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民族英雄,萬世敬仰,成為無數愛國志士的精神榜樣。然而,對于岳飛,后人更多的是停留在他的武將身份上。其實,岳飛能文能武,不僅是一位優秀的將領,更是一位文采不凡的詞人。除了他廣為人知的《滿江紅》,他的《小重山》同樣經典。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
【南宋】岳飛
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
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
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作《小重山》時,詞人早已征戰多年,飽經滄桑。夜深人靜元帥帳內,岳飛訴說著自己內心的苦悶,他反對妥協投降,相信抗金事業能成功。然而,宋高宗和秦檜卻想主動議和,和金國談判。岳飛對投降派的猖獗極度憤慨,身為朝臣卻又無可奈何,但他“精忠報國”之志始終未曾改變。因此,如果豪情壯志的《滿江紅》刻畫的是英雄外表,那么婉約沉郁的《小重山》刻畫的便是英雄內心。
這首詞上闕寓情于景,體現了作者思念中原、憂慮國事的心情和曲折委婉、寄寓壯志未酬的憂憤。詞的下闕抒寫收復失地受阻、心事無人理解的苦悶。深秋之夜,詩人夢到自己正率部將征戰千里,向故土進軍,令人興奮激動!然而,好夢不長,詞人被蟋蟀聲吵醒。醒來時,正是半夜三更,他繞著臺階來回踱步。四周寂靜無聲,只有朦朧的月色,照在窗簾上。
家鄉長久淪陷,歸家之日遙遙無期。他曾經10多年出生入死,如今頭發都白了,還未能返回家園,還未實現滿腔心中收復失地的抱負。山高水深,道路曲折,阻擋了詞人回家的路。他獨自一人身處險境,就像俞伯牙和鐘子期一樣,始終找不到一個知音。
岳飛為了國家的安危,暗自惆悵,感嘆沒有人理解他心中的宏愿,他彈奏的是一曲驅逐韃虜的雄偉篇章。然而,南宋朝廷只要和談。或許,成就大業的人總要忍受不為人知的孤獨與寂寞,而這首《小重山》正道出了寂寞英雄的心聲。歡迎大家在留言區評論!(編輯阿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