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長導讀
女人要是有一個像一棵大樹一樣的男人供人棲身固然好,如果沒有,或者樹倒了,就要學會自己生根,生出自己的軀干,真正像一棵樹那樣堅韌倔強地生長。有枝可依固然好,倘若無,自己逆風飛翔,也未嘗不可。
來源:不畏將來不念過去
最近,再刷了一遍劉濤主演的《大宋宮詞》。
豆瓣3.8分,與豆瓣評分9.1分的姐妹篇《大明宮詞》,形成強烈的對比。
《大宋宮詞》,節奏快到仿佛趕著去投胎、劇情無腦、謀權像過家家、臺詞經不起推敲,語文老師看了想打人……
最讓人詬病的是,劉濤飾演的劉娥,仿佛是自帶奇異功能“活菩薩”。
偶然間出手救了襄王趙恒,就讓趙恒對她死心塌地,喝了毒酒還能活下來……
劉濤飾演的劉娥,因此被口誅筆伐。
說句公道話,劉濤的氣質很適合飾演劉娥。因為她身上有同樣隱忍克制的氣質。
但導演和編劇,太想討好市場,把宋真宗趙恒塑造成無政治手腕的戀愛腦,把一代傳奇皇后劉娥,塑造成一路開掛的瑪麗蘇女主!
劉娥和劉濤的人生,都不是言情爽文,導演硬凹成瑪麗蘇,當然是格格不入。
這個出身低微,沒有子嗣,卻能一路開掛成為皇后,并且代天子理政,絕不是僅憑運氣和美貌的瑪麗蘇。
今天我們就來扒一扒歷史上真正的劉娥,一代傳奇皇后。
1
公元968年,蜀地一個女娃娃呱呱墜地,給家里平添了喜氣。
然而,她剛出生不久,父親就去了天堂。她只好與母親相依為命。日子過得捉襟見肘,苦不堪言。
無奈,劉娥的母親,只能帶她借住外婆家。
在外婆家,劉娥過著寄人籬下、看人臉色的生活。
那段時間,她感到非常苦悶。但讀書識字解救了她。
她還學會了謀生之計--打鼗鼓。也就是現在俗稱的“撥浪鼓”。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
劉娥十多歲的時候,外祖父替她把關,把她嫁給了銀匠龔美。
但是,銀匠的生意越來越差,入不敷出。
不得已,龔美只好帶著嬌妻,去更廣闊的地方,尋找出路。
他們來到了京城,那個“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地方。
丈夫在外打拼,劉娥跟著他過顛沛流離的生活。
為了生計,劉娥不得不拋頭露面,靠打鼓獲得了一些盤纏。
后來襄王得知蜀地出美人,欲求之。王府屬官得知劉娥貌美,便介紹給了襄王趙恒。
憑借美貌和技能,劉娥讓襄王趙恒一見鐘情。
劉娥的丈夫龔美,雖然舍不得嬌妻投入他人懷。但他給不了劉娥更好的生活,只能忍痛割愛。
色藝雙絕的劉娥從此入了王府,得了專寵。
2
可惜好景不長。
趙恒的乳母秦國夫人,認為兩人門不當、戶不對,一個勁兒地找茬反對。
但趙恒陷入熱戀無法自拔,乳母氣得向宋太宗打小報告。
宋太宗怒不可遏,發布旨意讓趙恒和劉娥分開。
然而趙恒明著將她逐走,暗地卻把劉娥藏在王宮指揮使張耆家里。從此開始了“地下情人”生活。
但劉娥的“競爭對手”接踵而來。
北宋開國名將潘美的女兒潘氏,年僅十六歲,膚白貌美,正好和趙恒婚配。
賜婚旨意下達,趙恒不得不從,潘氏被封為莒國夫人。
趙恒和潘氏,也有過一段難忘的回憶。
6年后,潘氏不幸得了重病,一命嗚呼。
宋太宗立馬給兒子續弦,他把潘美齊名的名將郭守文之女,封為魯國夫人,下令讓兒子娶她。
趙恒和郭氏,也曾你儂我儂。郭氏還為他生了三個孩子。
劉娥漸漸深刻領悟到:以色事人者,色衰則愛馳。
要想從那么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她必須有更高的價值。
在那15年里,她不忘精進自我。史書載劉后:“性警悟,曉史書,聞朝廷事,能記其本末。”
她同時在琴棋書畫上提高造詣,讓趙恒極其欣賞。
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只等一個出人頭地的機會。
公元997年,趙恒成為皇帝。
成了宋真宗后,有了權力加持,劉娥的機會來了。
她很聰明的利用他對自己的愧疚和虧欠,一步步涅槃重生。
很快,劉娥被風光的接回皇宮,宋真宗封36歲的劉娥為“美人”。
入宮后,趙恒對她的依賴,不減反增。毫無家族背景的劉娥,也開始發展自己的勢力。
她甚至讓前夫龔美改姓劉,成為自己的族中長輩,成為自己的左膀右臂。
即便盛寵,劉娥一直克制內斂,不久后被封為德妃。
皇后去世后,趙恒打算把劉娥封為皇后。
但是群臣反對,爭議不少。
一來是因為劉娥的身世,群臣嘲諷她“賣唱”的經歷。
二來是劉娥沒有誕下子嗣。
身世方面,她通過偽造,來堵住悠悠之口。
關于身世方面,《宋史》中有言:
劉娥為將門之后,祖籍太原,祖父劉延慶為后晉、后漢的右驍衛大將軍,父親劉通為宋朝虎捷都指揮使、嘉州刺史。
至于孩子,當時的劉娥已經成了高齡產婦,懷孕難于登天。
于是她安排了侍妾李氏侍奉真宗。侍妾李氏后來育有一子。劉娥和她商量代養,并向真宗求子。
那個孩子,就是后來繼位的宋仁宗。
克服了兩大阻礙,劉娥一步步靠近皇后之位。
8年后,宋真宗終于下旨封她為“皇后”。
“真宗退朝,閱天下封奏,多至中夜,后皆預聞。宮闈事有問,輒傅引故實以對”。
成了皇后的劉娥,不僅把后宮之事安排妥帖,還能陪伴丈夫處理政事,甚至到深夜。
她,成了他的知己。
他們,是真正的夫妻。
3
歲月的車輪滾滾向前,碾過了日日夜夜。
丈夫宋真宗久病不起,但兒子尚幼。
多年的信任,真宗讓劉娥代為處理朝政。
心有格局,博聞強記,她對朝政逐漸更為游刃有余。
不久后,宋真宗駕崩。
駕崩之前,他把宋朝的未來托付在劉娥肩膀上。
劉娥成了皇太后,軍國重事聽由她決定。
13歲的太子趙禎成了皇帝,但他年紀尚小,需要太后輔助。
自此,劉娥成為北宋第一個垂簾聽政的太后。
那些先前反對她當皇后的大臣,開始緊張到徹夜未眠。
然而劉娥并沒有記仇,反而極力安撫。
面對反對自己的人,她見招拆招,并沒有趕盡殺絕。
權臣丁謂試圖奪取政權,劉娥把他貶至偏遠地方;
范仲淹多次直言冒犯,劉娥也選擇貶謫他,但因看重他的才華,后又召回。
懷柔的政策,讓她漸漸得到大臣們的擁護。
她重視人才,唯才是舉,任人唯賢。
她出身卑微,深知女性之苦,倡導提高女性地位和合法化女性的財產繼承權。
她重視孩子的教育,教會他生存之道、參政議政、教會他做人的道理……
她終結 “天書”運動、制止了無休止的黨爭、興修水利工程、發行交子、創設諫院、興辦州學……
兒子宋仁宗耳濡目染,在之后開辟的“仁宗盛治”,至少有劉娥一半的功勞。
根基扎穩之后,大臣又害怕太后為篡位不擇手段,成為第二個武則天。
面對皇位皇權的蠱惑,她也曾野心勃勃。
但她深知,自己如果去爭,很多人要為此互相殘殺。
政變,意味著流血。
她在等兒子長大,一旦孩子能夠獨當一面,她立馬還政。
1033年,65歲的劉娥,仿佛聽到了已故丈夫的召喚。
她累了,乏了。
在還政之前,她想滿足自己一直惦記著的夢想。
在行祭太廟大典時,她要求穿上天子袞冕祭祀。
不久后,劉娥正式還政于宋仁宗,沒過幾天,皇太后劉娥就薨了。
一生傳奇,就此落幕。
長達11年的執政生涯,她沒有辜負丈夫的囑托,更沒有辜負天下黎民百姓。
4
《大宋宮詞》里,劉濤飾演的劉娥,靠著女主角光環,一路開掛。該劇,堪稱圣母瑪麗蘇的典范。
劉娥,活脫脫成了一個導演和編劇臆想出來的“圣母”。
對此,導演解釋是“戲說”。
但歷史上的劉娥,根本不必強行魔改,更不需要刻意“美化”。
出身窮苦,沒背景后臺,從歌伎到皇后,她靠的是隱忍、克制、不斷提高自身能力。
她,是能夠和呂雉、武則天相提并論的女人。
但她并不貪戀權力斗爭,'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
一個二婚的女人,在女性地位如此低的時代,成為一代杰出的女政治家。
劉娥的一生,一路走來,都是人間清醒。
歷史上的劉娥,事跡遠比電視劇演繹得精彩。
她靠的不是困在女人堆里勾心斗角,也不是以色相極力討好男人。她靠的是自己不斷學習和成長的能力。
我曾經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句高贊的話:
“生活的苦難可以被疲勞麻痹,被娛樂轉移,無論如何只要還生存著,行尸走肉也可以得過且過,最終習以為常,可以稱之為鈍化。
學習的痛苦在于,你始終要保持敏銳的觸感,保持清醒的認知、豐沛的感情,這不妨叫銳化。”
劉娥,就是那個主動銳化自己的人。
她不是一個完美無缺的圣人,但她是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有血有肉的女人。
就像《大明宮詞》里形容的那樣:
女人要是有一個像一棵大樹一樣的男人供人棲身固然好,如果沒有,或者樹倒了,就要學會自己生根,生出自己的軀干,真正像一棵樹那樣堅韌倔強地生長。
她明白身邊能依仗的人隨時會離開,所以她早早生出了自己的羽翼。
有枝可依固然好,倘若無,自己逆風飛翔,也未嘗不可。
作者:蘇心,首發公眾號:蘇心(suxin98498),授權回鄉書生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