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的一家人,在《三國演義》中的介紹是較為含糊的。在第三十六回中徐庶說道:“此人乃瑯琊陽都人,覆姓諸葛,名亮,字孔明,乃漢司隸校尉諸葛豐之后。
其父名珪,字子貢,為泰山郡丞,早卒;亮從其叔玄。玄與荊州劉景升有舊,因往依之,遂家于襄陽。后玄卒,亮與弟諸葛均躬耕于南陽。”
等到了第三十七回劉備第二次趕赴隆中拜見諸葛亮時,諸葛亮的弟弟諸葛均又做了一個補充:“愚兄弟三人:長兄諸葛瑾,現在江東孫仲謀處為幕賓;孔明乃二家兄。”至此我們可以得知,諸葛亮一共有兄弟三個,依次為諸葛瑾、諸葛亮和諸葛均。
其實,除了兄弟三人之外,諸葛亮還有兩個姐姐,只不過在小說中沒有介紹。關于這兩位姐姐的記載出自東晉習鑿齒的《襄陽耆舊記》。
諸葛亮的大姐后來嫁給了荊州豪族之一——蒯家的子弟蒯祺,二姐則成了荊州另外的一家豪族——龐家龐山民的媳婦。盡管史料中沒有關于這兩位姐姐對諸葛亮影響的記載。
但毫無疑問對諸葛亮的前半生意義重大。劉表能夠控制荊州,主要依靠了荊州的兩大家族——蔡家和蒯家,這兩大家族是荊州的主要政治勢力。
蒯家在劉表時期的代表人物為蒯良和蒯越,諸葛亮的大姐夫蒯祺就是蒯家的子弟,后來還擔任了房陵太守;諸葛亮的二姐夫龐山民。
出自荊州著名在野政治領袖和文化名流龐德公家族,后來與諸葛亮一起為劉備效力的著名謀士龐統就是出自于這個家族,是龐德公的侄子。
諸葛亮的夫人,在《三國演義》中是個若隱若現的人物。說其“隱”,是因為這個人物在小說中未曾出場,讀者對她也就不會產生多大印象。
說其“現”,則是因為《三國演義》中曾經數次提到她。關于這位諸葛夫人,我在此人很丑,但很有才,連諸葛亮也要偷偷跟著學幾招一文中已有介紹,大家可以參看)
與跑龍套的諸葛瑾、諸葛均相比,小說中諸葛亮之子諸葛瞻及之孫諸葛尚的刻畫較多。兩人的主要表現均在第一百一十七回中。書中是這樣描述諸葛瞻和諸葛尚的:
(諸葛)瞻自幼聰敏,尚后主女,為駙馬都尉。后襲父武鄉侯之爵。景耀四年,遷行軍護衛將軍……(諸葛)尚時年一十九歲。博覽兵書。多習武藝。瞻大喜,遂命尚為先鋒。
鄧艾進攻益州,后主劉禪派諸葛瞻父子上陣御敵。為誘降諸葛父子,“艾從其言,遂作書一封,遣使送人蜀寨。守門將引至帳下,呈上其書。瞻拆封視之……瞻看畢,勃然大怒,扯碎其書,叱武士立斬來使,令從者持首級回魏營見鄧艾”,后父子二人雙雙戰死疆場。
歷史上的諸葛瞻與小說的描述基本相同。諸葛瞻幼年非常聰慧,深得其父喜愛。憑借諸葛亮的威望,諸葛瞻十七歲任騎都尉,先后擔任過羽林中郎將。
射聲校尉、侍中、尚書仆射、軍師將軍等職。在蜀漢后期日漸衰落的環境下,諸葛瞻宛如又一個諸葛武侯出現在蜀漢的政治舞臺上。這倒不是因為諸葛瞻自身有多大的能力,主要還是由于蜀人非常懷念諸葛亮,愛屋及烏,所以每當蜀漢朝廷出現了一個善政佳事。
人們都會認為是諸葛瞻的功勞,即便與諸葛瞻毫無關系也一向如此。景耀四年(公元263年)諸葛瞻被委任為行都護衛將軍,與輔國大將軍南鄉侯董厥并平尚書事。
魏征西將軍鄧艾征討蜀漢時,諸葛瞻和兒子諸葛尚迎戰。期間鄧艾曾經派人對諸葛瞻進行勸降,諸葛瞻“怒,斬艾使。遂戰,大敗,臨陳死。
時年三十七。眾皆離散,艾長驅至成都。瞻長子尚,與瞻俱沒”。雖然諸葛瞻能力不濟,但是其忠貞不二、壯烈殉國的行為,卻是值得后人贊頌的。
諸葛亮祖孫三人雖然未能幫助劉備、劉禪父子完成復興漢室的宏愿,但為了蜀漢的江山前赴后繼,馳騁疆場,最后都死在沙場上,可說是滿門忠烈。
除了諸葛尚之外,諸葛亮還有一個孫子叫諸葛京。西晉時期諸葛京曾經擔任過江州刺史一職,諸葛亮家族也正是因為諸葛京的存在延續至今,只不過在《三國演義》中沒有介紹,使得讀者誤以為諸葛亮一門在蜀漢滅亡時期悉數死于戰火之中。
諸葛亮,字孔明,中國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祖籍山東瑯琊陽都(今山東省沂南縣)人。諸葛亮青年時耕讀于荊州襄陽城郊,自稱“臥龍先生”。受先主劉備三顧茅廬邀請出仕,隨劉備轉戰四方,建立蜀漢政權,官封丞相。夷陵之戰失敗后劉備白帝托孤,劉禪繼位為蜀漢皇帝,諸葛亮受封爵位武鄉侯,領益州牧,成為蜀漢政治、軍事上最重要的實際領導者。
諸葛連前后六次北伐中原,終因積勞成疾,病逝于五丈原軍中。他嫻熟韜略,多謀善斷,長于巧思,曾革新“連弩”,可連續發射10箭;制作“木牛流馬”,便于山地軍事運輸;還推演兵法,作“八陣圖”。辭世后他被追謚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諸葛武侯尊稱諸葛亮,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諸葛亮的祖先可追溯至漢朝司隸校尉諸葛豐,父親諸葛珪曾為東漢末年泰山郡丞,母親章氏,叔父諸葛玄曾為豫章太守。相傳諸葛亮娶黃承彥老先生的女兒黃月英為妻,貌丑且賢。
諸葛亮兄弟三人,長兄諸葛瑾,出仕東吳。孫權稱帝后,諸葛瑾官至大將軍,領豫州牧。諸葛瑾早年投效東吳,深得孫權的器重。后來官至大將軍等最高軍職。他的長子諸葛恪更是青出于藍,在吳國權傾朝野,后來死于一場政變,東吳的諸葛家族被滿門抄斬。三弟諸葛均,曾為蜀國長水校尉。諸葛亮的堂弟諸葛誕很早就追隨曹操,在魏國擔任高官。后遭司馬家族的打擊,其家族被全部殺光。
諸葛亮子女:親子諸葛瞻三國時期蜀漢駙馬,鄧艾伐蜀時,他與長子諸葛尚等人死守綿竹,后在與鄧艾軍交戰時陣亡,綿竹也因此失守。養子諸葛喬,諸葛亮在隆中時與黃氏結婚,婚后近三十年沒有自己的孩子。在此期間,諸葛亮曾經將大哥諸葛瑾的第二個兒子諸葛喬過繼為子。諸葛喬在25歲時去世。他的兒子諸葛攀在蜀國擔任過翊武將軍。后來諸葛亮的大哥諸葛瑾一家在東吳遭到滿門抄斬,諸葛攀又重新成為諸葛瑾的后人,為之傳遞香火。大約在諸葛亮46歲的時候,他的親生兒子諸葛瞻才出生。
孫子:諸葛尚(瞻長子),與諸葛瞻一塊戰死; 諸葛京(瞻次子);諸葛攀(喬子)曾在蜀國擔任過翊(yi武將軍。后因諸葛恪獲罪,滿門抄斬,故重歸諸葛瑾門下。蜀漢滅亡之后,諸葛京與諸葛攀(其祖父為諸葛瑾,其父諸葛喬曾過繼與諸葛亮為子)之子諸葛等于咸熙元年內移河東,初任郿縣令,后任江州刺史。
重孫:諸葛顯(攀子)。
歡迎交流,敬請關注“山色歸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