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生命在子宮內孕育開始的前1000天,也就是自懷孕開始到嬰兒2歲左右,孩子所攝入的營養對他/她一生的健康狀況有著重要影響。因此孕婦在孕期的營養攝入是否充分、全面、科學,對于其自身健康及胎兒發育的影響都不容小覷。
然而,全世界范圍內對于孕婦的日常飲食統計數據相當有限。最近,據一項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志》(JAMA)的研究顯示,大多數美國孕婦在孕期的營養攝入情況并不足夠。
大多數孕婦未攝入足夠的關鍵營養
這項研究從2001年到2014年的全國健康和營養檢查調查中,抽取了1003名美國孕婦進行分析。這些美國孕婦的年齡介于20至40歲之間,大多經濟狀況良好,且大多數通過使用膳食補充劑增加營養攝入。即便如此,這項研究依舊表明:
大多數被調查孕婦的維生素(包括維生素A、B6、C、D、K、E)攝入情況并不理想,并且葉酸、膽堿、鐵、鈣、鉀、鎂和鋅等關鍵營養的攝入均未達到推薦量。
對于孕婦而言,使用膳食補充劑增加關鍵營養的攝入,是降低關鍵營養攝入不足風險的絕佳選擇。例如,僅從食物中攝入維生素A的孕婦,未達到推薦攝入量的風險達27.7%;而在使用膳食補充劑后,這一比例降低至15.5%。
但值得注意的是,膳食補充劑并非萬能,并且存鐵攝入過量的風險。因此在這項研究的最后,專家們如此寫道:“我們推薦孕婦使用膳食補充劑增加營養攝入量,但必須要選擇值得信賴的產品,且謹慎適度使用。”
孕期無需大補,但這些元素不可或缺
對于中國孕婦而言,膳食補充劑的使用仍未全面普及,她們更多的是通過飲食搭配來達到營養均衡的目的。孕媽多吃一點,長輩們則多高興一分,“孕婦大補”似乎早已經成為國人共識。
但孕期正常增長體重應該在11至16千克,超過太多容易導致巨大兒,增加難產的風險。國外孕期指導書籍《懷孕圣經》提出:“孕婦只需在妊娠最后3個月多吃一些,每天比妊娠前多200卡熱量即可”。孕婦在孕期并不需要大補,但要注意均衡飲食,以保證營養素攝入的均衡、足夠。
以下這些關鍵營養元素的攝入必須引起孕婦們的注意:
1. 葉酸
葉酸具有有促進骨髓中幼細胞成熟的作用,多吃蔬菜補充葉酸,有利于防止因缺乏葉酸而引起的巨紅細胞性貧血或白細胞減少癥,對孕婦尤其重要。目前,不少孕婦選擇服用補充劑,這也是攝入葉酸的良好途徑。
2. 鐵元素
鐵能夠在人體內部制造血紅蛋白,是人體血液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胎兒的不斷發育,孕婦在孕期的血液量會逐漸多增加50%,更容易引起缺鐵性貧血。
3. 鋅元素
如不能攝入足夠的鋅,易導致胎兒腦細胞分化異常,胎兒出生體重低下,甚至出現發育畸形;同時,血鋅水平還可影響到孕婦子宮的收縮。因此,應注意鋅的補充,以保證胎兒的正常發育,孕婦的順利分娩。
4. 鈣元素
孕期缺鈣容易導致孕婦疏松,也會影響胎兒骨骼和牙齒的正常發育。因此,孕婦可以通過使用孕婦專用鈣片的方式及時補鈣,確保每天攝入足夠的鈣元素。
5. 維生素A
補充維生素A有利于增強孕婦的免疫系統,并且能夠預防胎兒的先天性視力障礙,促進胎兒心臟的正常發育。但是,維生素A的攝入絕不可過量,否則容易導致自發性流產。
6. 不飽和脂肪酸(DHA)
DHA是胎兒腦神經細胞和視網膜發育所需要的一種營養物質,補充DHA對胎兒大腦發育有一定的好處。同時,DHA還有助于延長孕期,防止胎兒早產,讓胎兒能夠在母體環境中攝入更多的營養,從而達到增加胎兒體重的效果。
孕婦在孕期的營養攝入情況,是一個值得持續關注的課題。就目前的研究數據而言,孕婦的營養情況還存在著很大的改善空間。因此,合理的飲食搭配,膳食補充劑的使用普及,對于孕婦而言應是利大于弊的。更為關鍵的是,我們需要更多的調查研究,出臺更加完備科學的孕期膳食指南,保障孕媽健康和胎兒的正常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