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你和父母越來越“無話可說”?
為什么你總遇不到“對的人”,愛情不如人意?
為什么你總是很努力,卻得不到他人的賞識?
為什么你已經絞盡腦汁,還是經常把天“聊死”?
為什么你和權威人士交流時,總是克服不了緊張?
生而為人,我們無時無刻不需要與“人”打交道,所有關系問題的本質,歸根到底,是我們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不懂得溝通。
其實人際關系的解讀,無非就是想明白三個問題:
我和我自己的關系;
我和他人的關系;
我和社會的關系。
01
“你值得被好好對待”
我和自己的關系
在人際關系中,第一要義是認同自己。這里先講個故事。
以前,只要和朋友吃飯,我就特別不好意思讓別人買單,于是我成了一個總是搶著買單的人,偶爾有一次朋友買了,我還會感到焦慮和愧疚。
我也會覺得不公平,為什么我付出的比較多?但這個想法才一冒出來,我又會說服自己:沒關系,這樣顯得自己大方。
但心理分析師告訴我,我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不認同自己是一個“值得被他人好好對待的人”,并且覺得自己如果表現不好,不做一些對對方有利的行為,甚至討好對方,別人就會離開。
因此我對于自己的認知是:不夠好,不值得別人關注和關照;從而覺得他人不可信任,無法放心交付。
在心理分析師看來,我從來沒有真正的和“朋友”們建立關系,一直把自己定位為“可憐的付出者”,唉聲嘆氣,戰戰兢兢。
有人說,高智商是舒服自己,高情商是舒服別人,但有時候總為別人考慮,真的挺累的,說到底也還是沒理解到底什么是高情商。
一個高情商的人,首先就是處理好了和自己的關系,他如果愛這個世界,就是真的愛,不是做出來的樣子,而且經歷了挫折洞悉了真相之后仍然愿意去愛。
一個高情商的人會考慮別人的感受,但不會一味地遷就別人,他是一個用真心去交往的人,既能讓別人舒服,也不會委屈自己。
02
“受歡迎的人是怎樣的?”
我和他人的關系
高情商的人能正確地認知自己、他人和社會;而一段好的關系,無厚黑,非討好取悅,當然也不是隱忍不發。
在和他人的關系里,你可以順暢表達自己的觀點需求,懂得設身處地換位思考,從而建立相互滋養的合作共贏。
好的婚姻也是關系滋養和共贏的體現。美國心理學家Goodman,研究了許多新婚夫妻后發現,一對幸福的新婚夫妻,其中一個人肯定是關系溝通的高手,TA會關懷和體貼對方,營造出親密的氛圍。
好的朋友圈層里,也一定會存在這樣幾個人,在表達自己的同時,又體諒不同境遇下不同人的想法和能力;對局面有掌控,對未來有余地,對他人有寬容,對自己有約束。他們以相處舒服且相互促進為終極目標,是人群中最受歡迎的人。
在職場上,他們也能管理好情緒,與不喜歡的同事也能和諧共事,與意見不同的人爭執的時候,能夠禮貌而堅定。
03
“影響社會交往的因素有哪些?”
我和社會的關系
對于個人來說,影響社會交往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交際素養。表現在善于表述自己的思想和傾聽別人的講話,富有同情心、能產生共鳴。
2、道德修養。受過良好的道德教育的人說話文明禮貌,待人接物處理得當,很容易與他人友好相處。
3、情緒價值。真正穩定而良好的人際關系,靠的是給予對方情緒價值。什么是情緒價值?比如你是我的朋友,每一次我和你交談,你都能讓我對自己更滿意一點,對未來的生活更樂觀一點,在壓力巨大的生活中更快樂一點,這便是你的情緒價值。
高情商的人,為什么那么容易獲得他人的認可和歡迎,因為他提供的情緒價值,是無價之寶。而如果你總把消極和負面的東西扔給對方,讓別人為你的糟糕情緒和言行買單,那再好的親密關系也會最終走向悲劇。
4、成長環境。主要是父母個性及父母與周圍人們之間關系的影響。父母熱情開朗,善于交際,并經常參加各種有益的社會活動,與周圍人相處也很好,耳濡目染,我們就會逐漸養成與人們交往的習慣,也容易與人相處。
最后一句話總結,一個人要真正成長,就需要在洞悉自己并坦然接受的同時,又有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