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曾幾何時,我們都把這句名言俸為金句。果真如此嗎?
因希望成就自己而喜歡讀書的我們,總是看到一本好書如獲珍寶。喜歡熱鬧的我們,總是被書中的一些笑點逗樂。向往感情生活的我們總被書中無情的傷害而淚奔。當然不喜歡書的除外。
但是,多年以后我們細品,我們到底從書中得到了什么,讀到了多少有價值有用的東西,實際真的不多。當然在校學生的課本書和鉆研技術的書卷除外。
就像我自己,以前心血來潮去買了本企業管理的書,結果一天看完了,但從書中只學會了一個名詞,彈性工作制。
為什么說只是個名詞?因為其中內容我們早就知道,愛什么時候工作就什么時候工作,應該是每個人的愿望,所以這是都知道的道理。
說到這,我們要表達的是,讀太多的書真的有用嗎?
讀書讀知識。讀書象征著認真仔細,學生時期和科技者十分重要。學生必須從書中學會生字和成語,學會句式和公式等等,科技書要讀到算式和實用方法等等。
這都必須要求我們用心全心的去學習,甚至一些常用或關鍵的內容我們還應該背上來,因為這都是我們成長的基礎。
而當我們有了這些基礎踏入社會后,我們應不應該從書堆中解放出來呢?
活到老學到老。這也是一句名言,我們也都認可這句名言,我們應該不斷的虛心學習。
但是,我們的人生并非只是書的天地,我們的幸福生活必須要求我們在社會中拼搏爭取,我們不應一味的扎在書堆里,我們還有許多人生責任和擔當,這些都遠比書重要。
看書看感覺。看書象征走馬觀花,別人看一本書要十天我們只需幾小時。這種看書方式肯定大多數的人都不認可。
實際人生的真道理并不多,就像我們從經典中到底能悟到什么一樣,也就一個道德。
但從書中能得到好像有用的道理還真不少,而這些內容真的對我們有用嗎?答案很干脆,半點用也沒有。
因為書中那么多的好像有用的道理全是給偽道德不道德準備的,只要我們是一個有道德的人,許多書中的錦囊妙計將一文不值。
實際我們現在的人生,并非從書中能怎么樣去學做好人好事,而是在書中求得滿足自己私欲的良方。這是肯定的,我們不用不好意思。
并且現在書太多,五花八門,有質量有價值有意義的卻占極少,況且人生也就那么些道理,我們的古人早把這些道理講完了,我們再講有點浪費感情。
從書中悟到智慧。死搬硬套的知識用處真的不大,讀死書更會傻的要命,華麗的詞語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而只有智慧才能讓我們在人生中,即有德又能得心應手。這才是我們真正的目地,最實用實在的收獲。
要想從書中悟到智慧,首先要選書,而選書就必須要看,走馬觀花的看,而非仔仔細細一字一句的讀。
快速的看不是主要為了節約時間,也非為了只看熱鬧,更不是讓我們走形式。而是只看書中的中心思想和主題,只要我們看到了精髓就可以悟到內涵,這就足夠。至于書中詞語,我們在學校學的足夠用,不學也罷。至于書中內容的過程也與我們無關,看到結果就行。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做到博覽群書,否則憑我們人生的有限精力完全不可能,否則就成書呆子。
實際人一旦成熟后就真的無需再讀書了,我們可以在生活中學習,我們更可以更明智的向大自然學習。
看活書悟智慧,讀死書成呆子。
不想成為詩人,只求惠心自然。
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