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們總喜歡和有教養的人相處,他們不一定擁有淵博的學識,也不一定是權高位重,更不是家境優渥衣食考究之人。有教養的人舉止得體,有同理心,他們做事有分寸,最重要的,他們心里裝著別人,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那些做事無所顧忌,不分時辰場合,隨心所欲、粗野魯莽之人,遇著了只能讓人一生嘆息,萬般無奈。
不知多少個凌晨睡意正濃時,被一陣重重的摔門聲驚醒,隨后是“踢踢騰騰”的下樓聲伴著震耳的手機歌聲。有時打開樓下車庫門,似忘記了什么又扯開嗓子往樓上喊,聲音劃破寂靜的夜空能讓整幢樓震顫。更有甚者,還在昏暗的路燈下無所顧忌地小便。望著窗外黑魆魆一片,那被趕走的睡眠讓人心煩意亂。
這是住在樓上一戶在菜場賣肉的人家,因為要趕早市,他們總在黎明時分出門。為生計忙碌起早貪黑,本無可厚非,但當大家還沉浸在香甜的睡夢中,你卻如入無人之境想咋地就咋地,吵得四鄰不安實在是令人憤懣。
小區里有戶人家,在樓下花圃栽種了一棵香椿樹,春天時怕人采摘,竟給樹上掛了一個牌子,上面寫著:“偷吃香椿者,全家死光光。”在原本是鮮花盛開綠意盎然的美好一隅,看到這奇葩一幕,讓人愕然無語,真是教養碎了一地。
朋友是報社編輯,曾給我講過她的一個同事,是個話癆,人自戀而市儈。每天進入寫字間,只要話匣子一打開,就有說不完的話題,從影視明星聊到朋友圈的熱點話題,從商場購物侃到別人捕風捉影告訴她的奇聞異事……真是家長里短、孩子讀書、購物理財,她哪方面都能滔滔不絕發表一番“高見”,而且話匣子總也關不住,簡直像個“百科全書”。朋友一次忙著審稿,她只管絮叨,結果本來三小時就能完成的工作量,讓朋友忙到下班都沒做好。
《周易》里講“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越是眾人積聚之地,越能從細節中凸顯一個人的涵養。語言是心靈和文化教養的反映,過度的表達反遭人厭嫌,群處守嘴,獨處守心,才不失為一個有教養的人。
我曾在香港遇到一位清逸儒雅的先生,他在室外與我交談時,很隨性自然地蹲了下來,目光平視的交流讓坐在輪椅上的我,沒有了那種矮人一截的卑微感,我們聊得輕松而愉悅。事后朋友告訴我,他是一位億萬富翁,但內斂低調,喜歡做慈善。我在驚詫之余,也想到一個詞“厚德載物”,這就是一種融入骨髓、化入性格的看不見的修養,他讓我感到一種人格被尊重的暖意。
西塞羅說:“修養之于心地,其重要猶如食物之于身體。”修養在潤澤和滋養著人的心靈,猶如雅然綻放的蓮花,靜美怡心,有教養的人靈魂散發著幽幽馨香,他們用自己的言行和處世為人在溫暖這個世界,與之相處,就如冬陽春風,總帶給人一種暖意和美好。愿我們努力做一個有教養的人,唯有克己守禮體恤他人,我們才會被這個世界溫暖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