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對相對論的時間變慢和尺子收縮很感興趣。這聽起來很詫異,時間為什么會變慢?這也是民科常以攻擊的地方,畢竟太違背常識了。
不管在北京,倫敦還是上海。此時此刻三個地點會發(fā)生在不同的事件同一時刻,張三在北京吃拉面,李四在倫敦逛商場,王麻子在紐約上班。
宇宙中,總是有無窮多的事件在發(fā)生,小到電子運動,大到星系旋轉。我們該怎樣用數(shù)學描述某一事件發(fā)生的規(guī)律。
當然,憑借著先天綜合判斷,我們會在每個事件中提取出發(fā)生的時間和地點。這就是時空。
空間是三維的,時間可算作第四維。如果要用坐標系描述時間的時空,就需要閔可夫斯基時空圖描述,當然今天的重點不在于此。
處于A地點的人要去觀察B地點發(fā)生的事件就需要觀察。
那如何觀察呢,無法就是依靠五大感官。嚴格來說,觀察到的事件并不是實時的發(fā)生的,而是延遲的!
在A點的人可以看B點發(fā)生的事件,也可以聽到B點發(fā)生的事件。
當然在A點的人有強迫癥,他更喜歡看B點發(fā)生的事件,因為看比聽更快一些,看到事件的信息比聽到的事件信息延遲就短很多,畢竟光速遠大于聲速。
在夜晚,站在A點的人仰望星空,看到了仙女座星系,當他得知此時此刻看到的畫面只是仙女座星系250萬年前的樣子,他感到沮喪,因為他想了解到仙女座星系實時的樣子。
當時這是不可能的,因為觀察某一地點某一時刻發(fā)生的事件傳到你的感官中需要時間。
怎么讓這個時間差最短呢?這就要求事件的信息傳遞需要最快的速度飛到你的眼前。而光速就是最快的信息傳遞速度。
所以光速不變原理也是狹義相對論的基本假說,并推理出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信息傳遞速度。
現(xiàn)在你站在地球上,宇航員開著透明的宇宙飛船飛出地球。假設不管飛船飛得多遠,你都可以看見飛船內(nèi)部發(fā)生的事件。
你掏出來兩個電子表,一個你帶手上,一個贈送給在飛船內(nèi)的宇航員。
飛船未點火時,你看一下自己的時間是10:07分,在飛船內(nèi)的弟弟電子表也是10:07分。OK,此時還沒有異常。
沒多久,飛船開始點火,并加速飛離地球。那么你要看見飛船內(nèi)的電子表的走動,就需要飛船內(nèi)的燈光照在電子表上(此時示數(shù)為15:30),并重新反射光線。這個反射的光線就攜帶了15:30這一刻的信息?,F(xiàn)在這個光線要傳到地球上才能被你看見。那么當這束光線傳到你的眼中時,你手上的電子表讀數(shù)又會怎么樣呢?
先別急著下結論。一開始你倆的時間一樣,電子表讀數(shù)也應該一樣??涩F(xiàn)在飛船運動了。那我現(xiàn)在問你,你的時空坐標是(t0,0),你看到的宇宙飛船的時空坐標是(t1,x),
當宇宙飛船勻速直線運動時,飛船內(nèi)的光線傳到你的眼中的時間差|t0-t1|是多少?
我想這也太簡單了,因為根據(jù)時空坐標,我們已經(jīng)得出來你們相距為x。光線傳播的最快速度為光速c。
|t0-t1|c=x(c為真空中光速)。
于是時間差|t0-t1|=x/c,這個時間差可以推理到洛倫茲變換這就是t0=t1/(1-v2/c2)?因為c為常數(shù),v是飛船的速度。飛船速度越快,看到的時間差就越大,甚至看到飛船內(nèi)的自由落體都減慢了,所以你看到的宇宙飛船中的時間就越來越慢。
不過這個只是狹義相對論的研究范疇。也就是說宇宙飛船只能相對于保持勻速直線運動,一旦涉及到變速運動就是廣義相對論的范疇了。因為狹義相對論不涉及力,廣義相對論涉及力,變速過程體現(xiàn)的加速度就是力。
在狹義相對論中,地球人看到飛船內(nèi)的時間變慢和尺縮只是運動學效應,其飛船內(nèi)電子表的機械結構沒有改變。你也可以在某種程度上認為成這只是一種視角把戲。
如果飛船不經(jīng)過變速過程再回到地球,那么飛船上的表和地球上的表走的一致,飛船上的人也沒有變年輕。
但是,這不可能,飛船不可能從零啟動到高速飛行不經(jīng)過變速過程,飛船回到地球也得減速和反方向加速。
飛船內(nèi)的人變年輕不是因為勻速直線運動運動導致的。飛船上的人看地球人時間也變慢了。但為什么但飛船內(nèi)的人回到地球,是宇航員變年輕了,而不是地球人年輕了呢?
關鍵的問題在于飛船變速過程就相當處于非慣性系了,就等效于在引力場中,這時候?qū)е碌臅r間變慢才是真實的身體細胞代謝變慢,是不可忽略。如果飛船僅是和地球人保持勻速直線運動,那么地球人看飛船時間慢了,飛船看地球的時間也慢了。這種因勻速直線運動導致時間變慢是相對的,只有誰經(jīng)歷了加速過程,誰都時間才真的不可逆的變慢了。
同理,飛船內(nèi)的尺子的確沿著運動方向縮短了,勻速運動和加速運動都可以導致縮短!但是在勻速過程中,地球人看到的尺縮效應是運動學圖形的改變,而不是幾何圖形的改變,在這種情況下,尺子分子間距沒有改變,這只是觀察者效應。
但是在加速運動飛船內(nèi),尺子可能是真的收縮了,其分子結構也改變了!不過尺縮效應目前沒有直接的實驗驗證,目前可以通過μ介子的運動范圍間接證實了,另一個實驗是:高速運動的帶電粒子電離性增強,其較為理想的解釋就是尺縮效應。加速運動導致的尺縮效應或許是真的導致尺子分子的結構發(fā)生了改變。
說實話,我對這種現(xiàn)象也感到困惑。我個人只能通過洛倫茲變換推算出這種結果,其中蘊藏的本質(zhì)性原理并不是很清楚。我查了好多SCI上的論文,也并沒有我想要的結果。我個人的理解是宇宙飛船內(nèi)的尺子在變速過程就等效于處于引力場,這才導致尺子內(nèi)的分子排列收縮,當然你也不必當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