瑾妃是清光緒帝的妃子。因為光緒帝寵愛她同父異母的妹妹珍妃,她和隆裕皇后都遭到光緒帝的冷落。瑾妃的人生是非常戲劇化的,從她16歲入宮,“陪襯”般的妃子生活,到她失去妹妹,礙于身份最終與家人不得團聚,天倫盡失。甚至,因常年忍氣、經歷坎坷在晚年健康受損,性格也變得跋扈專橫,可以說,她是位非常悲劇的女性。
年輕時候的瑾妃
光緒十四年(1888年),在光緒帝的選后大典上,瑾妃和妹妹珍妃同時入選,成為光緒皇帝的妃子。據瑾妃的后代回憶,瑾妃在家里做長女,比較沉穩,能委曲求全,是個有心計的女子。 在宮中,妹妹珍妃思想開通,才貌雙全,很快得到光緒帝寵愛。光緒帝對珍妃情有獨鐘,甚至演繹了一段溫柔纏綿的“光緒與珍妃”的傳世愛情。光緒在政治生活中受控于慈禧太后,而在婚姻中,他似乎格外叛逆,對慈禧的親侄女隆裕皇后也不理不問,情感冷淡。瑾妃夾在政治婚姻和皇帝與妹妹的愛情之中,其后宮生活可以說是要忍氣吞聲,自找樂趣的,換一個烈性子,不知道會熬出什么局面來。
不僅如此,她的妹妹恃寵而驕,思想超前,又不拘小節,時不時跟慈禧太后弄點不愉快。她也跟著“遭殃”。像是,光緒二十年(1894年),珍妃因故得罪慈禧太后,姊姊瑾妃也受到牽連而一同被降為貴人。老佛爺一高興,隔年兩人又恢復了原本的妃子位號,但珍妃卻受到了監禁,而瑾妃倒是保有自由、繼續住在永和宮。 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珍妃被貶到冷宮,光緒皇帝也被軟禁在瀛臺。瑾妃老實沉默,但心里有數,經常去瀛臺看望光緒帝。雖然,依然受盡冷落,但是,她好像也沒有什么怨言。在那樣的處境下,逆來順受遠比逆流而動更顯生存智慧。
光緒與珍妃
也因為她妹妹連帶的關系,戊戌變法失敗了以后,她一下又被慈禧貶為貴人,慈禧六十大壽高興的時候,把瑾嬪晉升為瑾妃,后來慈禧又不高興的時候,又把她貶成瑾貴人,到宣統的時候,又追封她瑾貴妃……再老實的人,在等級森嚴的后宮,稱號與地位一會升,一會降,膽顫心驚,無可奈何,敢怒不敢言是瑾妃的生活常態。在丈夫那里,她是個“多余”的女人,在親人那里,妹妹她無力幫助,也無力改變……姊妹兩人明顯的是卷入了慈禧和光緒帝的權力斗爭之中。她甚至連個可以說知己話的人都沒有。比之妹妹,妹妹雖然不夠圓滑,過于張揚,但至少有皇上的愛;比之皇后,皇后雖然沒有皇上的愛情,但是她有身份,有慈禧的庇護。瑾妃,是如何熬過的,也許只有她自己知道。她后來性格突變,與早年受的壓抑和不公有很大關系。
中年 瑾妃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七月,八國聯軍攻入京師,慈禧太后攜宮眷出逃紫禁城,臨走前,珍妃被害。瑾妃是后來自己追趕上的。這時,她才得知了妹妹珍妃的死信。和以往一樣,在慈禧的高壓下,瑾妃對妹妹的遭遇敢怒不敢言;對妹妹的思念也只能藏在心里。 一年后,回到北京,慈禧命令打撈珍妃的尸體另行安葬,瑾妃才得以放聲一哭。 珍妃死時,瑾妃只有27歲。光緒帝病死瀛臺時,瑾妃35歲。生命中最重要的親人和丈夫都在瑾妃年輕時離她而去。照片上的瑾妃看起來很胖,眼神甚至有點呆。但是, 逆來順受,忍氣吞聲,卻幫助她一次次度過難關。
光緒帝駕崩后, 為安慰先皇遺孀,尊封瑾妃為皇考皇貴妃。趁這。個機會,瑾妃將珍妃棺木由宮女墓中移出,葬于景陵妃嬪寢內,立碑謚稱。并在貞順門內的“珍妃井”旁立了一個小小的靈堂和“懷遠堂”的匾額,總算盡了姊妹之情。可見,許多野史
將瑾妃說成尖酸刻薄,無情無義之人,是有失公道的。
中年瑾妃
在宣統皇帝溥儀登基之后,瑾妃繼續住在永和宮,并被尊為兼祧皇考瑾貴妃。在宣統遜位后,上徽號為端康皇太妃,她和溥儀的關系似乎不壞,溥儀稱他為皇阿娘,每遇年節還會請她一同歡慶。有史料記載,瑾妃晚年脾氣很壞,甚至學慈禧的樣子來掌控溥儀。有一回,將溥儀的生母召到宮里來數落欺凌了一番,因為溥儀母親從未遭到過如此“屈辱”,回去后就吞大煙自盡了。從此后,瑾妃再不敢跋扈,對待溥儀及其他皇親后裔像往常一樣。
少年時代的溥儀
瑾妃畢竟是貴族出身的名媛,她性情柔順,隨時安分,漫長的宮廷生活,壓抑的心情損害了她的健康,但是沒有泯滅她的文化品位和生活追求。瑾妃時常以丹青書法自娛。她留下的墨跡和畫幅中,在字與畫之間,流露著對胞妹的情誼。 瑾妃的毽子也踢得漂亮,姿態優美。前踢、后踢、左踢、右踢、雞毛毽子像長在身上一樣。 她還喜歡收藏, 在永和宮的擺設中,有著各式各樣的瓶盤盆景,里邊都鑲嵌著精致出色的鐘表和花鳥人物。她還是一位美食家,京城附近的天福號醬肘子是她喜愛的早餐小吃。她居住的永和宮里的小膳房,烹飪相當地出色,遜清的王公舊臣都愛吃她賞的飯。1923年,瑾妃五十壽辰,特邀請梅蘭芳入宮演戲.——她有她自己的生命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