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米洛(微信公號讀史專欄作者)
說起中國古代專政的女人,大家首先可能會想到呂后、武則天、孝莊、慈禧等女強人。但宋朝也出過一個臨朝聽政的女人,她就是宋真宗的皇后——劉娥。而且,由于她杰出的執政才能,后世還將她與呂后(呂雉)、武后(武則天)合稱三后,并稱她“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
劉娥出生于四川嘉州,與宋真宗同歲,出生之后便父母雙亡,隨后被寄養在了母親龐氏的娘家。小時候的劉娥可以說是受盡了人間的苦難,這也鍛煉了她堅毅的性格。
劉娥十三四歲的時候,嫁給一個叫龔美的銀匠。龔美帶她離開蜀地,來到了京師——東京汴梁謀生。
在京師,龔美因生計艱難,打算將劉娥賣掉,再嫁他人。時宋太宗第三子韓王趙恒(即日后的宋真宗,時名趙元休)的指揮使張耆將劉娥推薦給韓王,趙恒一見劉娥,大為喜愛。
由于劉娥出身卑微,和趙恒可謂門不當戶不對,備受排擠,所以在成為趙恒的正妻之前,可謂歷經坎坷。
史載,宋太宗見三皇子突然憔悴消瘦,就問趙恒乳母,皇子身邊有何人?乳母本就不喜歡劉娥,就把劉娥入府的情況說給了太宗皇帝。太宗聞聽皇子與出身微賤且來歷不明的民間女子廝混,大怒,令趙恒將劉娥趕出王府。不久,又為趙恒賜婚,新娘系出名門,為宋朝開國功臣潘美的女兒。
趙恒不敢違抗父皇之命,又難舍劉娥,就將劉娥秘密安置在張耆家中,不時私會。張耆見是皇子極愛之人,侍奉劉娥甚為謹慎小心。為避嫌,張耆從此不敢回家居住,在外面另選了一處宅子安身。
不過,劉娥倒是利用這段時間博覽群書,研習琴棋書畫,成了一個知書達理的才女,趙恒對其更加喜愛。
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宋太宗趙光義病逝,遺詔傳位于已立為太子兩年的趙恒。
趙恒繼承大統后,雖然后宮有佳麗三千,但卻仍未忘記已經36歲的劉娥。
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宋真宗不顧宰相寇準、翰林學士楊億等大臣以及眾多皇親國戚的反對,通過“借腹生子”的方式,強立劉娥為皇后——原為劉娥侍女的李氏受真宗寵幸,為宋真宗生下了當時唯一的皇子,這個皇子對外宣稱是劉娥所生。
而這一段故事在后世被演繹成《貍貓換太子》:
德妃劉娥與李宸妃同時有孕,趙恒決定:誰先誕下皇子,誰做皇后,皇子做太子。
后來,劉娥不小心流產,或者更有人說她壓根就沒有懷孕,是裝懷孕。
李宸妃誕下皇子的當時,劉德妃就將皇子抱走,謊稱是自己所生,拿一只貍貓說是李宸妃所生。
所以,劉娥和皇子受寵,皇子被立為太子,李宸妃因為生下怪胎被懲處,后來流落民間,直到遇到包拯,在包青天的追查下,真相才被揭露,李宸妃重新回到后宮,與皇帝母子團聚,而作惡多端的劉娥晚景凄涼,包拯因此得到皇帝信任被重用。
這個,真的是人們腦洞開得實在太大了,最最關鍵的是,劉娥去世四年后,包拯才出仕為官,單單時間軸上就對不上啊。
總之,劉娥就這樣成為了皇后。不過,成為皇后的劉娥和過往一樣,知書達理,賢淑溫良,從不爭風吃醋。更重要的是,因為她曾博覽群書,所以通曉政事,反倒成為了真宗的賢內助,每日批閱奏章,劉皇后必侍隨在旁。
后來,隨著宋真宗身體狀況每況愈下,劉娥開始掌控朝政,成為宋朝第一個干政的女人。
其實劉娥參與朝政,朝中反對的人非常多。不過,因其早年的經歷,使劉娥對權術之道駕馭就輕。反對者寇準、李迪等相繼被罷免或遭流放,而劉娥也培養起自己的親信。比如曾經的前夫、趙恒眼中的“表哥”龔美,經劉娥向趙恒請求,讓改姓劉,成了正兒八經的皇親國戚。
乾興元年(1022),宋真宗趙恒駕崩,遺詔曰:“太子趙楨即位,皇后劉氏為皇太后,楊淑妃為皇太妃,軍國重事‘權取’皇太后處分”。
此時,宋仁宗趙楨這時才11歲,實際上就是由劉娥處理政務。
趙楨雖然不是劉娥親生,但她卻視若己出,克盡母職,沒有任何私心,要將趙楨培養成合格的接班人。
同時,劉娥繼續善待真宗的賓妃及女兒們,多有賞賜。趙禎的生母李氏已經升為“順容”, 遷往永定陵未趙恒守陵,李氏病重時,被劉娥晉封為“宸妃”,但在封妃的當天病逝了。
本來,劉娥想以普通宮嬪的身份殮葬李氏,但是宰相呂夷提出應以一品的禮儀將李宸妃殯殮,并在皇儀殿治喪。劉娥同意按一品禮儀安葬了李宸妃,還給李氏穿上了皇后的冠服。
而在治國方面,劉娥罷黜權臣,整頓吏治,結束了自宋太宗時期就開始的朝廷黨爭,而且她絲毫不縱容自己的親戚插手朝政。可以說,在大是大非面前,劉娥完全尊重大臣們的建議,維護大宋的江山,一副巾幗英雄的形象。
一時間北宋政治清明,經濟發展,百姓安居樂業,一派繁榮景象。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歷史上第一種紙幣——交子,就是在宋仁宗時期,由劉娥親自下旨發行的。
而且由于自小過慣了苦日子,劉娥也非常簡樸,雖然權傾朝野,但她卻衣著樸素,完全沒有太后的架子,在當時的北宋王朝非常難得。
宋仁宗趙楨成年后,劉娥雖然并未還政于他,但她也從沒有想過取代仁宗自立的念頭。史載,有一位大臣曾給劉娥獻上一副《武后臨朝圖》,想讓她效仿武則天登上帝位,劉娥看后大怒,親手將圖擲到地上,并說:“我絕不會效仿武后專權,絕不會做對不起大宋列祖列宗的事。”
下邊的大臣松了一口氣,朝堂上的仁宗也心懷感激,恭孝唯謹。
宋仁宗明道二年(1033年)二月,劉娥身著帝王龍袍,在大宋朝太廟祭祀宋太祖等宋朝歷代帝王。太廟大典結束后,劉娥即病重,宋仁宗大赦天下為太后祈福,但劉娥還是在幾天后去世。
史載,臨死前,劉娥一直拉扯自己身上的衣服,但是已經說不出話來,趙禎也不明白。
次日召來宰輔重臣們詢問,參知政事薛奎說:太后應該是不想讓先帝看到她穿著天子冠服。
趙禎這才明白過來,劉娥這是要去見父親趙恒,她想以妻子的身份去,所以下令給太后換上皇后的服飾下葬。
作為中國古代頗具傳奇色彩的一代女主,劉娥從出身卑微的孤女,到權傾天下的皇后,雖然至死都沒有還政于宋仁宗,但也沒有效仿武則天登上帝位,而且她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維護趙宋江山。因此在她死后,宋仁宗以及北宋眾多大臣都對她的執政業績作出高度評價。
比如,司馬光就說:章獻明肅皇太后保護圣躬,綱紀四方,進賢退奸,鎮撫中外,于趙氏實有大功。
最后,插播一下“貍貓換太子”的真實結局:
話說劉娥去世后,仁宗哭得那叫一個慘,群臣們出于對皇帝的關心,一邊勸解節哀,一邊吧啦吧啦告訴他:太后劉娥不是你的生母,你的生母是李宸妃。
燕王更是看熱鬧不嫌事大,跟趙禎說:其實吧,你的生母李宸妃就是被太后劉娥害死的。
趙禎驚呆了,連忙讓人去查看李宸妃的棺木,這個時候的劉娥應該感謝呂夷,當日要不是呂夷建議厚葬,趙禎心里會怎么想。
開棺之后,被水銀保護起來的李宸妃遺體面色如生,而且穿戴著皇后的服飾,隨葬器物也是一品夫人的檔次。
趙禎心里明白了:自己的生母確實不是劉娥,而是李宸妃,但是劉娥應該也沒有害死自己的生母。
明白“人言豈可盡信”的趙禎為劉娥上謚號為“章獻明肅”,而生母李宸妃的謚號則仍為兩個字:“莊懿”,將她們倆同時遷葬趙恒的安息之地永定陵:
遷葬時,趙禎為劉娥執孝子禮,并不顧宰相們的勸阻親自行執紼之禮;然后才去往李宸妃下葬的洪福院為生母起靈,伏在棺木上痛哭說:“劬勞之恩,終身何所報乎!”
趙禎甚至下詔不許群臣再說劉娥的壞話,同時他也善待劉家,親自將荊王趙元儼的郡主許配給劉美的幼子劉從廣為妻;并按照劉娥遺詔,尊楊氏為皇太后。
這是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沒有狗血的復仇,也沒有長期隱忍之后近乎變態的反彈。
趙禎是個幸運的孩子,生母一生生活平靜,兩位養母(劉娥和楊氏)待他如親生,作為父親唯一的兒子順利繼承皇位,又順利親政。
而劉娥的一生,真的是一個傳奇,這個傳奇之所以能夠發生,最大的根源在于趙恒對于劉娥的長情。
那是一種只有皇室之子,世家公子身上才有的天真的長情,所以,順便告誡年輕的女孩子們,如果有機會,談戀愛還是要找公子哥,他們的性情中有輕松、天真、溫良的成分,他們愛你,會愛很久,不會被俗世所逼迫,不會被生存所屈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