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頓飯,違法發放貸款300萬元——支行行長、客戶經理被判刑三年半至三年!
在銀行從事信貸工作的員工直接與錢打交道、與客戶打交道,在此過程中最為重要的是理清與客戶之間的關系,需要始終保持對金融工作的敬畏之心,堅守風險合規底線,與客戶清清白白,理性處理與客戶的關系,不與客戶有不恰當的經濟往來,只有如此,才能在銀行信貸崗位上實現個人價值,做的更加長久。本文分享一起違法發放貸款案件,支行行長、客戶經理對銀行信貸工作沒有敬畏之心,沒有堅守風險合規底線,支行行長除了吃了一頓飯,未獲得任何利益,客戶經理毫無原則的聽從領導的安排,最后雙雙獲刑,美好的人生軌跡被迫發生改變。2016年5月,許某1在擔任某銀行支行行長期間,其熟人張某1與汪某、馬某三人找許某1辦理“三戶聯保”貸款,許某1在明知張某1、汪某、馬某要以張某2、謝某、田某名義貸款供自己使用的情況下,安排支行客戶經理李某辦理該筆貸款。李某在許某1的安排下,根據許某1提供的資料,明知張某1以其弟張某2名義、汪某以其廠內員工謝某名義、馬某以其廠內員工田某名義貸款,且貸款人張某2、謝某、田某三人明顯不符合貸款條件,李某未對三人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查、核實,編造了三人的借款申請書、家庭成員及資產情況說明、調查報告、個人貸款面談筆錄等資料,上述資料中記載的借款人身份及資產情況與實際嚴重不符,張某2、謝某、田某均非個體工商戶,名下也并無企業。李某組織借款人謝某、田某及擔保人張某2等人在相關貸款資料上簽字辦理貸款手續,后將貸款資料及貸款審批表交由許某1審核,許某1未對張某2、謝某、田某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查、核實,在調查報告、風險評價報告、審查報告、貸款審批表等資料上簽字同意,報上級部門審核后,于2016年5月5日分別給張某2、謝某、田某銀行卡各違法發放貸款100萬元,共計300萬元。此款于貸款發放當日,次日即轉入張某1、汪某、馬某賬戶。截至目前,謝某名下983577.30元、田某名下897115.95元貸款仍逾期未還,造成銀行損失1880693.25元。注:上述案件來源于中國裁判文書網(2019)甘0902刑初372號《許某1、李某違法發放貸款罪一審刑事判決書》(一)支行行長、客戶經理缺乏對金融工作敬畏之心,毫無風險合規底線判決書顯示,張某1從汪某處得知涉案銀行有三戶聯保貸款政策,于是張某1找到上述涉案銀行支行行長許某1,要求其幫忙貸款,許某1清楚張某1在本行已有200萬元貸款。在此種情況之下,許某1不僅沒有回絕張某1貸款要求,反而讓其找三戶有營業執照的個人戶或企業即可滿足三戶聯保貸款政策要求。后來,張某1、汪某、馬某將貸款資料交到許某1后,她立馬把相關資料交給客戶經理李某辦理,并且告知李某“這三個客戶她已經調查完了,要求李某把三個客戶聯保貸款辦完”。當李某提出是張某1、汪某、馬某要貸款,但提供的資料又是張某2、田某、謝某三人的。面對李某的疑問,許某1輕飄飄一句“張某1、汪某、馬某三人不符合貸款條件,就以張某2、田某、謝某的名義貸款,讓李某去辦就行”,從這句話充分可以看出許某1日常對發放借名貸款(或稱頂名貸款)這種重大違規行為毫無概念。李某作為一名74年的客戶經理,面對支行行長毫無原則的交辦貸款,盲目聽從,完全按照支行行長所說的編造審查報告、風險評估報告、調查報告,未開展任何貸前調查,也沒有審核這些客戶的基本情況,并且也是清楚在違規發放借名貸款。從許某1、李某對上述三戶涉案貸款的辦理情況來看,他們兩個完全缺乏對銀行信貸工作的敬畏之心,根本就沒有任何風險合規底線可言,這在某種程度上來講也反映了涉案銀行的員工警示教育以及風險合規培訓存在嚴重不足。根據判決書顯示,田某在馬某經營的公司上班,負責管理車間生產、安全、庫房,名下只有一套房產;謝某是汪某公司的一名員工,名下只有一套房產,且自始自終都是以為自己僅僅只是擔保人,直到接到法院的傳票才知道是以他的名義貸款而不是擔保。面對只有一套房產的田某、謝某,且征信報告相對較為干凈(注:筆者推測,由于田某、謝某只是在私人企業上班的一般員工,估計之前幾乎很少會和銀行發生信貸關系,屬于典型的征信白戶),上級部門在審查他們以小微企業名義的貸款,而且金額都是100萬元,怎么會一點疑問沒有?這點也是筆者沒有辦法想象的,當然這反過來也足于說明涉案銀行上級部門在貸款審查存在嚴重履職不到位的情況,完全屬于就資料審查資料,否則的話,只要打一個電話或者現場走訪一下客戶,就能很好的堵截上述三戶貸款的風險。判決書顯示,田某配偶的簽字由田某代簽,謝某配偶的簽字由謝某代簽,擔保人陳某配偶的簽字也是由陳某代簽,三戶貸款存在這么三個由他人代簽的情況,這點足于說明涉案銀行對貸款相關法律文書的簽字管控存在重大缺陷。一般而言,銀行都會規定,貸款的法律文書的簽字都要在兩名員工見證下才能操作,要求更高的甚至要求對簽字情況錄音錄像,并將簽字情況的照片打印作為資料放入信貸檔案中。在法庭上,許某1和李某均未對檢察院指控的事實與罪名沒有任何辯解意見,許某1也承認貸款發放后,張某1請她吃了一頓飯(注:張某1以要請銀行行長及辦事人員吃飯,向馬某和汪某分別要了一萬元),除此之外,她未獲得任何利益且身體患有疾病,李某的辯護人提出“李某主觀惡意小,并且是脅從犯”。本院認為,被告人許某1、李某身為金融機構工作人員,違反國家規定,違法發放貸款300萬元,數額巨大,且造成重大經濟損失1880693.25元,其行為已觸犯刑律,構成違法發放貸款罪。在共同犯罪中,被告人許某1系銀行支行行長,指使被告人李某違法辦理貸款,被告人李某系客戶經理,具體實施編造虛假貸款資料、違法辦理貸款的行為,二被告人在犯罪中所起作用相當,不宜區分主從犯。最后在綜合考慮許某1未獲利、身體患有疾病以及兩人均系初犯、偶犯、有坦白情節、自愿認罪等因素,法院判處:許某1犯違法發放貸款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六個月,并處罰金五萬元;李某犯違法發放貸款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并處罰金五萬元;李某退賠的8萬元用于彌補貸款損失。看到法院判決結果,筆者不禁感嘆!好貴的飯啊!一頓飯,銀行損失180萬元,兩個人賠償18萬元,外帶兩個人六年六個月的牢獄之災、人生自由。涉案銀行是一家區域性中小銀行,地緣、人緣、血緣等關系既是區域性中小銀行市場競爭的優勢所在,也有可能是引發風險根源之一。筆者完全可以推測出許某1一定與張某1日常關系還不錯,當張某1提出貸款需求時,許某1礙于關系,抹不開情面,不僅沒有回避客戶要求,而且還積極推進,李某又礙于許某1為直接領導關系,且提出明確要求,最后的結果就是許某1、李某明知違規仍然操作,未盡到崗位所賦予的職責,這也說許某1與李某獲刑根本原因所在。借此,筆者再次倡議,銀行信貸從業人員始終要心存敬畏之心,不要為了一時人情而不斷突破風險合規底線,牢牢守住信貸風險合規底線,只有如此才能在銀行信貸相關崗位上天長地久,永無后患,美好的人生軌跡才能延續不斷。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