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大家帶來的一則關于給令妃娘娘冊立時給她擬定封號的故事,一般的后宮宮妃的封號都是在內務府統一擬定,再由太后或者皇帝皇后在這幾個封號中選擇,看看妃嬪們都適合于哪些封號,并以此加封,但多數的嬪妃至死都沒有得到封號。在這些封號中一般都會選一些美好賢德的字眼,比如賢妃、德妃、淑妃什么的。當然了如果皇帝若是對哪個妃子比較寵愛那么必定會將心愛之人的期望或者對妃嬪的愛意都包含在封號,也有的是為了挖苦妃嬪的就像是在《甄嬛傳》中的鸝妃娘娘一樣。
令妃娘娘作為一個長春宮奉茶宮女,一路走到妃子的地位中間可謂是順風順水,由于她在皇后的宮中當宮女,比別的宮女更容易接近到皇上,由于當時富察皇后剛剛失去她的第一個兒子,皇帝常常會到皇后住的長春宮坐坐,那時只有魏氏在跟前侍候著,而且她本人又長得十分的好看,乾隆皇帝又是一個好色之徒,再加上富察皇后的推波助瀾,乾隆皇帝就把魏氏納入房中,以后獨寵魏氏,不久便提升為嬪位,并親擬封號為“令”嬪。
然而以一個“令”字作為一個妃子的封號實在是少見,在那美女如云的皇宮中,眾妃嬪聽到皇帝親手寫了一個“令”字來作為魏氏的封號,都覺得不可思議,其中有幾個文化水平不高的妃嬪覺得一個嬌滴滴美人那能用這第沖的一個字做封號,難道皇上是想讓魏氏取代皇后,一統六宮將來好號令天下不成。當然了這其中也不乏有一些精通詩詞歌賦的妃嬪,她們知道這是皇上對魏氏的肯定,因為在《詩經》,令字是美好的意思。用這個字來形容一個女人,可見皇帝是多么的喜歡她。
其實這些妃嬪們都沒有猜出皇上的心意,皇上把這個令字賜給了魏氏后來到他的寢宮,把著魏氏的手寫下了這個令字,他問令妃喜歡這個字嗎,令妃只是笑著并不答話,皇上深情的對她說,看好了這個令字就是朕心頭上的那一滴血,是朕一輩子都要放在心上的人,或許這只時當時乾隆為了哄令妃高興而說的話而已。因為后來乾隆皇帝經歷了富察皇后的離世,那拉氏皇后的被廢直至死亡也沒有讓令妃做上皇后的位置,因為乾隆皇帝他重新看清了自己,他對真正的愛情深感絕望了,同時他也不愿再找一個女人來約束他,哪怕只是小小的干預都不行。
在做出不立皇后決定的時候,乾隆也想到那個曾經把她放在心尖上的那個人,可是他怕呀,因為在那拉氏當上皇上以前,也是溫良恭順的,乾隆怕地位和權力能輕易的改變一個人的。所以當乾隆把不立皇后的意圖告訴令妃時,令妃只是愣了一下隨即告訴皇帝只要皇上心中有她,當不當皇帝都沒有什么關系,能天天陪在皇上的身邊才是自己最大的福分,至于別的沒有什么所求的,令妃的一番話讓乾隆深受感動,并告訴令妃讓她放心,自己一定不會虧待她。
后來乾隆皇帝與令妃娘娘都兌現了他們的承諾,他們在以后的歲月中夫妻二人或同閱詩書,或一同逗弄皇子皇孫,或親手烹調一二個小菜,二人在一起體會一下平民之樂,兩個人相依相伴,最后令妃娘娘因自己的愛女去世而憂郁寡歡于乾隆四十年去世,終年四十八歲,二十年后,乾隆皇帝立令妃所生的兒子為皇帝,自己做了太上皇。今天的故事就講到這了,謝謝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