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水滸的朋友經常說,梁山上只有魯智深是俠義之人,但縱觀水滸,就會發現魯智深不是俠義之士,具體來說有六個證據。
金翠蓮父女
第一:輕罪重罰。魯達在當提轄時,聽到金翠蓮說自己被鄭屠欺負的事,魯智深連問也沒問,就決定要幫金翠蓮回老家,并當場借了十兩銀子,再加上自己帶的五銀子,送給金翠蓮當路費。第二天安排金公父女離開,到鄭屠的店鋪里,三拳打死了鎮關西,當時自己也有些后悔,只想教訓他一頓,沒想到出手太重。這件事的來龍去脈還查清楚,也沒問問鎮關西本人是什么情況,更沒了解一下街坊鄰居是如何評價這件事的,直接動手打人,還打死了,萬一金翠蓮有沒說的隱情,總之這事出發點是好的,但結果處置嚴重不當。
魯智深大鬧五臺山
第二:任性,傷及無辜。魯智深在五臺山上出家,兩次醉酒后大鬧五臺山,打傷了許多和尚和香客,就連寺廟里的建筑物都打壞了很多。他自己不守清規戒律,還把狗肉硬塞到小和尚嘴里,他打的人中大多數不是惡人,特別是香客根本不認識他,白白挨了打。
丘小乙
第三:好心辦壞事。在瓦罐寺,本來想幫老和尚,可過于莽撞,由于提前說出不該說的話,與人家一僧一道打斗,沒打過他們,只得逃跑,遇到史進,二人又回去打,把一僧一道打死,但這些老和尚在魯智深一逃跑感覺沒了活路就自殺了,就連本來想解救出來的被害婦女也跳井而死。
孫二娘
第四:好壞不分。孫二娘差點把魯智深弄死當牛肉賣了,張青回來后救了魯智深。后來魯智深親口說孫二娘甚是義氣。孫二娘是全書最惡的人,甚至比高俅蔡京都惡,張清還制定了三不殺的原則,但孫二娘根本不管什么三不殺,只要有油水,就動手。孫二娘道德是負數,假如魯智深真的是俠義之干,知道眼前的孫二娘是十惡不赦之人,必然要為民除害,親手殺了孫二娘,然而,只因孫二娘給他賠禮道歉,送他銀子,壞人就成了朋友,這是俠義之士所為嗎?
李忠
第五:坑朋友。魯智深到了桃花山,李忠和周通熱情款待他,殺豬宰羊,魯智深把周通強娶劉太公女兒的事解決了,周通也發誓不再糾纏劉小姐。魯智深要走了,李忠和周通再次設宴送行,正好有一批客商經過桃花山,李忠和周通下山打動,說回來再為魯智深送行,然而魯智深利用這段時間,把小嘍啰綁了,搶了值錢的金銀,從山上滾下來。盡管李忠周通不是什么好人,但對魯智深來說,熱情招待,還答應送盤纏,起碼沒有對不起他,魯智深打了人家的小嘍啰,搶了人家東西,自己心虛,怕被人家撞上,就滾下山。
二龍山三大強人
第六:為自己生存強奪他人錢財。魯智深離開大相國寺后,就和楊志一起霸占了二龍山,專門打家劫舍,這段時間,他不知禍害了多少過往客商的性命。山上那么多小嘍啰要吃飯,他不知四處搶了多少糧食。俠義之士會搶別人的東西,殺人劫財?一分錢難倒英雄漢,為什么,因為俠義之士寧死也不搶別人的錢財。魯智深這樣的人怎么與俠義之士劃等號?
魯智深坐化
今日一悟:魯智深最后坐化于杭州六和寺,“今日方知我是我”代表自己懺悔罪惡的一生,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當魯智深醒悟后,終于知道自己是誰了,應該過什么日子,就坐化了,同時也就推翻了魯智深是俠義之士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