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的授銜儀式是建國以來十分重要的一次活動,此次授銜儀式不僅完善了我們國家的軍銜制度,更是對開國將軍們功勞的肯定。我們國家一共有57位開國上將,然而此次活動中只授予了55人上將軍銜,另外兩人都是時隔多年才再次授銜的,這其中有什么原因?
這兩位將軍分別叫王建安和李聚奎。王建安將軍參加革命的時間可是非常早的,早期的黃麻起義中便有他的身影,他隨黨作戰多年,即便是建國后還領兵參加了朝鮮戰爭,在軍中也是頗有名望的,征戰多年,也立下了不少戰功,這樣的一位將軍,在開國上將中自然有他的一席之位,但不湊巧的是,在55年授銜的前一年他因高血壓住院,直到授銜儀式開始的時候還沒有出院,因此錯過了此次授銜儀式。
而李聚奎將軍也是一位頗有資質的將軍,他雖出自農村卻上過學,24歲入黨,在部隊里也算是個讀書人,他從士兵做起,憑借著自己的努力和韌勁步步高升,他忠心為黨,是陳毅的一員愛將,這樣一個人,排在上將也是當之無愧的。和王建安將軍的原因不同,李聚奎錯過五年授銜的原因是他當時的職務是石油工業部部長,而并非在軍隊中擔任職務,按照軍銜評定的要求,是不能夠評定軍銜的。
兩位將軍雖然因為各自的原因,沒有參加55年的授銜儀式,但是上將軍銜是他們理所應得的。在授銜儀式舉行過后的第二年,王建安將軍身體康復出了院,回到部隊繼續工作,所以便被補授了上將軍銜。而李聚奎將軍后來再次調職,在軍隊的后勤部擔任職務,所以1958年的時候,部隊也為他補授了軍銜,因此我們的開國上將便是57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