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總是存在這樣一個怪圈,還不得不承認。那些舍得花錢的人越花錢的人越有錢,可那些越舍不得花錢的人卻越來越窮。
為什么會讓人有這種感覺呢?
不喜歡花錢的人總在想,等多攢兩年,以后錢攢多了再買點東西過好日子,想的都是等有錢了以后怎么怎么樣。從小我們接受的教育都是錢是省下的。越會節儉的人,越有錢。
而這種想法其實是赤裸裸計劃經濟的產物。那個時候,每個人獲取的都是定額的財富,唯有節約,才會余下更多。
可是,我們賺錢的目的是什么呢?不就是為了提高生活質量嗎?到處省到處扣為了以后能有好生活,以后的錢還能像現在這么值錢嗎?
但我們的生活中,太節省的人太多太多了。
他們把能省的都省下,能少開支就少開支,能存銀行就存銀行,存銀行的錢,可以說占到了自己財富的80%以上,而富人呢?
富人往往都是銀行的常客,他們不是去存錢,是去借錢。而這些錢也就是為了自己近一段時間鋪張花費的開銷。
銀行是干嘛的呢?
銀行就是一個把不喜歡花錢的人的錢聚集起來,給那些喜歡花錢的朋友花的地方。
所有主張節儉,少花錢的人的錢,都是被那些喜歡“大手大腳花錢”的人所花著,令人不解的是,這些人卻越花還錢越多。
由于他們想的是如何才能賺到錢,而不是想:有錢了之后才怎么樣。
就這一個差距,使得富人的賺錢的點子,路子,方法越來越多,而這些都是伴隨著自己的欲望、自己的野心而成長著,迅速調整自己的工作,調整自己的事業,進而來把自己喜歡的東西買到,進而過著別人不可思議的生活。
“去花錢!!去消費!!!”
馬云在他對全體員工加薪的內部郵件中一連用了5個驚嘆號。這封被曝光的阿里巴巴內部郵件著實讓業界吃了一驚!為什么擁有數億資產的馬云對領著幾千元工資的年輕人的倡議。其實,馬云是想讓年輕人記住,不要按照你的收入來過日子,這樣能使你自信!
想象如果你現在穿著你喜歡的衣服,喜歡的鞋,挎著自己喜歡的包,是什么感覺?肯定比現在自信很多倍!而自信帶來價值呢?是你的能力成倍的增加。
自信,可以讓一個人更樂于與人交往,更樂于表現自己,進而有更好的心態,有更好的外在積極的環境,進而就會有更多人的朋友愿意與你交往,自然機會也就會更多。
馬云的號召是有道理的。改掉以前舍不得花錢的習慣,以“如何做才能賺到錢實現你的欲望”的思維來思考問題。錢只要不浪費,所有花的都是合理的。
但,如果你不喜歡花錢,那么,結果就只有一個:那就是你的錢讓別人來幫你花,而你永遠沒錢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