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媽媽的聊天記錄一經發出,雙方母親各執一詞,同時也引發了一場#小孩子也應該重視性別的大討論。
小男孩的媽媽認為:小女孩的媽媽過于敏感,親一下只是表示自己喜歡和對方一起玩而已。
小女孩的媽媽則認為:性教育應該從小就開始,不應該隨便讓自己孩子親小女生。
在大部分人的觀念里,小孩子親親抱抱都是沒什么的,很多家長都忽視了它的重要性。
認為寶寶長大了自然就知道自己是什么性別了,這可是錯誤的想法哦~
簡單來說,性別教育就是讓寶寶知道自己是男孩還是女孩。
性別教育有什么用?
男女有別,準確明晰的性別差異,是健康人格的組成部分,父母需要幫助孩子形成!
為了讓孩子日后以正確的性別角色更好地融入與適應社會,性別教育需要我們重視起來。
越早越好!
因為寶寶從3歲開始,便有了性別的分化,我們這時候就需要培養寶寶的性別意識。當然,這時候孩子的判斷標準還比較童真,頭發長短和服飾特點是主要判斷的依據。
怎樣進行性別教育?
引導孩子認同自己的性別
如果家里有個男孩,一定要在他好奇的時候幫助他認識自己是一個男生。
他的身體、行為和女生是不一樣的。
在他發出關于性別的好奇問題時,如為什么媽媽沒有小雞雞、媽媽的胸比爸爸的大等等,大方地告訴他、和他討論,這就是男生和女生的區別。
爸爸的偶像作用很重要,爸爸的以身作則會讓孩子愿意模仿,比如作為一個男子漢應該怎樣的,要幫助需要幫助的人等等。
從生活細節入手
例如:寶寶一出生,父母會給男孩子選擇藍色,上面帶有小汽車的圖案的衣服。而會給女寶寶選擇粉色,帶有心形圖案的衣服。
男孩并非不能穿粉色,女孩也未必不能穿藍色,但更適宜性別特征的服飾和顏色會引導孩子未來正確地明晰性別。
寶寶跟誰洗澡很重要。
爸爸帶兒子洗澡,媽媽帶女兒洗澡,這能更好地讓寶寶從小就知道,男寶寶的身體跟爸爸一樣,女寶寶跟媽媽一樣。
這是寶寶最早了解人體和性別的啟蒙教育,我們也可以利用洗澡這個直觀的場景告訴寶寶,哪些地方不允許別人看和摸。
告訴孩子性別有異,但男女平等
讓孩子明白男孩與女孩的區別,并認同自己的性別是第一步。但更要告訴他的是:
不是男孩就應該怎樣,女孩就應該怎樣,性別刻板印象同樣不可取,每個人都是平等的。
男孩力氣大并不能帶來優越感,男孩哭也不應感到恥辱;女孩愛漂亮無可厚非,但女孩愛武術也要獲得支持和鼓勵。
希望每個孩子都能明白:我理解男生和女生之間的差別,但我尊重。
教育孩子保護自己的身體
關于隱私部位,父母要簡單、明確地告訴孩子,不能隨便摸!
“小內褲覆蓋的地方要好好保護,手臟了不能摸,不然會生病;
除了爸爸媽媽幫你洗澡、上廁所、換衣服外,別人不能看不能摸!”
不管是誰,哪怕是認識的老師、叔叔阿姨的朋友、鄰居或者不認識的人,只要試圖觸碰孩子的身體,都要大聲說:不!
總之我們要積極引導孩子認識自身,想知道大家都是怎么做的呢?評論區交流起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