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者2號探測器已經離開了太陽系。在對數據進行仔細分析之后,科學家們正式宣布了這一點:就像之前的旅行者1號一樣,這個小小的太空探測器現在已經超出了太陽系的范圍,并進入了廣闊未知的星際空間。
《自然·天文學》上發表五篇論文證實,旅行者2號于2018年11月5日進入了星際空間,距離太陽119個天文單位(178億公里)。
由于旅行者1號的等離子儀器在六年前越過該區域時損壞了,因此這是科學家第一次能夠研究該重要邊界的等離子剖面的完整原始數據。
這兩個探測器于1977年發射,用于研究外部太陽系。旅行者2號先發射升空,但旅行者1號在太陽系中的航跡較短,因此率先沖出太陽系。
旅行者2號掠過海王星時曾減速
此外,旅行者2號由于1989年掠過海王星時而減速。
加州理工學院的天文學家埃德·斯通解釋說:“1989年開始,旅行者號的任務變成了星際任務。”
當時,沒有人知道探測器到達星際空間需要多長時間。借助離子化的等離子體超音速風,太陽在太陽系周圍形成了一個氣泡。
日光層
這種氣泡稱為日光層,其邊界稱為太陽風層頂。
斯通說:“我們試圖了解該區域邊界性質。”
旅行者1號于2012年8月25日正式越過了太陽風層頂,相距地球121.6天文單位(181億公里)。
當它進行歷史穿越時,研究人員只能在8個月后,通過電子等離子體振蕩確認這一事實,從中可以推斷出星際等離子體的密度。
我們實際上不知道旅行者2號何時穿越,但去年10月,它開始吸收宇宙輻射,這與旅行者1號2012年的經歷類似。
這次,科學家們直接進行了等離子體密度檢測。有趣的是,旅行者2號的五種儀器所拾取的數據顯示出更平滑,更薄的太陽風層頂,并且具有更強的磁場。根據對等離子體觀察,旅行者2號在不到一天的時間內越過了太陽風層頂。
旅行者2號的宇宙射線儀器還檢測到旅行者1號沒有的東西,證明了在太陽風層頂和星際空間之間存在兩種“射線風”的相互作用。
旅行者1號遇到了銀河系宇宙射線,并且星際磁場侵入了日鞘。旅行者2號發現了圍繞著太陽風層頂的星際磁場,并且太陽系內部的宇宙射線也沿著它流了出來。這表明它不是一個單一的,平滑的接觸邊界,而是更為復雜和動態的區域。
兩個探測器的結果之間存在差異的原因尚不十分清楚,但有許多可能的解釋。一種可能是時間緊迫,旅行者1號越過太陽時,太陽正達到太陽最大值,這是其11年周期的活躍峰值,當時太陽風明顯更強。旅行者2號時從最低太陽值時穿越出去。
當然,太陽系邊界只是太陽影響力的一個邊界。我們的恒星的引力影響要大得多,并通過奧爾特云延伸到100,000天文單位(15萬億公里)。
令人遺憾的是,旅行者探測器極不可能在該航線上保持運行,我們現在任何人都不太可能活著看到它們到達奧爾特云。
但是,盡管如此,旅行者號的成就還是非凡的,它們直接采樣了外部日球層,太陽風層頂等。了解太陽系的氣泡也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其它恒星系統的天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