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優秀的人越是不合群,猛獸偏愛獨行,牛羊總是成群。”
我想做一個不合群的人,做一個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人;我想做一個不合群的人,做一個不畏惡語相向的人;我想做一個不合群的人,做一個相信自己的人;我想做一個不合群人,做一個用自己內心去思考的一個人!
在我們這個集體主義流行的社會里,越來越多的人覺得不合群的人是不正常的,是生活中的異類。我們總是想著如何去迎合別人;我們總是想著如何能夠合群;我們總是想著如何能讓別人不在背后說自己的壞話。有時候我們都覺得,為什么那個人這么不合群,我們說東,他要往西,我們說南,他要向北。有時候的確是我們想多了,他只是在堅持自己的想法。
趨炎附勢的人多了,堅持自我的人少。在我們年少的時候,都會有一腔熱血,我們堅持不做什么樣的人,這樣的人真的很討厭,但后來我們變了,我們變成了當初我們極力唾棄的那個人,是社會變了嗎?不!社會一直都是這樣,變得人是你自己!或者說你本就是這樣的人。
我們缺少發現美的眼光,我們總是能看到被人的缺點,卻不能看到別人的優點,我們只發現別人不和我們玩耍,卻沒有發現他是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漸漸地我們發現了自己越來越喜歡,別人夸自己,卻不愛聽別人的好言相勸。我們總是說:“我就這樣,誰也別想管我”,其實誰想管你,你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了,這個世界沒有誰離開了誰活不下去,把自己放在一個降低的姿態去生活。
當我們為了生活,遠離家鄉奔波的時候,你會發現當初你瞧不起的那個所謂的“不合群”的人卻過得很好,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堅持自我卻變成了異類。
在小學的時候,如果這個孩子喜歡獨來獨往,沉默寡言,那么一些老師和同學就會覺得這個人不合群,不正常,情商肯定也是不夠的,這樣的孩子以后肯定沒有出息。
在上大學的時候,幾乎每個班都有“不合群”的人,他們是真的不合群嗎?不是!他們是在為自己喜歡的事情而努力,他們不想做你給安排的而他不想做的事情。大學里合群其實就是墮落的開始,和同學一起逃課,去網吧上網,徹夜不歸,紙醉金迷,而你嘴中那個說什么也不和你們一起的那個人在做什么,他們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他們在為自己的未來規劃,而你又在做什么?
在工作上也是一樣,有的人在上班的悶頭苦干,專注的工作,每天都可以把事情做得井井有條,到了下班點就立馬走的人。這樣的人也會被其他的人視為“眼中釘,肉中刺”,覺得他沒有團隊意識,我們都在加班,為什么你不加班,那你們有沒有想過,你自己平時的工作效率怎么樣,可能你工作三天不如他一天做的事情多。如果這個人做得還不錯,那么有的同事就開始議論這個人怎么這么目中無人啊,有業績了不起啊。對不起,他沒有想那么多,他只是想做自己。
“不合群是表面的孤獨,合群了才是內心的孤獨。”我們有的人費勁心思的想合群,當我們真的“合群”,我們會發現自己并不快樂,當你不斷地去詆毀那個“不合群”的人的時候,其實他的內心有可能動搖過,他有可能也幻想過有一天能和你們一起做一些快樂的事情,可是他們發現這些并不能使他們快樂,那樣就真的失去了自己。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長期渾濁于人群,心機方面城府頗深,但知識量方便卻略微貧乏。而人長期于鉆研某處,在某個領域強于常人也是理所當然之事。作為不合群的人,我們不必想要去合群,想要成功,你就不必合群,我們又何必為了討好比人而苦了自己呢?
每天強顏歡笑太累,帶著面具去生活,拖著疲乏的身體還要努力地適應別人所謂的生活。所謂的”合群人士“就是在他們帶著面具的時候,希望你也帶上面具,在虛偽下度過心里的滿足。我們會發現合群的人平時都在做些什么,上班的時候刷著朋友圈,時常抱怨著生活的不如意,卻不努力,在工作中抱團取暖,幾個人成為一個陣營,每天討論職場八卦,一到工作就沒精神。如果這是合群的話,我寧愿當那個不合群的人。
學會孤獨,享受孤獨,成功是留給少數人的。不合群的人不代表不優秀,相反你有著別人沒有的專注,我們不必強迫自己合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