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的赤壁之戰堪稱經典,人們在贊嘆諸葛亮、周瑜神機妙算的同時,對關羽在華容道義釋曹操,讓“名為漢相,實為漢賊”的曹操得以逃脫總有幾分遺憾。且不管作者羅貫中秉承正統思想,抑曹揚劉,這里僅就諸葛亮釋放曹操的原因做一探討。
且看華容道當時的情形:“(操)遂勒兵走華容道。此時人皆饑餓,馬盡困乏。焦頭爛額者扶策而行,中箭著槍者勉強而走。衣甲濕透,個個不全;軍器旗幡,紛紛不整;大半皆是彝陵道上被趕得慌,只騎禿馬,鞍轡拋棄。正值隆冬嚴寒時,其苦何可勝言。”“操回顧止有三百余騎隨后,并無衣甲袍整齊者。”再看敵方:“兩邊五百校刀手排開,為首大將關云長,提青龍偃月刀,跨赤兔馬。”兩相對比,勝負立判,曹操必死無疑。一是關羽在兵力上占有絕對優勢,500:300;二是曹操乃疲憊之師,關羽以逸待勞。曹操被周瑜又是火燒又是水軍掩殺,在逃亡途中,又遭到東吳大將呂蒙、凌統、甘寧以及劉備手下大將趙云、張飛等的沖殺,已潰不成軍,這時遇到關羽以逸待勞的生力軍,曹操必死無疑。三是心理上的因素。關羽在曹操軍中呆過,為曹操打過工,殺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曹軍深知其勇,此時遇到他,無異于死神降臨。此時關羽殺曹操,簡直易如反掌。
但結果還是曹操利用關羽的重義而逃脫。
《三國演義》中,對曹操逃脫的原因,從諸葛亮口中說出:“亮夜觀天象,操賊未合身亡,留這人情,教云長做了,亦是美事。”
由此觀之,神機妙算的諸葛亮早就知道關羽殺不了曹操,但為何還要派關羽守華容道,我認為,除了“操賊未合身亡”的原因之外,最主要的還是軍事上的原因。
劉備三顧茅廬時,諸葛亮在《隆中對》中對天下局勢的分析:“自董卓造逆以來,天下豪杰并起。曹操勢不及袁紹,而竟能克紹者,非惟天時,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字以令諸侯,此誠不可與之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是殆天所以資將軍,......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將軍欲成霸業,北讓曹操占天時,南讓孫權占地利,將軍可占人和。先取荊州為家,后取西川建基業,以成鼎足之勢,然后可圖中原也。”由此觀之,諸葛亮從出山開始,就按照既定的三足鼎立的藍圖,輔佐劉備堅定地朝著這一目標邁進。赤壁之戰之時,天下大勢還是一超多強,一超乃曹操,多強如孫權、馬騰、劉璋、張魯等,多強之中,尤以孫權為最!此時的劉備,雖然為帝王之后,但還沒有占據一城一池,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之地,不管曹操如何看重他,在煮酒論英雄時如何吹捧他,但他還不足以對曹操構成任何威脅,曹操最大的敵人乃經營江東三世的孫權!諸葛亮清楚地知道,經過赤壁一戰,曹操元氣大傷,在短時內根本無力對付諸強,這正是劉備發展勢力的大好時機。如果殺掉曹操,孫權憑借父兄經營的基礎,加上周瑜等英才的輔佐,勢必會成為新的超級強國,天下大勢還是一超多強,只是曹操和孫權換了一下位置而已,這不符合諸葛亮《隆中對》“以成鼎足之勢”的戰略構想。因此,不管是繼續讓曹操一家獨大,還是殺掉曹操,讓孫權的東吳成為新的超級強國,對劉備都不是好事。最好的辦法就是通過赤壁之戰,削弱曹操,壯大孫權,形成兩雄爭霸,自己乘機發展才是上上之策。這頗有點冷戰時期世界格局的意味.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