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熱播的電視劇《包青天》以鍘美案、貍貓換太子開局,把原本存在于《三俠五義》中的故事搬上了銀幕,一時間包公、郭淮、寇珠、陳州放糧、打龍袍等原本在戲曲中才能見到的人物和事件活躍在了彼時的電視熒屏,掀起一輪港臺劇的熱播。雖然劇情跌宕起伏,但與“陳世美”相同,貍貓換太子也是根據歷史上真實的點滴情節杜撰而來。
93版《包青天貍貓換太子》海報
在述說歷史真相之前,先簡單回顧一下《貍貓換太子》的歷史故事。
在雜劇、小說當中,故事由宋真宗劉李二妃爭寵開始,當二人各有身孕之后的一天,欽天監文彥博告訴宋真宗,說自己“夜觀天象,見天狗星犯闕,恐于儲君不利”。
聽了欽天監官員匯報的宋真宗給劉李二妃各賜了一個玉璽龍袱,來鎮壓天狗星,同時各賞賜了分別刻有二人姓名的九曲寶珠一顆,金丸一枚。
隨后,劉妃與身邊的宦官郭槐密謀,以剝皮貍貓換走了李妃生下的男孩,并命宮女寇珠把男孩勒死(一說留在自己身邊撫養)隨后,因為生了“妖孽”,李妃被打入冷宮,隨后流落到陳州,成活貧苦,雙目失明。
多年之后,當年李妃生下的男孩已經繼承皇位,君臨天下,年輕有為。
包拯前往陳州放糧歸來,在曹州橋遇到瞎婆子告狀,見到龍袱金丸之后,包拯才相信眼前的這個人就是昔日的李宸妃,隨后,包拯之妻李夫人用具有超能量的“古今盆”治好了李妃早已失明的雙眼,隨后在包公、八王的斡旋之下,李妃與仁宗母子相認,劉后、郭槐二人遭到懲處。
雖然在戲曲、評書、小說當中,這段故事被長篇累牘的演繹,但是于正史當中,關于主人公“李妃”“宋仁宗”之間的故事,不過區區600字而已,真實的歷史也許戲劇小說中的情節大不相同。
劉妃不是壞人,而是一代賢后
翻閱《宋史》可以看到,“貍貓換太子”中劉妃的原型實際上是北宋第三任皇帝宋真宗趙恒的皇后,章獻明肅皇后劉氏,益州華陽(今四川省成都市華陽鎮)人,關于她的名字,史書沒有記載,民間戲曲稱呼她為“劉娥”,歷史上直接以徽號章獻皇后稱呼她,根據《宋史》記載,劉妃不僅沒有戲曲中描述的奸詐,反而是一位賢惠的王朝掌權者,宋真宗趙恒去世后,年僅13歲的趙恒即位,由于皇帝年幼,這位劉妃開始了長達11年的垂簾聽政,順利完成了從真宗時代到仁宗時代的平穩交接,后人經常把劉妃與漢呂后、唐武后武則天并稱,史書稱其"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
貍貓換太子”中劉妃的原型實際上是北宋第三任皇帝宋真宗趙恒的皇后,章獻明肅皇后劉氏
貍貓沒換太子 ,李妃并沒遭孽待
在《宋史》當中,毫不忌諱的記載了宋仁宗趙恒生母是李宸妃的內容。而劉妃對李宸妃的優待有加卻與小說、戲劇的情節大相徑庭。
宋仁宗生母李妃出身于底層官宦之家,在父親過世,繼母改嫁之后便削發做了尼姑。此后不久,李氏被劉妃發現,隨后把貌美的她帶進皇宮作為侍女。
由于宋真宗和劉妃琴瑟和諧,宋真宗有意立劉妃為皇后,但苦于劉妃家事單薄且沒有子嗣,于是宋真宗便與劉妃導演了一出“借腹生子”,而二人看重的便是李氏。經過周密的策劃,李妃順利生下男孩,并根據之前的約定對外宣稱是劉妃所生,他就是后來的宋仁宗趙禎。
宋朝第三位皇帝宋真宗趙恒
隨后,劉妃被宋真宗趙恒封為德妃,皇子的真正生母李氏被封為崇陽縣君。換言之,李氏圣皇子的事情宋真宗始終就是知曉的,孩子生下來直接被抱走就是了,根本就不需要什么禮貌來換。
多年之后,曾經的嬰兒趙禎即位,史稱宋仁宗,皇后劉氏隨之被尊為皇太后。此時的劉太后依然沒有忘記皇帝的生母李氏,晉李婉儀為順容,并讓他前往真宗永定陵守陵。同時又讓大臣找到李妃的家人,加官進爵。
對于自己的兒子出生就被抱走一事,李氏一生毫無怨言,從未以天子之母而自傲。
明道元年(1032年),在自己的兒子宋仁宗趙禎勤政的前一年,生母李順容病重,劉太后晉封李氏為宸妃,遣太醫視望。冊封當日李宸妃逝世,享年四十六歲。
“貍貓換太子”的“主角”趙禎
至此我們可以看出,劉李二妃的關系自始至終都是非常融洽的,二人的地位也決定了兩人根本不可能發生在皇帝面前爭寵的事情,主仆的名分早已在劉妃將李氏從空門之中拯救出來帶進宮時就已經確定了。
就是這樣一處皇帝與皇后導演的過繼子嗣的宮廷往事,經過后人的不停演繹,居然成為了戲劇史、文學史上的皇皇巨著。
揭示真相的不是包拯,打龍袍只是故事
陳州放糧、瞎婆子告狀,包青天破獲奇案,找出皇帝生母,打龍袍。雖然這一系列情節生動感人,極其符合封建社會百姓懲惡揚善的樸素心里,但故事終歸是故事,在歷史上并沒有真實發生。
宋仁宗繼母章獻明肅皇后劉氏去世后,身邊的大臣偷偷把當年宋真宗、劉妃以及李氏之間發生借腹生子的事情故弄玄虛的告訴了宋仁宗趙禎,并生成宋仁宗真正的生母李宸妃是被劉太后毒死。宋仁宗聽聞之后驚詫異常,馬上派人包圍了劉太后家族府邸,并派人打開李宸妃棺木檢驗。
宋仁宗生母李宸妃
當人們打開李宸妃棺木之后,驚奇的發現李宸妃穿的居然是皇后衣冠,事情至此,一切都已真相大白,劉太后不僅沒有毒死李宸妃,反而自始至終都在想方設法的彌補自己一生對李氏的虧欠。
宋仁宗聽聞大臣匯報之后,感嘆道:”人言豈可盡信“。
至此,宋仁宗趙禎的身世真相大白。
參考資料:宋史
溝通需要日積月累,感謝您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