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逸風
赤壁之戰后,曹操被孫劉聯軍殺得大敗,一路丟盔棄甲,狼狽而逃。《三國演義》中寫道,曹操兵敗之余,每到一個隘口,不免哈哈大笑,屬下問他為什么大笑。他不無得意地說:“諸葛用兵也不過如此,如果他在這里埋伏一支伏兵,我們哪還有命來?”可是,每次他笑聲還未落,就殺出一員大將,分別是趙子龍、張翼德、關云長,都是劉備手下一等一的名將,這三員大將一出場,眾曹兵嚇也得嚇死好多。
曹操雖然為孫劉聯軍打敗,總覺得是東南風起讓敵人有了可乘之機,自己是敗在天氣上而不是用兵不如人上面。正如項羽垓下之戰時一樣,雖然戰敗,卻是天亡我也非戰之罪。曹操的心情大概也與此仿佛。所以,他沒看到一處可以伏兵的地方,就哈哈大笑,嘲笑諸葛村夫用兵不過如此。
可是,諸葛亮偏偏不讓他得意,總是笑聲未落就讓他再次慌不擇路落荒而逃。
這一段描寫相當精彩。很多三國迷都是忍不住多讀幾遍。
可是,雖然精彩,卻又遺憾。
只因那第三個出場的將軍關云長關二爺大發慈悲,竟然心一軟放曹操跑了。那時候,曹操身邊只剩下三百多鎧甲不整的殘兵敗將,已經沒有一戰之力。而關云長所部以逸待勞,如果突然沖出大肆沖殺一陣,曹操哪里還有命來。
可是,關二爺念著以前曾經有一段時間在曹老板手下打工,那時候自己失業無米糊口,曹孟德不但收留了他,還對他青眼有加,十分重用。關二爺是出了名的講義氣的人,覺得這個情不能不還。于是他眼一閉,撥開馬頭,放曹操過去了。
各位親,你們讀到這一段時是不是也大呼可惜。關云長你怎么可以這樣?大義面前你怎么能講小情?你這一放虎歸山,后果你負得了么?
當然,我們可能是過于著急了點。
因為,真實的歷史與這有所不同。
曹操赤壁之敗后,確實是從華容撤走的。但他的撤兵,可沒有《三國演義》中寫得那么慘。想一想,曹操決意吞并江東,號稱派了八十萬大軍南下。雖然后來學者考證實際只有大概二十多萬人,但這也是個不小的數目。周瑜一把火燒掉的,應該大多是他的水軍。據我估計,當時曹操在岸上一定還有大量步軍。
而孫劉聯軍當時一共才五萬人,要渡江剿滅曹操,那仍然是不可能的事。曹操雖然兵敗,至多損失一半兵力,也就意味著他應該還有十多萬或近十萬的兵力。所以,赤壁雖敗,曹阿瞞應仍能從容撤軍。孫劉聯軍火燒曹操水師,卻依然沒有滅掉曹操的主力。因為水師主力乃曹操新接收的劉表荊州水師,水師雖去,對曹操而言并沒有太大影響。
歷史記載,曹操赤壁敗后,“公艦船為備所燒,引軍從華容道步歸,遇泥濘,道不通,天又大風,悉使檑兵負草填之,騎乃得過。羸兵為人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眾。軍既得出,公大喜,諸將問之,公曰:‘劉備,吾儔也。但得計少晚。向使早放火,吾徒無類矣?!瘋鋵ひ喾呕鸲鵁o所及?!?/p>
可見,《三國演義》中寫曹操三笑并非沒有根據。曹操兵敗之后確實從華容敗走,劉備確實也設了埋伏,放火又燒了一把。可惜曹操已經逃走,這一把火只可憐了草木焦土。
那么,也就意味著曹操兵敗華容,之所以能逃走,并不是關二爺徇私情放走的。可是,《三國演義》這一改,改得卻更加精彩。因為關二爺放走了曹操,讓人覺得可惜,讓讀者揪心,小說才更引人入勝。而這一放,更讓關二爺義氣的光環普照四方。
以我對關二爺性格的了解,如果真讓他守那里,興許真放了也說不定,因為《三國志》記載,他為人極敬重士君子,屬于很有節操的人,絕不屑于痛打落水狗的。所以,羅貫中這個改編,我倒覺得改得絕妙。這一放,放出了魏蜀吳三國鼎立,放出了后來的無數精彩情節。
很多人讀歷史都會喜歡設想一些如果,雖然明知道那是不可能的。我也如此,雖然明知道關羽沒放曹操,卻總忍不住想,如果真讓關二爺守在華容道,他到底放還是不放曹操?
親,如果你是關羽,又會作何選擇?
*****喜歡請記得關注哦。更多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一路讀行”(yiluduxing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