:“怎的了!”還不曾說的完,右邊也長出一只臂膊來,哪吒嚇得目睜口呆,只聽得左右齊聲響,長出六只手來,共是八條臂膊;又長出三個頭來。(《封神演義·第七十六回》)
按這段的描述,哪吒后來又有了三頭八臂的本事(并非三頭六臂)。這便是“八臂哪吒”這稱號的由來。
而且仔細看看書就可以發(fā)現(xiàn),哪吒是個狠角色,動不動一言不合就把人殺了。“哪吒鬧海”這故事,其實仔細算起來,真完全是哪吒起的頭、闖的禍;他被父親罵了一頓,百無聊賴之下,跑到關(guān)城上,拿起張弓射死了石磯娘娘的徒弟,惹來了不小的麻煩;他化為蓮花甚,長了本事,找李靖報仇,一直不依不饒……這些情節(jié),其實一點都看不出他可愛吧?其實這是個兇神。
那么為什么哪吒小孩子的形象在人們頭腦中根深蒂固呢?恐怕最大的原因,是曾經(jīng)的動畫片《哪吒鬧海》太深入人心了吧?哪吒的形象其實歷史上一直在變化之中,直到《封神演義》的時代才基本定型。20世紀,拜大眾傳媒的興起所賜,哪吒的動畫片形象、電視劇形象都把他塑造成一個小孩子,那么大家就理所當然地認為他就是個小孩子了唄。
這里還有另外一個例子:《西游記》里的豬八戒是黑豬還是白豬?這個問題前一段時間網(wǎng)上非常火。如果你仔細去讀原著,會發(fā)現(xiàn),這是一頭長鼻子黑豬,但是現(xiàn)在大家想起豬八戒來,恐怕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西游記》電視劇里白白胖胖、憨態(tài)可掬,鼻子也不是那么長的白豬形象吧?可實際上,不僅書里明明白白就那么寫的,而且,直到20世紀上半葉之前,中國的土豬都是只有黑色的。白色的豬,都是國外引進的。
所以,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未必都是有根據(jù)的。
但話又說回來了,文化是時代的產(chǎn)物,哪吒、八戒有了現(xiàn)在這樣的形象,也是時代打上的烙印。我們只要知道有這回事就好了,難道萌萌的小哪吒和白白胖胖的二師兄不可愛嗎?
——————————————
微信公眾號:軒轅十四工作室(StudioRegul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