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1870-1937)是弗洛伊德早期的學生,他離開弗洛伊德建立自己的學派,提出了成為'個體心理學'(individual psychology)的理論。(可參考他寫的《自卑與超越》)
他深信決定個人思想、感覺和行動的不是性沖動,而是權力欲。他認為這種對'權力'或'支使'的尋求是每個生活里唯一最重要的因素。
阿德勒創立'自卑情結'(inferiority complex)這個名詞。他相信每個人多少都有一點自卑感。這種感覺使他產生了得到'優越于別人的感覺'的需要。例如:狄摩西尼(Demosthenes)尚未成為希臘最偉大的演說家之前,有口吃的毛病;拿破侖身材矮小卻成為一個偉大的將軍;詩人拜倫(Byron)有跛足的缺陷,卻使大半個歐洲成為他獻身的場所。依照阿德勒的理論,上述每個人都以自己的方式'補償'身體的缺陷。
阿德勒還認為,人也喜歡補償他的情緒不安。假若有個人深深感到自己一無價值,這種自尊的缺乏會使他成為國家的獨裁者、或他家鄉的政壇領導人、或是他的辦公室的領導。總之,他會驅使他獲得某個'眾望所歸'的地位。然后他就可以向別人證實別人確實比他還要低下。
其他的人也許沒有如此顯著的動機,但是他們仍然會選擇看書、寫作、生育眾多子女或任何別的活動。他們選擇這些特殊的努力方向,就是為了補償意識里曉得的那些情緒傷害。阿德勒認為這些沖動的強度及方向的不同,可以決定我們的成功或失敗、成熟或有情緒困擾。
阿德勒覺得我們的社會喜歡置男性于支配的地位,使他們代表力量和領導;相反,女性成為卑下和柔弱的象征。他們相信這是許多情緒問題會發生的原因。女性更是如此。
弗洛伊德著重于對過去的探索,檢查病人心理癥的根結。他覺得只有這種方法才可以找到病因,但是阿德勒不以為然。他相信個人的目標在心理癥的發生上占著主要的角色。因此,他對病人的目標較有研究的興趣,想發現病人要在生活上得到什么。阿德勒認為虛假的價值加上個人為了保持它而作的精神掙扎,會使個人得到不幸的后果。
阿德勒的后繼者在分析中比較注重病人日常的問題,他們探討這些問題,這種分析比弗洛伊德的分析法省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