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石兒品水滸(二)
原創(chuàng)首發(fā)
下面我們講一下洪信這個人物。
洪信這個人僅明確出現(xiàn)在《水滸傳》的第一回和第二回開頭。對于洪信這個人物的理解,歷來的研究者和水滸愛好者都把他認為是奸佞小人的縮影,是一個楔子,以楔出高俅、童貫、蔡京、楊戩之流。不錯,從第一回當(dāng)中洪信的表現(xiàn)來看,他與后來書中的高俅、蔡京等奸佞小人確有許多相似之處,因此,把他作為楔子這種說法,自有它的高妙之處。然而筆者認為,作者用洪信作為全書的開端,其作用并不止于此。
洪信的暗示作用
宋仁宗嘉祐三年,京師瘟疫盛行,宋仁宗差遣殿前太尉洪信為天使,捧著圣旨前往江西信州龍虎山上清宮禮請張?zhí)鞄熣嫒饲叭ゾ熎砀O麨?zāi)。上清宮中有一座“伏魔殿”,殿中鎮(zhèn)鎖著108位魔君。洪信出于好奇,憑借手中的權(quán)勢強開“伏魔殿”。豈料,殿中卻巧合般地刻有“遇洪而開”四個大字,于是洪信就放出了鎮(zhèn)鎖在殿中的魔君。
這真的是巧合嗎?當(dāng)然不是,而是作者的有意安排。作者在這里借用洪信之手放出魔君,暗示了天下之禍皆由洪信這類人而釀,洪信者,即是后來的高俅、童貫等人!
然而我們知道,洪信放出了這108位魔君,亦即是宋江等108位梁山好漢,可是并未顛覆大宋江山,反而是替朝廷消滅了田虎、王慶、方臘等這些欲推翻宋朝江山的大寇,這是怎么回事呢?其實這在第一回當(dāng)中也有暗示。
書中說:(洪信等進入伏魔殿后),照那碑后時,卻有四個真書大字,鑿著“遇洪而開”,卻不是一來天罡星合當(dāng)出世,二來宋朝必顯忠良,三來湊巧遇著洪信,豈不天數(shù)!
這段話告訴我們,洪信所放出的這108位魔君,其性質(zhì)為“忠良”,他們不僅不會反叛以致推翻朝廷,反而會一心一意忠于大宋朝廷。洪信讓他們重見天日,他們也必被洪信這類人,即后來的高俅等利用以消除禍患,就像洪信此次來這龍虎山禮請張?zhí)鞄煘槌Ⅱ?qū)除瘟疫一樣。
除了前兩回,洪信還出現(xiàn)過嗎?
書中洪信只明確出現(xiàn)在前兩回,后面出現(xiàn)過嗎?出現(xiàn)過,只不過作者采用了暗示的寫法。
第一百十九回:
魯智深自和武松在寺中一處歇馬聽候,看見城外江山秀麗,景物非常,心中歡喜。是夜月白風(fēng)清,水天共碧,二人正在禪房里睡至半夜,忽聞得江上潮聲雷響。魯智深是關(guān)西漢子,不曾省得浙江潮信,只道是戰(zhàn)鼓響,賊人生發(fā),跳將起來,摸著禪杖,大喝著,便搶出來。眾僧吃了一驚,都來問道:“師父何為如此?趕出何處去?”魯智深道:“灑家聽得戰(zhàn)鼓響,待要出來廝殺。”眾僧都笑將起來道:“師父聽錯了!不是戰(zhàn)鼓響,乃是錢塘江潮信響。”魯智深見說,吃了一驚,問道:”師父,怎的喚作潮信響?”寺內(nèi)眾僧推開窗,指著那潮頭,叫魯智深看,說道:“這潮信日夜兩番來,并不違時。今朝是八月十五,合當(dāng)三更子時潮來。因不失信,謂之潮信。”魯智深看了,從此心中忽然大悟,拍手笑道:“俺師父智真長老曾囑咐灑家四句偈語……今日正應(yīng)了‘聽潮而圓,見信而寂’,……,灑家今日必當(dāng)圓寂。”
又有魯智深圓寂前留給宋江等人的頌子:
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忽地頓開金繩,這里扯斷玉鎖。咦!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
宋江和盧俊義等人看了偈語,嗟嘆不已。
潮來潮去形似洪,我認為上面提到的“潮信”即是暗指“洪信”。
潮水有來必有去,當(dāng)初“洪信”放這些秉承“忠良”的好漢出來,如今已為朝廷蕩平了天下大寇,也該是隨潮(洪)而去的時候。也即是這一情節(jié)之后,魯智深坐化圓寂,武松終留寺中,李俊、童威、童猛、燕青等辭別宋江而去……,原來“不求同年同月生,只愿同年同日死”,立誓永不分離的好兄弟不復(fù)存在了!
由以上我們也可以看出《水滸傳》這部書的大致結(jié)構(gòu),即由洪信赴龍虎山禮請張?zhí)鞄熖婷裣麨?zāi)為引子,引出為朝廷消災(zāi),蕩平天下大寇的梁山108位忠良好漢,待到天下太平,這些好漢又隨洪信(潮信)而去,一切歸于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