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心啊,無時無刻不在想這想那的,一想就收不住了,什么想法都來了,一會想東一會想西,怎么也靜不下來。有一分妄念,就要損一分真氣;多一分清靜,就能添一分元氣。如果想保真固元,就應該清心寡欲、心無雜念。心無雜念就沒想法了,沒想法就心靜。心靜,才叫心,心動,則是念;念,(字形)是一個人兩個心。一個心為正,正,就是一;兩個心則是魔,魔,(字形)是如亂麻海粟一樣的鬼。人最難解脫的,就是心中有魔,魔心用事。有心為圣,有心為魔;則心是佛,則心是賊。經書說“心是賊王”,擒賊應該先擒王,修道應該先降魔:所以丹書第一重視的就是降心,佛祖也以“降心”為教義。禪宗的“牧牛”、道家的“牧馬”等說法,根本意思都是說如果能降住自己的內心,就能入定心靜。古人說的好:“心靜,精神就活了,心動,精神就亂了。”即這就是關于靜心的說法。靜心的方法,一是要心無雜念,二是要無欲無求。心無雜念就不會有欲求,無欲無求就不會亂想了。古話又說:“內心不受環境影響,就是仙人;內心如果會受到環境影響,就是凡人。”這就教導人:心不要為環境、事物、欲求、倫理等制約影響,應該心無他物,一片澄明。佛家戒貪婪、暴怒、癡頑,就是因為這些會影響人的心。所以應該內心空明,完全心無所掛。空室道人智通說:“都說水能清洗污垢,誰又知道其實水也是俗物頑塵。所以水這種污垢也應該除去。”這就教導人無論凡俗情感還是圣人教條,其實應該全部舍去。手杖應該舍棄,法理也應該舍棄,直到什么都不剩下,因為人本來就是沒有天生就真正屬于自己的東西。人如果能心無雜念、無欲無求,就可以進入無思無慮、無憂無懼、無欲無為、無念無心的境界,這是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三事進入圣境的要訣。所以曰:“心中無一物,天地任遨游。”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