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帝王家都是母以子貴,但是,卻有這么一個朝代,皇帝后妃懷上孩子后愁容滿面,有的受不了打擊日夜啼哭,這是為什么呢?只因為懷上了孩子可能就沒命了。這個帝國就是南北朝時期由鮮卑族拓跋氏建立的北魏。為了防范女子干政的情況,北魏實行的是“子貴母死”的傳承制度,后妃的兒子立為儲君后,她就會被賜死。
這種制度在北魏一直執行了下來,確實有效避免了母后干政的情況,連著名的孝文帝元宏,他的母親李夫人也是被賜死的。不過也有例外,撫養孝文帝長大的馮太后,因為手腕過硬,就一度掌權十數年。只是馮太后沒有生過皇帝,而北魏第一個沒有被賜死的皇帝生母,出現在宣武帝朝。
宣武帝元恪是孝文帝的嫡長子。他16歲繼位,做了好幾年皇帝,后妃一直沒有生下兒子,直到登基7年后,第一任皇后于氏才為元恪生下了長子元昌。元恪對這個皇子疼愛有加,不料元昌在三歲時就夭折了。唯一的兒子沒了,元恪很是傷心,又擔心起了繼承人的事情,盼著后妃能為他再生幾個皇子。
不過,性命攸關,后宮中,不論是皇后還是嬪妃,或者是宮女,都對生子的事情畏懼不已,生怕哪天皇帝看上自己,讓給他生孩子,那小命就不保了,所以個個不情愿,在如何避免懷孩子上面也是動了不少心思。就在這個時候,宣武帝的一個嬪妃自告奮勇,站了出來,愿意為元恪生下一個繼承人。
此女就是元恪的妃子胡充華。她入宮多年,開始時受到寵愛,后面就漸漸被冷落了,不料此時,胡充華自告奮勇地站了出來。要知道,這種做法在那個時代就是找死。自從太武帝拓跋燾訂立制度以來,“母死子貴”就一直被嚴格遵守,除了那些早逝的太子母親外,后宮中其他生下太子的妃子無一例外都被處死。
胡充華親近的人都勸她不要沖動,她卻無動于衷,寧愿死都要為元恪生下兒子,所以感動了元恪,再次受到寵愛。果然,沒過多久,胡充華就懷孕生下了兒子元詡,元恪大喜,給了這對母子極大的恩寵。不過,皇后高英和她的兄長都極力勸諫宣武帝要遵守祖制,多次被元恪拒絕。
一方面,元恪深念胡充華冒死也要生下兒子的情意,另一方面,元恪在北魏的眾帝中以昏庸出名,特別是執政后期縱容權臣高肇,禍亂朝政,害得北魏元氣大傷。但是,元恪崇尚佛教,喜好佛法,不喜多造殺戮,所以最后他廢除了“子貴母死”這一殘酷制度。不久后,元詡被立為太子,胡充華也做了皇后。
妃子為皇帝奮不顧身,這件事在元詡出生當時傳為美談。然而,元恪死后,元詡年幼,胡充華臨朝聽政,掌控了北魏朝政,最后為保住地位,居然害死了自己的親生兒子。她執政后期,開始變得荒淫,大肆崇佛,引得民怨沸騰,最后死在了權臣爾朱榮手里面,為她的人生劃上了一個悲劇的句號,可恨,也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