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己之長,揚己之長
亨利·比徹爾說:“一個人需要思考的,不是自己應該得到什么,而是自己是什么。”我們一定要認清自己是什么樣的人才,該從事什么職業,適合做什么工作。認識你自己,開發屬于你的領域,這是走向成功的一條捷徑。
正確認識自己,既看到自己的長處,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為自己正確定位,這樣才能自信地去迎接機遇和挑戰,實現人生價值最大化。
奧托·瓦拉赫是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他的成才極富傳奇色彩。瓦拉赫在上中學時,父母為他選擇的是一條文學之路,不料一個學期下來,老師為他寫下了這樣的評語:“瓦拉赫很用功,但過分拘泥,這樣的人即使智力超群,也絕不可能在文學上發揮出來。”父母聽從老師的意見,讓他改學油畫。可瓦拉赫沒什么藝術天賦,既不善于構圖,又不會潤色,成績很差,學校的評語更是令人難以接受:“你在繪畫藝術方面不可造就。”
面對如此“笨拙”的學生,絕大部分老師認為他已成才無望,只有化學老師認為瓦拉赫做事一絲不茍,具備做好化學實驗應有的品格,建議他試學化學。父母又接受了化學老師的建議。這下,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被點著了,文學藝術的“落后生”一下子變成了公認的化學方面的“高材生”,在同類學生中,他遙遙領先……
人的智能發展都是不均衡的,都有某種領域智能的優勢和弱勢,人一旦找到自己的智能的最佳點,使自身潛力得到充分的發揮,便可取得驚人的成績。
人生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自己的長項與短項上的抉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項和短項。最重要的是你應該知道自己的優勢是什么,短項是什么,之后要做的就是敢于放棄短項,將你的生活、工作和事業發展都建立在你的優勢上,這樣你才會更容易成功。
朱德庸小時候是一個問題孩子,他一度曾認為自己非常笨,因為他天生對圖形很敏感,但對文字類的東西接受起來很吃力。念國中的時候,他完全沒有辦法適應那種刻板的教育方式,為此,他曾多次轉學。
每個人都潛藏著獨特的天賦,是否能有幸挖到這座金礦,關鍵要看能不能腳踏實地地發揮自己的長處,去經營自己的人生。許多成就卓越的人,他們的成功首先得益于他們充分了解自己的長處,根據自己的特長來進行定位或重新定位,最終挖掘出無限的潛能,輕松地取得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