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期是指兒童從六、七歲到十一、二歲,相當于小學階段。在這一階段,兒童以學習為主導,生活環境起了很大變化,這促使他們的心理快速發展起來??偟脕碚f,有下面幾個發展特點:
一、從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向以抽象思維為主要形式過渡。
幼兒晚期抽象邏輯思維雖然開始發展,但占主要地位的還是具體形象思維。上小學以后,兒童通過學習,學到了許多人類積累的知識經驗;逐漸掌握越來越多的概念、法則、法律;學習又促使兒童進行思考。這樣,他們的抽象思維逐漸發展起來,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逐漸過渡。
二、心理活動的隨意性和自覺性的發展。
幼兒晚期兒童心理活動的隨意性和目的性雖有所發展,但仍以不隨意為主。上小學后,在學習讀、寫、算過程中,兒童要完成老師提出的任務,必須使自己努力注意、記憶和思考,這樣不僅促使兒童各種心理過程的發展,隨著第二信號系統調節機能的增強,心理活動和行為目的性的提高,隨意性和自覺性也得到了發展。
三、集體意識和個性的逐漸形成。
幼兒期兒童雖然也參加集體生活,但這時的集體意識比較模糊,還不能清楚地意識到自己和集體的關系經。進入小學以后,最初還保留著幼兒時期的這一特點。如他們根本不懂班級是一個集體,意識不到班級的榮譽。以后,在老師教育的影響下(如班級分工、輪流值日生、學校三項競賽等集體活動),兒童就逐步意識到自己和集體的關系,意識到自己在集體中的權利和義務等等,再通過少先隊等的集體活動,兒童和集體關系越來越密切,逐漸形成對人、對已、對事物的一定態度,初步形成了意志、性格和個性。