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旭日東升,陽光撒滿紫荊校園,地球的另一邊——英國正在熟睡。粗略算了算,李唯來到英國劍橋大學進行博士聯合培養已經五個月了。五個月前的她剛踏入異國時,面對著與之前生活二十年來不同的環境,難免有些不知所措。而如今的她,卻調皮地笑稱最大的不同就是有了“更厚的臉皮”。
這種環境的突然改變,李唯并不是第一次經歷。五年前,李唯沒有想到自己會成為華南農業大學材料與能源學院的一名研究生;五年后,她卻已經成長得足夠優秀,有著堅定的目標,開啟了自己的科研之旅。
如果說,李唯是一汪平靜的湖水,湖面下積蓄著的是暗涌的能量。
李唯在倫敦
失敗的開始,華麗的蛻變
在作為研究生的五年里,李唯的成績單上滿是獎項和榮譽。碩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廣東省優秀研究生、華南農業大學優秀碩士畢業生、“科技之星”、優秀碩士畢業生、優秀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優秀博士學業獎學金一等獎……國際期刊發表SCI論文7篇,影響因子10以上兩篇,累計影響因子58,獲授權專利兩項。
面對如今成績突出、表現驚艷的自己,李唯卻始終以一顆平常心看待。本科學習成績平平的她,當初得知自己成為材料與能源學院的研究生時,更多的反應是忐忑。只有她自己知道,這樣的軌跡脫離了她原來的預想。“我的研究生專業是被調劑過來的,本科學的知識也不扎實,來華農讀研究生所做的科研內容也是之前沒有涉獵過的。”
可想而知,今后的道路對她來說是充滿迷茫和未知的。
事實也是如此。剛來課題組的第一個學期,李唯就體會到了"門檻"之高。因為專業水平不夠,一個實驗,從炎炎夏日的學期初,一直失敗到濕冷寒冬的學期末,李唯的心也隨時間的流逝冰涼下去。在這期間,導師雷炳富教授看在眼里,給她先后三次講解了實驗內容,每周定期查看她的匯報,與她交談,力求找到合適的實驗方法。在漫長而又沒有任何進展的日子里,李唯倍感壓力。
湖面無風,驚不起一絲波瀾。
在無數次失敗中,難能可貴的是李唯能及時地調整好心態。“總該要學會如何去克服困難完成一件事并享受成功后的喜悅,人生的重要鍛煉階段需要認認真真地為自己努力。”她說。
轉機出現在學期末,李唯和雷教授一起做了個實驗。實踐出真知,李唯最終發現改進實驗方法,居然對她的實驗有所推進。科研的大門終于觸摸到了!而這,也成為了李唯科研之路的開端。
溫暖的教導,自我的堅持
在李唯的碩士博士階段中,兩位導師對她影響頗大,他們的教學風格讓她無形中鍛煉了科研能力。雷炳富教授執行力強,觀察問題很敏銳,常常一語驚醒夢中人,在科研上注重落實問題,腳踏實地。而另一位導師劉應亮教授則會耐心教導,和學生一起梳理整個實驗過程,仔細推敲其中存在的問題,每次長達一兩個小時的談話,能讓學生靜下來心來思考平時忽略的細節和問題。
也正是在老師們的指導下,李唯通過不斷努力鍛煉了自己獨立的科研能力和思維能力。
李唯和課題組參加學術會議
在告別了"實驗小白"的身份之后,李唯在老師們的引導下,逐步進行了文章的調研和科學的實驗設計,經歷了實驗過程和文章發表,體會到了創新性和完整性是科研的核心,有效的科研是成功的最短途徑。李唯便這樣逐漸開始了獨立科研的探索。
2019年4月,以“A Universal Strategy for Activatingthe Multi-Color Room-Temperature Afterglow of Carbon Dots in a Boric AcidMatrix”為題的論文發表在《Angew. Chem. Int. Ed》上,影響因子為12.102,李唯是文章的第一作者。同時李唯所在的生物炭與光學農業團隊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了另一篇高質量論文。
李唯參與拍攝華農2019年賀歲視頻
這兩個項目從研究到發表經歷了一年半的時間。在研究過程中,幾乎每一步都遇到問題。每次實驗失敗時,李唯都會去找老師尋求意見,“他們會減輕我實驗失敗的思想壓力,也給我提供了解決問題的思路。”期間李唯和她的團隊伙伴經歷了數不清的修改,反反復復地“折騰”。他們扎進眾多的文獻資料里,順著絲絲縷縷的線索,找到解決的方法。所以當文章被接收的消息傳來時,李唯首先便是松了一口氣,感慨道:"終于不用再看這篇文章了。"興奮感和成就感隨之而來。
類似的經歷李唯反復體驗,而讓她差點崩潰的,是她第一次向影響因子10以上的期刊發起沖擊的文章。一份只有六千字的論文,在經歷了一個多月的等待之后,收到了三位審稿人共計五千個字的問題轟炸,始料未及。
沮喪、失落,在打擊下又不斷地修改、完善,然而在第二次送審時,卻依舊有十幾個質疑的問題等待著李唯,于是她便又開始了更加細致具有針對性的解決過程。此時,李唯所做的工作量已經相當于寫了兩倍的文章。在這期間,李唯還要進行雅思考試,準備出國的事項。當所有的事情聚在一起時,她顯得力不從心。幸而她牢牢握著“最后一根稻草”,在自我的堅持中、在家人、朋友和導師的鼓勵和幫助中,功夫不負有心人,論文成功發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Materials》期刊上。李唯完成了博士階段的第一篇論文,突破了她在碩士期間的水平。
煙火氣息下的追星女孩
探求欲爆棚的勇敢學霸
作為一個年輕的女孩子,她也會熬夜追劇,會把吃吃逛逛作為自己的減壓方式,會把旅游視為一年里的盼頭。聽搖滾、看演唱會也是她生活的一部分,為了看偶像的演唱會,她跑深圳、香港、倫敦。“Linkin Park是我最喜歡的樂隊,他們的歌陪伴了我科研的日日夜夜,度過了孤獨、枯燥與低谷”,她特意提到。這就是生活中愛玩的一個普通少女。
而她也和很多人不一樣,有些人甘于平凡,而李唯敢于嘗試,樂于見識。
2017年,李唯在國際會議上做了一次學術報告。在選擇參加這場國際會議后,李唯就像背上了一個“擔子”。星辰起了又落,晝夜交替間,距離做報告的時間越來越緊迫,李唯每天對ppt進行反復地演練,從熟練地用英語表達,再到閉著眼都能說出來,這才使她有足夠的自信和底氣,將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現給大家。后來,她獲得了此次會議的優秀口頭報告獎。
經過這么一次心理壓力大的過程后,幾年后的其他幾場國際會議上,李唯也開始坦然自若,與其他高校學生甚至是獲得過諾貝爾獎的學者們在思想圣地交流分享。
李唯的碩士生活是在同一個課題組度過的,研究生生活轉瞬即逝,她決定去接觸更多不一樣的領域、思維模式、科研氛圍和人文環境,在這過程中以求學習到新的技術,她說:“我希望把科研越做越寬。”
2019年1月,李唯獲得國家公派資格前往英國劍橋大學進行博士聯合培養。初來時,李唯對用英語對話的生活常態仍然不能一下子適應,所以常常無法及時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與他人流利地交流。而李唯憑借著“厚臉皮”,忽略自己語法上的生疏,大膽地表達自己,后來便也能熱切地與外國小伙伴們交談,交到了許多新朋友。
劍橋國王學院
享受生活,享受科研
在這所古老典雅、歷史悠久的劍橋大學里,教室、圖書館、正式晚宴廳、酒吧,開始漸漸有了遠洋而來的李唯的身影。異國他鄉,孤身求學,這是個陌生的國度,卻也是一座溫暖的國度。在這里李唯充分感受到了英國的紳士文化,并在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與碰撞中暢游著。
李唯和劍橋大學課題組的伙伴們
在新的管理模式和思考方式下李唯不斷地學習,提升著自己的能力。在英國的這段時間里,李唯時常想,一定要取得一個成果,才能對得起這次交流的機會。
科研成果并不是那么容易得來的,確定研究方向或許就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對李唯而言,在研究的整個過程中,她要花費30%的時間去尋找課題,來做新的東西。在科研這條路上,李唯坦白地講道,苦累和快樂中,苦累起碼占了一半或以上。“可是科研肯定了自己的一部分,給了我堅持下去的動力。”李唯談及這個問題,淡然地笑道,“五六年說長也不長,舍不得放棄,我會繼續走科研之路的……”
李唯一直在朝著自己的目標,堅持不懈地做著自己想做的事,平凡如她,卻又閃耀如她,湖水在涓涓細流的匯聚中不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