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應該向成功人士學習,那么成功人士都在干些什么?
馬云:學武術打敗武林高手,當老師玩搖滾cosplay在夢中思考。
王健林:4點起床5點飛翔中午簽約晚上7:30才有空回到食堂。
董明珠:只要我沒睡著的時候我都在工作。
小編:你們再嘚瑟,我給你們一磚頭。
比爾·蓋茨:小編別生氣,他們都挺窮的,算不得成功人士,我還是告訴你我在干些啥吧——我看書。
沒錯,比爾·蓋茨,本質上就是一個沒有感情的讀書機器。如果你經常看書,總能在很多書的腰封上看到一句話:“比爾·蓋茨力薦”,不知道的,還以為比爾·蓋茨力是個來自邊疆的好學生。
比爾·蓋茨確實厲害,有錢也就算了,還缺覺,一睡不著就看書,一看書就睡不著,這樣一宿一宿的熬,一年下來確實能看好多書。(為啥人家這么能熬?人家不用打卡上班呀)另外,比爾·蓋茨是一個高質量的讀者,他能分辨好壞真假,而且很喜歡分享他讀過的好書。
本期,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一下,這5年來,比爾·蓋茨推薦過的50本書。(簡介和評語也差不多都來自比爾·蓋茨,經小編和某翻譯軟件的合作之后,可能有內味兒~)
《美國式婚姻》
塔亞莉·瓊斯 著
中信出版集團
2019年11月
是我女兒珍妮推薦我讀的這本書。這本書講述一對黑人夫婦的婚姻問題。瓊斯最優秀的地方,莫過于她能讓你對故事里的兩位主人公都報以同情。書的主題很沉重,但也同樣發人深省。
These Truths
(暫譯《這些真相》)
吉爾·萊波雷 著
用800頁囊括美國歷史,萊波雷完成了這個看似不可能的挑戰。(小編:200多年的事兒,很難嗎?)萊波雷在寫作手法上的創意在于,將不同的觀點作為核心敘事,結果讓人讀到了一個坦誠而堅毅的美國故事。
Growth
(暫譯《增長》)
瓦科拉夫·斯米爾 著
兩年前,我說我像粉絲等待下一部《星球大戰》一樣等待斯米爾的新書,到今天還是這樣。斯米爾的新作果然沒讓我失望。雖然我不認同他說的一切,但毫無疑問他是一個出色的思想家,尤其在記錄過往和著眼大局方面。
Prepared
(暫譯《準備好》)
戴安·塔文納 著
所有父母都知道,要應對孩子進入高中之后的生活,是一件漫長且艱難的事。塔文納為這些父母整理了一份指南,能讓這一過程更順利。塔文納也提供了更重要的教育心得,那就是跟教給孩子們上大學需要的知識一樣重要的是,還有教會他們如何過好一生。
Why We Sleep
(暫譯《為什么要睡覺》)
馬修·沃克 著
大家都知道睡個好覺很重要,但好覺有好覺的標準嗎?什么樣的一覺才算是好覺呢?沃克說服了我。他通過這本書,成功讓我改變了睡眠習慣,來增加睡好覺的機會。
Upheaval
(暫譯《劇變》)
賈雷德·戴蒙德 著
作為戴蒙德的忠實讀者,我沒有落下他的任何一本書。就這本來說,他探討的是不同社會在經歷危機時刻的反應。這些危機時刻包括內戰、外敵威脅或普遍的蕭條。雖然是個很喪的話題,但這本書卻提供了非常樂觀的解決方向。
Nine Pints
(暫譯《九品脫血》)
羅斯·喬治 著
害怕血液者請退散,本書適合像我這樣覺得血液很奇妙的人。我很喜歡深挖某一個話題的書,因為這本書正合我胃口。(九品脫血指的是平均每個成年人體內的血液量)書中關于血液的新知識點,絕對刷新你的三觀。
《莫斯科紳士》
埃默·托爾斯 著
博集天卷 | 湖南文藝出版社
2018年6月
一位被判終身監禁的伯爵,在莫斯科的一家酒吧里服刑,他有趣、聰明且擁有令人驚嘆的樂觀精神。即便你不熱愛俄國文學,也會愛上這個精彩故事的。(我是俄國文學的死忠粉,讀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所有著作)
Presidents of War
(暫譯《戰時總統》)
邁克爾·貝斯克羅斯 著
對越戰的興趣讓我拿起了這本書。結果在讀完的時候,我順便還了解到了美國從20世紀初到79年參加過的其他八個沖突事件。貝斯克羅斯眼界寬廣,除了知識點之外,你還能學到總統領導力等方面的能力。
The Future of Capitalism
(暫譯《資本主義的未來》)
保羅·科利爾 著
科利爾用一種發人深省的視角(小編疑問:發人深省的視角是什么視角?)思考了許多人頭腦中的普遍困惑。我并不同意他的所有觀點,且我認為他對問題的分析好過他提出的解決方案,但他的專業讓他擁有的洞察力,確實解釋清楚了資本正在流向何處。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
塔拉·韋斯特弗 著
南海出版公司
2019年10月
17歲離開家之前,塔拉沒上過學。萬萬沒想到,我對這樣一個在摩門教家庭成長的故事產生了共鳴,這只怪塔拉寫得實在太好。在閱讀她的童年故事時,我不由得開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我和梅琳達都很喜歡這位年輕女性的回憶錄。
Army of None
(暫譯《無人軍團》)
保羅·沙雷 著
這本書探討了人工智能在戰爭中的應用。這是一個超復雜的問題,但沙雷為我們提供了清晰的解釋,并且展示了在自主武器驅動下的未來戰爭的利與弊。他的經歷確實讓他精通這個領域:退伍軍人,曾經幫美國政府起草關于自主武器的政策。
《壞血》
約翰·卡雷魯 著
雅眾文化/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2019年4月
關于Theranos公司騰飛和衰落的內幕。故事比想象中還瘋狂,看得人完全停不下來。這個書包含了一個超精彩故事的全部要素:精心設計的騙局、公司的陰謀、雜志的封面故事、破裂的家庭關系,以及一個曾估值近100億美元的公司的消亡。
《今日簡史》
尤瓦爾·赫拉利 著
中信出版集團
2018年8月
作為赫拉利的忠實讀者,我沒有放過他的任何一本書。《人類簡史》和《未來簡史》分別講述過去和未來,而《今日簡史》全講現在。
The Headspace Guide to Meditation and Mindfulness
(暫譯《冥想和正念入門指南》)
安迪·普迪科姆 著
如果25歲看到這本書,我一定會把它扔垃圾桶里,但最近我們夫妻都超喜歡冥想。這本書包含了普迪科姆從大學生到佛教僧人的人生經歷和冥想的有趣指南,可以作為入門手冊。
《萊奧納多·達·芬奇傳》
沃爾特·艾薩克森 著
中信出版集團
2018年7月
達·芬奇,歷史上最令人著迷的人物之一。雖然他是以畫家的身份被人熟知的,但他從人體解剖到戲劇,興趣廣泛地有點過分。艾薩克森用高超的方式,描繪了達·芬奇的生活,并解釋了他為什么如此與眾不同。
Everything Happens for a Reason
(暫譯《事出皆有因》)
by Kate Bowler
當鮑勒被診斷出四期結腸癌時,她開始反思這一切為什么會發生,是對她品格的考驗嗎?這些思考匯聚成了這本令人悲傷卻又有趣的關于信仰的回憶錄,其中談到了死亡這個關鍵話題。
Lincoln in the Bardo
(暫譯《林肯在中陰界》)
by George Saunders
我以為自己對林肯無所不知,但這本書開始讓我懷疑人生。這本書混合了美國內戰的史實和想象元素,在166個鬼魂之間展開了一段漫長對話,討論了林肯必須經受的痛苦和責任。有些書內容迷人、意義模糊,讓你在讀完之后很想討論,這本書就是如此。
《起源》
大衛·克里斯蒂安 著
中信出版集團
2019年4月
大衛開創了我最喜歡的“大歷史”課程。這種課程,從大爆炸到今天復雜的社會,將多種學科觀點和證據編織在一個單獨的敘事框架之下,而這本書又是這門課程很好的入門書。
《事實》
漢斯·羅斯林 著
文匯出版社
2019年4月
從第一次看到這本書我就開始推薦它了。這本書教給你通過一種突破性的方式來理解關于世界的基本真相:人們的生活在如何變好,以及世界在哪些方面仍需要改進。
The Best We Could Do
(暫譯《盡力而為》)
by Thi Bui
這本圖文小說是一本非常深刻的個人回憶錄,探討了身為父母與難民這兩種身份的意義。作者的家人在1978年離開遇難,在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后,作者開始去探索她父母的故事。
《掃地出門》
馬修·戴斯蒙德 著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8年7月
如果你想了解貧窮的九連環是怎么一環套一環的,那么請讀讀這本書。作者勾勒了一幅關于美國窮人的畫像,讓我更清楚地感受到了在美國做窮人的感覺。(小編:看到這句話氣得我口吐芬芳……)
Believe Me
(暫譯《相信我》)
by Eddie Izzard
伊扎德的故事很吸引人:他有一個艱難的童年和一顆百折不撓的心,通過他自己的努力,他最終成為一名國際笑星。他的超級粉絲一定會很喜歡這本書的,因為我就很喜歡。他的文字跟他的舞臺表現力一樣幽默。
《同情者》
阮清越 著
上海譯文出版社
2018年8月
看了那么多從美國人的視角分析越南戰爭的書和電影之后,終于有一本書從越南人的角度出發,讓我們看到身為越南人卻被夾在美國和越南兩方中間的感受。
Energy and Civilization
(暫譯《能源與文明》)
by Vaclav Smil
斯米爾是我最喜歡的作家之一,而這本書是他杰作。他展示了我們對能源的需求如何塑造了人類的歷史——從老驢拉磨的年代,到如今對可再生能源的探索。這本書雖不算淺顯易懂,但你在讀完之后會對能源創新如何改變文明的進程具有更好的理解。
《天生有罪》
特雷弗·諾亞 著
未讀·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2018年2月
《每日秀》主持人諾亞講了一件很神奇的事——如何在一輩子可能都無法適應喜劇環境的情況下,以一種“局外人”的方式接觸喜劇并提高自己的表演技能。諾亞出生在種族隔離制度盛行的南非,母親是黑人,父親是白人,當他以混血小孩的身份來到世界的時候,就注定了他生活的悲劇。而這些悲劇后來都變成了能讓人開懷大笑的東西。
The Heart
(暫譯《那顆心》)
by Maylis de Kerangal
一本悲傷得像詩歌一樣的小說,講述了一個心臟移植的故事:一名年輕男子因事故喪生,他的父母決定捐獻他的心臟。這是一本特別動人的非虛構作品,故事情節足夠感人,語言辭藻也足夠優美,整個閱讀體驗非常好。
《鄉下人的悲歌》
J.D.萬斯 著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2017年4月
這本書寫了一個由阿拉巴契亞貧窮白人組成的弱勢群體。萬斯從小被父母拋棄,于是他的祖父母接管了他,他們很愛他卻也容易發脾氣。萬斯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通過自己的努力進入了耶魯法學院。這本書對貧窮背后復雜的文化和家庭因素進行了深刻的解讀,但它真正的魅力還在故事本身。
《未來簡史》
尤瓦爾·赫拉利 著
中信出版集團
2016年12月
我去年推薦了《人類簡史》,而這本引發爭議的新作也同樣具有挑戰性、可讀性和啟發性。作者提出,那些約定俗成的準則將會在21世紀發生重大變化,這將對我們的生活帶來重大影響。我不同意赫拉利的所有觀點,但他描繪了一幅人類未來可能會遇見的奇妙圖景。
《從農場到白宮:卡特自傳》
吉米·卡特 著
譯林出版社
2017年9月
雖然已經寫了二十多本書,但這位前總統還是有一些精彩的故事在。這本傳記簡明扼要地總結了卡特的一生,我最喜歡閱讀的部分,是卡特一路升至世界最高地位的過程。
《弦理論》
大衛·福斯特·華萊士 著
湖南文藝出版社
2019年7月
這本書收錄了大衛有關網球的散文,完全勾起了往事。在微軟工作期間,我放棄了網球運動,還好后來又重新撿起來了。讀這本書甚至不需要你了解任何網球知識,因為華萊士的筆會讓你愛上一切。
《鞋狗》
菲爾·奈特 著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2016年9月
耐克創始人的自傳,最大的特點就是真實。“我不認為奈特在教讀者什么,他只是盡可能真實地還原他的故事。”
《基因傳 : 眾生之源鞋》
悉達多·穆克吉 著
中信出版集團
2018年1月
這本書用通俗的描述介紹了基因重組技術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作者非常專業,完全勝任醫生、老師及科研人員這三項職責。
The Myth of the Strong Leader
(暫譯《強勢領導者神話》)
by Archie Brown
之所以收錄這本書,是因為異常激烈的美國總統選舉。那些普遍被認為強勢的領導,其實是懂得合作、溝通和妥協的。
Honorable mention
(暫譯《電網》)
by Macomber, Robert N.
作者的描寫手法是我喜歡的流派。在高中的時候,我曾寫過一個能夠控制電網的軟件。作者表達了一些新的觀點,看似已經老舊的電網實際上對未來清潔能源的發展起著關鍵作用。
2016年冬季書單
《七夏娃》
尼爾·斯蒂芬森 著
中信出版集團
2018年9月
在看這本書之前,我已經有10年沒有看過科幻小說了。(小編:也許你應該看看《三體》)小說從第一句開始,就直奔主題,月球炸了。全世界團結起來,一起制定計劃,確保人類的延續。這本書重新喚起了我對科幻小說的興趣。
《魔鬼數學》
喬丹·艾倫伯格 著
中信出版集團
2015年9月
艾倫伯格解釋了數學是如何在我們不知情的情況下影響我們的。這本書的每一章都有非常直觀的主題,比如選舉、大樂透背后都有數學原理。不要怕數學原理太過復雜,作者講解得很清楚。'數學就是讓你被激情點燃的同時,又被理性包圍',這便是作者的目的。
The Vital Question
(暫譯《至關重要的問題》)
by Nick Lane
萊恩認為,只有理解了能量的作用,我們才能理解生命的起源,以及生物為何如此復雜。這不只是理論,正如線粒體在對抗癌癥和營養不良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即使萊恩作品的細節最終是錯誤的,我也認為,他對能量的關注將對了解我們來自何處做出重要貢獻。
The Power to Compete
(暫譯《競爭的力量》)
by Hiroshi Mikitani / Ryoichi Mikitani
對關注全球經濟的人而言,日本都是一個有趣的存在。為何80年代的日企巨頭后來在競爭中落敗?它們能否重振雄風?這些問題就是三木谷良和兒子對話的核心。三木谷良是經濟學家,他兒子則是互聯網公司的創始人,透過父子對話,你可以一窺這個神奇國度的未來。
《人類簡史》
尤瓦爾·赫拉利 著
中信出版集團
2014年11月
這本書引發了我們夫妻在餐桌上的很多交流。尤瓦爾完成了一項有難度的挑戰:用400頁講完人類的整個歷史。他也講到了人類的現狀,以及人工智能、基因工程和其他將給我們的未來帶來改變的技術。盡管我并不贊同其中的一些事,比如尤瓦爾認為農耕之前的情況比現在更好,但我還是愿意推薦這本書。
《品格之路》
戴維·布魯克斯 著
中信出版集團
2016年8月
戴維是《紐約時報》的專欄作家,他研究了推動所有人的生活的相悖的價值觀。他認為,美國在培養人們“簡歷美德”(外部成功)的事情上做得很好,但在培養“墓志銘美德”(內心安寧)的事情上很不好。這本書能讓人思考好的生活的本質是什么。
Thing Explainer
(暫譯《最強講解》)
by Randall Munroe
作者致力于用英語中1000個最常見的單詞及藍圖式圖表講解各種各樣的事物,內容涵蓋從“智能手機是如何工作的”到“美國憲法究竟講了啥”。這本書中包含了各式各樣有用的講解和繪圖,小至洗碗機大至核電站,作者幽默的語言風格定能讓你捧腹大笑。
Being Nixon
(暫譯《成為尼克松》)
by Evan Thomas
尼克松經常被描述成一個騙子和好戰者,但在這本書中,作者從記者的視角講述了一個更全面的尼克松。我不認為這是一個富有同情心的人物描寫,因為從很多方面來看尼克松是一個極度無情的人,但這本書讓人感到共鳴,讓人看到了一個卓越又有缺陷的極度矛盾的男人的內心世界。
Sustainable Materials with Both Eyes Open
by Allwood, Julian M.; Cullen, Jonathan M.
我們能從制造和使用物質中減少多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劍橋大學的一個團隊給出了答案。這個團隊關注人類使用量最大的材料,特別是鋼鐵和鋁,并提出了在不要求人們做出大的犧牲的前提下減排50%的方法。盡管主題枯燥,但書中大量的彩圖和類比化解了枯燥。
Eradication
(暫譯《滅絕》)
by Nancy Leys Stepan
作者對于“滅絕疾病”所作的各種努力,讓人很好地感知到這項工作的深入程度,有多少種方法被嘗試了,有多少方法失敗了,以及我們從失敗中學到了什么。作者用了很學術的方式來寫,對于非專業讀者有難度,但讀下來會覺得很值。
《終身成長》
卡羅爾·德韋克 著
后浪丨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7年11月
德韋克想要證明我們對于我們自身能力的信念是如何對我們的人生產生巨大影響的。這本書的價值遠超對世界教育的影響,這本書將在應對挑戰能力培養方面裨益于商業人士的人才培養以及父母的兒童教育。
《我幼稚的時候好有范》
艾麗·布羅什 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5年9月
這本書收錄了作者早年的一些短篇小說。這些小說適合在碎片時間閱讀,不過“你會希望小說更長,因為這些故事很有趣,很睿智。”
《自然的魔法》
理查德·道金斯 著
湖南科技出版社
2013年4月
本書以可讀性、互動性強的方式探討了一些重要問題,例如“宇宙是由什么構成的”。這本書適合有好奇心、各種年齡的讀者。
《那些古怪又讓人憂心的問題》
蘭道爾·門羅 著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2015年5月
本書作者試圖回答讀者的各類問題,包括物理、化學和生物學問題。蒙羅的解釋很有趣,而作為基礎的科學理論也非常準確。
XKCD
(暫譯《XKCD》)
by Randall Munroe
這是又一本合輯類圖書,其中的內容是來自作者博客的漫畫。這些漫畫利用計算機、科學家和記者等話題來搞笑。
《免疫》
尤拉·比斯 著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6年8月
這是一次非常愉快的閱讀體驗。
《統計數字會撒謊》
達萊爾·哈夫 著
中國城市出版社
2009年3月
本書最初出版于1954年,談到了數據如何掩蓋真相。考慮到當前Facebook和Twitter消息流中的大量信息,這本書帶來了“非常及時的提醒”。
Should We Eat Meat
(暫譯《我們為什么吃肉》)
by Vaclav Smil
我希望,通過創新,包括提高農產品產量以及發展肉類替代品,世界對肉類的需求可以得到滿足。這是一本及時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