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要從曹操的兒子曹丕開始講起。
公元220年,大漢丞相曹操去世,曹丕接掌了曹操除了老婆之外的一切資源。但曹丕并不滿足。他上位后立即干了一件曹操有能力干卻一直沒干的事情:逼迫漢獻帝禪位。
漢獻帝一直是寄人籬下的傀儡,這一天,他知道早晚會來到。所以,他憂傷而又痛快地滿足了曹丕。
曹丕稱帝后,立國號為“魏”,史稱曹魏。這就是“魏晉南北朝”的開端。
此時,中華大地上還并存著另外兩個政權:東吳和蜀漢。三者時有互毆,但一直沒能互滅。大家就這樣一直相愛相殺地快樂玩耍著。直到江湖上出現了一個人物,他的名字叫司馬昭。
司馬昭的出現并非偶然。
話說,曹操的子孫比較衰,一輩兒不如一輩。于是,到了后期,曹魏的大權就落入了“三國第一牛人”司馬懿的手里。司馬懿年紀較大,難以承受繁重的工作。于是,其子司馬師、司馬昭就接替了老爸的工作。很快,司馬懿死了;很快,短命的司馬師也死了。于是,司馬昭大權獨攬。
此時的魏帝,很像當年的漢獻帝;此時的司馬昭,很像當年的曹操。司馬昭一邊大權獨攬,一邊順手滅了蜀漢,把劉禪請到了洛陽喝茶。劉禪覺得洛陽的茶味道不錯,因此“樂不思蜀”。
公元265年,司馬昭死了,他的兒子司馬炎接掌了司馬昭除老婆外的一切資源。但司馬炎并不滿足。上位數月后,司馬炎干了一件司馬昭有能力干卻一直沒干的事情:逼迫魏帝禪位。
魏帝知道這一天早晚會來。所以,他憂傷而又痛快地滿足了司馬炎。
歷史上演了完美的重復。
司馬炎稱帝后,國號為晉。數年后,他滅了東吳,一統天下。
司馬炎很能干,但他有兩大軟肋,一是太短命(只活了54歲),二是選了兒子司馬衷當接班人。
司馬衷,史稱晉惠帝,一生只有一個特長:白癡。
更嚴重的是,白癡的晉惠帝卻有一個集精明、兇悍、丑陋于一體的老婆——賈南風。于是,賈南風大權獨握。
但賈南風并無武則天之才,甚至連慈禧都不如。晉朝讓她弄來弄去,最終弄出個“八王之亂”:各個王爺先后起兵,你打我我打你,亂紛紛你方唱罷我登場,每人風光三五年。搞得烏煙瘴氣,天下大亂,晉朝的氣數由此而盡。
公元308年,匈奴人劉淵稱帝,國號為漢。為什么是漢呢?因為他姓劉啊,扯的是漢高祖劉邦這張虎皮。稱帝后,他就開始了滅晉的大業。
劉淵死后,其子劉聰繼位,繼續滅晉。公元316年,晉朝滅亡。
北方的漢人受不了匈奴人的蹂躪,于是紛紛逃到南方去。第二年,也就是公元317年,皇族宗室司馬睿在健康(今南京)稱帝,沿用國號“晉”,史稱東晉。
南方有了東晉,北方呢?
北方比較命苦,滅掉西晉的匈奴人并沒能夠統一北方,相反卻激起了其他少數民族的欲望,他們效仿匈奴人,也紛紛建立起了自己的國家,互相攻伐,遍地狼煙。中國歷史進入了黑暗的“五胡十六國”時期。
所謂“五胡”,指的是最主要的五個少數民族:匈奴、羯、鮮卑、羌、氐。
所謂“十六國”,是指這些少數民族建立的國家數量,包括前涼、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涼、南涼、西涼、北涼、南燕、北燕等國家。
其實,這都是個大約數。當時在北方建立的國家,遠不止十六個。
此后,氐族人建立的前秦曾經短暫地統一北方,但他們太猴急,剛剛統一北方就去攻打南方的東晉,結果大敗。失敗后的前秦元氣大傷,失去控制力,北方再次陷入了混戰之中。
直到公元439年,鮮卑族建立的北魏統一了北方,正式結束了“五胡十六國”時期。而在南方,東晉大將劉裕早于公元420年代晉自立,國號為“宋”,史稱劉宋。
中國歷史正式進入了南北朝時期。
之后,南方、北方都按照自己的節奏向前邁著步子。
在北方,北魏很快分裂為東魏和西魏兩個國家。然后,東魏被北齊取代,西魏被北周取代。公元577年,北周滅了北齊,北方再次統一。
在南方,則先后經過了宋、齊、梁、陳四個朝代的更迭。每個朝代享國幾十年。
本來,南北朝的國家可以一直這么相愛相殺地快樂玩耍下去。直到江湖上出現了一個人物,他的名字叫楊堅。
公元581年,北周權臣楊堅接受北周幼帝禪位,當了皇帝,國號為“隋”。
公元588年,楊堅派大軍南伐,發起了統一戰爭。南陳皇帝陳叔寶是個活寶,只知與美人張麗華愉快地玩耍,不懂治國也不懂打仗。第二年,陳叔寶就和張麗華一起做了隋軍的俘虜,南陳滅亡。
天下終于一統,歸于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