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詩詞中,寫到月亮,詩人們總是充滿了愁思,如果再加上西樓,那么,就愁上加愁。每個人都渴望被了解、被認同,當詩人們在月滿西樓時,他們也希望有一個知心人懂自己,你是那個知心人嗎?
在古詩詞中,寫到月亮,詩人們總是充滿了愁思,如果再加上西樓,那么,就愁上加愁。每個人都渴望被了解、被認同,當詩人們在月滿西樓時,他們也希望有一個知心人懂自己,你是那個知心人嗎?
《謝亭送別》
【唐代】許渾
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流急。
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
隱娘說:離別的謝亭烘托出濃郁的離別氣氛,江上美景反襯了歡聚的可戀和別離的難承,而那急流水又更添追逐友人的離愁,身留謝亭而友人早已遠去,暮色蒼茫風雨凄迷,孤寂落寞的離愁情涌上心頭,其不言而神傷之韻極具感染力。
《寫情》
【唐代】李益
水紋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從此無心愛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樓。
隱娘說:管他月上東樓,月下西樓。月亮是月亮,自己是自己,從此兩不相涉,對失戀的人來說,冷月清光不過徒增悠悠的愁思,勾起痛苦的回憶而已。
《長門怨》
【唐代】李白
天回北斗掛西樓,金屋無人螢火流。
月光欲到長門殿,別作深宮一段愁。
桂殿長愁不記春,黃金四屋起秋塵。
夜懸明鏡青天上,獨照長門宮里人。
隱娘說:從整首詩看,呈現在讀者面前的是一幅以斗柄橫斜為遠景、以空屋流螢為近景的月夜深宮圖。境界是這樣陰森冷寂,讀者不必看到居住其中的人,而其人處境之苦、愁思之深已經可想而知了。
《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
【五代】李煜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隱娘說:俯視庭院,茂密的梧桐葉已被無情的秋風掃蕩殆盡,只剩下光禿禿的樹干和幾片殘葉在秋風中瑟縮,詞人不禁“寂寞”情生。然而,“寂寞”的不只是梧桐,即使是凄慘秋色,也要被“鎖”于這高墻深院之中。
《減字木蘭花·西樓明月》
【宋代】魏夫人
西樓明月。掩映梨花千樹雪。樓上人歸。愁聽孤城一雁飛。
玉人何處。又見江南春色暮。芳信難尋。去后桃花流水深。
隱娘說:一個“愁聽”,就暴露了女主人的一段心事,更哪堪那一片孤城,那一只孤雁!在孤影自傷中,她又一次從心里發問:“玉人何處?”這其實是無望而問,惟有“又見江南春色暮”而已,那一個“又”字和“暮”字,飽含了女主人多少失望和惆悵,足見其期待之深長。
《訴衷情·西樓楊柳未勝煙》
【宋代】高觀國
西樓楊柳未勝煙。寒峭落梅天。東風渡頭波晚,一棹木蘭船。
花態度,酒因緣。只春憐。屏開山翠,雨怯云嬌,盡付愁邊。
隱娘說:楊柳堆煙乍暖還寒,東風木船,芳悱纏綿,傷春之愁不禁涌上心頭。詞風格婉麗,與秦觀相近。
《蝶戀花·醉別西樓醒不記》
【宋代】晏幾道
醉別西樓醒不記。春夢秋云,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還少睡。畫屏閑展吳山翠。
衣上酒痕詩里字。點點行行,總是凄涼意。紅燭自憐無好計。夜寒空替人垂淚。
隱娘說:此詞為離別感憶之作,但卻更廣泛地慨嘆于過去歡情之易逝,此時孤懷之難遣,將來重會之無期,所以情調比其他一些傷別之作,更加低徊往復,沉郁悲涼。詞境含蓄蘊藉,情意深長。全詞充滿無可排遣的惆悵和悲涼心緒。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宋代】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隱娘說:花開花落,既是自然界現象,也是悲歡離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涼,既是肌膚間觸覺,也是凄涼獨處的內心感受。
《殿前歡·對菊自嘆》
【元代】張養浩
可憐秋,一簾疏雨暗西樓,黃花零落重陽后,減盡風流。
對黃花人自羞,花依舊,人比黃花瘦。問花不語,花替人愁。
隱娘說:作者看到菊花遭到秋雨,黃花零落,減盡風流。自己也精神頹唐,瘦過黃花。憐花正是自憐,作者借菊自嘆,乃是對自己政治上失節的悔恨。
《木蘭花》
【宋代】秦觀
秋容老盡芙蓉院。草上霜花勻似翦。西樓促坐酒杯深,風壓繡簾香不卷。
玉纖慵整銀箏雁。紅袖時籠金鴨暖。歲華一任委西風,獨有春紅留醉臉。
隱娘說:晚秋時節寒霜披草,詩人西樓飲酒,一任西風肆虐,獨享酒醉般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