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濤,字洪度,一個帶有傳奇色彩的唐代女詩人。本是長安(今西安)人,幼年喪父,8歲能詩,為生活所迫16歲入樂籍,后定居四川成都浣花溪。薛濤憑自己的才華和魅力,名噪一時,和當時著名詩人元稹、白居易、張籍、劉禹錫等人都有唱酬交往。
薛濤與元稹曾有過一段刻骨銘心的戀情。元稹出使東川,初次約會薛濤,兩人甜蜜相處三月有余。戀愛期間,薛濤用自己制作的桃紅色小箋——'薛濤箋'寫詩抒情。薛濤和元稹最后一次相會是在江陵,薛濤從千里之外來見元稹,吃盡奔波之苦。然此時元稹的心已另有所屬,對薛濤若即若離,不幾日薛濤便郁郁而歸。此后,薛濤與元稹持續了十多年的感情就畫了句號。薛濤終身未嫁,在清冷生活里終老。
薛濤箋
薛濤隱于浣花溪,那里造紙業發達。薛濤好寫短詩,嫌當時造的紙張太大,用著浪費也不方便,就指點工匠制成了一種既便于攜帶又便于交流且帶有個人色彩的紅色精美的小彩箋,專供自己使用。后世仿造,稱之為“薛濤箋”。多用于寫情詩情書,表達愛慕思念之意,在當時及后世極為流傳。
薛濤墓
位于成都望江樓公園,主體由墓、墓碑、墓基平臺組成,四周有護欄分隔。墓體直徑約三米,由三層紅砂條石砌成圓形墓基,環墓為一米寬的墓基平臺,用石板拼成環墓小路,墓與平臺形成一個整體,視覺效果甚佳。幕碑正面刻“唐女校書薛洪度墓”。碑背面是“重建薛濤墓碑記”。薛濤墓的立意布局,根據“天圓地方”說,設計以墻界為方以墓為圓,寓意女詩人在天地中安息,永為世人憑吊。
今有昔日弟子,前往成都拜謁薛濤墓,追憶薛濤箋,情之所至,感慨萬千,賦詩一首,以寄情懷。全詩如下:
薛濤箋
作者:石立方
一千二百年前
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
酷愛紅色的薛濤
采拾片片桃花
染紅了寫給元稹的詩箋
從此
氤氳著女詩人氣息的薛濤箋
開始傳遍文藝的西川
我幻想著
元稹出使成都的日子
應該是薛濤
最甜蜜的時光吧
賞西山雪景
登東吳巨船
聽兩只黃鸝 呼喚幸福
似一對新人 月下花前
如果時空可以穿越
我寧愿化作丑如鐘馗的元微之
從江陵逆水而上
在一個后來被稱作望江樓的渡口邊
登岸
無問西東一路向前
去探尋那桃花般嬌艷的紅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