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是李商隱最著名的愛情詩,也是他最深情的一首詩。尤其是詩中“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一句更是將世間男女之間的那種相思之苦表現(xiàn)的具體逼真,給人以無限的遐想。此詩因而得以千古傳頌,被后世廣為流傳!
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fēng)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yīng)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詩文翻譯:
你我相見的機(jī)會太難,離別更是讓人難舍難分,在這百花凋零的季節(jié),就連東風(fēng)都顯得那么無能為力。
春蠶不停地結(jié)繭一直到死的時候才停止,蠟燭不斷地燃盡,等到成灰的時候像淚一樣的蠟油才能滴干。
早晨女人梳洗裝扮,擔(dān)憂銅鏡中繁盛如云的鬢發(fā)換色,韶華易逝。男人晚上長吟不眠,感到冷月侵人。
他的住處就在不遠(yuǎn)處的蓬萊山,那里卻無路可走。多么希望有一位青鳥一樣的使者為我殷勤地探看他。
詩文鑒賞: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fēng)無力百花殘。”自古重字為詩中大忌,而李商隱的這首七律卻一反常規(guī),首句連用2個難字,不僅描寫了情人相會的困難,更是寫出了詩人內(nèi)心痛苦難堪之意,將男女之間的離別之苦刻畫的淋漓盡致。百花凋殘,韶華易逝,“東風(fēng)無力”其實是自身的無力,詩人借由自然的景致形象地表達(dá)出了內(nèi)心的悵惘與傷感。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本句是此詩最出名的詩句,也是李商隱最為后人傳頌稱道的一句愛情詩。“春蠶到死絲方盡”中的“絲”通“思”,寫出了自己的思念如同春蠶吐絲,至死方休。“蠟炬成灰淚始干”則變現(xiàn)了這種眷念之深,痛苦之重,將詩人的這種對情人的思念形象具體,變現(xiàn)得曲折入微,引人入勝。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yīng)覺月光寒。”這兩句將青年男女之間的那種相思成疾的痛苦以及心境上的凄苦感受描寫的一覽余,“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可惜追尋了愛情千百年的人們,也未覓得一個準(zhǔn)確的答案。李商隱在這里用生動的想象更是增添了這種相思的痛苦和苦惱,體現(xiàn)了情人之間的思念之切、用情之深。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青鳥是鳳凰的前身,色澤亮麗、體態(tài)輕盈,是具有神性的吉祥之物。青鳥本為王母娘娘的信使,后人將它視為傳遞幸福佳音的使者。此句是詩人在“相見時難別亦難”的痛苦境遇下的一絲希冀,于無生絕望中的一丁希望,相見的前途依舊微渺,而這種痛苦仍將繼續(xù)下去,無助于改變這凄涼的現(xiàn)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